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塞的喷气自除尘热交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7317发布日期:2018-06-15 05:0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热交换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防堵塞的喷气自除尘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轮胎式装载机在作业对象为谷物类、秸秆类及高粉尘类的工况下。由于谷物秸秆物料轻,容易飞扬,这些粉尘杂物在风扇带动下容易堵塞翅片,影响换热器工作效率。换热器的异常状态容易使得装载机的发动机系统、传动系统、工作液压系统温度异常升高而出现故障导致停工,影响了正常使用,给用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而目前轮胎式装载机现大多采用双层结构换热器,如图1所示,由于双层结构的空间尺寸限制,现有的翅片间距一般选择3.5mm左右,容易导致粉尘堵塞堆积。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粉尘易堵塞装载机的换热装置,从而造成异常故障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堵塞的喷气自除尘热交换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堵塞的喷气自除尘热交换装置,包括:挡尘网、冷却集成装置以及风扇,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冷却集成装置的后方,所述挡尘网设置于所述冷却集成装置前方,所述挡尘网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冷却集成装置的散热翅片,在所述冷却集成装置与所述挡尘网之间具有间隙空间,在所述间隙空间的边沿处设置有多个喷气管,每一所述喷气管都具有朝向所述间隙空间的内侧的喷气孔,所述喷气管的一端通过胶管与气泵连接。

优选的,所述多个喷气管的一端通过多通接头连接于同一总胶管上,并通过所述总胶管分别与电磁阀、除水过滤装置、储气筒、所述气泵顺序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磁阀通过设置在装载机驾驶室的开关与用于供电的电瓶连接。

优选的,所述冷却集成装置包括位于同一排的单层设置的中冷器、水冷散热器、传动油冷散热器。

优选的,所述冷却集成装置的翅片间距为5mm。

优选的,两个所述喷气管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间隙空间的上边沿和下边沿。

优选的,两个所述喷气管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间隙空间的左边沿和右边沿。

优选的,所述风扇为吸风式风扇,其产生的风向为由所述挡尘网到所述风扇的方向。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挡尘网和冷却集成装置之间设置喷气管,实现了对挡尘网和冷却翅片上杂物的可控制的清除动作。并且,喷气管的气流管道与电磁阀连接,通过电磁阀通断来控制喷气管定点喷气,可有效清理散热器挡尘网上吸附的杂物。因此,使用者通过驾驶室上开关控制,仅需在每次工作后启动开关,简单地实现了冷却集成装置的维护。而且,换热器采用单层结构,加大了芯体翅片间距,使得翅片更不易被堵塞。在发明中所使用的储气筒为装载机自带的动力源,不消耗整机功率,较为节能。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热交换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防堵塞的喷气自除尘热交换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热交换装置中冷却集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热交换装置中控制装置关系连接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的含义如下:

0-冷却集成装置;1-水冷散热器;2-传动油冷散热器;3-中冷器;4-液压油冷散热器;5-风扇;6-挡尘网;7-喷气管;8-分胶管;9-多通接头;10-总胶管;11-电磁阀;12-除水过滤装置;13-储气筒;14-气泵;15-开关;16-电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2所示,本发明防堵塞的喷气自除尘热交换装置设置在轮胎式装载机上,其主要工作环境为谷物类、秸秆类、高粉尘类等作业环境。喷气自除尘热交换装置主要包括:挡尘网6、冷却集成装置0以及风扇5。其中,所述风扇5设置于所述冷却集成装置0的后方,所述挡尘网6设置于所述冷却集成装置0前方,所述挡尘网6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冷却集成装置0的散热翅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5为吸风式风扇,其产生的风向为由所述挡尘网6到所述风扇5的方向。因此,由风力带动进入热交换装置的杂物,首先就被挡尘网6隔离阻拦,然后更细小的杂物才能够进入到冷却集成装置0中。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冷却集成装置0布置成单层结构,其中的中冷器3、水冷散热器1、传动油冷散热器2设置在同一排,以使得中冷器3、水冷散热器1、传动油冷散热器2内部的散热翅片处于同一排。在本实施例中,翅片间距选择为5mm规格,或者其他更合适的数字,以在保证翅片数量足够的基础上,扩大翅片之间的间距,改善易使粉尘堆积的环境。冷却集成装置0中的液压油冷散热器4另设置在轮胎式装载机扶梯踏板处,单独采用电驱动风扇散热。

除了上述冷却器单层设置的结构之外,本发明还设置有用于主动清除粉尘的喷气管7。在所述冷却集成装置0与所述挡尘网6之间具有间隙空间。多个喷气管7设置在所述间隙空间的边沿处。每一所述喷气管7都具有朝向所述间隙空间的内侧的喷气孔,所述喷气管7的一端通过胶管与气泵14连接。因此,在需要对挡尘网6和冷却集成装置0中的翅片进行除尘除杂物的处理时,来自气泵14的气体能够从喷气孔喷出,由于气体具有一定的速度压力,因此,本发明的喷气管7结构能够有效清除粉尘和杂物。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喷气管7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间隙空间的上边沿和下边沿。两个喷气管7的喷气孔能够从上部和下部分别对间隙空间内部的粉尘进行有效清除。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喷气管7还可以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间隙空间的左边沿和右边沿。两个喷气管7的喷气孔能够从左侧和右侧分别对间隙空间内部的粉尘进行有效清除。

图4示出了控制喷气管7工作的控制关系图。多个喷气管7的一端通过分胶管8连接至多通接头,并通过多通接头的转换连接至同一总胶管10上。然后,喷气管7通过所述总胶管10分别与电磁阀11、除水过滤装置12、储气筒13、所述气泵14顺序连接。除水过滤装置12能够过滤将储气筒13中出来的气体,避免损坏电磁阀11。其中,电磁阀11通过设置在装载机驾驶室的开关15与用于供电的电瓶16连接。因此,使用者能够通过开关15主动控制对热交换装置的除尘操作。开关15闭合后,电磁阀11打开,气泵14将储气筒13中的气体传输到喷气管7。气体从喷气管7的喷气孔中离开,从而对挡尘网6和翅片进行除尘。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