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空调器出风口的摆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0592发布日期:2018-12-28 19:10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用于空调器出风口的摆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器出风口的摆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的摆叶,仅能够对风流产生导流作用,风流从出风口流出后强度和噪声较大,较强的风流直接吹在用户身上可能会造成用户的身体不适,尤其不适于儿童使用,容易导致儿童感冒,而且较大的噪音影响用户休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空调器出风口的摆叶,不仅可以提升空调器对风流的调节作用,还能降低空调器的工作噪音,从而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的体验环境。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用于空调器出风口的摆叶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用于空调器出风口的摆叶,所述摆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出风口,所述摆叶为四边形,所述摆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角A和两个相对设置的角B,角A小于角B,所述摆叶被连接于两个所述角A顶点的联线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第一弧面,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第二弧面形状相匹配,所述摆叶设有多组散风孔,所述多组散风孔对从所述出风口流出的风至少部分打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空调器出风口的摆叶,一方面,通过在摆叶上设置多组散风孔,出风风流在摆叶的阻挡作用下穿过散风孔流出,在散风孔的缓流作用下,穿过散风孔的风流强度减轻,而且可以减弱单股风流的大小,由此将出风风道中的单股强劲风流分散成若干股强度较小的弱风风流,不仅可以减轻噪音,还可以防止强风直接吹向用户,弱风吹拂在用户身上,可以提升用户的体验舒适度。另一方面,在摆叶上设置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结构简单,成型方便,可以减轻摆叶的边缘处的应力集中,有利于提升摆叶的强度。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空调器出风口的摆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出风口的摆叶,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摆叶的中心点对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出风口的摆叶,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均包括隆起部、第一细尾部和第二细尾部,所述第一细尾部和所述第二细尾部朝向隆起部方向的横截面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隆起部为圆弧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细尾部和所述第二细尾部与所述隆起部平滑过渡。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出风口的摆叶,两个所述角A的顶点之间的联线为波浪形,两个所述角A的顶点之间的联线相对于摆叶的中心点对称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交面为波浪形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波浪形平面的两侧分别布置有多组散风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出风口的摆叶,所述散风孔为渐变孔,在所述摆叶与所述出风口的流通截面平行时,所述散风孔的孔径从向风面向背风面逐渐减小。

可选地,每组所述散风孔的排布方向与所述波浪平面的延伸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每组所述散风孔均为圆柱孔,所述散风孔距离波浪形平面越近,孔径越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风孔的孔径在1mm-10mm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角A小于90度,所述角B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外轮廓为曲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空调器,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用于空调器出风口的摆叶。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的出风口设置多个摆叶,多个所述摆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摆动,当多个所述摆叶均位于第一位置时,相邻的两个所述摆叶的外轮廓相互拼接构设出一个与流通截面平行的柔风面;当多个所述摆叶均位于第二位置时,相邻的两个所述摆叶构设出风道。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摆叶在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摆叶在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摆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摆叶的第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器;

10:机壳;20:送风组件;30:第一蜗壳;40:第二蜗壳;

50:摆叶;51:角A;52:角B;53:第一部分;531:隆起部;532:第一细尾;533:第二细尾部;54:第二部分;55:散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a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100出风口的摆叶50和具有其的空调器100。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空调器100包括:机壳10、送风组件20、第一蜗壳30、第二蜗壳40和摆叶50。

具体而言,机壳10内限定有安装腔,送风组件20安装在安装腔内,送风组件20内限定有出风腔,第一蜗壳30和第二蜗壳40相对设置并在第一蜗壳30和第二蜗壳40之间限定出出风口,出风口沿机壳1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连通出风腔,摆叶50可转动地设在出风口内,摆叶50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蜗壳30或第二蜗壳40上。

首先,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100出风口的摆叶50。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100出风口的摆叶50大致形成为四边形,摆叶50具有两个角A51和两个角B52,其中两个角A51相对设置,两个角B52相对设置,且角A51小于角B52。其中,两个角A51的顶点之间的联线将摆叶50分隔成第一部分53和第二部分54,第一部分53的一侧与第二部分54相连,第一部分53背对第二部分54的一侧具有第一弧面。类似地,第二部分54的一侧与第一部分53相连,第二部分54背对第一部分53的一侧具有第二弧面。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形状相匹配,第一弧面可以和第二弧面相同或是对称布置。

进一步地,摆叶50设有多组散风孔55,散风孔55沿摆叶50的厚度方向贯穿摆叶50,并间隔开分布在摆叶50上,多组散风孔55对从出风口流出的风至少部分打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100出风口的摆叶50,一方面,通过在摆叶50上设置多组散风孔55,出风风流在摆叶50的阻挡作用下穿过散风孔55流出,在散风孔55的缓流作用下,穿过散风孔55的风流强度减轻,而且可以减弱单股风流的大小,由此将出风风道中的单股强劲风流分散成若干股强度较小的弱风风流,不仅可以减轻噪音,还可以防止强风直接吹向用户,弱风吹拂在用户身上,可以提升用户的体验舒适度。另一方面,在摆叶50上设置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结构简单,成型方便,可以减轻摆叶50的边缘处的应力集中,有利于提升摆叶50的强度。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部分53和第二部分54相对于摆叶50的中心点对称设置。也就是说,摆叶50的截面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摆叶50旋转180°,第一部分53与第二部分54原来的位置重合,第二部分54与第一部分53原来的位置重合。如此可以提升摆叶50的装配效率,不会因为摆叶50因安装颠倒而影响摆叶50的正常使用。

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摆叶50的第一部分53和第二部分54均包括隆起部531、第一细尾532部和第二细尾部533,第一细尾532部和第二细尾部533分别连接在隆起部531的两端,且第一细尾532部和第二细尾部533朝向隆起部531方向的横截面逐渐增大。也就是说,第一细尾532部连接隆起部531的一端横截面积较大,另一端较小或是形成为一个点,第一细尾532部的横截面积从较大的一端到较小的一端逐渐缩小。类似地,第二细尾部533连接隆起部531的一端横截面积较大,另一端较小或是形成为一个点,第二细尾部533的横截面积从较大的一端到较小的一端逐渐缩小。上述结构的摆叶50,结构简单,方便成型。

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隆起部531为圆弧凸起,圆弧凸起的结构简单,而且端部可以消除应力集中,强度较大,使用寿命较长,而且方便成型。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第一细尾532部和第二细尾部533与隆起部531平滑过渡。由此可以防止第一细尾532部和第二细尾部533与隆起部531之间应力集中,由此可以提升摆叶50的强度,进而可以延长摆叶50的使用寿命。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两个角A51的顶点之间的联线波浪形,波浪形联线相对于摆叶50的中心点对称设置。波浪形的联线可以提升摆叶50的美感,而且可以为摆叶50的摆动提供方便,防止摆叶50摆动时与出风口的内周壁发生碰撞。

可选地,第一部分53和第二部分54相交面为波浪形平面,两个角A51的顶点之间的联线为波浪形,第一部分53和第二部分54相交的面形成为波浪形平面。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波浪形平面的两侧分别布置有多组散风孔55。也就是说,第一部分53和第二部分54上均设有散风孔55,散风孔55均匀间隔开布置在摆叶50上,由此可以提升摆叶50打散风流的效果。其中,摆叶50的第一部分53上设有多组散风孔55,摆叶50的第二部分54上也设有多组散风孔55,且每组散风孔55包括多个沿两个角A51的顶点之间的联线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布置的散风孔55,也就是说,每组散风孔55的排布方向与波浪平面的延伸方向相同。

如图5所示,散风孔55为渐变孔,在摆叶50与出风口的流通截面平行时,散风孔55的孔径从向风面向背风面逐渐减小。也就是说,散风孔55的孔径随风流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即散风孔55的孔径在散风孔55的轴向方向上,从散风孔55的进风端到散风孔55的出风端逐渐减小。

风流穿过渐变孔可以减弱从散风孔55内流出风流之间的相互干扰,防止穿过散风孔55后分散形成为若干股若风流再次汇聚,从而可以提升散风孔55对出风风流的处理作用。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每组散风孔55均为圆柱孔,散风孔55距离波浪形平面越近,孔径越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散风孔55距离摆叶50中心位置的越近,散风孔55的直径越大。

由于摆叶50中部的风压较大,因此通过增加摆叶50中部散风孔55的直径,可以提升摆叶50打散风流的效果,而且可以提升摆叶50降低噪声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散风孔55的孔径在1mm-10mm之间,不仅可以防止因散风孔55直径过小增加摆叶50对风流的阻力,而且可以防止因散风孔55的直径过大影响风流的打散效果。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角A51小于90度,角B52大于90度且小于等于180度。摆叶50的一对相对的角较小形成角A51,另一对角较大,例如可以是菱形。

当角B52趋近于180度时,摆叶50大致形成为一个两端较尖的椭圆形,或是两端较尖的长圆形。

其中,第一部分53和第二部分54的外轮廓为曲面,也就是说,摆叶50的角B52的顶点处形成为弧形,摆叶50的侧边产生朝向角A51方向靠近的倾斜,例如,摆叶50可以类似于树叶形。由此可以提升摆叶50的美感,而且可以降低摆叶50的生产工艺的难度,防止摆叶50轮廓出现尖角导致应力集中,减轻摆叶50磨损,有利于延长摆叶50的使用寿命。

如图1-4所示,空调器100的出风口设置多个摆叶50,多个摆叶5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摆动,当多个摆叶50均位于第一位置时,相邻的两个摆叶50的外轮廓相互拼接构设出一个与流通截面平行的柔风面。

可选地,空调器100的出风口设置多个摆叶50,摆叶5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在摆叶50位于第一位置时,摆叶50所在的平面与出风风道的截面积大致平行布置,相邻的两个摆叶50的外轮廓相互拼接构设出一个与流通截面平行的柔风面。在摆叶50位于第二位置时,摆叶50所在的平面与出风风道的截面之间交叉布置,当多个摆叶50均位于第二位置时,相邻的两个摆叶50构设出风道。

当摆叶50位于第二位置时,出风风流可以经过相邻摆叶50之间的间隙流出,当摆叶50位于第一位置时,大部分风流穿过摆叶50上的散风孔55流出,形成强度较低的柔和风流,而且风感较弱,防止强风直接打在用户身上引起不适。

由此可以为用户调节空调器100提供方便。例如,当用户想要增加出风风流的吹风强度时,可以将摆叶50设置在第二位置。若用户想要减弱出风风流的吹风强度,可以将摆叶50设置在第一位置。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实施方式”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