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用小麦专用烘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3606发布日期:2018-06-19 23:15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业用小麦专用烘干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农业用小麦专用烘干设备。



背景技术:

当小麦所处环境内的温湿度条件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就会发生霉变。也就是说水分和温度是小麦中霉菌等微生物繁殖(即小麦霉变)的两个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控制小麦水分在安全水分以下就可能防止小麦发生霉变。

目前,降低小麦水分的方法是自燃晾晒法。在小麦主产区,由于产量大,晾晒场地不足,粮库收购的小麦往往水分超出安全水分,是造成粮库小麦霉变的主要因素,尤其在小麦收购期正赶上连阴天,更是如此;另外,即便是入库时小麦的水分没超出安全水分,但是由于自燃返潮,入库的小麦也需要定期晾晒,才能保证小麦不霉变,由于粮库的晾晒场地的限制,入库的小麦往往不能按时晾晒,从而造成粮库小麦霉变。

目前,市场上多是利用烘干机对小麦进行烘干,但是现有的烘干机对小麦进行烘干并不充分,很多小麦因颗粒小聚集在一起,很难进行烘干,未烘干的小麦入库,会发霉严重影响其他小麦的存储,给人们带来损失,而且现有的小麦烘干机,功能单一,对小麦中的残留的麦壳和茎叶无法去除,混杂在小麦中入库,不利于小麦存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业用小麦专用烘干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农业用小麦专用烘干设备,包括风选箱、烘干箱和上料箱,烘干箱内设有搅拌杆,搅拌杆的右侧端穿过烘干箱的侧壁且固定连接在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上,搅拌杆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在烘干箱上,搅拌杆上套设有搅拌叶,第二电机固定在烘干箱的右侧端,烘干箱的底端右侧贯通连接出料管,出料管的底端套设有密封盖,烘干箱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腿,烘干箱的内腔顶壁右侧设有第二喷气装置,第二喷气装置是弧形结构设计,第二喷气装置上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二喷气嘴,烘干箱的顶端设有风选箱和加热箱,风选箱设在加热箱的左侧,风选箱是顶端敞口型结构设计,风选箱的底端设有连通孔,风选箱通过连通孔与烘干箱贯通连接,风选箱的右侧端顶部设有排尘孔,风选箱的内腔左侧壁设有第一喷气装置,第一喷气装置上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一喷气嘴,第一喷气装置在水平方向上与排尘孔相对应,加热箱的进气端贯通连接风机,风机固定在加热箱的右侧端,加热箱的出气端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第一喷气装置贯通连接,加热箱的出气端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第二喷气装置贯通连接,风选箱的左侧端固定连接上料箱,上料箱是底端敞口型结构设计,上料箱的底端贯通连接上料斗,上料斗是顶端敞口型结构设计,上料箱的内腔设有旋转轴,旋转轴的顶端突出上料箱的顶壁且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上,旋转轴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在上料箱上,旋转轴上套设有绞龙,旋转轴的底端悬伸在上料斗的内腔,上料箱靠近风选箱的一侧顶部设有出出料孔,出料孔的外侧端贯通连接导料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搅拌叶是向右推进的螺旋结构设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烘干箱的底端均匀的设有4个或6个支腿。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排尘孔的底壁设有导流板,导流板是倾斜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加热箱的内腔自作到右依次设有第二电热网、混气扇和第一电热网,第二电热网的网孔小于第一电热网的网孔,混气扇通过支架固定在加热箱的内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绞龙是向上推进的空间螺旋结构设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导料管是倾斜设置,导料管的最低端在竖直方向上与风选箱相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的上料箱能降低小麦的上料起点高度,便于人工操作;风选箱对小麦中残留的茎叶碎片进行风选,去除小麦中的杂质,提高小麦的质量,且第一喷气装置对小麦进行一次烘干;而烘干箱则是对小麦进行的二次烘干,两次分步烘干,保证小麦被充分烘烤,提高小麦的烘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农业用小麦专用烘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农业用小麦专用烘干设备的加热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农业用小麦专用烘干设备的第二喷气装置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1-风选箱,2-烘干箱,3-上料箱,4-上料斗,5-旋转轴,6-绞龙,7-第一电机,8-第一轴承,9-出料孔,10-导料管,11-第一喷气装置,12-第一喷气嘴,13-排尘孔,14-导流板,15-连通孔,16-搅拌杆,17-搅拌叶,18-第二轴承,19-第二电机,20-出料管,21-密封盖,22-支腿,23-加热箱,231-第一电热网,232-混气扇,233-支架,234-第二电热网,24-第一连接管,25-第二连接管,26-第二喷气装置,27-第二喷气嘴,28-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农业用小麦专用烘干设备,包括风选箱1、烘干箱2和上料箱3,所述烘干箱2内设有搅拌杆16,所述搅拌杆16的右侧端穿过烘干箱2的侧壁且固定连接在第二电机19的电机轴上,搅拌杆16通过第二轴承18转动连接在烘干箱2上,搅拌杆16上套设有搅拌叶17,所述搅拌叶17是向右推进的螺旋结构设计,所述第二电机19固定在烘干箱2的右侧端,所述烘干箱2的底端右侧贯通连接出料管20,所述出料管20的底端套设有密封盖21,所述烘干箱2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腿22,烘干箱2的内腔顶壁右侧设有第二喷气装置26,所述第二喷气装置26是弧形结构设计,第二喷气装置26上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二喷气嘴27,烘干箱2的顶端设有风选箱1和加热箱23,所述风选箱1设在加热箱23的左侧,风选箱1是顶端敞口型结构设计,风选箱1的底端设有连通孔15,风选箱1通过连通孔15与烘干箱2贯通连接,风选箱1的右侧端顶部设有排尘孔13,所述排尘孔13的底壁设有导流板14,所述导流板14是倾斜设置,所述风选箱1的内腔左侧壁设有第一喷气装置11,所述第一喷气装置11上均匀的设有若干第一喷气嘴12,第一喷气装置11在水平方向上与排尘孔13相对应,所述加热箱23的进气端贯通连接风机28,所述风机28固定在加热箱23的右侧端,所述加热箱23的出气端通过第一连接管24与第一喷气装置11贯通连接,加热箱23的出气端通过第二连接管25与第二喷气装置26贯通连接,加热箱23的内腔自作到右依次设有第二电热网234、混气扇232和第一电热网231,所述第二电热网234的网孔小于第一电热网231的网孔,所述混气扇232通过支架233固定在加热箱23的内壁上,所述风选箱1的左侧端固定连接上料箱3,所述上料箱3是底端敞口型结构设计,上料箱3的底端贯通连接上料斗4,所述上料斗4是顶端敞口型结构设计,所述上料箱3的内腔设有旋转轴5,所述旋转轴5的顶端突出上料箱3的顶壁且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7的电机轴上,旋转轴5通过第一轴承8转动连接在上料箱3上,旋转轴5上套设有绞龙6,所述绞龙6是向上推进的空间螺旋结构设计,所述旋转轴5的底端悬伸在上料斗4的内腔,所述上料箱3靠近风选箱1的一侧顶部设有出出料孔9,所述出料孔9的外侧端贯通连接导料管10,所述导料管10是倾斜设置,导料管10的最低端在竖直方向上与风选箱1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小麦通过上料斗4上料,第一电机7带动旋转轴5旋转,进而带动绞龙6旋转,绞龙6带起小麦上升,从出料孔9排出,经导料管10进入风选箱1内,小麦在风选箱1内是做竖直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使得小麦颗粒和残留的茎叶分散开了,第一喷气装置11喷出的高速气流对落下的小麦进行风选,去除小麦中的茎叶,且高温气流对小麦中的水分进行第一次烘,风选箱1中的小麦通过连通孔15进入烘干箱2内,在第二喷气装置26和搅拌叶17的共同配合下,对小麦进行搅拌和烘干,去除小麦中的水分,烘干后的小麦通过出料管20排出。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