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上下送风的柜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7377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上下送风的柜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上下送风的柜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空调器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按室内机安装方式分,常用的空调器种类有:窗式、壁挂式和柜式。

目前的柜式空调器出风口一般设置在整机的上部,出风口处配有横向和纵向设置的风叶,分别用于左右摆动和上下摆动,以控制左右方向的送风范围和上下方向的送风范围。由于热风密度小,会自然上升,而冷风密度大,会自然下沉。因此,为了使制热制冷效果更佳,在制热时,横向风叶向下摆动,使出风方向朝下,向下吹的热风在到达最低点后会自然上升,从而使整个房间很快热起来。制冷则相反,横向风叶向上摆动,使出风方向朝上,向上吹的冷风在到达最高点后会自然下沉,从而使冷风的送达范围增大。

但是,由于横向风板离地面较高,且导风距离较短,因此在向下导风时,很难使风吹到地面附近,因此,对室内下部空间的制热效果较差。若将风速调到最大,虽然可以达到地面,但由于出风口较高,风要向斜下方吹很远后才能落地,使得空调器附近的制热效果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可上下送风的柜式空调器,能够提高制冷和制热效果,避免送风死角且零部件少,结构简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上下送风的柜式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由上至下依次连通的上部风道、中部风道和下部风道,所述上部风道内设有上部风机,所述中部风道内设有蒸发器,所述下部风道内设有下部风机,所述中部风道的上端设有与外部连通的上出风口,所述中部风道的下端设有与外部连通的下出风口,所述上部风道与所述中部风道的连接处设有上部风道挡板,所述下部风道与所述中部风道的连接处设有下部风道挡板,

所述上部风道挡板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所述上部风道挡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上部风道挡板可将所述上部风道与所述中部风道隔开,当所述上部风道挡板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上部风道挡板可将所述上出风口封堵;

所述下部风道挡板可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运动,当所述下部风道挡板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下部风道挡板可将所述下部风道与所述中部风道隔开,当所述下部风道挡板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下部风道挡板可将所述下出风口封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上下送风的柜式空调器,由于壳体上开设有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且上部风道挡板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下部风道挡板可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运动。在制热状态下,上部风道挡板运动至第二位置,封堵住上出风口,此时上部风道与所述中部风道连通,下部风道挡板运动至第三位置,将所述下部风道与所述中部风道隔开,此时,下出风口与外部连通,打开上部风机,风向下进入中部风道,经过中部风道内的蒸发器后由下出风口吹出,从而实现了制热时向下送风的功能,避免了送风死角,提高了制热效果;在制冷状态下,上部风道挡板运动至第一位置,将所述上部风道与所述中部风道隔开,此时上出风口处于打开状态,下部风道挡板运动至第四位置,将下出风口封堵,此时下部风道与所述中部风道连通,打开下部风机,风向上进入中部风道,经过中部风道内的蒸发器后由上出风口吹出,从而实现了制冷时向上送风的功能,提高了制冷效果。此结构通过一块运动的风道挡板即可实现风道和风口的遮挡切换,结构简单,零部件少,可有效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上下送风的柜式空调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上下送风的柜式空调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上下送风的柜式空调器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上下送风的柜式空调器在制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上下送风的柜式空调器在制冷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上下送风的柜式空调器中上部挡板的一种运动轨迹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上下送风的柜式空调器中上部挡板的另一种运动轨迹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上下送风的柜式空调器中上部挡板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上下送风的柜式空调器中第一风口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可上下送风的柜式空调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由上至下依次连通的上部风道11、中部风道12和下部风道13,所述上部风道11内设有上部风机2,所述中部风道12内设有蒸发器3,所述下部风道13内设有下部风机4,所述中部风道12的上端设有与外部连通的上出风口14,所述中部风道12的下端设有与外部连通的下出风口15,所述上部风道11与所述中部风道12的连接处设有上部风道挡板111,所述下部风道13与所述中部风道12的连接处设有下部风道挡板131,

所述上部风道挡板111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所述上部风道挡板111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如图5所示),所述上部风道挡板111可将所述上部风道11与所述中部风道12隔开,当所述上部风道挡板111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如图4所示),所述上部风道挡板111可将所述上出风口14封堵;

所述下部风道挡板131可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运动,当所述下部风道挡板131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如图4所示),所述下部风道挡板131可将所述下部风道13与所述中部风道12隔开,当所述下部风道挡板131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如图5所示),所述下部风道挡板131可将所述下出风口15封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上下送风的柜式空调器,由于壳体1上开设有上出风口14和下出风口15,且上部风道挡板111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下部风道挡板131可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运动。在制热状态下,如图4所示,上部风道挡板111运动至第二位置,封堵住上出风口14,此时上部风道11与所述中部风道12连通,下部风道挡板131运动至第三位置,将所述下部风道13与所述中部风道12隔开,此时,下出风口15与外部连通,打开上部风机2,风向下进入中部风道12,经过中部风道12内的蒸发器3后由下出风口15吹出(图4中箭头所示为制热时风的流动方向),从而实现了制热时向下送风的功能,避免了送风死角,提高了制热效果;在制冷状态下,如图5所示,上部风道挡板111运动至第一位置,将所述上部风道11与所述中部风道12隔开,此时上出风口14处于打开状态,下部风道挡板131运动至第四位置,将下出风口15封堵,此时下部风道13与所述中部风道12连通,打开下部风机4,风向上进入中部风道12,经过中部风道12内的蒸发器3后由上出风口14吹出(图5中箭头所示为制冷时风的流动方向),从而实现了制冷时向上送风的功能,提高了制冷效果。此结构通过一块运动的风道挡板即可实现风道和风口的遮挡切换,结构简单,零部件少,可有效节省空间和制作成本。

其中,上部风道挡板111和下部风道挡板131的运动可以采用手动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自动的方式,为了便于控制上部风道挡板111和下部风道挡板131的运动,优选采用自动控制的方式,具体地,上部风道挡板111连接有上部挡板驱动组件5,上部挡板驱动组件5可带动所述上部风道挡板111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下部风道挡板131连接有下部挡板驱动组件,所述下部挡板驱动组件可带动所述下部风道挡板131在所述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滑动。由此,可通过上部挡板驱动组件5和下部挡板驱动组件分别带动上部风道挡板111和下部风道挡板131运动,从而实现自动控制。

其中,挡板驱动组件的具体驱动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可以如图6所示,将上部风道挡板111的一侧铰接于壳体1内,并在上部风道挡板111的铰接轴上连接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带动上部风道挡板11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翻转。也可以采用传动机构,如齿轮传动、齿轮齿条传动或者带传动等。具体地,可优选采用齿轮齿条传动,如图7、图8所示,上部挡板驱动组件5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1内的第一电机51、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51的输出轴上的第一齿轮52、以及固定于所述上部风道挡板111上的第一齿条53,所述第一齿轮52与所述第一齿条53相啮合,所述第一齿条53为圆弧形齿条,且所述圆弧形齿条的圆心角大于或等于90度。相应地,下部挡板驱动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1内的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二齿轮、以及固定于所述上部风道挡板111上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相啮合,所述第二齿条为圆弧形齿条,且所述圆弧形齿条的圆心角大于或等于90度。由于上部风道11、中部风道12和下部风道13是沿竖直方向连通的,而上出风口14和下出风口15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因此,风道挡板需要运动至少90度,上述结构可满足风道挡板的运动要求,且传动稳定,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所述中部风道12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通的上出风腔121、蒸发器腔122以及下出风腔123,所述蒸发器3设置于所述蒸发器腔122内,所述上出风口14设置于所述上出风腔121处,所述下出风口15设置于所述下出风腔123处,为了增大送风范围,实现沿水平方向的360度送风,所述上出风口14和所述下出风口15可水平转动送风。

具体地,所述上出风腔121包括第一内层腔壁和第一外层腔壁,所述上出风口14开设于所述第一内层腔壁上,所述第一外层腔壁为镂空结构,所述第一内层腔壁连接有第一风口驱动组件6,所述第一风口驱动组件6可驱动所述第一内层腔壁旋转。由于第一外层腔壁为镂空结构,当第一内层腔壁相对于第一外层腔壁旋转时,可由第一外层腔壁不同的镂空孔处吹出风,从而实现水平转动送风。其中,第一风口驱动组件6可以采用多种旋转驱动方式,例如齿轮传动、齿轮齿条传动等,在此不做限定。优选地,可选用齿轮齿条传动,如图9所示,第一风口驱动组件6包括第一风口驱动电机61、设置于所述第一风口驱动电机61的输出轴上的第一风口驱动齿轮62、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内层腔壁上的第一环形齿条63,所述第一风口驱动齿轮62与所述第一环形齿条63相啮合。此结构传动稳定,且占用空间小。

同样,所述下出风腔123包括第二内层腔壁和第二外层腔壁,所述下出风口15开设于所述第二内层腔壁上,所述第二外层腔壁为镂空结构,所述第二内层腔壁连接有第二风口驱动组件7(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风口驱动组件7可驱动所述第二内层腔壁旋转。其中,第二风口驱动组件7包括第二风口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风口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二风口驱动齿轮、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内层腔壁上的第二环形齿条,所述第二风口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二环形齿条相啮合。由此,可使上、下出风口同时达到360°送风的效果。

为了使上部风道挡板111和下部风道挡板131的运动更平稳,可将所述上部风道挡板111与所述壳体1之间通过第一滑轨滑动连接(图中未示出),同样可将所述下部风道挡板131与所述壳体1之间通过第二滑轨滑动连接。由此,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可分别对上部风道挡板111和下部风道挡板131进行导向,从而使得上部风道挡板111和下部风道挡板131的运动更平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