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2290发布日期:2019-08-27 19:47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具有加热快速、无明火、无烟尘、安全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

电磁炉主要包括:底壳、位于底壳上的面板、位于底壳内腔中的主器件以及灯板;主器件具体可包括线圈盘、散热风机、电路板等。底壳上开设有进风孔以及出风孔;底壳的内腔中具有挡风筋,挡风筋将底壳的内腔分为用于安装主器件的第一腔室以及用于安装灯板的第二腔室,即,主器件位于第一腔室,灯板位于第二腔室。其中,进风孔和出风孔开设在第一腔室。其中,线圈盘和电路板等为主要的发热元件,散热风机用于为发热元件散热。电磁炉工作时,电磁炉外部的冷却风在散热风机的作用从进风孔进入至第一腔室内,将线圈盘、电路板等发热元件的热量带走,然后热风从出风孔吹出至电磁炉外部,从而实现了电磁炉的散热。

然而,上述电磁炉的进风量较小,导致散热较慢,而当发热元件的发热严重时,尤其是电路板,若其热量得不到及时的散发,会因器件温升过高而导致器件烧坏,影响电磁炉的正常使用,甚至会引起火灾等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能够提高电磁炉的散热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所述底壳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孔以及出风孔,所述底壳的内腔中具有挡风筋,所述挡风筋将所述底壳的内腔分为用于安装主器件的第一腔室以及用于安装灯板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进风孔开设在所述第一腔室的侧壁和/或底壁上,所述底壳上还开设有第二进风孔,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进风孔开设在所述第二腔室的底壁上,所述挡风筋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一腔室的通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炉,通过在底壳上开设第二进风孔,且使至少部分第二进风孔开设在第二腔室的底壁上,同时在挡风筋上设置用于连通第二腔室和第一腔室的通风口,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增加了一路进风通路,电磁炉工作时,电磁炉外部的冷却风可同时从第一进风孔和第二进风孔分别进入至底壳内,从第一进风孔进入的冷却风直接吹向第一腔室内,从第二进风孔进入的冷却风先进入至第二腔室,然后经过通风口吹入第一腔室内,从而增大了进入至第一腔室内的风量,提高了对第一腔室内的线圈盘、电路板等器件的散热效果,进而提高了电磁炉的散热效果;同时,由于用于安装灯板的第二腔室的空间比较充裕,通过将至少部分进风孔开设在用于安装灯板的第二腔室的底壁上,在增大进风量的同时,不会影响灯板的安装,而且由于电磁炉工作时,安装有灯板的第二腔室内的热量很小,将第二进风孔开设在第二腔室,使得从第二腔室进入至第一腔室的冷却风温度较低,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果;再者,与将第二进风孔全部开设在第二腔室的侧壁上的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将至少部分第二进风孔开设在第二腔室的底壁上,即,至少部分冷却风是从第二腔室底部进入的,然后经挡风筋上的通风口进入至第一腔室内,因此,在实现增大进风量的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进入至第二腔室中的冷却风直接吹向灯板上方安装的按键、指示灯等,降低了从第二进风孔进入的冷却风对灯板上元器件的影响;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至少部分第二进风孔开设在第二腔室的底壁上,使得第二进风孔不会太显眼,避免将第二进风孔全部开设在侧壁上过于显眼而引起小孩的好奇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小孩因好奇而将细杆状部件从第二进风孔塞入而导致第二腔室内的灯板损坏的情况出现;另外,若将第二进风孔全部设置在第二腔室的侧壁上,当电磁炉在正常使用时或者正常放置时,用户很容易透过第二腔室侧壁上的第二进风孔看到第二腔室内的按键、指示灯等零部件,而在本实用新型中,当电磁炉工作或者正常放置时,由于至少部分第二进风孔位于电磁炉的底部,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上述情况的发生。

可选的,所述第二腔室的底壁和所述第二腔室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所述第二进风孔。

通过在第二腔室的侧壁和底壁上均开设第二进风孔,进一步增加了进风量,进而进一步提高了电磁炉的散热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二腔室的侧壁包括:面向用户的第一侧壁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两侧的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所述主器件中的散热风机靠近所述第二侧壁设置;

所述第二腔室的侧壁上开设有所述第二进风孔时,所述第二进风孔位于所述第二侧壁上。

这样使得位于第二腔室侧壁上的第二进风孔不会直接面向用户,从而在保证进风的同时,使得用户在烹饪时不容易透过第二进风孔看到第二腔室内部的部件,提高了烹饪体验感;而且可避免用户对进风造成挡设,保证了进风效果。

可选的,所述主器件包括散热风机;

所述通风口开设在所述挡风筋的围设在所述散热风机外围的部分上。

这样使得进风更加顺畅。

可选的,所述通风口的顶端所在的平面不高于所述散热风机的下表面所在的平面。

若将通风口的顶端所在的平面设置为高于散热风机的下表面所在的平面,会导致散热风机可能会将部分风吹回至第二腔室内,进而导致该部分风无法吹向线圈盘、电路板等发热元件,导致吹向发热元件的风量变小,本实用新型通过使通风口的顶端所在的平面低于散热风机的下表面所在平面,或者与对散热风机的下表面所在的平面平齐,从而保证从通风口进入至第一腔室的进风量,进一步保证了散热效果。

可选的,所述通风口延伸至所述挡风筋的底端。

与将通风口设置在挡风筋的顶端和底端之间(即,挡风筋的中部)的方案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部分第二进风孔开设在第二腔室的底壁上,因此,本实用新型将通风口延伸至挡风筋的底端,使得从第二腔室底壁上的第二进风孔进入的冷却风能够更加顺畅、以较短的路径经过通风口进入至第一腔室内。

可选的,所述第二腔室的底壁上的所述第二进风孔靠近所述通风口设置。

这样可以缩短第二腔室内冷却风的风流路径,使进入至第二腔室内的冷却风能够在较短时间快速地经过通风口进入至第一腔室内,提高了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二腔室的侧壁上开设有所述第二进风孔时,

所述通风口朝向开设有所述第二进风孔的侧壁方向延伸;

或者,所述通风口包括第一通风口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通风口一侧的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靠近所述第二腔室的底壁上的第二进风孔设置,所述第二通风口靠近所述第二腔室的侧壁上的第二进风孔设置。

这样使得从第二腔室的侧壁上的第二进风孔进入的冷却风以及从第二腔室的底壁上的第二进风孔进入的冷却风均能够快速地经过对应的通风口进入至第一腔室内,进一步提高了冷却风的进风速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腔室的底壁上的第二进风孔的轴向与所述第二腔室的底壁所在平面之间呈锐角设置。

也就是说,使底壁上的第二进风孔倾斜开设,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进风的顺畅性。

可选的,所述第二腔室的底壁上的第二进风孔的轴向与所述第二腔室的底壁所在平面垂直。

可选的,所述第二腔室的底壁上的第二进风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进风孔间隔排布在所述第二腔室的底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底壳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2为图1对应的立体结构图一;

图3为图1对应的立体结构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壳;

11—第一腔室;

111—第一进风孔;

112—出风孔;

12—第二腔室;

120—第二进风孔;

121—第一侧壁;

122—第二侧壁;

123—第三侧壁;

2—线圈盘;

3—电路板;

30—散热器;

4—散热风机;

41—风机支架;

42—扇叶;

5—挡风筋;

50—通风口;

501—顶端;

51—第一通风口;

52—第二通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底壳内部结构俯视图;图2为图1对应的立体结构图一;图3为图1对应的立体结构图二。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

该电磁炉具体可包括:底壳1、面板、位于底壳1内腔中的主器件以及灯板(图中未示出)。其中,主器件具体可包括:线圈盘2、电路板3、散热风机4。其中,面板位于底壳1的顶部,面板可以是陶瓷面板,也可以是玻璃面板,本实用新型对面板的材质不作限定。

其中,线圈盘2具体可包括线圈盘架以及绕设在线圈盘架上的线圈,线圈与电路板电连接。在电磁炉工作时,线圈盘2和电路板3为主要的发热元件,散热风机4用于为线圈盘2以及电路板3等发热元件进行散热。

底壳1的内腔中具有挡风筋5,挡风筋5将底壳1的内腔分为用于安装主器件的第一腔室11以及用于安装灯板的第二腔室12。也就是说,主器件(例如线圈盘2、电路板3和散热风机4)位于第一腔室11,灯板位于第二腔室12。灯板上可设置按键、指示灯等操控器件和/或显示器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腔室11具有底壁和侧壁,第二腔室12具有底壁和侧壁,第一腔室11的侧壁和第二腔室12的侧壁形成底壳1的侧壁,第一腔室11的底壁和第二腔室12的底壁形成底壳1的底壁。

具体实现时,挡风筋5可以与底壳1一体成型,比如,在注塑底壳1时,在底壳1内一体注塑成型挡风筋5。当然,挡风筋5也可以是后续固定在底壳1内,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当使用电磁炉烹饪时,将盛装有食材的锅具放置在电磁炉的面板上,给电磁炉通电,即会有高频的电流流过线圈盘2上的线圈,产生的磁力线切割锅具,从而在锅具的底面形成无数小涡流,从而对锅具进行加热。

其中,底壳1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孔111和出风孔112,具体地,第一进风孔111和出风孔112开设在第一腔室11。参照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孔111开设在第一腔室11的侧壁上,出风孔112开设在第一腔室11的侧壁上,其中,可使出风孔112远离第一进风孔111设置,以防止冷却风还未对发热元件散热就从出风孔112吹出的情况出现。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一进风孔111也可以开设在第一腔室11的底壁上,具体开设在散热风机4的下方。或者,在第一腔室11的底壁和第一腔室11的侧壁上均开设第一进风孔111。此外,出风孔112也可以开设在第一腔室11的底壁上。

电磁炉工作时,电磁炉外部的冷却风在散热风机4的作用下从第一进风孔111进入至第一腔室11中,吹向线圈盘2和电路板3等,然后将线圈盘2和电路板3等发热元件的热量带走,然后热风从出风孔112吹出,从而实现电磁炉的散热。

其中,电路板3上一般设置有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简称IGBT)和整流桥堆等电子元件,IGBT和整流桥堆发热很大,因此还可以设置散热器30,散热器30与电路板3上的电子元件接触,电子元件发出的热量快速传递至散热器30,通过散热器30将热量散发出去。

由于现有技术的电磁炉通过第一进风孔111进行进风,其进风量较少,导致散热较慢。而电磁炉工作时,其内部的发热元件需得以有效散热,以使发热元件保持在一个正常的温度下工作,若散热效果不好,会导致发热元件温升过高,进而导致器件烧坏,影响电磁炉的正常使用,甚至会引起火灾等情况发生。基于此,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上还开设有第二进风孔120,且至少部分第二进风孔120开设在第二腔室12的底壁上,其中,挡风筋5上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二腔室12和第一腔室11的通风口50。

对于至少部分第二进风孔120开设在第二腔室12的底壁上,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将整个第二进风孔120全部开设在第二腔室12的底壁上,也可以使部分第二进风孔120开设在第二腔室12的底壁上,比如,一部分第二进风孔120开设在第二腔室12的底壁上,另一部分第二进风孔120开设在第二腔室12的侧壁上。

也就是说,电磁炉工作时,电磁炉外部的冷却风可同时从第一进风孔111和第二进风孔120分别进入至底壳1内,从第一进风孔111进入的冷却风直接吹向第一腔室11内,进而吹向线圈盘2、电路板3等器件,从第二进风孔120进入的冷却风先进入至第二腔室12,然后经过通风口50吹入第一腔室11内,进而吹向线圈盘2、电路板3等器件,将线圈盘2、电路板3等器件上的热量带走,然后热风从第一腔室11的出风孔112吹出至电磁炉外部,从而提高了电磁炉的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通过在底壳1上开设第二进风孔120,且使至少部分第二进风孔120开设在第二腔室12的底壁上,同时在挡风筋5上设置用于连通第二腔室12和第一腔室11的通风口50,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增加了一路进风通路,电磁炉工作时,电磁炉外部的冷却风可同时从第一进风孔111和第二进风孔120分别进入至底壳1内,从第一进风孔111进入的冷却风直接吹向第一腔室11内,从第二进风孔120进入的冷却风经过通风口50吹入第一腔室11内,从而增大了进入至第一腔室11内的风量,提高了对第一腔室11内的线圈盘2、电路板3等器件的散热效果,进而提高了电磁炉的散热效果;同时,由于用于安装灯板的第二腔室12的空间比较充裕,通过将至少部分第二进风孔120开设在用于安装灯板的第二腔室11的底壁上,在增大进风量的同时,不会影响灯板的安装,而且由于电磁炉工作时,安装有灯板的第二腔室12内的热量很小,将第二进风孔120开设在第二腔室12,使得从第二腔室12进入至第一腔室11的冷却风温度较低,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果。

再者,与将第二进风孔120全部开设在第二腔室12的侧壁上的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将至少部分第二进风孔120开设在第二腔室12的底壁上,即,至少部分冷却风是从第二腔室12底部进入,然后经挡风筋5上的通风口50进入至第一腔室11内,因此,在实现增大进风量的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进入至第二腔室12中的冷却风直接吹向灯板上方安装的按键、指示灯等,降低了冷却风对灯板上元器件的不良影响。

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至少部分第二进风孔120开设在第二腔室12的底壁上,使得第二进风孔120不会太显眼,避免将第二进风孔120全部开设在侧壁上过于显眼而引起小孩的好奇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小孩因好奇而将细杆状部件从第二进风孔120塞入而导致第二腔室12内的灯板损坏的情况出现。

另外,若将第二进风孔全部设置在第二腔室12的侧壁上,当电磁炉在正常使用时或者正常放置时,用户很容易透过第二腔室12侧壁上的第二进风孔看到第二腔室12内的按键、指示灯等零部件,而在本实用新型中,当电磁炉工作或者正常放置时,由于至少部分第二进风孔120位于电磁炉的底部,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上述情况的发生。

继续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腔室12的底壁和第二腔室12的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二进风孔120。这样可进一步增加进风量,进而进一步提高电磁炉的散热效果。而且,若第二腔室12底壁上的第二进风孔120被意外堵塞,此时,第二腔室12侧壁上的第二进风孔120仍然能够保证第二腔室12的正常进风。或者,若第二腔室12侧壁上的第二进风孔120被意外堵塞,此时,第二腔室12底壁上的第二进风孔120仍然能够保证第二腔室12的正常进风。

具体地,第二腔室12的侧壁可包括:面向用户的第一侧壁121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侧壁121两侧的第二侧壁122和第三侧壁123。其中,散热风机4靠近第二侧壁122设置。当第二腔室12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孔120时,第二进风孔120具体位于第二侧壁122上。可以理解的是,在使用电磁炉进行烹饪时,第一侧壁121面向用户,第二侧壁122和第三侧壁123不面向用户。这样设置使得在使用电磁炉烹饪时,位于第二腔室12侧壁上的第二进风孔120不会直接面向用户,从而在保证进风的同时,使得用户在烹饪时不容易透过第二进风孔120看到第二腔室12内部的部件,提高了烹饪体验感;而且可避免用户对进风造成挡设,保证了进风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二进风孔120仅开设在第二腔室12的底壁上,这样在提高电磁炉进风量的同时,当电磁炉在正常烹饪或正常放置时,用户完全不会看到第二进风孔120,从而可防止小孩将细杆状部件从第二进风孔120塞入而导致第二腔室12内的灯板损坏的情况发生,且使用户不会透过第二进风孔120看到第二腔室12内灯板上的按键、指示灯等,对灯板进行了有效保护。

其中,通风口50具体开设在挡风筋5的围设在散热风机4外围的部分上,这样使得进风更加顺畅,且可使从第二腔室12进入至第一腔室11内的冷却风的温度更低,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果。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挡风筋5可以是如图2或图3所示的挡风筋,即,挡风筋5包括:与灯板主体对应的水平段以及围设在散热风机4外围的弧形段,在该种情况下,通风口50开设在挡风筋5的围设在散热风机4外围的部分上,指的是,通风口50开设在弧形段。当然,挡风筋5也可以设置为水平段,在该种情况下,通风口50开设在挡风筋5的围设在散热风机4外围的部分上,指的是,通风口50开设在挡风筋5的靠近散热风机4的位置。

散热风机4具体可包括:风机支架41和扇叶42;风机支架41具有转子,扇叶42连接在转子上,风机支架41固定在底壳1上,当散热风机4固定好之后,风机支架41位于扇叶42的上方。当然,也可以是,散热风机4包括扇叶以及罩设在扇叶外的风机罩。

若将通风口50的顶端所在的平面设置为高于散热风机4的下表面所在的平面,会导致散热风机4可能会将部分风吹回至第二腔室12内,进而导致该部分风无法吹向线圈盘2、电路板3等发热元件,导致吹向发热元件的风量变小,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散热风机4的下表面具体指的是扇叶42的最低面,即进风面。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可使通风口50的顶端501所在的平面不高于散热风机4的下表面所在的平面,也就是说,使通风口50的顶端501所在的平面低于散热风机4的下表面所在平面,或者,使通风口50的顶端501所在的平面与对散热风机4的下表面所在的平面平齐,从而保证从通风口50进入至第一腔室11的进风量,进一步保证了散热效果。

较为优选的,可使通风口50延伸至挡风筋5的底端,这样使得从第二腔室12底壁上的第二进风孔120进入的冷却风能够更加顺畅地经过通风口50进入至第一腔室11内。

具体地,可使第二腔室12的底壁上的第二进风孔120靠近通风口50设置,这样可以缩短第二腔室12内冷却风的风流路径,使进入至第二腔室12内的冷却风能够在较短时间快速地经过通风口50进入至第一腔室11内,提高了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

当第二腔室12的底壁和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二进风孔120时,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可使通风口50朝向开设有第二进风孔120的侧壁方向延伸,以使得从第二腔室12底壁上的第二进风孔120进入的冷却风以及从第二腔室12侧壁上的第二进风孔120进入的冷却风均能够顺畅地从通风口50吹入第一腔室11内。

参照图1至图3,在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也可以是,通风口50具体包括第一通风口51和第二通风口52,第二通风口52位于第一通风口51的一侧,其中,第一通风口51靠近第二腔室12的底壁上的第二进风孔120设置,第二通风口52靠近第二腔室12的侧壁上的第二进风孔120设置。在电磁炉工作时,从第二腔室12的底壁上的第二进风孔120进入的冷却风大体从与其临近的第一通风口51进入,从第二腔室12的侧壁上的第二进风孔120进入的冷却风大体从与其临近的第二通风口52进入,从而缩短了整个进风路径,使冷却风能够从对应的通风口更快的到达第一腔室11内,为第一腔室11内的器件散热。此外,通过将第一通风口51和第二通风口52间隔设置,这样在制作时更好开模,使得制作更加方便;而且,参照图2或图3,通过分别设置第一通风口51和第二通风口52,即,两个通风口之间有隔筋,这样在保证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有效连通的同时,隔筋还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使得整个挡风筋5更加稳定。

其中,对于通风口50的具体外轮廓形状本实用新型不作特别限定,只要能够保证有效进风即可。

具体实现时,可使第二腔室12的底壁上的第二进风孔120的轴向与第二腔室12的底壁所在平面之间呈锐角设置,即,使底壁上的第二进风孔120倾斜开设,从而使风更容易进入至第二腔室12内,进一步提高了进风的顺畅性。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可以使位于第二腔室12的底壁上的第二进风孔120的轴向与第二腔室12的底壁所在平面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二腔室12底壁上的第二进风孔120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进风孔120间隔排布在第二腔室12的底壁上,比如,多个第二进风孔120沿灯板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形成格栅状,不仅保证了进风量和进风均匀性,而且提高了底壳1的美感。当然,多个第二进风孔120也可以排布呈多行多列或者环状等。每个第二进风孔120可以设置为条形、圆形等形状,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同样的,位于第二腔室12侧壁上的第二进风孔120也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进风孔120间隔排布在第二腔室12的侧壁上,比如,多个第二进风孔120沿第二侧壁122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形成格栅状。其中,可使第一腔室11侧壁上的第一进风孔111与第二腔室12侧壁上的第二进风孔120位于底壳1的同一侧壁上。参照图2,可以理解的是,挡风筋5将底壳1内腔分为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底壳1的左侧壁的后半部分形成为第一腔室11的左侧壁,散热风机4靠近底壳1的左侧壁设置,底壳1的左侧壁的前半部分形成为第二腔室12的左侧壁,第一进风孔111具体可位于第一腔室11的左侧壁,第二进风孔120具体可位于第二腔室12的左侧壁。

当然,第二进风孔120也可以是一个,比如,第二进风孔120整个位于第二腔室12的底壁上,或者,第二进风孔120为条形,第二进风孔120的一部分位于第二腔室12的侧壁上,另一部分延伸至第二腔室12的底壁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