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输送线微接触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7446发布日期:2019-07-10 10:44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料输送线微接触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料输送线微接触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里的预热隧道线加热方式一般是热风循环加热,此方式加热存在能耗大、粉尘会污染被加热物料以及被烘烤物料的温度均匀性较差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人员深入研究,遂有此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料输送线微接触加热装置,主要依靠调整上下加热体到被烘烤物料表面的距离实现微接触式加热,该装置中的发热体可以上下活动,由于不存在热风循环,粉尘不会被风吹到物料表面从而污染被烘烤物料,同时由于加热体和被烘烤物料微接触,热量能够充分辐射到被烘烤物料,提高了热传递效率,降低能耗,同时通过保证加热体的温度均匀性从而确保被烘烤物料的温度均匀性。

为达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物料输送线微接触加热装置,包括链板式输送线、沿链板式输送线的输送方向并排放置的数个上加热体和数个下加热体、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以及固定架,所述上加热体通过第一升降机构可高度调整的固定在链板式输送线上方,所述下加热体通过第二升降机构可高度调整的固定在链板式输送线下方,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均固定于固定架上,所述上加热体、下加热体均与链板式输送线上的被烘烤物料微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均与上加热体、下加热体的数量一致,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均包括一组L型固定座和一组导向轴,所述导向轴上设有数个腰型孔,所述L型固定座的一端通过螺丝可高度调整的固定在导向轴的腰型孔上,所述L型固定座的另一端用于支撑上加热体或下加热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包括气缸或电机,所述气缸、电机的驱动端通过连接件驱动连接上加热体或下加热体。

进一步地,所述上加热体与下加热体上下对称放置。

进一步地,所述链板式输送线上等间距设置数个电池放置工位,所述电池放置工位由数个电池限位柱限定。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放置工位上对称设置数个切口。

进一步地,所述上加热体为发热板、发热管、电磁加热器或者红外加热体。

进一步地,所述下加热体为发热板、发热管、电磁加热器或者红外加热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输送线微接触加热装置,采用上下加热体与被烘烤物料微接触式辐射加热,可以在能耗较低的同时保证被烘烤物料的均匀性;

2、本实用新型的物料输送线微接触加热装置,相比热风循环式烘烤方式,不存在被粉尘污染被烘烤物料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物料输送线微接触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物料输送线微接触加热装置的部分省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链板式输送线-10;上加热体-20;下加热体-30;第一升降机构-40;第二升降机构-50;固定架-60;L型固定座-71;导向轴-72;腰型孔-721;电池放置工位-80;电池限位柱-81;切口-82。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料输送线微接触加热装置,包括链板式输送线10、沿链板式输送线的输送方向并排放置的数个上加热体20和数个下加热体30、第一升降机构40、第二升降机构50以及固定架60,上加热体20通过第一升降机构40可高度调整的固定在链板式输送线10上方,下加热体30通过第二升降机构50可高度调整的固定在链板式输送线10下方,第一升降机构40和第二升降机构50均固定于固定架60上,上加热体20与下加热体30上下对称放置,上加热体20、下加热体30均与链板式输送线上的被烘烤物料微接触。本实施例中,第一升降机构40、第二升降机构50均与上加热体20、下加热体30的数量一致,第一升降机构40、第二升降机构50均包括一组L型固定座71和一组导向轴72,导向轴72上设有数个腰型孔721,L型固定座71的一端通过螺丝可高度调整的固定在导向轴72的腰型孔721上,L型固定座71的另一端用于支撑上加热体20或下加热体30,当需要调整上加热体20或下加热体30与链板式输送线上的被烘烤物料的距离时,只需要调整L型固定座71在腰型孔721的固定高度,然后用螺丝锁紧固定即可。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孔型和锁紧部件固定。

优选地,如图2所示,链板式输送线上等间距设置数个电池放置工位80,电池放置工位由4个电池限位柱81限定,在电池在链板式输送线上输送加热的过程中确保电池不会掉落。

优选地,如图2所示,电池放置工位80上对称设置4个切口82,方便机械手抓取电池。

优选地,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也可以采用自动升降机构来调节上加热体、下加热体的高度,具体自动升降机构可以是气缸或电机,气缸、电机的驱动端通过连接件驱动连接上加热体或下加热体,由于气缸、电机驱动升降是现有技术,因此不作详细介绍。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上加热体20、下加热体30均为发热板,但是上加热体20、下加热体30也可选择发热管、电磁加热器或者红外加热体。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