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原料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8538发布日期:2018-09-28 19:03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原料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原料堆积场用于堆积混凝土的原料,如骨料、水泥和砂子等,通常为露天堆积场,且在放置原料时,一般将各种原料堆积成山丘状,造成原料在潮湿环境或者阴雨天气下受潮且原料内部不易干燥,使得原料中的水分较高。

现有技术中,一种混凝土原料干燥装置,包括放料室和干燥室,放料室内的垂直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烘干盘,干燥室将热气从放料室的底部通入后,热气上升,对烘干盘上的原料进行烘干。但是,热气依次经过烘干盘时,温度逐渐降低,且湿度逐渐增大,这将使下方的烘干盘上的原料先被烘干,而上方的烘干盘上的原料后被烘干,导致原料被烘干不均匀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原料烘干装置,具有原料烘干更加均匀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混凝土原料烘干装置,包括放料室和干燥室,所述放料室上方设有进料盖板,所述放料室的一侧设有出料盖板,所述干燥室内设有可在放料室与干燥室形成气流回路的循环加热装置,所述放料室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原料的盛料装置,所述盛料装置上设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传动装置,所述盛料装置包括转轴、支撑杆、连杆和料斗组件,所述支撑杆对称设置于转轴两端、垂直且周向阵列于所述转轴上。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打开进料盖板,将原料从进料盖板放入放料室内的料斗组件中,传动装置转动,带动转轴转动,料斗组件做圆周运动,同时循环加热装置工作,在放料室与干燥室内形成气流回路,每组料斗组件从低到高循环运动,让每组料斗组件经过放料室底部的气流,使得原料烘干更加均匀。

进一步,所述料斗组件包括料斗和位于所述料斗两端的支架,两个所述支架之间连接有与所述连杆转动连接的套筒。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料斗组件在旋转过程中料斗始终呈竖直状态,防止料斗翻转洒出原料。

进一步,所述循环加热装置包括吹风机,所述吹风机设于干燥室靠近放料室的侧壁,所述干燥室靠近放料室的侧壁开有正对于吹风机的出风口,所述干燥室位于所述吹风机上方设有热片,所述干燥室位于所述热片的上方设有冷片,所述干燥室位于冷片的上端设有回流口,所述干燥室位于所述冷片与热片之间设用于排出冷凝水的排出装置。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放料室顶部的气流从回流口吸入干燥室,经过冷片,气流中的水凝结成水滴掉落在排出装置,排出干燥室,脱水后的气流经过热片成为一定温度的干燥气流,通过吹风机从出风口吸入至放料室内,加热潮湿的原料并带出水分,带有水分的热空气被吸入干燥室内,冷凝后排出干燥室内,如此循环往复,可干燥原料。

进一步,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同轴连接。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启动,输出轴转动,使得整个盛料装置转动。

进一步,所述排出装置包括积水盘和水管,所述水管从干燥室外贯穿干燥室与所述积水盘相通。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气流经过冷凝后,气流中的水分转变为水滴掉落在积水盘,经过水管排出干燥室外。

进一步,所述积水盘底面为向水管一侧倾斜的斜面。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水滴从积水盘流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放料室顶部的气流从回流口吸入干燥室,经过冷片,气流中的水凝结成水滴掉落在积水盘,通过水管排出干燥室,脱水后的气流经过热片成为一定温度的干燥气流,通过吹风机从出风口吸入至放料室内,加热潮湿的原料并带出水分,带有水分的热空气被吸入干燥室内,冷凝后排出干燥室内,如此循环往复,可干燥原料;

二、电机启动,输出轴转动,使得料斗保持竖直状态转动,从干燥室流出的气流对料斗中的原料进行烘干,料斗持续做圆周运动,使得料斗中的原料均匀受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放料室;2、干燥室;3、盛料装置;31、转轴;32、支撑杆;33、连杆;4、料斗组件;41、料斗;42、支架;43、套筒;5、吹风机;6、出风口;7、热片;8、冷片;9、回流口;10、排出装置;101、积水盘;102、水管;11、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好地理解。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混凝土原料烘干装置,包括放料室1和干燥室2,放料室1上方设有进料盖板,放料室1的一侧设有出料盖板,干燥室2内设有可在放料室1与干燥室2形成气流回路的循环加热装置,放料室1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原料的盛料装置3,盛料装置3包括转轴31、支撑杆32、连杆33和料斗组件4,料斗组件4包括料斗41和位于料斗41两端的支架42,两个支架42之间连接有与连杆33转动连接的套筒43。盛料装置3上设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包括电机11,电机11的输出轴与转轴31同轴连接。支撑杆32对称设置于转轴31两端、垂直且周向阵列于转轴31上,两端分别连接于转轴31上相对的支撑杆32,料斗组件4与连杆33转动连接。电机11启动,输出轴转动,使得料斗41保持竖直状态转动,从干燥室2流出的气流对料斗41中的原料进行烘干,料斗41持续做圆周运动,使得料斗41中的原料均匀受热。

如图1所示,循环加热装置包括吹风机5,吹风机5设于干燥室2靠近放料室1的侧壁,干燥室2靠近放料室1的侧壁开有正对于吹风机5的出风口6,干燥室2位于吹风机5上方设有热片7,干燥室2位于热片7的上方设有冷片8,干燥室2位于冷片8的上端设有回流口9,干燥室2位于冷片8与热片7之间设用于排出冷凝水的排出装置10。排出装置10包括积水盘101和水管102,水管102从干燥室2外贯穿干燥室2与积水盘101相通。积水盘101底面为向水管102一侧倾斜的斜面。放料室1顶部的气流从回流口9吸入干燥室2,经过冷片8,气流中的水凝结成水滴掉落在积水盘101,通过水管102排出干燥室2,脱水后的气流经过热片7成为一定温度的干燥气流,通过吹风机5从出风口6吸入至放料室1内,加热潮湿的原料并带出水分,带有水分的热空气被吸入干燥室2内,冷凝后排出干燥室2内,如此循环往复,可干燥原料。

具体工作过程:

放料室1顶部的气流从回流口9吸入干燥室2,经过冷片8,气流中的水凝结成水滴掉落在积水盘101,通过水管102排出干燥室2,脱水后的气流经过热片7成为一定温度的干燥气流,通过吹风机5从出风口6吸入至放料室1内,料斗41持续做圆周运动,使得料斗41中的原料均匀受热,加热潮湿的原料并带出水分,带有水分的热空气被吸入干燥室2内,冷凝后排出干燥室2内,如此循环往复,可干燥原料。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特征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增删或作其他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本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其他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