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77824发布日期:2019-07-27 10:15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开发的空调多为单向出风式空调器,即制冷和制热均是由一个出风口吹出冷风或热风,但冷风和热风的密度不同,制热时平吹出风,热空气短时间内无法下沉,制热效果和舒适性很差。

由此可见相关技术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向单一,不能根据具体的工况大幅度地调节出风方

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向单一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包括:

第一风口;

第二风口,与第一风口朝向不同;

换热器,位于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之间;

第一风叶,用于驱动第二风口引入的空气经换热器流向第一风口;以及

第二风叶,用于驱动第一风口引入的空气经换热器流向第二风口,第二风叶和第一风叶中的至少一个为轴流风叶。

可选地,第一风叶为轴流风叶,第二风叶为贯流风叶。

可选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蜗壳风道,由第二风叶向第二风口延伸,蜗壳风道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引入与换热器换热的空气的进风口;以及

挡风板,用于在第二风口排出与换热器换热后的空气时关闭进风口,并且在第二风口引入待与换热器换热的空气时打开进风口。

可选地,蜗壳风道设在第二风叶背对换热器的一侧,蜗壳风道包括位于第二风口的邻近换热器的一侧的第一侧壁和位于第二风口的远离换热器的一侧的第二侧壁,进风口设在第一侧壁上。

可选地,第一侧壁沿靠近第二风叶的方向逐渐朝第二风口远离换热器的一侧延伸。

可选地,挡风板的靠近第二风叶的一端与蜗壳风道铰接,挡风板可朝第二风叶转动以打开进风口。

可选地,挡风板呈弧形,处于打开进风口位置的挡风板沿第二风叶的周向延伸。

可选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用于将挡风板限位在关闭进风口的位置的限位部件。

可选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用于收集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的收集部件,限位部件设在收集部件上。

可选地,第一风口的朝向为水平方向,第一风口用于在空调室内机在制冷模式下时出风。

可选地,第二风口朝下,第二风口用于在空调室内机在制热模式下时出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第一风叶和第二风叶分别实现了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出风,因此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空调室内机出风方向单一的问题。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工作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工作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风口;2、第一风叶;3、壳体;4、换热器;5、第二风叶;6、蜗壳风道;61、第一侧壁;62、第二侧壁;7、第二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第一风口1、与第一风口1朝向不同的第二风口7、设在第一风口1和第二风口7 之间的换热器4、用于驱动第二风口7引入的空气经换热器4流向第一风口1的第一风叶2和用于驱动第一风口1引入的空气经换热器4 流向第二风口7的第二风叶5。

第一风叶2转动时,在第一风叶2的作用下,第二风口7引入待与换热器4换热的空气,该空气与换热器4换热后经第一风口1排出。

第二风叶5转动时,在第二风叶5的作用下,第一风口1引入待与换热器4换热的空气,该空气与换热器4换热后经第二风口7排出。

由此可见,第一风叶2和第二风叶5分别实现了第一风口1和第二风口2出风,因此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空调室内机出风方向单一的问题。

其中,第一风叶2为轴流风叶。第二风叶5为贯流风叶。第一风叶2为多个,多个第一风叶2并第二风叶5的轴向并排布置。优选地,第一风叶2布置在邻近第一风口1的位置。第一风口1为沿第二风叶 5的轴向延伸的条形。

进一步地,轴流风叶具有风量大、风速快的优点,因此空调室内机能够引入充足的与换热器4换热的空气,并将换热后的空气快速地输送至室内的各个位置,因此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能够快速地调节温度。

参见图2所示,第一风口1的朝向为水平方向,第二风口7朝下。由于温度较高的空气密度较小,为了将温度较高的空气尽快输送至室内的各个位置,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时朝下的第二风口7出风。

图3示出了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 所示,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时,第一风叶2转动,第二风口7 引入待与换热器4换热的空气,空气与换热器4换热后经水平朝向的第一风口1排向室内。

图4示出了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 所示,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时,第二风叶5转动,第一风口1 引入待与换热器4换热的空气,空气与换热器4换热后经朝下的第二风口7排向室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地实施例,空调室内机配置成可允许用户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选择出风方式,也即用户可以选择制热模式下第一风口1出风或第二风口7出风;用户也可以选择制冷模式下第一风口1出风或第二风口7出风。

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壳体3,第一风口1设在壳体3的一侧,第二风口7设在壳体3的底部。换热器4设在壳体3内部。

参见图2所示,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由第二风叶5向第二风口7 延伸的蜗壳风道6。蜗壳风道6设在第二风叶5的一侧并沿第二风叶 5的切线方向延伸,换热器4设在第二风叶5的背对蜗壳风道6的一侧,因此,在第二风口7用于引入待与换热器4的空气时,第二风口 7引入的空气仅能沿蜗壳风道6流动到第二风叶5后再转向换热器4,因此蜗壳风道6不利于第二风口7引入的空气顺畅地流向换热器4。

为了改善上述的问题,蜗壳风道6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引入与换热器4换热的空气的进风口。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用于在第二风口7排出与换热器4换热后的空气时关闭进风口的挡风板8,挡风板还用于在第二风口7引入待与换热器4换热的空气时打开进风口。

参见图2所示,蜗壳风道6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61和第二侧壁62,第二侧壁62位于第一侧壁61的背对换热器4的一侧。

第一侧壁61位于第二风口7的邻近换热器4的一侧,并沿靠近第二风叶5的方向朝第二风口7的远离换热器4的一侧倾斜。

进风口设在蜗壳风道6的第一侧壁61上,挡风板8的邻近第二风叶5的一端与蜗壳风道6的第一侧壁铰接,以开闭进风口。

挡风板8呈弧形,处于打开进风口位置的挡风板8沿第二风叶5 的周向延伸,打开进风口时的挡风板8沿第二风叶5的周向延伸,能够有效地减少其对第二风口7引入的空气的阻力,使得空气的流动更加顺畅。优选地,处于打开进风口位置时的挡风板8贴附在第二风叶 5的外周。

本实施例中,第二风口7位于第二风叶5的下方。挡风板8的上上端与蜗壳风道6的第一侧壁铰接。挡风板8向上朝第二风叶5转动的过程打开进风口。

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用于将挡风板8限制在关闭第二风口7的位置的限位部件9。

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用于收集换热器4产生的冷凝水的收集部件 10,限位部件9设在收集部件10上。

图3示出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时,第一风叶2转动,第二风口7用于引入待与换热器4换热的空气,挡风板8向上转动至沿第二风叶5的周向延伸的位置,设在蜗壳风道6的第一侧壁61上的进风口被打开,至少部分空气经进风口流向换热器4,从而使得空气的流动更加顺畅。与换热器4换热后的空气经第一风口1排出至壳体3 的外侧。

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空调处于制热模式时,第二风叶5转动,第一风口 1引入待与换热器4换热的空气,第二风叶5的靠近换热器4的一侧为进风侧,蜗壳风道6设在第二风叶5的背对换热器4的一侧,挡风板8关闭设在第一侧壁61上的进风口,从而使得蜗壳风道6能够将第二风叶5的出风沿第二风叶的切线方向引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