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沸腾焙烧炉中换热器的埋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81320发布日期:2018-11-27 21:52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埋管,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沸腾焙烧炉中换热器的埋管。



背景技术:

在化工行业采用硫铁矿、铅锌矿等制酸系统工艺,主要是通过沸腾焙烧硫铁矿或铅锌矿矿石原料,产生高温二氧化硫烟气,再通过冷却、除尘、转化、吸收等工段生产硫酸产品。在沸腾焙烧炉中为了保持控制沸腾层温度在合理范围,在沸腾层中布置有埋管换热器,通过埋管换热器吸收沸腾层的移出热量。但是因沸腾床内硫铁矿或铅锌矿等的灰粒密度大,灰粒硬度高,直接冲刷埋管,埋管磨损严重,影响沸腾炉埋管的运行使用寿命。因冲刷磨损而引起的爆管故障频率较高,一般该沸腾炉埋管使用寿命一年左右,有的甚至几个月就出现问题。

埋管传统防磨措施主要是增加埋管的壁厚和在埋管上增加防磨盖板结构。但在增加管壁厚度的同时,不仅材料成本增加,而且会对换热效率造成影响;而在埋管上增加防磨盖板,盖板很难和管子表面贴合紧密,导致热量不能有效传递到管壁及管内工质,换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器埋管,以解决埋管容易损坏以及换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换热器埋管,埋管呈形,设置有两根,安装于沸腾焙烧炉中的布风板上方,其入口与进口集箱相连接,出口与出口集箱相连接;埋管直立段表面沿埋管径向设置有若干弧形保护片,弧形保护片呈半月形,其表面设置有径向凹槽;埋管水平段表面沿埋管轴向设置有若干保护条,保护条具有梯形截面,其表面设置有轴向凹槽;弧形保护片位于埋管直立段的外侧,保护条位于埋管水平段朝向布风板的一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弧形保护片的厚度为2~5mm,宽度埋管的半径相当,它们以1~2cm的间距均匀分布于埋管表面。

进一步,保护条设置有五根,它们均匀分布于埋管朝向布风板的一侧,每两根保护条之间的夹角为15°。

进一步,弧形保护片和保护条与埋管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中的埋管表面设置有保护片和保护条,在不增加埋管厚度的情况下,可有效保护埋管不被亏矿石灰粒磨损,在保证换热效率的同时,大大延长了埋管的实用寿命。而且,保护片和保护条与埋管一体成型,热量传递顺畅,换热效果好。

2.保护片和保护条之间均具有一定的空间,保护片和保护条在阻挡灰粒的同时,不会对埋管内的工质吸收热量造成影响,换热效果好。

3.保护片和保护条表面设置有凹槽,凹槽增加了保护片和保护条表面的粗糙度,能够降低灰粒对保护片和保护条的冲刷作用,进一步延长埋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埋管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A向视图;

图3为图1中B-B向视图;

图4为保护条的立体视图;

图5为埋管在沸腾焙烧炉中的安装示意图;

其中,1、埋管;2、弧形保护片;21、径向凹槽;3、保护条;31、轴向凹槽;4、进口集箱;5、出口集箱;6、沸腾焙烧炉;7、布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提供一种用于沸腾焙烧炉中换热器的埋管,埋管1呈形,其安装于沸腾焙烧炉6中的布风板7上方,根据需要,埋管1的数量可以灵活调节。埋管1的入口与进口集箱相4连接,出口与出口集箱5相连接。埋管1的直立段表面设置有弧形保护片2,弧形保护片2沿埋管1的径向设置,且最好位于埋管1的直立段外侧。弧形保护片2的形状为弧形,为了与埋管1相配合,本实用中弧形保护片2的形状优选为半月形。弧形保护片2用来抵挡矿石灰粒对埋管1的冲刷,因此其应当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厚度,本实用中,弧形保护片2的厚度处于2~5mm范围内,宽度与埋管1的半径相当,弧形保护片2以1~2cm的间距均匀分布于埋管1的直立段上。另外,为了降低矿石灰粒对弧形保护片2的直接冲刷作用,在弧形保护片2的表面设置有凹槽,以增加其表面粗糙度,达到改变矿石灰粒作用力方向的目的。如图2所示,弧形保护片2上的凹槽最好沿着埋管1的径向设置,形成径向凹槽21。

埋管1的水平段表面设置有若干保护条3,保护条3沿着埋管1轴向设置。如图4所示,保护条3具有梯形截面,且为了降低矿石灰粒对弧形保护片2的直接冲刷作用,在保护条3的表面也设置有凹槽,保护条3上的凹槽最好沿埋管2的轴向设置,形成轴向凹槽31。由于埋管安装于沸腾焙烧炉6中的布风板7上方,矿石灰粒有下至上冲刷埋管1,因此将保护条3设置于埋管1的水平段朝向布风板7的一侧。本实用中,保护条3优先设置有5根,它们均匀分布于埋管1朝向布风板7的一侧,而且每两根保护条3之间的夹角为15°。

为了避免弧形保护片2与保护条3贴合不紧密而影响换热效果,本实用中的弧形保护片2与保护条3与埋管1一体成型设计。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作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