自动冷却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8226阅读:843来源:国知局
自动冷却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冷却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自动冷却炉。



背景技术:

现在很多餐厅利用冷却炉对加工半成品食品进行冷却,改善食品的口感,但现有技术中的冷却炉是将冷风通入冷却炉内,通过这种风冷方式预冷食品,预冷效果差,冷却时间长,且容易带走食物的水分,食品口感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冷却塔,有效缩短冷却时间,冷却时间短,冷却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动冷却炉,包括炉体,炉体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炉体内置容腔,容腔内设有中空盘管,中空盘管连接于进料口和出料口之间,并以螺旋方式布置于容腔内,炉体外连接真空泵,真空泵用于将半成品食物液压至炉体内,容腔上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容腔内充满液体使中空盘管淹没其中,且炉体内设有对容腔液体进行冷却的循环冷却系统,炉体内设有温控装置,温控装置包括供水单元、检测单元和热电偶;供水单元包括用于存储供入炉体内水流的蓄水池、用于调节蓄水池内水温度的热泵、用于将蓄水池中的水供入炉体内的供水通道,以及用于调节炉体内水流量大小的调节水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真空泵将半成品食品液压进入中空盘管,中空盘管中的半成品食品通过容腔内冷却液进行冷却,同时在炉体内还设置了循环冷却系统,进一步对容腔液体降温,加快中空盘管中食物的冷却,从而达到快速冷却效果,冷却时间长,冷却效果好;在炉体内设置温控装置,通过对炉体供水调节温度,可以为植炉体提供最适宜的温度,保证半成品食品的口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冷却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冷却管、冷却泵、冷却器、冷却循环管道,用于对冷却循环管道内液体进行冷却的冷却塔,与冷却塔连通设置的冷却池,冷却池与容腔连通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液依次进行多次冷处理,达到所需的液体 温度,既能对冷却炉进行降温也可以保证不至于过冷的液体温度对冷却炉造成破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泵设有若干,各冷却泵并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效节能,运行平稳,多级冷却泵并联设置,冷却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泵上串联设有冷却止回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冷却止回阀的设置,能够防止液体倒转回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器并列设有若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效果好,冷却时间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冷却管和冷却循环管之间设有泄流管,泄流管上设有泄流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冷却管和冷却循环管之间连接有泄流管,由于泄流管的水来自冷却循环管中,冷却循环管的液体是经过冷却泵冷却过的,水温低于初始状态的液体,由于半成品食物进入冷却炉中的水温度比较高,通过冷却泵进入水,由于水是对发电机组进行冷却的,进入发电机空气冷却器中水温度不能过低,水温过低虽能对发电机组进行冷却但是由于温差过大易对发电机组造成损坏,通过泄流管把已经降温处理过的液体和容腔内温度高的水进行混合,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从而对中空盘管进行降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塔并联设有若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塔并联设置,加快冷却液的冷却效率,实现了供给降温液的再次循环和多次利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循环管与冷却塔之间设有节流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控制流体流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腔底部设有排污管,排污管上设有排污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腔底部设有排污管,并在排污管上设置排污阀,通过控制排污阀便于将容腔内污液从排污管外排,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池和容腔连通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进入冷却池也能进入容腔循环使用,可以减少进入的补给水,使得一定水量能循环重复利用,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节约,也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真空泵将半成品食品液压进入中空盘管,中空盘管中的半成品食品通过容腔内冷却液进行冷却,同时在炉体内还设置了循环冷却系统,进一步对容腔液体降温,加快中空盘管中食物的冷却,从而达到快速冷却效果,冷却时间长,冷却效果好,在炉体内设置温控装置,通过对炉体供水调节温度,可以为植炉体提供最适宜的温度,保证半成品食品的口感;

其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液依次进行多次冷处理,达到所需的液体温度,既能对冷却炉进行降温也可以保证不至于过冷的液体温度对冷却炉造成破坏;其三,冷却泵上串联设有冷却止回阀,由于冷却止回阀的设置,能够防止液体倒转回流;

其四,第一冷却管和冷却循环管之间设有泄流管,泄流管上设有泄流阀,第一冷却管和冷却循环管之间连接有泄流管,由于泄流管的水来自冷却循环管中,冷却循环管的液体是经过冷却泵冷却过的,水温低于初始状态的液体,由于半成品食物进入冷却炉中的水温度比较高,通过冷却泵进入水,由于水是对发电机组进行冷却的,进入发电机空气冷却器中水温度不能过低,水温过低虽能对发电机组进行冷却但是由于温差过大易对发电机组造成损坏,通过泄流管把已经降温处理过的液体和容腔内温度高的水进行混合,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从而对中空盘管进行降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二中循环冷却系统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三中炉体侧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三中炉体侧壁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体;2、进料口;3、出料口;4、容腔;5、中空盘管;6、真空泵;7、进液口;8、出液口;9、循环冷却系统;91、第一冷却管;92、冷却泵;93、冷却器;94、冷却循环管;95、冷却塔;96、冷却池;97、冷却止回 阀;98、泄流管;99、泄流阀;15、蓄水池;16、热电偶;17、循环水泵;18、调节水阀;19、供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一种自动冷却炉,包括炉体1,在炉体1上设有进料口2和出料口3,炉体1内置容腔4,容腔4内设有中空盘管5,中空盘管5连接于进料口2和出料口3之间,并以螺旋方式布置于容腔4内。

在容腔4上设有进液口7和出液口8,容腔4内充满液体使中空盘管5淹没其中。

在炉体1外连接真空泵6,真空泵6用于将半成品食物液压至炉体1内。

实施例二:一种自动冷却炉,包含实施例一的全部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在炉体1内设有对容腔4液体进行冷却的循环冷却系统9。

参照图2,循环冷却系统9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冷却管91、冷却泵92、冷却器93、冷却循环管94,用于对冷却循环管94内液体进行冷却的冷却塔95,与冷却塔95连通设置的冷却池96,冷却池96与容腔4连通设置。

其中,本实施例设有两个冷却泵92,两个冷却泵92并联设置,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增减冷却泵92的个数。

在冷却泵92上串联设有冷却止回阀97,有效避免冷却过程中液体回流现象。

冷却器93并列设有若干,本实施例设有两个冷却器93,两个冷却器93并联设置,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增减冷却器93的个数。

在容腔4上设有泄流管98,泄流管98上设有泄流阀99。

冷却塔95并联设有若干,本实施例设有三个冷却器93,三个冷却器93并联设置,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增减冷却器93的个数。

实施例三:一种自动冷却炉,参照图3,包含实施例一的全部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炉体1内设有用于调节炉体1温度的温控装置,其通过检测单元检测炉体1和水的温度,检测单元包括设置在炉体1内的若干热电偶16,各热电偶16均匀分布在炉体1内,然后通过控制单元调节炉体1温度达到炉体1温度设定值,再通过供水单元向炉体1的供水通道19内供入水流。

如图3,供水单元包括蓄水池15,用于存储供入炉体1内水流,在蓄水池15上设有调节水流的调节水阀18,在蓄水池15上设有水温调节装置用于调节蓄水池15内水温度,如图4,该水温调节装置采用热电偶16,供水装置为循环水泵17,用于将蓄水池15中的水供入炉体1内,在炉体1内设有水流调节装置,用于调节炉体1内水流量大小,且炉体1内排布有弯曲供水通道19,供水通道19布满整个炉体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