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型集流管进炉钎焊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2552发布日期:2018-12-14 22:21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D型集流管进炉钎焊框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部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D型集流管进炉钎焊框架。



背景技术:

图1A-图1C是现有冷凝器芯体的结构示意图。在所述冷凝器芯体100的两侧分别设有 D型集流管110。在其中一侧的D型集流管上分别设有进口压板111和出口压板112。所述进口压板111和所述出口压板112的下部具有一与D型集流管相匹配的第一开口113,所述第一开口113卡扣所述D型集流管110。所述D型集流管110的端部设有封头119。所述进口压板111用于连接汽车压缩机管路,作为制冷剂流入口。所述出口压板用于作为制冷剂流出出口。另外,在所述冷凝器芯体的另一侧的D型集流管上设有筒体支架114,所述筒体支架114的上部具有一与D型集流管相匹配的第二开口115,所述第二开口115卡扣所述D型集流管,所述筒体支架的的下部具有一与筒体相匹配的第三开口116,所述第三开口116卡扣所述筒体117。在冷凝器芯体的前后两侧设有边板118,所述边板118用于防止所述冷凝器芯体110损坏变形。

在制造D型集流管的冷凝器时,通常是先将支架、压板、筒体支架等铆接固定到集流管上,然后再固定到专用钎焊托架上,进入隧道钎焊炉进行焊接。

然而,如此方式存在以为不足之处:1)由于第一开口、第二开口或第三开口受热后容易变形,以使得零件下垂,进而无法保证冷凝器芯体的钎焊质量;2)由于产品种类多,冷凝器芯体的复杂结构造成进炉托架的通用性比较差,使用时不方便,需要整体地上下线搬运,而且操作人员工作强度大;3)另外,托架制造维护成本高。

有鉴于此,亟需提供一种D型集流管进炉钎焊框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D型集流管进炉钎焊框架,其提供一种可交替且方便更换冷凝器芯体进炉的方式,通过模拟冷凝器芯体进炉时的状态,以解决因产品种类多、冷凝器芯体结构复杂所造成的进炉托架通行性差、制造维护成本高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将支撑集流管组件的限位片集成至组件模块式设计制造,从而减少工人来回搬运次数及工作强度,降低制造维护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D型集流管进炉钎焊框架。所述D型集流管进炉钎焊框架包括:一底架,在所述底架上设置一冷凝器芯体;一第一集流管组件支撑模块和一第二集流管组件支撑模块,所述第一集流管组件支撑模块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组件支撑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架的相对两侧,用于分别支撑设置所述冷凝器芯体两侧的D型集流管和筒体;其中,所述第一集流管组件支撑模块包括一第一模块主体,在所述第一模块主体上分别设有进口压板限位片和出口压板限位片;所述进口压板限位片卡接于所述D型集流管上的进口压板,以支撑所述进口压板;所述出口压板限位片卡接于所述D型集流管上的出口压板,以支持所述出口压板;所述第二集流管组件支撑模块包括一第二模块主体,在所述第二模块主体上设有多个筒体支架限位片,所述筒体支架限位片卡接于所述筒体的筒体支架,以支撑所述筒体支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架包括:多个横筋和多个纵筋;所述纵筋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组件支撑模块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组件支撑模块平行设置;在所述横筋上设有多个角铁条,所述角铁条平行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组件支撑模块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组件,且位于所述底架的顶部和所述冷凝器芯体的底部之间,用于支撑所述冷凝器芯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角铁条为等距间隔地沿所述冷凝器长度方向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架还包括:多个支撑模块环,所述支撑模块环设置在所述横筋上,所述支撑模块环用于当设置在第一模块主体上的托架限位销或设置在第二模块主体上的托架限位销插入至所述支撑模块环时,防止所述第一集流管组件支撑模块或所述第二集流管组件支撑模块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进口压板限位片的上端具有一第一阶梯部,所述第一阶梯部包括依次相连的水平面、倾斜面和垂直面,所述第一阶梯部的水平面、倾斜面和垂直面与所述进口压板的外表面相贴合,以使所述进口压板限位片的第一阶梯部支撑所述进口压板;所述出口压板限位片的上端具有一第二阶梯部,所述第二阶梯部包括依次相连的水平面、倾斜面和垂直面,所述第二阶梯部的水平面、倾斜面和垂直面与所述出口压板的外表面相贴合,以使所述出口压板限位片的第二阶梯部支撑所述出口压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模块主体上还设有一第一端面限位片,所述第一端面限位片用于对所述D型集流管的端部的封头进行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筒体支架限位片具有一凹槽部,所述凹槽部的内部侧面和内部底面与所述筒体支架的外表面相匹配,以使所述筒体支架限位片的凹槽部支撑所述筒体支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模块主体上还设有一第二端面限位片,所述第二端面限位片用于对所述筒体的端部进行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角铁条为等高角铁条,高度为30.49mm,宽度为 34.7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芯体的尺寸为小于720mm*530mm的芯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D型集流管进炉钎焊框架提供一种可交替且方便更换冷凝器芯体进炉的方式,通过模拟冷凝器芯体进炉时的状态,以解决因产品种类多、冷凝器芯体结构复杂所造成的进炉托架通行性差、制造维护成本高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将支撑集流管组件的限位片集成至组件模块式设计制造,从而减少工人来回搬运次数及工作强度,降低制造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现有技术的冷凝器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现有技术的冷凝器芯体的D型集流管与进口压板(或出口压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1C是现有技术的冷凝器芯体的D型集流管与筒体支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D型集流管进炉钎焊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A和图3B分别是图2所述的D型集流管进炉钎焊框架的第一集流管组件支撑模块和第二集流管组件支撑模块。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D型集流管进炉钎焊框架的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侧视图。

图6A和图6B为图4所述的D型集流管进炉钎焊框架的安装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以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当理解,这样描述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专利文档中,下文论述的附图以及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原理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而不应解释为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在任何适当布置的系统中实施。将详细说明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示出了这些实施方式的实例。此外,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终端。附图中的相同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

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仅用来描述特定实施方式,而并不意图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概念。除非上下文中有明确不同的意义,否则,以单数形式使用的表达涵盖复数形式的表达。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应理解,诸如“包括”、“具有”以及“含有”等术语意图说明存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揭示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或其组合的可能性,而并不意图排除可存在或可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或其组合的可能性。附图中的相同参考标号指代相同部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D型集流管进炉钎焊框架。以下将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2所示,所述D型集流管进炉钎焊框架200包括:一底架210,在所述底架210 上设置一冷凝器芯体300。在所述冷凝器芯体300的两侧分别设有D型集流管310。在所述冷凝器芯体300的其中一侧的D型集流管310上分别设有进口压板311和出口压板(可参见图1A中的标号112,其结构相同)。所述进口压板311和所述出口压板的下部具有一与D 型集流管310相匹配的第一开口(可参见图1B中的标号113),所述第一开口卡扣所述D 型集流管310。所述进口压板311用于连接汽车压缩机管路,作为制冷剂流入口。所述出口压板用于作为制冷剂出口。另外,在所述冷凝器芯体300的另一侧的D型集流管310上设有筒体支架314,所述筒体支架314的上部具有一与D型集流管310相匹配的第二开口 (参见图1C中的标号115),所述第二开口卡扣所述D型集流管310,所述筒体支架314 的下部具有一与筒体相匹配的第三开口(参见图1C中的标号116),所述第三开口卡扣所述筒体。

参见图3A至图6B所示,所述D型集流管进炉钎焊框架200还包括:一第一集流管组件支撑模块220和一第二集流管组件支撑模块230,所述第一集流管组件支撑模块220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组件支撑模块230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架210的相对两侧,用于分别支撑设置所述冷凝器芯体300两侧的D型集流管310和筒体317。

具体地,如图3A所示,所述第一集流管组件支撑模块220包括一第一模块主体221,在所述第一模块主体221上分别设有进口压板限位片222和出口压板限位片223;所述进口压板限位片222卡接于所述D型集流管310上的进口压板,以支撑所述进口压板;所述出口压板限位片223卡接于所述D型集流管310上的出口压板,以支持所述出口压板。

其中,所述进口压板限位片222的上端具有一第一阶梯部,所述第一阶梯部包括依次相连的水平面A、倾斜面B和垂直面C,所述第一阶梯部的水平面A、倾斜面B和垂直面C 与所述进口压板311的外表面相贴合,以使所述进口压板限位片222的第一阶梯部支撑所述进口压板311;所述出口压板限位片223的上端具有一第二阶梯部(图中未标注),所述第二阶梯部包括依次相连的水平面、倾斜面和垂直面(图中未标注),所述第二阶梯部的水平面、倾斜面和垂直面与所述出口压板(图中未标注)的外表面相贴合,以使所述出口压板限位片223的第二阶梯部支撑所述出口压板,如图6A所示。这样,所述进口压板限位片222和所述出口压板限位片223能够有效地支撑所述进口压板和所述出口压板,亦即,所述第一集流管组件支撑模块220支撑冷凝器芯体300的D型集流管310上的压板等铆压零件,防止进炉时零件下垂。

继续参见图3A所示,在所述第一模块主体221上还设有一第一端面限位片224,所述第一端面限位片224用于对所述D型集流管310的端部的封头319起到限位作用,以防止 D型集流管310的移动。

参见图3B所示,所述第二集流管组件支撑模块230包括一第二模块主体231,在所述第二模块主体231上设有多个筒体支架限位片(如标号232,233),所述筒体支架限位片 232卡接于所述筒体的筒体支架314,以支撑所述筒体支架314。

其中,所述筒体支架限位片232具有一凹槽部D,所述凹槽部D的内部侧面和内部底面与所述筒体支架314的外表面相匹配,以使所述筒体支架限位片232的凹槽部支撑所述筒体支架314。这样,所述筒体支架限位片232能够有效地支撑所述筒体支架314,亦即,所述第二集流管组件支撑模块230支撑冷凝器芯体300的筒体上的筒体支架314等铆压零件,防止进炉时零件下垂。

继续参见图3A所示,在所述第二模块主体231上还设有一第二端面限位片234,所述第二端面限位片234用于对所述筒体317的端部起到限位作用,以防止筒体317的移动。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集流管组件支撑模块220和第二集流管组件支撑模块230 通过将限位片集成到组件模块的设计方式,来减少操作人员的搬运次数及工作强度,降低制造维护成本。

参见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架210包括:多个横筋212和多个纵筋211。所述纵筋211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组件支撑模块220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组件支撑模块230平行设置。在所述横筋212上设有多个角铁条240,所述角铁条240平行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组件支撑模块220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组件,且位于所述底架210的顶部和所述冷凝器芯体 300的底部之间,用于支撑所述冷凝器芯体300。进一步,所述多个角铁条240为等距间隔地沿所述冷凝器长度方向设置。这样,能够更好地支撑冷凝器芯体300,保证冷凝器芯体 300进炉的平整度。另外,根据冷凝器芯体300的尺寸大小调整角铁条240的数量,用于平衡不同冷凝器芯体300进炉时的比热,防止翅片溶蚀、翅片掉带等情况的发生,从而进一步保证冷凝器芯体300的钎焊质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角铁条240为等高角铁条,高度为30.49mm,宽度为34.75mm。

参见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架210还包括:多个支撑模块环250,所述支撑模块环250设置在所述横筋212上,所述支撑模块环250用于当设置在第一模块主体221 上的托架限位销225或设置在第二模块主体231上的托架限位销235插入至所述支撑模块环250时,防止所述第一集流管组件支撑模块220或所述第二集流管组件支撑模块230移动。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D型集流管进炉钎焊框架200可以适用于不同规格大小的冷凝器芯体300,具体而言,适用于尺寸大小小于720mm*530mm的芯体均可以用该D型集流管进炉钎焊框架200,因此,根据不同尺寸大小的冷凝器芯体300,需要调整或更换第一集流管组件支撑模块220和第二集流管组件支撑模块230,并且将第一集流管组件支撑模块220 和第二集流管组件支撑模块230中的托架限位销相应地插入在横筋212上不同位置的支撑模块环250中,以防止与不同的冷凝器芯体300相匹配的所述第一集流管组件支撑模块220 或所述第二集流管组件支撑模块230前后移动而导致冷凝器芯体300变形。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D型集流管进炉钎焊框架进行了详细介绍。应理解,本文所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仅被认为是描述性的,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而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每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对特征或方面的描述通常应被视作适用于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类似特征或方面。尽管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可建议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进行各种变化和更改。本实用新型意图涵盖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这些变化和更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