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热风烘干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97207阅读:6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烘干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热风烘干炉。



背景技术:

干燥是茶叶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几大关键工序之一,干燥的主要目的是散失茶叶水分、茶叶定型以及增加茶叶香气等,干燥的好坏,直接影响茶叶的品质。不同茶类干燥使用的干燥设备和方法均不一样,如传统的红条茶采用烘焙干燥,有烘笼烘焙和烘干机烘焙等;传统的黑茶干燥则采用七星灶烘焙;传统的岩茶烘焙过程十分细致,有分手工烘焙和机械烘焙等;目前一般的干燥方法为机械设备干燥,机械设备干燥也分多种干燥方法,但是原理相同,都是利用高温将茶叶中的水分散失,现有的烘干设备都是将茶叶直接放置在烘干设备中进行烘干,从头到尾茶叶固定不动,这样导致茶叶干燥不均匀,而且烘干好茶叶的热气会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热能的浪费,同时机体本身也有一定的散热作用,浪费能源,机体的体积较大,移动不方便,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茶叶热风烘干炉,通过气缸调节若干个梭形挡片的角度,使热气和高温无法直接作用在茶叶上,避免旋转架边缘上的茶叶出线过度干燥现象,使旋转架上的茶叶得到均匀干燥。

一种茶叶热风烘干炉,包括有箱体、导气管、导气电机和密封门,所述密封门设置在箱体一侧,所述导气管设置在箱体上,所述导气电机设置在导气管上;所述箱体包括有抽气仓、烘干仓、动力仓和传动仓,所述烘干仓和传动仓位于抽气仓与动力仓之间;所述烘干仓内两侧侧壁上对称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烘干仓内设置有旋转架,所述加热装置与旋转架之间设置有挡温墙,所述挡温墙由若干个梭形挡片组成,所述梭形挡片两端铰接在烘干仓内壁上;所述动力仓内设置有旋转电机和两个气缸,所述旋转电机动力杆与旋转架连接;所述传动仓内设置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与气缸连接,所述升降杆上连接有若干根连接棒,所述传动仓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弧形避位孔,所述连接棒穿过弧形避位孔与对应的梭形挡片活动连接;还包括有温度感应器、导气孔和控制器,所述温度感应器设置在烘干仓内,所述烘干仓和传动仓通过若干个导气孔与抽气仓连通;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气缸、温度感应器、旋转电机和导气电机。

优选的,所述梭形挡片内设置有空腔。

优选的,所述梭形挡片两侧设置有互相配合的衔接槽。

优选的,包括有散热道和散热孔,所述散热道设置在连接棒内,所述连接棒上设置有若干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与散热道连通,所述散热道与梭形挡片内的空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连通抽气仓和烘干仓的导气孔位于挡温墙与加热装置之间。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茶叶热风烘干炉,通过气缸调节若干个梭形挡片的角度,使热气和高温无法直接作用在茶叶上,避免旋转架边缘上的茶叶出线过度干燥现象,使旋转架上的茶叶得到均匀干燥。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茶叶热风烘干炉,通过气缸调节若干个梭形挡片的角度将加热装置隔离,同时通过导气电机将烘干仓和传动仓内的热气快速导出,实现烘干茶叶后能够马上更换需干燥的茶叶,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烘干炉结构示意图;

图2为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梭形挡片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连接棒结构示意图;

1-箱体,2-抽气仓,3-烘干仓,4-动力仓,5-旋转架,6-加热装置,7-挡温墙,8-旋转电机,9-导气管,10-导气电机,11-导气孔,12-气缸,13-梭形挡片,14-弧形避位孔,15-连接棒,16-升降杆,17-衔接槽,18-空腔,19-散热道,20-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茶叶热风烘干炉,包括有箱体1、导气管9、导气电机10和密封门,所述密封门设置在箱体1一侧,所述导气管9设置在箱体1上,所述导气电机10设置在导气管9上;所述箱体1包括有抽气仓2、烘干仓3、动力仓4和传动仓,所述烘干仓3和传动仓位于抽气仓2与动力仓4之间;所述烘干仓3内两侧侧壁上对称设置有加热装置6,所述烘干仓3内设置有旋转架5,所述加热装置6与旋转架5之间设置有挡温墙7,所述挡温墙7由若干个梭形挡片13组成,所述梭形挡片13两端铰接在烘干仓3内壁上;所述动力仓4内设置有旋转电机8和两个气缸12,所述旋转电机8动力杆与旋转架5连接;所述传动仓内设置有升降杆16,所述升降杆16与气缸12连接,所述升降杆16上连接有若干根连接棒15,所述传动仓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弧形避位孔14,所述连接棒15穿过弧形避位孔14与对应的梭形挡片13活动连接;还包括有温度感应器、导气孔11和控制器,所述温度感应器设置在烘干仓3内,所述烘干仓3和传动仓通过若干个导气孔11与抽气仓2连通;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气缸12、温度感应器、旋转电机8和导气电机10;所述梭形挡片13内设置有空腔18,所述梭形挡片13两侧设置有互相配合的衔接槽17,包括有散热道19和散热孔20,所述散热道19设置在连接棒15内,所述连接棒15上设置有若干个散热孔20,所述散热孔20与散热道19连通,所述散热道19与梭形挡片13内的空腔18连通,所述连通抽气仓2和烘干仓3的导气孔11位于挡温墙7与加热装置6之间。

先将茶叶放置在旋转架5内,通过加热装置6对烘干仓3进行烘干,在通过旋转电机8带动旋转架5旋转,使烘干仓3两侧的加热装置6均匀的对茶叶进行烘干,为了使旋转架5上的茶叶烘干效果一致,在对烘干仓3内茶叶初步加热时通过气缸12控制梭形挡片13的角度,使加热装置6散发的热量无法直接照射在茶叶上,当感应器感应到烘干仓3内的温度达到茶叶干燥设定值后,气缸12控制升降杆16上升,使升降杆16带动连接棒15上升,连接棒15带动梭形挡片13转动至与水平线平行,使热气直接作用在茶叶上,加快干燥,干燥完成后,通过气缸12下降使梭形挡片13与梭形挡片13上的衔接槽17互相贴合形成一当热面,在通过导气电机10对抽气仓2抽真空,使挡温墙7与加热装置6之间的热量快速从抽气仓2排出,通过弧形避位孔14将烘干仓3内的热气排入传动仓,在从传动仓排入真空室2,使其快速开启密封门将旋转架5上烘干好的茶叶进行更换。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