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87464发布日期:2018-11-09 19:24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住宅的装修格局向着高档化和美观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吊顶式空调室内机也日益趋向薄形化发展。传统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换热器,以及设置在换热器下端的接水盘;其中,该换热器呈向后倾斜设置,以减小换热器占用空间,从而使得空调室内机的高度减小,实现薄形化。然而,由于传统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向后倾斜,换热器工作时,凝结在换热器表面的冷凝水难以顺沿该换热器的倾斜面流向接水盘,而是在重力作用下,滴落在空调室内机的底板上,甚至从底板上的进风口落入到室内,大大降低用户的舒适体验。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减少空调室内机向下落到室内的的冷凝水,以提高用户的舒适体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所述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第一换热器、主接水盘及多个副接水盘。其中,所述壳体的底板后端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向后倾斜;所述主接水盘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下端;多个副接水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下方的多个第一副接水盘,多个所述第一副接水盘沿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倾斜面在上下向依次间隔排布,多个所述第一副接水盘在所述壳体的底板上的投影首尾相连;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副接水盘的下端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进风口。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处的第一格栅;所述第一副接水盘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格栅的格栅间隙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副接水盘与所述第一格栅一体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副接水盘可前后向翻转地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优选地,所述第一格栅的格栅板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并与所述第一副接水盘通过第一联动结构连接,在所述第一格栅的格栅板转动时,所述第一联动结构带动所述第一副接水盘同向翻转。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向后倾斜的角度为α1,α1∈[30°,50°]。优选地,α1∈[35°,45°]。优选地,所述第一副接水盘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倾斜面所成的夹角为α2,α2∈[80°,100°]。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副接水盘在所述底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位于所述主接水盘外侧部分在所述底板上的投影。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的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前侧,且向前倾斜;所述壳体的底板的前端设有第二进风口。优选地,多个所述副接水盘还包括多个第二副接水盘,多个所述第二副接水盘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下方,多个所述第二副接水盘沿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倾斜面在上下向依次间隔排布,多个所述第二副接水盘在所述壳体的底板上的投影首尾相连;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副接水盘的下端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二进风口。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进风口处的第二格栅,所述第二副接水盘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格栅的格栅间隙内。优选地,所述第二副接水盘与所述第二格栅一体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二副接水盘可前后向翻转地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优选地,所述第二格栅的格栅板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进风口,并与所述第二副接水盘通过第二联动结构连接,在所述第二格栅的格栅板转动时,所述第二联动结构带动所述第二副接水盘同向转动。优选地,所述第二换热器向前倾斜的角度为β1,β1∈[30°,50°]。优选地,β1∈[35°,45°]。优选地,所述第二副接水盘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倾斜面所成的夹角为β2,β2∈[80°,100°]。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二副接水盘在所述底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位于所述主接水盘外侧部分在所述底板上的投影。优选地,所述副接水盘设有多个接水槽,多个所述接水槽沿上下向依次排布。优选地,所述副接水盘包括接水板,以及自所述接水板上表面凸设的多个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与所述接水板之间形成所述接水槽。优选地,所述副接水盘的上端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朝向所述主接水盘倾斜延伸。优选地,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副接水盘中,较上侧的副接水盘的导流板在所述底板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落在较下侧的副接水盘的内侧。优选地,邻近所述主接水盘的副接水盘,该副接水盘的导流板在所述底板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落在所述主接水盘的内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换热器的下端设置主接水盘,并在第一换热器的倾斜面沿上下向依次间隔排布多个第一副接水盘,从而利用多个第一副接水盘承接自第一换热器向下滴落的冷凝水,进而避免了冷凝水滴落到空调室内机的底板上,或者从第一进风口落入到室内。再者,由于部分第一副接水盘的接水面延伸至第一进风口,使得该第一副接水盘还可接收偏向后下方溅出的冷凝水,从而减少自所述第一进风口落到室内的冷凝水量。由此可见,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能够减少冷凝水自第一换热器向下滴落,有效提高用户的舒适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空调室内机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换热器及第一副接水盘倾斜角度的示意图;图3-a为图1中第一副接水盘转动至其中一倾斜角度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b为图1中第一副接水盘转动至另一倾斜角度时的状态示意图;图4为图1中第一换热器及第一副接水盘向底板投影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空调室内机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空调室内机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第二换热器及第二副接水盘倾斜角度的示意图;图8-a为图6中第二副接水盘转动至其中一倾斜角度时的状态示意图;图8-b为图6中第二副接水盘转动至另一倾斜角度时的状态示意图;图9为图6中第二换热器及第二副接水盘向底板投影的示意图;图10为图6中空调室内机增加第三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1-a为图6中副接水盘一结构设计方式的示意图;图11-b为图6中副接水盘另一结构设计方式的示意图;图12为图6中位于上侧的副接水盘向位于下侧的副接水盘导水的示意图;图13为图6中位于上侧的副接水盘向底板的示意图;图14为图6中主接水盘与其邻近的副接水盘排布位置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空调室内机40b第二副接水盘10壳体41接水板11a第一进风口42挡水板11b第二进风口43导流板12出风口44接水槽20a第一换热器50a第一格栅20b第二换热器50b第二格栅20c第三换热器60电加热装置30主接水盘70风轮40副接水盘80风道40a第一副接水盘本发明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安装在建筑的吊顶上。所述空调室内机能够减少向下落到室内的冷凝水,以提高用户的舒适体验。应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说明书附图1至14中,带实线箭头所指示的为空间、孔、槽或者面;带虚线箭头所指示的是流体流动方向(其中,f所示的虚线箭头指示气体流动方向;l所示的虚线箭头指示液体流动方向)。请参阅图1,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100的第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0,以及安装于壳体10内的第一换热器20a、主接水盘30及多个副接水盘40(关于副接水盘40的结构,可参阅图11-a)。其中,壳体10的前面板设有出风口12,壳体10的底板后端设有第一进风口11a。第一换热器20a设置在壳体10内,且向后倾斜。主接水盘30设置在第一换热器20a的下端。多个副接水盘40包括多个设置在第一换热器20a的下方的第一副接水盘40a,多个第一副接水盘40a沿第一换热器20a的倾斜面在上下向依次间隔排布,多个第一副接水盘40a在壳体10的底板上的投影首尾相连;至少部分第一副接水盘40a的接水面向下延伸至第一进风口11a。具体而言,壳体10包括顶板、底板、前面板、后背板、左侧板(未图示)和右侧板(未图示)。对于壳体10的形状结构,并没有具体限定。在此,壳体10大致呈方形设置,上述各部分(顶板、底板、前面板、后背板、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的交接较为明显。但是,本设计并不限于此,壳体10也可以是前突的半球形、前突曲面或其他形状,在该等形状中各部分之间的交接不明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板呈平板状设置,可以将该空调室内机100的顶板直接安装于住宅的吊顶上。请参阅图1,壳体10在底设有第一进风口11a,第一进风口11a通过风道80与出风口12连通。风道80内还安装有贯流风轮70,以及电辅热装置60;第一换热器20a位于贯流风轮70的后侧,第一换热器20a的上端向后倾斜,第一换热器20a的倾斜面面向第一进风口11a。空调室内机100工作时,空调室内机100的贯流风轮70旋转,并驱动空气自第一进风口11a进入,这部分空气在风道80内与第一换热器20a换热后,从出风口12向前吹向室内,实现制冷或制热。对于第一副接水盘40a安装位置,对于第一副接水盘40a安装于第一换热器20a的下方,第一副接水盘40a沿壳体的左右向延伸,且第一副接水盘40a的上侧边朝向主接水盘30(向前)倾斜。至少部分第一副接水盘40a的接水面(第一副接水盘40a最下方的接水槽)延伸至第一进风口11a,以通过该第一副接水盘40a的承接自第一换热器向下滴落到第一进风口处11a的冷凝水。例如,如果冷凝水较多,冷凝水滴落在第一接水盘长侧边时,冷凝水受到撞击,部分冷凝水可能会偏向后下方溅出;由于部分第一副接水盘40a的接水面向下延伸至第一进风口11a,因此,该偏向后下方溅出的冷凝水则会被第一接水盘的下方的接水面接收,从而减少自所述第一进风口落到室内的冷凝水量。对于第一副接水盘40a的总数量则没有具体限定,应依据实际应用中,第一换热器20a的倾斜面大小做相应设计。例如,第一换热器20a的倾斜面较大时,则可以相应增加多第一副接水盘40a的数量;第一换热器20a的倾斜面较小时,则可以相应减少第一副接水盘40a的数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相邻两个第一副接水盘40a之间间隔出供空气通过的过风间隙,所以在选取第一副接水盘40a的数量时,亦需要结合所述过风间隙的大小做设计,以确保风道80具有较佳的进风量。对于向下延伸至第一进风口11a的第一副接水盘40a的数量,则不设具体限定。多个第一副接水盘40a中,可以仅其中一个第一副接水盘40a的接水面向下延伸至第一进风口11a;也可以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第一副接水盘40a的接水面向下延伸至第一进风口11a。第一换热器20a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冷凝水中,一部分冷凝水顺沿第一换热器20a的倾斜面流动,并流入到主接水盘30中;另一部分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自第一换热器20a的倾斜面向下滴落在第一副接水盘40a中。显然,由于多个第一副接水盘40a在壳体10的底板上的投影首尾相连,使得自第一换热器20a的倾斜面向下滴落的冷凝水,几乎全部滴落到多个第一副接水盘40a。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换热器20a的下端设置主接水盘30,并在第一换热器20a的倾斜面沿上下向依次间隔排布多个副接水盘40,从而利用多个副接水盘40承接自第一换热器20a向下滴落的冷凝水,进而避免了冷凝水滴落到空调室内机100的底板上,或者从第一进风口11a落入到室内。再者,由于部分第一副接水盘40a的接水面延伸至第一进风口11a,使得该第一副接水盘40a还可接收偏向后下方溅出的冷凝水,从而减少自所述第一进风口落到室内的冷凝水量。由此可见,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100,能够减少冷凝水自第一换热器20a向下滴落,有效提高用户的舒适体验。请参阅图2,对于第一换热器20a向后倾斜的角度,在此,为便于解释说明,将第一换热器20a向后倾斜的角度定义为α1。常规的空调室内机的α1需要保持大于45°,才能确保在第一换热器20a上产生的冷凝水不会直接向下滴落。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第一换热器20a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副接水盘40a,可利用第一副接水盘40a接收自第一换热器20a直接向下滴落的冷凝水,因此,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中,其第一换热器20a向后倾斜的角度的可以小于45°。但是,在此还考虑到,若α1过大,则第一换热器20a整体高度较大,进而使得空调室内机100的高度较大,不利于空调室内机100薄形化。相反地,若α1过小,则在第一换热器20a上凝结的冷凝水,不易沿该第一换热器20a的倾斜面流入主接水盘30中,大部分冷凝水会向下滴落,增加第一副接水盘40a的负担。因此,α1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经试验,α1∈[30°,50°]时,不仅第一换热器20a整体高度较小,且在第一换热器20a上凝结的冷凝水,仅有一小部分向下滴落,减小第一副接水盘40a的负担,有效防止冷凝水落在底板上,更有效防止冷凝水自第一进风口11a落入室内。至于α1具体数值,可以是35°、40°、45°,50°等。特别地,α1∈[35°,45°]时,可以极大地减小第一换热器20a占用的空间,进而可将空调室内机100设计得更薄。至于α1的具体数值,还可以是38°、40°、42°,44°等。请参阅图2,对于第一副接水盘40a的设置方式,为避免第一副接水盘40a挡住进风空气,第一副接水盘40a呈向前倾斜设置,相邻两个第一副接水盘40a之间间隔出供进风空气通过的过风间隙。在此,为便于解释说明,将第一副接水盘40a与第一换热器20a的倾斜面,所成的夹角定义为α2。考虑到,α2无论是过大或过小,第一副接水盘40a有可能会对进风空气产生较强的阻挡作用,不利于进风空气通过所述过风间隙。因此,为确保进风空气顺利自所述过风间隙通过,优选地,α2∈[80°,100°],例如,85°、90°、95°,100°等。特别地,α2∈[90°,95°]时,不仅第一副接水盘40a对进风空气的阻挡作用较小,且第一副接水盘40a可承接较多的冷凝水,冷凝水不易洒出,接水效果较好。在此应说明的是,第一副接水盘40a的下表面可以是平面,亦可以曲面。如果第一副接水盘40a的下表面是平面,则α2应当是第一副接水盘40a的下表面与第一换热器20a的倾斜面所成的夹角。如果第一副接水盘40a的下表面是曲面,则α2应当是第一副接水盘40a的弦线与第一换热器20a的倾斜面所成的夹角,此处的“弦线”为连接第一副接水盘40a下表面的上端和其下端的连接线,为虚拟线。请继续参阅图2,对于第一副接水盘40a的安装方式,第一副接水盘40a可以固定安装于壳体10内,或者可拆卸地安装于壳体10内,第一副接水盘40a的倾斜角度α2不可调。多个第一副接水盘40a可以分别一一单独安装于壳体10内;也可以将多个第一副接水盘40a一体设置,以使得多个第一副接水盘40a连接成一个整体,将该多个第一副接水盘40a整体安装到壳体10内。至于多个第一副接水盘40a一体设置的方式,可以是多个第一副接水盘40a一体设置一体成型,或者是增加一安装框(未图示),将多个第一副接水盘40a安装在该安装框内,并通过安装框整体安装至壳体10内。请参阅图3-a和图3-b,对于第一副接水盘40a的安装方式,第一副接水盘40a还可以是可前后向翻转地安装于壳体10内。通过控制第一副接水盘40a转动,可调整α2的大小,从而一方面可利用第一副接水盘40a的倾斜角度,将进风空气从不同方向导入风道80内;再一方面,可将第一副接水盘40a中的水向下倾倒入下方的另一第一副接水盘40a、或主接水盘30中,达到排水目的。请参阅图3-a和图3-b,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安装于第一进风口11a处的第一格栅50a;第一副接水盘40a的下端延伸第一格栅50a的格栅间隙内。第一副接水盘40a可接收自第一换热器20a向下落在第一格栅50a的格栅间隙上的冷凝水。具体而言,第一副接水盘40a也可以与第一格栅50a分体设置。在此,鉴于第一副接水盘40a邻近第一格栅50a,第一副接水盘40a还可以与第一格栅50a一体设置,从而在装配时,可将第一格栅50a和第一副接水盘40a整体自壳体的下方向上安装到壳体内,装配效率大大提高。第一格栅50a可以固定安装于第一进风口11a,当然也可转动安装于第一进风口11a。为了实现第一进风口11a的进风角度可调,优选将第一格栅50a可前后向翻转地安装于第一进风口11a处。请参阅图3-a和图3-b,在此,第一进风口11a处转动安装有第一格栅50a,若对第一格栅50a与第一副接水盘40a分别设置不同的转动结构,则亦需要对第一格栅50a与第一副接水盘40a分别设置不同的驱动装置,如此必然会增加转动结构、驱动装置等的占用空间,且增加了成本。故优选地,第一格栅50a的格栅板转动安装于第一进风口11a,并与第一副接水盘40a通过第一联动结构连接,在第一格栅50a的格栅板转动时,所述第一联动结构带动第一副接水盘40a同向转动。例如,第一格栅50a顺时针偏转时,所述第一联动结构带动第一副接水盘40a同步顺时针偏转,此时第一格栅50a与第一副接水盘40a依次将进风空气沿同一方向导入风道80内;反之亦然。显然,空调室内机100仅需通过一个驱动装置,即可驱动第一格栅50a与第一副接水盘40a同向转动。不仅减少了转动结构和驱动装置的数量,减小了转动结构、驱动装置等的占用空间,且大大降低了成本。请参阅图4,进一步地,为使得自第一副接水盘40a滴落的冷凝水完全落在多个第一副接水盘40a中,多个第一副接水盘40a在所述底板上的投影,覆盖第一换热器20a的位于主接水盘30外侧部分在所述底板上的投影。在此应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所述“投影”应理解为投影面。为便于解释,将多个第一副接水盘40a在所述底板上的投影,定义为s10,将第一换热器20a的位于主接水盘30外侧部分在所述底板上的投影,定义为s1,即相当于,s1∈s10。自第一副接水盘40a向下滴落的冷凝水,均落在投影s1区内,由于s1∈s10,所以这部分冷凝水完全落入多个第一副接水盘40a中,有效加强了多个第一副接水盘40a承接冷凝水的效果。请参阅图5,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与第一换热器20a连接的第二换热器20b。第二换热器20b位于第一换热器20a上侧,第二换热器20b向前倾斜。具体而言,第二换热器20b的下端与第一换热器20a的上端连接。壳体10仅具有第一进风口11a,自第一进风口11a进入的空气,分别通过第一换热器20a和第二换热器20b后,汇集到风道80的前端,并自风道80前端的出风口12向前吹出。由于第二换热器20b位于第一换热器20a的上侧,且向前倾斜,因此,第二换热器20b的冷凝水会从第二换热器20b、第一换热器20a向下流入主接水盘30中,从而无需在第二换热器20b下方设置副接水盘40。请参阅图6,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与上述第二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与第一换热器20a连接的第二换热器20b;第二换热器20b位于第一换热器20a前侧,且向前倾斜;壳体10的底板的前端设有第二进风口11b。具体而言,第二换热器20b的下端与第一换热器20a的下端连接,且第二换热器20b与第一换热器20a连接位置,位于主接水盘30内。空调室内机100工作时,自第二进风口11b进入的空气,通过第二换热器20b换热后,自出风口12向前吹出。请参阅图6,在此考虑到,第二换热器20b向前倾斜,在第二换热器20b上凝结的冷凝水,亦有可能向下滴落在底板上或第二进风口11b。故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副接水盘40还包括多个第二副接水盘40b,多个第二副接水盘40b设置在第二换热器20b的下方,多个第二副接水盘40b沿第二换热器20b的倾斜面在上下向依次间隔排布,多个第二副接水盘40b在壳体10的底板上的投影首尾相连;至少部分第一副接水盘40b延伸至第二进风口11b。具体地,第二副接水盘40b安装于第二换热器20b的下方,第二副接水盘40b沿壳体10的左右向延伸,且第二副接水盘40b的上侧边朝向主接水盘30(向后)倾斜。第二换热器20b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冷凝水中,一部分冷凝水顺沿第二换热器20b的倾斜面流动,并流入到主接水盘30中;另一部分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自第二换热器20b的倾斜面向下滴落在第二副接水盘40b中。显然,由于多个第二副接水盘40b在壳体10的底板上的投影首尾相连,使得自第二换热器20b的倾斜面向下滴落的冷凝水,几乎全部滴落到多个第二副接水盘40b,从而避免在第二换热器20b上产生的冷凝水滴落到壳体10的底板上或第二进风口11b处。请参阅图6,对于第二副接水盘40b的数量则没有具体限定,应依据实际应用中,第二换热器20b的倾斜面大小做相应设计。例如,第二换热器20b的倾斜面较大时,则可以相应增加多第二副接水盘40b的数量;第二换热器20b的倾斜面较小时,则可以相应减少第一副盘管的数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相邻两个第二副接水盘40b之间间隔出供空气通过的过风间隙,所以在选取第二副接水盘40b的数量时,亦需要结合所述过风间隙的大小做设计,以确保风道80具有较佳的进风量。对于向下延伸至第二进风口11b的第二副接水盘40b的数量,则不设具体限定。多个第二副接水盘40b中,可以仅其中一个第二副接水盘40b的接水面向下延伸至第二进风口11b;也可以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第二副接水盘40b的接水面向下延伸至第二进风口11b。请参阅图7,对于第二换热器20b向前倾斜的角度,在此,为便于解释说明,将第二换热器20b向前倾斜的角度定义为β1。常规的空调室内机的β1需要保持大于45°,才能确保在第二换热器20b上产生的冷凝水不会直接向下滴落。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第二换热器20b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副接水盘40b,可利用第二副接水盘40b接收自第二换热器20b直接向下滴落的冷凝水,因此,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中,其第二换热器20b向后倾斜的角度的可以小于45°。但是,在此考虑到,若β1过大,则第二换热器20b整体高度较大,在空调室内机100的高度一定的情况下,则需要限缩风道80前端的出风面,不利于空调室内机100出风。相反地,若β1过小,则在第二换热器20b上凝结的冷凝水,不易沿该第二换热器20b的倾斜面流入主接水盘30中,大部分冷凝水会向下滴落,增加第二副接水盘40b接收冷凝水的负担。因此,β1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经试验,β1∈[30°,50°]时,不仅第二换热器20b整体高度较小,且在第二换热器20b上凝结的冷凝水,仅有一小部分向下滴落,减小第二副接水盘40b的负担,有效防止冷凝水落在底板上,更有效防止冷凝水自第二进风口11b落入室内。至于β1的具体数值,可以是35°、40°、45°,50°等。特别地,β1∈[35°,45°]时,可以确保风道80前端具有较大的出风面,且能够减小第二副接水盘40b接收冷凝水的负担。至于β1的具体数值,还可以是38°、40°、42°,44°等。请参阅图7,对于第二副接水盘40b的设置方式,为避免第二副接水盘40b挡住进风空气,第二副接水盘40b呈向后倾斜设置,相邻两个第二副接水盘40b之间间隔出供进风空气通过的过风间隙。在此,为便于解释说明,将第二副接水盘40b的下表面与第二换热器20b的倾斜面,所成的夹角定义为β2。考虑到,β2无论是过大或过小,第二副接水盘40b有可能会对进风空气产生较强的阻挡作用,不利于进风空气通过所述过风间隙。因此,为确保进风空气顺利自所述过风间隙通过,优选地,β2∈[80°,100°],例如,85°、90°、95°,100°等。特别地,β2∈[90°,95°]时,不仅第二副接水盘40b对进风空气的阻挡作用较小,且第二副接水盘40b可承接较多的冷凝水,冷凝水不易洒出,接水效果较好。在此应说明的是,第二副接水盘40b的下表面可以是平面,亦可以曲面。如果第二副接水盘40b的下表面是平面,则β2应当是第二副接水盘40b的下表面与第一换热器20a的倾斜面所成的夹角。如果第二副接水盘40b的下表面是曲面,则β2应当是第二副接水盘40b的弦线与第二换热器20b的倾斜面所成的夹角,此处的“弦线”为连接第二副接水盘40b下表面的上端和其下端的连接线,为虚拟线。请参阅图7,对于第二副接水盘40b的安装方式,第二副接水盘40b可以固定安装于壳体10内,或者可拆卸地安装于壳体10内。多个第二副接水盘40b可以分别一一单独安装于壳体10内;也可以将多个第二副接水盘40b一体设置,以使得多个第二副接水盘40b连接成一个整体,将该多个第二副接水盘40b整体安装到壳体10内。至于多个第二副接水盘40b一体设置的方式,可以是多个第二副接水盘40b一体设置一体成型,或者是增加一安装框,将多个第二副接水盘40b安装在该安装框内,并通过安装框整体安装至壳体10内。此外,亦可以将多个第一副接水盘40a和多个第二幅接水盘一体设置。请参阅图8-a和图8-b,对于第二副接水盘40b的安装方式,第二副接水盘40b还可以是可前后向翻转地安装于壳体10内。通过控制第二副接水盘40b转动,可调整β2的大小,从而一方面可利用第二副接水盘40b的倾斜角度,将进风空气从不同方向导入风道80内;再一方面,可将第二副接水盘40b中的水向下倾倒入下方的另一第二副接水盘40b、或主接水盘30中,达到排水目的。请参阅图8-a和图8-b,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进风口11b处的第二格栅50b;第二副接水盘40b的下端延伸第二格栅50b的格栅间隙内。第二副接水盘40b可接收自第二换热器20b向下落在第二格栅50b的格栅间隙上的冷凝水。具体而言,第二副接水盘40b可以与第二格栅50b分体设置。在此,鉴于第二副接水盘40b邻近第二格栅50b,第二副接水盘40b还可以与第二格栅50b一体设置,从而在装配时,可将第二格栅50b和第二副接水盘40b整体自壳体10的下方向上安装到壳体10内,装配效率大大提高。第二格栅50b可以固定安装于第二进风口11b,当然也可转动安装于第二进风口11b。在此为实现第二进风口11b的进风角度可调,优选将第二格栅50b可前后向翻转地安装于第二进风口11b。请参阅图8-a和图8-b,在此,鉴于第二进风口11b处转动安装有第二格栅50b,若对第二格栅50b与第二副接水盘40b分别设置不同的转动结构,则亦需要对第二格栅50b与第二副接水盘40b分别设置不同的驱动装置,如此必然会增加转动结构、驱动装置等的占用空间,且增加了成本。故优选地,第二格栅50b的格栅板转动安装于第一进风口11a,并与第二副接水盘40b通过第二联动结构连接,在第二格栅50b转动时,所述第二联动结构带动第二副接水盘40b同向转动。例如,第二格栅50b顺时针偏转时,所述第二联动结构带动所述第二副接水盘40b同步顺时针偏转,此时第二格栅50b与第二副接水盘40b依次将进风空气沿同一方向导入风道80内;反之亦然。显然,空调室内机100仅需通过一个驱动装置,即可驱动第二格栅50b与第二副接水盘40b同向转动。不仅减少了转动结构和驱动装置的数量,减小了转动结构、驱动装置等的占用空间,且大大降低了成本。请参阅图9,进一步地,为使得自第二副接水盘40b滴落的冷凝水完全落在多个第二副接水盘40b中,多个第二副接水盘40b在所述底板上的投影,覆盖第二换热器20b的位于主接水盘30外侧部分在所述底板上的投影。为便于解释,将多个第二副接水盘40b在所述底板上的投影,定义为s20,将第二换热器20b的位于主接水盘30外侧部分在所述底板上的投影,定义为s2,即相当于,s2∈s20。自第二副接水盘40b向下滴落的冷凝水,均落在投影s2区内,由于s2∈s20,所以这部分冷凝水完全落入多个第二副接水盘40b中,有效加强了多个第二副接水盘40b承接冷凝水的效果。请参阅图1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空调室内机100还可以增加第三换热器20c,第三换热器20c设置在第一换热器20a的上侧,且第三换热器20c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0a连接。请参阅图10及图11-a和图11-b,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副接水盘40(包括第一副接水盘40a和第二副接水盘40b)没有具体结构限定。副接水盘40可以仅设置一个接水槽44,可适当增大该接水槽44的接水空间,以扩大容水量。副接水盘40还可以设有多个接水槽44,多个接水槽44沿上下向依次排布,从而,每一副接水盘40均具有较大的接水空间,容水量较大。请参阅图10和图11-b在本实施例,在副接水盘40设置有多个接水槽44。至于在副接水盘40上设置多个接水槽44的方式,在此优选,副接水盘40包括接水板41,以及自接水板41上表面凸设的多个挡水板42,挡水板42与接水板41之间形成接水槽44。具体而言,对于每一副接水盘40而言,接水板41的上表面为承接冷凝水的接水面,接水板41的下表面为导风面。多个挡水板42与接水板41之间形成多个接水槽44,当位于较上侧的接水槽44满载后,该接水槽44中的冷凝水向下溢流到较下侧的另一接水槽44中,有效扩大副接水盘40的容量,防止副接水盘40满溢。在此考虑到,自第一换热器20a或第二换热器20b向下滴落的冷凝水,落在副接水盘40的上端时,一部分顺沿副接水盘40的上端面流入该副接水盘40的接水槽44中;另一部分则错开该副接水盘40,并继续向下滴落。为避免上述继续向下滴落的冷凝水,从该副接水盘40和下方邻近的副接水盘40之间的过风间隙滴落出去,优选地,在副接水盘40的上端设有导流板43,导流板43朝向主接水盘30倾斜延伸。请参阅图11-a、图11-b及图12,对于主接水盘30与其邻近的副接水盘40而言,该副接水盘40的导流板43将滴落在该副接水盘40上端的冷凝水,一部分导入到该副接水盘40的接水槽44中;并将另一部分冷凝水向下导流到主接水盘30中。请参阅图12,对于任意相邻的两个副接水盘40而言,位于上侧的副接水盘40,其导流板43将滴落在该副接水盘40上端的冷凝水,一部分导入到该副接水盘40的接水槽44中;并将另一部分冷凝水向下导流到较位于下侧的副接水盘40中。请参阅图12,优选地,导流板43与接水板41一体成型。导流板43呈向上凸设的弧状设置,从而导流板43的上表面有效对冷凝水进行导流,导流板43的下表面则有效防止冷凝水沿接水板41的下表面流出。请参阅图13,基于上述实施例,任意相邻的两个副接水盘40中,为便于较上侧的副接水盘40的导流板43,将冷凝水导入较下方的副接水盘40中,在此限定,较上侧的副接水盘40的导流板43在所述底板上的投影(如图11示出的s30),至少部分落在较下侧的副接水盘40的内侧。即相当于,较上侧的副接水盘40的导流板43延伸至副接水盘40内侧接水槽44的正上方。当冷凝水自较上侧的副接水盘40的导流板43向下滴落时,准确落入到较下侧的副接水盘40中,有效加强了副接水盘40承接冷凝水的效果。请参阅图14,进一步地,邻近主接水盘30的副接水盘40,该副接水盘40的导流板43在所述底板上的投影(如图12示出的s30),至少部分落在主接水盘30的内侧。即相当于,邻近主接水盘30的副接水盘40,其导流板43延伸至主接水盘30内侧接水槽44的正上方。当冷凝水自该副接水盘40的导流板43向下滴落时,准确落入到主接水盘30中,有效加强了主接水盘30承接冷凝水的效果。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