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物节能热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2346发布日期:2019-01-08 22:22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谷物节能热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谷物干燥设备,具体地说,是涉及谷物节能热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造成晾晒场地不断减少或消失,每到粮食收获季节,中国的马路上总是摊满粮食,这种摊晒方式不仅仅造成交通问题,而且马路上的沥青对粮食具有致突变和致畸性,食用对人体有不良影响,作为种子会导致子代粮食品质和产量下降。热力烘干粮食需要大量能源消耗,不仅会造成浪费,烘烤温度过高还会直接损害作为种子的发芽能力。所以新粮的晾晒和储存总是成为农户及收粮企业头疼的事情。即使新粮进行晾晒后水分达标后再收进粮仓进行储存,间隔一段时间后还需再次晾晒,以维持粮食谷粒水分 不会超标,以延长存储时间。热力烘干粮食需要的烘干设备投入很大,能源消耗严重,设备使用时间少且集中,传统烘干场地则少有农户或企业愿意投资建设。以上问题是普遍的存在。

业界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是提供多种透气晾晒粮仓,这种粮仓主体是厚度较薄的立体笼式结构,其六面外壁均由密布网眼的金属网构成,其仓体整体厚度较薄,以利于空气流通,将新粮置于其中,晾晒一段时间粮食湿度达标后再转移到正式的粮仓中正式储藏。专利号为CN206851425的实用新型专利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了一种自翻通风粮仓,但是依然利用常温风干燥谷物,干燥时间较长,而传统的干燥设备利用电加热干燥,能源浪费较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节能高效的谷物节能热干燥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

谷物节能热干燥系统,包括谷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泵、换热系统、引风装置;

热泵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部件、冷凝器、第二换热部件,压缩机的进气端与第一换热部件的出气端连通,压缩机出气端与第二换热部件的进气端连通,第二换热部件的出气端与冷凝器的进气端连通,冷凝器出液端与第一换热部件的进液端连通;

谷仓包括出气通道和进气通道,出气通道与第三换热部件连通,进气通道与第四换热部件连通;

换热系统包括第三换热部件和第四换热部件,第三换热部件可使出气通道与第一换热部件之间热量交换,第四换热部件可使进气通道与第二换热部件之间热量交换;

引风装置可将气体从出气通道引入和/或引出谷仓内部。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第三换热部件与第四换热部件连通。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第三换热部件和/或第四换热部件与外界连通。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一保温箱、第二保温箱;

第三换热部件、第一换热部件位于第一保温箱内,第三换热部件、第一换热部件相互配合设置;

第四换热部件、第二换热部件位于第二保温箱内,第四换热部件、第二换热部件相互配合设置。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第三换热部件包括进气换热管、出气换热管、出液换热管、第三换热管,进气换热管、出气换热管、出液换热管分别与第三换热管连通,进气换热管与出气通道连通,出气换热管与第四换热部件连通,出液换热管位于第三换热管下部;

第四换热部件包括循环进气换热管、外界进气换热管、出气换热管、第四换热管,循环进气换热管、外界进气换热管、出气换热管分别与第四换热管连通,循环进气换热管与第三换热部件连通,外界进气换热管与外界连通,出气换热管与进气通道连通。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还包括除湿系统,除湿系统包括第一除湿部件、第二除湿部件;

第一除湿部件与第一换热部件连通;

第二除湿部件与第二换热部件连通。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还包括除尘系统,除尘系统位于出气通道上。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引风装置包括引风机和抽风机;

引风机位于进气通道上,引风机位于第二换热部件与谷仓之间;

抽风机位于谷仓上部,出风通道与抽风机连通。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还包括散风装置,散风装置包括散风盘和散风管;

散风盘内设有空腔,空腔与进风通道连通;

散风管与仓体内部连通,散风管上端开口,散风管上端伸入仓体内,散风管下端与散风管内的空腔连通;

散风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散风管分别沿散风盘周向设置。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还包括透气装置,透气装置包括透气管,透气管位于谷仓内,透气管上设有多个透气孔;

还包括翻粮管装置,翻粮装置包括翻粮管、绞龙和翻粮驱动装置,翻粮管位于谷仓内,绞龙位于翻粮管内,翻粮驱动装置与绞龙其中一端传动连接;

还包括监测控制系统,监测控制系统包括湿度探头和温度探头,湿度探头和温度探头分别与监测控制系统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通过热泵将加热空气,通过卡诺循环原理,较传统的电加热方式大大减低了能耗,同时干燥后的湿热空气通过热泵回收利用,节能环保,无污染。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谷物节能热干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谷物节能热干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仓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散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透气装置和翻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换热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换热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热泵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9是本实用新型监测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中:1-谷仓;2-透气装置;3-翻粮装置;4-热泵;5-换热系统;6-除湿系统;7-除尘系统;8-引风装置;9-散风装置;11-仓顶;12-仓体;13-仓底;14-进粮闸;15-出粮闸;16-支脚;17-出气通道;18-进气通道;21-透气管;31-翻粮管;32-绞龙;33-翻粮驱动装置;41-压缩机;42-第一换热部件;43-冷凝器;44-第二换热部件;51-第一保温箱;52-第二保温箱;53-第三换热部件;54-第四换热部件;61-第一除湿部件;62-第二除湿部件;71-除尘管;72-出尘管;73-出尘控制阀;81-引风机;82-抽风机;531-进气换热管;532-出气换热管;533-出液换热管;534-第三换热管;541-循环进气换热管;542-外界进气换热管;543-出气换热管;544-第四换热管;611-冷凝水管;612-冷凝水控制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附图1、3-9所示,谷物节能热干燥系统,包括谷仓1、透气装置2、翻粮装置3、热泵4、换热系统5、除湿系统6、除尘系统7、引风装置8、散风装置9和监测控制系统。

谷仓1包括仓顶11、仓体12、仓底13、进粮闸14、出粮闸15、支脚16、出气通道17、进气通道18。

仓顶11位于仓体12的上部。

仓体12包括多个仓段,多个仓段依次连接。

仓段包括框架和包覆框架的仓板。本实施例中所述仓段上口与下口配合设置,上口直径略大于下口,使相邻仓段能够直接插接成仓体12。对于直径较小的仓体12,容积较小,也可以直接采用单纯仓板围成的仓段,像铁皮卷的烟囱一样逐节套装即可。

仓底13位于仓体12的下部。

仓体12上端与仓顶11固定连接,仓体12下端与仓底13固定连接。

进粮闸14设置于仓顶11上。

出粮闸15设置于仓底13上。

支脚16设置于仓底13下方。支脚16一端与地面接触连接,支脚16另一端与仓底13底部外壁固定连接,仓底13与地面之间具有间隙。支脚1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脚16沿仓底13的周向分布。本实施例中,支脚16的数量为三个。

出气通道17与仓顶11上部连通。具体的,出气通道17与仓顶11顶部连通。

进气通道18与仓底13下部连通。具体的,进气通道18与仓底13底部连通。

透气装置2包括透气管21,透气管21设置于仓体12内,透气管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透气管21沿仓体12内周向分布。

透气管21包括管体和管盖。管体沿轴向和周向设有多个透气孔。管盖上设有多个透气孔。

使用时,透气管21能够增大干燥面积,便于增大干燥效率。

翻粮装置3包括翻粮管31、绞龙32、翻粮驱动装置33。

翻粮管31下端具有进粮口,翻粮管31上端具有出粮口。翻粮管31位于仓体12内。翻粮管3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翻粮管31沿仓体12内周向分布。

翻粮管31与透气管31交错分布。

绞龙32位于翻粮管31内。

翻粮驱动装置33与绞龙32其中一端传动连接。

使用时,可通过翻粮驱动装置33驱动绞龙32将谷物从下至上翻动,以避免谷物干燥不均。

热泵4包括压缩机41、第一换热部件42、冷凝器43、第二换热部件44。

压缩机41的进气端与第一换热部件42的出气端连通,压缩机41出气端与第二换热部件44的进气端连通,第二换热部件44的出气端与冷凝器43的进气端连通,冷凝器43出液端与第一换热部件42的进液端连通。

第一换热部件42为换热管,换热管螺旋设置。此外,第一换热部件42也可以为换热片,换热片弯折排列等。

第二换热部件44为换热管,换热管螺旋设置。此外,第一换热部件42也可以为换热片,换热片弯折排列等。

换热系统5包括第一保温箱51、第二保温箱52、第三换热部件53、第四换热部件54。

第三换热部件53与出气通道17连通。

第四换热部件54与进气通道18连通。

第一保温箱51箱体上包覆有隔热材料或者将箱体设置双层真空隔热结构。

第二保温箱52箱体上包覆有隔热材料或者将箱体设置双层真空隔热结构。

第三换热部件53包括进气换热管531、出气换热管532、出液换热管533、第三换热管534。

进气换热管531、出气换热管532、出液换热管533分别与第三换热管534连通。

进气换热管531与出气通道17连通。进气换热管531位于第三换热管534靠近出气通道17的一侧。

出气换热管532与第四换热部件54连通。出气换热管532位于第三换热管534靠近第四换热部件54的一侧上部。

出液换热管533位于第三换热管534下部。出液换热管533位于第三换热管534靠近第四换热部件54的一侧下部。

第三换热管534螺旋设置。此外,第三换热管534也可以替换为直管或者其他结构形式的换热片。此外,第三换热部件53的形状、数量和排列方式可根据需要设置。

第三换热部件53、第一换热部件42位于第一保温箱51内。第三换热部件53、第一换热部件42相互配合设置,第三换热部件53、第一换热部件42的螺旋方向相反或相同,第三换热部件53、第一换热部件42接触连接。使用时,可以尽量增大第三换热部件53、第一换热部件42的接触面积,以增大换热效果。

第四换热部件54包括循环进气换热管541、外界进气换热管542、出气换热管543、第四换热管544。

循环进气换热管541、外界进气换热管542、出气换热管543分别与第四换热管544连通。

循环进气换热管541与第三换热部件53连通。具体的,循环进气换热管541与出气换热管532连通。循环进气换热管541与出气换热管532上设有循环控制阀门。循环进气换热管541位于第四换热管544靠近第三换热部件53的一侧。

外界进气换热管542与外界连通。外界进气换热管542与外界通过阀门连通。外界进气换热管542位于第四换热管544靠近第三换热部件53的一侧。

出气换热管543与进气通道18连通。出气换热管543位于第四换热管544靠近进气通道18的一侧。

第四换热管544螺旋设置。此外,第四换热管544也可以替换为直管或者其他结构形式的换热片。此外,第四换热部件54的形状、数量和排列方式可根据需要设置。

第四换热部件54、第二换热部件44位于第二保温箱52内。第四换热部件54、第二换热部件44相互配合设置,第四换热部件54、第二换热部件44的螺旋方向相反或相同,第四换热部件54、第二换热部件44接触连接。使用时,可以尽量增大第四换热部件54、第二换热部件44的接触面积,以增大换热效果。

除湿系统6包括第一除湿部件61、第二除湿部件62。

第一除湿部件61与第一换热部件42连通。

第一除湿部件61包括冷凝水管611和冷凝水控制阀门612。

冷凝水管611与出液换热管533连通。

冷凝水控制阀门612位于冷凝水管611上。

使用时,可打开冷凝水控制阀门612,使热交换后产生的冷凝水排出。

第二除湿部件62与第二换热部件44连通。

第二除湿部件62包括干燥箱621和外界气体进气控制阀门622。

干燥箱621内设有可替换的干燥或者吸湿材料。

第二除湿部件62设置于外界进气换热管542上。

使用时,当循环气体不够需要外界空气时,可打开进气控制阀门622,抽取外界气体加热,外界气体可通过第二除湿部件62事先干燥。

干燥箱621位于外界气体进气控制阀门622和外界进气换热管542之间。

除尘系统7包括除尘管71、出尘管72和出尘控制阀73。

除尘系统7位于出气通道18上。

除尘管71弯折设置,除尘管71的形状为V形。除尘管71上部其中一端与出气通道17连通,除尘管71上部另外一端与第三换热部件53连通。

出尘管72与除尘管71下部连通。

出尘控制阀73位于出尘管72上。

使用时,仓体12内排出的气体通过除尘管71时,灰尘由于重力被搁置,气体流出。

此外,还可以设置静电除尘或者其他除尘装置。

引风装置8包括引风机81和抽风机82。

引风机81位于进气通道18上。引风机8位于第二换热部件44与谷仓1之间。

抽风机82位于仓体12上部,抽风机82与仓顶11连接,出风通道17与抽风机82连通。

散风装置9包括散风盘91和散风管92。

散风盘91内设有空腔,空腔与进风通道18连通。散风盘91位于仓体12下部。此外,散风盘91也可以位于仓底13底部并与仓底13连接,

散风管92与仓体12内部连通。散风管92上端开口,散风管92上端伸入仓体12内,散风管92下端与散风管92内的空腔连通。散风管9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散风管92分别沿散风盘91周向设置。

其中一部分散风管92与透气管21一一对应设置,散风管92位于透气管21下部。可增强对流,加大除湿效率。

其中一部分散风管92与翻粮管31一一对应设置,散风管92位于翻粮管31下部。可增强对流,加大除湿效率。

监测控制系统包括湿度探头和温度探头,湿度探头的数量为多个,温度探头的数量为多个,湿度探头和温度探头位于仓体12内。引风机8、湿度探头和温度探头分别与监测控制系统连接。

使用时,当需要干燥谷物时,启 动热泵4,第四换热部件54与第二换热部件44换热,引风机91将第二换热部件44内的热气通过散风装置9将送入仓体12内,干燥谷物;抽风机92将湿热空气抽取,然后送入第一换热部件42,第一换热部件42和第三换热部件53热交换,将热量回收,再次利用。

实施例2:如图2所示,谷物节能热干燥系统,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换热部件42与外界连通,第四换热部件与外界连通。其余内容同实施例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