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频量子有机热载体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91735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频量子有机热载体锅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热载体锅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频量子有机热载体锅炉。



背景技术:

有机热载体锅炉是指载热工质为高温导热油(也称热煤体、热载体)的新型热能转换设备,所以有机热载体锅炉也称导热油锅炉,现有的有机热载体锅炉是以煤、重油、轻油、可燃气体及其它可燃材料为燃料,导热油为热载体,这样加热方式浪费资源,有机热载体锅炉炉体裸露在外部造成大量的热量散失,若对炉体进行保温操作,保温层与炉体之间的空腔内的气体在高温的情况下膨胀不易排出会对保温层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频量子有机热载体锅炉,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频量子有机热载体锅炉,包括炉体、外壳、连接管、换热器、密封罐,所述外壳包裹在炉体外表面,外壳与炉体之间的空腔内充装有空气,所述炉体内设有支架安装的辐射盘管,高温对流蛇管束及低温对流蛇管束位于辐射盘管的右侧,且高温对流蛇管束和低温对流蛇管束之间设有隔烟墙,所述炉体上设有进口及出口,所述炉体的外表面粘结有缩涨器,且缩涨器贯穿外壳,连接管的一端焊接在炉体上,另一端与换热器连接,所述连接管内交错设有挡板,挡板上开设有圆孔,换热器顶部的出气管与密封罐连接,且出气管延伸至密封罐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缩涨器包括缩涨筒、活塞杆、密封板,缩涨筒焊接在炉体上,活塞杆与缩涨筒连接,缩涨筒内充装氮气,且活塞杆能沿缩涨筒进行上下移动,外壳上开设有供活塞杆上下移动的出口,密封板焊接在活塞杆上,且密封板的尺寸大于活塞杆的尺寸,密封板为永磁铁制成。

优选的,所述炉体采用高频量子进行加热。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长度等于2/3连接管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密封罐的上部设有出油管,密封罐的顶部设有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通过高频量子对炉体进行加热,节约了资源;通过外壳及空气能对炉体进行保温操作,降低了炉体自身散热造成的热量损坏;当外壳内的空气温度太高时,缩涨器中的缩涨筒吸收热量膨胀,活塞杆在缩涨筒的作用下上升将密封板打开,密封板打开后外壳内的热空气向外排出,从而对外壳内空气进行降温,温度降低活塞杆下移利用密封板将外壳上的活塞杆出口封堵;换热器能对热量进行回收利用;密封罐能将气体带出的导热油截留、回收利用;连接管中的挡板能对气体中的导热油进行初步截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频量子有机热载体锅炉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频量子有机热载体锅炉的缩涨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高频量子有机热载体锅炉的连接管示意图。

图中:1、辐射盘管,2、外壳,3、炉体,4、高温对流蛇管束,5、低温对流蛇管束,6、进口,7、出口,8、密封罐,9、换热器,10、空气,11、缩涨器,12、连接管,13、密封板,14、缩涨筒,15、活塞杆,16、挡板,17、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3所示,一种高频量子有机热载体锅炉,包括炉体3、外壳2、连接管12、换热器9、密封罐8,所述外壳2包裹在炉体3外表面,外壳2与炉体3之间的空腔内充装有空气10,所述炉体3内设有支架安装的辐射盘管1,高温对流蛇管束4及低温对流蛇管束5位于辐射盘管1的右侧,且高温对流蛇管束4和低温对流蛇管束5之间设有隔烟墙,所述炉体3上设有进口6及出口7,炉体3采用高频量子进行加热,所述炉体3的外表面粘结有缩涨器11,且缩涨器11贯穿外壳2,缩涨器11包括缩涨筒14、活塞杆15、密封板13,缩涨筒14焊接在炉体3上,活塞杆15与缩涨筒14连接,缩涨筒14内充装氮气,且活塞杆15能沿缩涨筒14进行上下移动,外壳2上开设有供活塞杆15上下移动的出口,密封板13焊接在活塞杆15上,且密封板13的尺寸大于活塞杆15的尺寸,密封板13为永磁铁制成,外壳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在磁性的吸引下密封板13能对外壳上的活塞杆出口进行密封,当外壳2内的空气10温度太高时,缩涨器11中的缩涨筒14吸收热量膨胀,活塞杆15在缩涨筒14的作用下上升将密封板13打开,密封板13打开后外壳2内的热空气向外排出,从而对外壳2内空气10进行降温,温度降低后活塞杆15下移利用密封板13将外壳2上的活塞杆15出口封堵,连接管12的一端焊接在炉体3上,另一端与换热器9连接,所述连接管12内交错设有挡板16,热气体中携带的气化后的导热油遇到冷的挡板液化回流至炉体中,挡板16上开设有圆孔17,换热器9顶部的出气管与密封罐8连接,且出气管延伸至密封罐8的底部,密封罐内装有自来水,气体中的导热油遇水液化,导热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导热油会浮在水面上,利用密封罐上部的出口将导热油遇水分离,将导热油进行回收利用。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