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大炒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6757发布日期:2018-11-23 19:30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节能大炒炉。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大炒炉大多为明火炒炉,明火炒炉炉温高,炒菜速度快,口感佳,但明火炒炉的热效率较低,在40~70%之间,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有30~60%散到空气中,这样不仅燃料利用率不高,还会造成厨房温度升高,厨师工作环境变差。传统的大炒炉结构包括炉架、炉腔和底部的炉头,为了防止烹饪时炉腔内的高温从侧部和底部传出,传统的解决方式是在炉膛填充有厚厚的隔热防火材料,如防火砖、隔热防米棉等,但即使这样,大量的热量的仍可透过该隔热层或炉架的金属材料传出外界,形成热量的浪费,而且还容易灼伤工作人员。上述问题成为了该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大炒炉,以有效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节能大炒炉,包括炒炉本体、燃气管道、炉头、空气管道和炒锅,所述炒炉本体的上面设置有炉腔,在炉腔下部安装有燃气管道、炉头和空气管道,在炉腔的侧壁上设置有排烟管道和炉腔观察通道,在炉腔的上方安装有炒锅;所述燃气管道与炉头内的喷火嘴连通,在燃气管道上设置有燃气调节打火器,在燃气调节打火器上设置有调节旋钮,其调节旋钮位于炒炉本体的外壁上;所述炉头内设置有燃气喷火嘴及打火电极;所述空气管道上设置有吹气管路和吹风管路,其吹气管路的出口端靠近炉头内的燃气喷火嘴处,其吹风管路的出口端位于炉腔观察通道的内壁上;所述炉腔观察通道为一水平通道,其炉腔观察通道的内外端口分别位于炉腔的侧壁及炒炉本体的外壁上,且在外端口上活设有端盖。

优选的,所述炉腔观察通道的内端口高于炉头的上端,且低于排烟管道的进口端。

所述吹风管路的出口端高于炉头的上端,且低于排烟管道的进口端。

进一步,所述吹风管路的管径为吹气管路管径的六分之一至八分之一之间。

进一步,所述炒炉本体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在炒炉本体的下面设置有垫脚,其垫脚的高度可调节。

进一步,所述空气管道上还设置有鼓风机,其鼓风机靠近空气管道的进气口处。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其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大炒炉,由于吹气管路、吹风管路及炉腔观察通道的设置,因此在对炒锅加热时,其吹风管路经炉腔观察通道的出风不仅对炉头有助燃及控制火势的效果,且有助于炉腔内壁的降温。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大炒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提高了大炒炉的热利用效率,达到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0、炒炉本体;11、炉腔;12、垫脚;20、燃气管道;21、燃气调节打火器;22、调节旋钮;30、炉头;40、空气管道;41、吹气管路;42、吹风管路;43、鼓风机;50、排烟管道;60、炉腔观察通道;61、端盖;70、炒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节能大炒炉,包括炒炉本体10、燃气管道20、炉头30、空气管道40和炒锅70,所述炒炉本体10的上面设置有炉腔11,在炉腔11下部安装有燃气管道20、炉头30和空气管道40,在炉腔11的侧壁上设置有排烟管道50和炉腔观察通道60,在炉腔11的上方安装有炒锅70;所述燃气管道20与炉头30内的喷火嘴连通,在燃气管道20上设置有燃气调节打火器21,在燃气调节打火器21上设置有调节旋钮22,其调节旋钮位于炒炉本体10的外壁上;所述炉头30内设置有燃气喷火嘴及打火电极;所述空气管道40上设置有吹气管路41和吹风管路42,其吹气管路41的出口端靠近炉头30内的燃气喷火嘴处,其吹风管路42的出口端位于炉腔观察通道60的内壁上;所述炉腔观察通道60为一水平通道,其炉腔观察通道60的内外端口分别位于炉腔11的侧壁及炒炉本体10的外壁上,且在外端口上活设有端盖61。所述炉腔观察通道60的内端口高于炉头30的上端,且低于排烟管道50的进口端。所述吹风管路42的管径为吹气管路41管径的七分之一。所述炒炉本体10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在炒炉本体10的下面设置有垫脚12,其垫脚12的高度可调节。所述空气管道40上还设置有鼓风机43,其鼓风机43靠近空气管道40的进气口处。

实际使用中,除在空气管道40的进气口处设置鼓风机43外,也可在排烟管道50中设置抽风机,具体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