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库热交换节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4729阅读:来源:国知局
冷库热交换节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特征:

1.本实用新型的冷库热交换节能装置,包括工作箱(1)、连通管(2)、支架(3)、底座(4)、冷却装置(5)和抽液泵(6),支架(3)设置底座(4)顶端,工作箱(1)设置在支架(3)顶端,工作箱(1)内设置有工作腔,并在工作腔内设置有冷却液,连通管(2)盘旋设置在工作腔内,且连通管(2)输入端与工作箱(1)内左侧壁上侧连接并伸出到工作箱(1)外侧,连通管(2)输出端与工作箱(1)内右侧壁下侧连接并伸出到工作箱(1)外侧,冷却装置(5)位于支架(3)底端,且冷却装置(5)底端与底座(4)顶端连接,冷却装置(5)的左部输入端设置有输入管,输入管输入端与工作箱(1)左端下侧连接并伸入至工作腔内,冷却装置(5)的右部输入端设置有输出管,输出管输出端与工作箱(1)右端上侧连接并伸入至工作腔内,抽液泵(6)设置在输出管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组上隔板(7)和多组下隔板(8),所述多组上隔板(7)均设置在连通管(2)内顶壁上,多组下隔板(8)均设置在连通管(2)内底壁上,且所述多组上隔板(7)和多组下隔板(8)均为相互交叉设置;还包括下缓冲弹簧组、下支板(9)、上缓冲弹簧组(10)、上缓冲板、左缓冲弹簧组(11)、左缓冲板、右缓冲弹簧组和右缓冲板(12),所述上缓冲弹簧组(10)和下缓冲弹簧组分别设置在工作箱(1)内顶壁和内底壁上,上缓冲板和下支板(9)分别设置在上缓冲弹簧组(10)底端和下缓冲弹簧组顶端,且上缓冲板底端与连通管(2)顶端连接,下缓冲板顶端与连通管(2)底端连接,所述左缓冲弹簧组(11)和右缓冲弹簧组分别设置在工作箱(1)内左侧壁下半区域和内右侧壁上半区域上,左缓冲板和右缓冲板(12)分别设置在左缓冲弹簧组(11)右端和右缓冲弹簧组左端,且左缓冲板右端与连通管(2)左端接触,右缓冲板(12)左端与连通管(2)右端接触;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输入管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库热交换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放置盒(13)和过滤网板(14),所述输入管包括第一排出管(15)和第二排出管,放置盒(13)内设置有放置腔,放置盒(13)前端设置有取放口,取放口与放置腔相通,并在取放口上设置有挡盖,所述放置盒(13)内左侧壁上设置有左插槽,过滤网板(14)左端插入至左插槽内,放置盒(13)内右侧壁上设置有右插槽,过滤网板(14)右端插入至右插槽内,且所述过滤网板(14)左右两端分别可在左插槽和右插槽内前后移动,过滤网板(14)前后两端分别放置盒(13)内后侧壁和挡盖后端接触,所述第一排出管(15)设置在工作箱(1)左端下侧,且第一排出管(15)输出端与放置盒(13)顶端连接并伸入至放置腔内,所述第二排出管设置在冷却装置(5)的左部输入端上,且第二排出管输入端与放置盒(13)底端连接并伸入至放置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库热交换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支撑架(16),所述左支撑架(16)设置在底座(4)顶端左侧,且左支撑架(16)顶端与放置盒(13)底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库热交换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右支撑架(17),所述右支撑架(17)设置在工作箱(1)右端,且右支撑架(17)顶端与抽液泵(6)底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库热交换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液管(18),所述输液管(18)输入端与工作箱(1)顶端左侧连接并伸入至工作腔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库热交换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缓冲板(19),所述下缓冲板(19)设置在底座(4)底端,并在下缓冲板(19)底端设置有防滑纹。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