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胶片快速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1913发布日期:2018-11-09 20:27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工业胶片快速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胶片快速干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胶片快速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胶片在观测之前必须进行烘干处理,使其充分干燥。现有工业胶片烘干装置通常采用多组吸水套的辊轴在传送过程中对胶片进行压持吸水,同时,还向辊组区域输送温热气流,以期提高烘干处理效率。但现有烘干装置由于主要依靠辊轴的吸水作用,因而将辊轴进行集中布设,导致温热气流在烘干装置内流通不畅。辊组内湿度不断积累的温热气流,反而影响了工业胶片的烘干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业胶片快速烘干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不足。通过采用对辊与限位通道的组合,增大工业胶片的烘干区域,配合机箱处设置的进风通道与排风通道,促进机箱内温热气流的流动,保持机箱内干燥度,有利于提高工业胶片的烘干处理效率。同时,通过采用对辊的压持吸水,以及限位通道的温热气流吹送以及近距离升温的烘干处理,有利于力进一步提高工业胶片的烘干处理效率,实现快速烘干。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

一种工业胶片快速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物料通道、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机箱两端壁处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物料通道固定设置于进料口和出料口间的机箱箱体内,机箱两侧壁处分别开设有若干进风口和若干出风口,进风口与进风通道相连通,出风口与排风通道相连通;

物料通道包括规则排列固定于进料口和出料口间的机箱箱体内的若干对辊和设置于相邻两对辊间的若干限位通道,对辊由固定于机箱外壁处的驱动机构控制带动,限位通道由对设固定于机箱箱体内的表面具有若干通气孔的上风道底板和下风道顶板构成,上风道和下风道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即为进风口;

进风通道入口端依次设有鼓风机和气流加热装置、出口端设有与进风口罩设连通的进风罩管;

排风通道入口端设有与出风口罩设连通的排风罩管、出口端设有引风机。

进一步,出风口呈槽状,规则排列于机箱一侧壁处,并与机箱箱体内部连通。

进一步,对辊呈直线或波浪状排列。

进一步,上风道底板和下风道顶板均采用导热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对辊与限位通道的组合,增大工业胶片的烘干区域,配合机箱处设置的进风通道与排风通道,促进机箱内温热气流的流动,保持机箱内干燥度,有利于提高工业胶片的烘干处理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对辊的压持吸水,以及限位通道的温热气流吹送以及近距离升温的烘干处理,有利于力进一步提高工业胶片的烘干处理效率,实现快速烘干。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侧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机箱中物料通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工业胶片快速烘干装置,包括机箱1、物料通道2、进风通道3和排风通道4。机箱1两端壁处分别设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物料通道2固定设置于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间的机箱1箱体内,机箱1两侧壁处分别开设有若干进风口13和若干出风口14,进风口13与进风通道3相连通,出风口14与排风通道4相连通。机箱1为烘干处理过程提供封闭环境,有利于烘干条件的控制。物料通道2用于导向工业胶片在机箱1内的传送方向和控制传送速度。进风通道3用于向机箱1中注入烘干气流。排风通道4用于排出机箱1中湿热气流,促进机箱1内气体流动,保持箱体内干燥度,有利于提高工业胶片的烘干处理效率。

物料通道2包括规则排列固定于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间的机箱1箱体内的若干对辊21和设置于相邻两对辊21间的若干限位通道22。对辊21由固定于机箱1外壁处的驱动机构23控制带动。工业胶片自进料口11处进入物料通道2中,首选通过对辊21两辊轴的对向旋转,夹持带动自两辊轴间通过的工业胶片进入限位通道22中,并在对辊21的推动下沿限位通道22的导向移动至下一对辊21处,从而使工业胶片能够在物料通道2内持续移动,直至出料口12处完成出料。

限位通道22由对设固定于机箱1箱体内的上风道15底板和下风道16顶板构成,上风道15和下风道16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即为进风口13。限位通道22将对辊21进行隔离,避免了现有胶片烘干装置中过于集中布设的辊组对烘干过程的不良影响,采用较大的干燥区域提高气流流动效率,有利于加快烘干进程。同时采用气流吹干与对辊挤压吸水的烘干方式,有利于降低工业胶片在通过对辊的挤压过程中发生弯折

对辊21呈直线或波浪状排列。与限位通道22配合,增大烘干处理区域,避免区域过度集中影响烘干气流流动,降低烘干效率。

进风通道3入口端依次设有鼓风机31和气流加热装置32、出口端设有与进风口13罩设连通的进风罩管33。进风通道上3内产生的温热气流进入上风道15和下风道16后,能够自上风道15底板和下风道16顶板吹出至限位通道22的工业胶片表面,从而进一步加速烘干进程。

上风道15底板和下风道16顶板均采用导热材质。当温热气流进入上风道15和下风道16后,上风道15底板和下风道16顶板温度升高,从而使限位通道22内温度升高,对进入限位通道22内的工业胶片进行烘干处理,进一步提高工业胶片的烘干效率。

排风通道4入口端设有与出风口14罩设连通的排风罩管41、出口端设有引风机42。引风机42将机箱1中的用于烘干工业胶片的温热气流自出风口14和排风罩管41引出至机箱1外部,有利于提高机箱1内气流流通效率。

出风口14呈槽状,规则排列于机箱1一侧壁处,并与机箱1箱体内部连通。槽状出风口有利于保证气流流通性,并避免在引风机42关闭时,外部异物进入机箱1内。

结合实施例阐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3所示,显影后的工业胶片的前端自进料口11投入后,由靠近进料口11处的对辊211压持,并通过驱动机构23带动对辊211旋转,将工业胶片传送至限位通道221内。

由外部电源为鼓风机31和气流加热装置32供能,将外部气流导入进风通道3中进行加热后,再通过进风罩管33分别送入上风道15和下风道16中。控制气流加热装置32的加热温度在30℃~40℃。

温热气流自上风道151底板和下风道161顶板处的通气孔进入限位通道221内,对通道内的工业胶片进行近距离的烘干处理。

工业胶片在对辊211的推送下,通过限位通道221后,又依次通过对辊212、限位通道222、对辊213、限位通道223、对辊214和限位通道224,再次完成3次近距离烘干处理后,被推送至对辊215处,随后自出料口12处出料,得到充分干燥的工业胶片。

而箱体1内的湿热气流在由外部电源供能的引风机42的作用下,自出风口14经排风罩管41排出至机箱1外部,促进机箱1箱体内部气体流动,保持箱体内干燥环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