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4902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电磁炉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炉,特别涉及一种火力可直观的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是一种常见的用于加热的家用电器。电磁炉在工作时,利用高频交流电通过线圈盘以使放置在电磁炉上的锅具底部产生涡流,从而对电磁炉上设置的锅具进行加热。

目前,电磁炉的加热火力大小是通过电磁炉功率大小来调节和反馈的,例如可以在电磁炉的底壳内设置发光元件,通过发光元件的光线投影到面板来体现火力大小。例如,专利(201520802318.1)公开一种虚拟火焰电磁炉,具体包括(如图1至图3所示):锅具1和底座,所述锅具1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包括炉体、主控板2、线圈3以及操作界面6,所述主控板2固定安装在所述炉体的内部,所述线圈3固定设置在所述主控板2的上端,且所述线圈3与所述主控板2连接,所述操作界面6安装在所述炉体的正前方,且所述操作界面6在炉体的内部与所述主控板2进行连接,所述线圈3对应所述炉体的上端表面区域为加热区域7,在所述炉体的内部还设有升降结构4,在所述升降结构4上设有发光元件5,为了防止油渍对发光元件5的影响,在发光元件5的周围设置有灯罩9,在灯罩9内设置聚光结构8。

然而,由于灯罩9内容纳了发光元件5以及聚光结构8,则使得灯罩的体积变大,导致灯罩9占用了电磁炉底壳内较大的空间,使得电磁炉的体积变大,不利于电磁炉的体积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涉及电磁炉体积变大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体积控制的电磁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盖设在所述底壳上的面板、位于所述底壳内的操控板、风机组件、电路板和线圈盘,所述面板包括火力可视区,所述底壳内设有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线射到所述火力可视区,所述底壳内设置有火力可视盒,所述发光组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火力可视盒内,所述火力可视盒在所述底壳上的投影和所述风机组件、所述电路板、所述线圈盘至少其中之一在所述底壳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通过火力可视盒在底壳上的投影和风机组件、电路板、线圈盘至少其中之一在底壳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即火力可视盒与风机组件、电路板、线圈盘至少其中之一在垂直空间上有重叠,从而节省了火力可视盒所占底壳内的底面的空间,利于电磁炉的体积控制,同时,还可以将火力可视盒的上部区域做的更大,从而增加了火力可视区的面积,可以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可选地,所述火力可视盒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容置区域和第二容置区域,所述第二容置区域在所述底壳上的投影和所述风机组件、所述电路板、所述线圈盘至少其中之一在所述底壳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可选地,所述第二容置区域设置在所述风机组件、所述电路板、所述线圈盘至少其中之一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第一容置区域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容置区域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容置区域的宽度不大于所述第一容置区域的宽度的2倍。

可选地,所述第二容置区域的厚度介于1毫米至25毫米之间。

第一容置区域厚度较厚,主要用于容置发光组件等部件,第二容置区域厚度较薄,不用于容置部件,主要用于容置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使得该光线可以到达火力可视区,从而保证了火力可视区的面积较大。

可选地,所述发光组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区域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容置区域设置在所述操控板与所述风机组件、所述电路板、所述线圈盘至少其中之一的之间。

通过将第一容置区域设置在操控板与其它部件之间,可以充分利用电磁炉底壳内的空间。

可选地,所述火力可视盒的侧壁顶端设置有遮光板,且所述遮光板位于所述发光体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火力可视盒具有开口,所述火力可视盒还包括透光盒盖,所述透光盒盖盖设在所述开口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容置区域内还设有反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线经所述反光组件反射到所述火力可视区。

反光组件能将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进行选择性地反射从而形成火的形状,这样直观地观察火的形状大小便能判断出电磁炉工作时对应的火力大小,火力显示更加直观逼真,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虚拟火焰电磁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虚拟火焰电磁炉中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的虚拟火焰电磁炉中发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磁炉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磁炉中火力可视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磁炉中火力可视盒的盒主体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

10-底壳 20-面板 21-火力可视区

30-发光组件 31-发光体 32-安装板

321-第一安装孔 322-第二安装孔 40-火力可视盒

41-灯孔 42-第一安装台阶 43-第一容置区域

44-第二容置区域 45-盒盖 50-遮光板

51-第二安装台阶 60-反光组件 61-转轴

62-反光体 71-操控板 72-风机组件

73-电路板 74-线圈盘 80-转轴孔

81-轴承套 82-轴承 83-连接装置

84-防震垫 85-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磁炉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磁炉中火力可视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磁炉中火力可视盒的盒主体结构示意图。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包括底壳10和盖设在底壳10上的面板20、位于底壳10内的操控板71、风机组件72、电路板73和线圈盘74,面板20包括火力可视区21,底壳10内设有发光组件30,发光组件30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线射到火力可视区21,底壳10内设置有火力可视盒40,发光组件3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火力可视盒40内,火力可视盒40在底壳10上的投影和风机组件72、电路板73、线圈盘74至少其中之一在底壳10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在本实施例中,在电磁炉的底壳10内增加了火力可视盒40,该火力可视盒40可以通过螺钉、扣位等方式安装在电磁炉内。该火力可视盒40可以位于火力可视区21的下方。发光组件3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火力可视盒40内,发光组件30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线可以射到火力可视区21。通过观察火力可视区21的亮度大小,便能判断出电磁炉的火力大小。由于该火力可视盒40可以容纳与虚拟火焰相关的各种部件,例如发光组件30等,从而实现虚拟火焰部件的模块化生产,使得在生产电磁炉的同时,可以同步进行火力可视盒40的生产,提高了电磁炉的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小火力可视盒40所占的体积,同时增大照射到火力可视区21的光的面积的情况下,火力可视盒40的至少部分盒身覆盖在底壳10内的其它部件上方。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该其它部件可以为风机组件72、电路板73以及线圈盘74等。即火力可视盒40在底壳10上的投影和风机组件72、电路板73、线圈盘74至少其中之一在底壳10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具体地,可以根据电磁炉底壳10内的内部构造,来决定火力可视盒40具体覆盖哪些部件。例如,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火力可视盒40的至少部分盒体覆盖在电路板73以及风机组件72等的上方。

本实施例通过火力可视盒在底壳上的投影和风机组件、电路板、线圈盘至少其中之一在底壳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即火力可视盒与风机组件、电路板、线圈盘至少其中之一在垂直空间上有重叠,从而节省了火力可视盒所占底壳内的底面的空间,利于电磁炉的体积控制,同时,还可以将火力可视盒的上部区域做的更大,从而增加照射到火力可视区的光的面积,可以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具体地,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火力可视盒40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容置区域43和第二容置区域44,第二容置区域44在底壳10上的投影和风机组件72、电路板73、线圈盘74至少其中之一在底壳10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即第二容置区域44可以覆盖在底壳10内的其它部件上方,该其它部件具体包括风机组件72、电路板73、线圈盘74中的至少一个。

本实施例将火力可视盒40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第一容置区域43,另一部分为第二容置区域44,其中,第一容置区域43的厚度大于第二容置区域44的厚度。第二容置区域44可以覆盖在底壳10内的其它部件上方。第一容置区域43厚度较厚,主要用于容置发光组件30等部件,第二容置区域44厚度较薄,不用于容置部件,主要用于容置发光组件30发出的光线,使得该光线可以到达火力可视区21,从而保证了火力可视区21的光线的面积较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容置区域44的宽度的取值可以根据发光组件30射到的最远距离来确定。通常情况下,第二容置区域44的宽度不大于第一容置区域43的宽度的2倍。第二容置区域44的具体宽度,可以根据风机组件72、电路板73以及线圈盘74的顶面的结构来确定。例如,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不阻挡风机组件72吹出的冷却风,第二容置区域44覆盖风机组件72一部分,从而保证电磁炉的正常散热。

可选地,第二容置区域44的厚度介于1毫米至25毫米之间。即第二容置区域44的底面至顶面的距离为1毫米至25毫米之间。在具体实现过程中,电磁炉一般的厚度在20至50毫米之间,风机组件72、电路板73(包括元器件)以及线圈盘74厚度也在20mm以上,因此,可以根据电磁炉厚度与各部件厚度的差异,来确定第二容置区域44的厚度。

第一容置区域43的内部空间较大,在该第一容置区域43内可以设置发光组件30等部件。具体地,发光组件3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容置区域43内。即发光组件30可以部分设置在第一容置区域43内,也可以全部设置在第一容置区域43内,只要发光组件30能够照亮火力可视盒40即可。本实施例所说的内与外是针对火力可视盒40的内部空间而言的。

例如,发光组件30包括发光体31和安装板32,该发光体31安装在安装板32上,该安装板32具体可以为电路板,可以接通电源,向该发光体31提供电源。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该发光组件30可以直接安装在火力可视盒40的内侧壁上。在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火力可视盒40的侧壁设置有灯孔41,可将发光体31从灯孔41穿入火力可视盒40内,然后将安装板32固定到外侧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板32可以通过卡扣或者螺钉的方式固定在外侧壁上。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安装板3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21,火力可视盒40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孔321对应的第二安装孔322,螺钉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321和第二安装孔322,将安装板32固定在外侧壁上。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充分利用电磁炉底壳10内的空间,第一容置区域43设置在操控板71与其它部件之间,其它部件具体为如下中的至少一种:风机组件72、电路板73以及线圈盘74。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容置区域43设置在操控板71与电路板73以及风机组件72之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容置区域43内还设置有反光组件60,发光组件30发出的至少部分光线经反光组件60反射到火力可视区21。具体地,反光组件60能将发光组件30发出的光线进行选择性地反射从而形成火的形状,这样直观地观察火的形状大小便能判断出电磁炉工作时对应的火力大小,火力显示更加直观,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与现有技术中通过发光元件直接投影到电磁炉表面形成虚拟火焰相比,由于本实施例火力可视区21形成的火的形状是通过反光组件60有选择性地反射投影形成的,所呈现的火的形状更加逼真,显示效果更佳。

可选地,反光组件60包括反光体62。反光体62具体可以为反光纸,也可以为反光铝膜,或者还可以为镜子。其中,选取的反光体62只要能对发光组件30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即可。本实施例中,当反光体62为反光纸和发光铝膜时,反光纸和发光铝膜会按照不同角度不规则地弯折设置,当反光体62为镜子时,会选取多个镜子,并将多个镜子按照不同角度不规则地排列。由于反光体62的不规则设置,使得反光体62能够将发光组件30发出的光反射成火的形状,从而更加接近实际明火灶的火焰。

可选地,反光组件60还可以包括转轴61,反光体62设置在转轴61上,转轴61可以设置在发光组件30的下方,转轴61的两端可穿过火力可视盒40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设置的转轴孔80,该两个侧壁与安装发光组件30的侧壁垂直。其中一个转轴孔80内设置有轴承82和轴承套81,另一个转轴孔80内设置有马达85的轴。转轴61的一端通过轴承82与火力可视盒40转动相连,转轴6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装置83和马达85的轴连接,该连接装置83可以为硅橡胶件也可以为金属件。可选地,马达85安装在火力可视盒40的侧壁上,且马达85与火力可视盒40的侧壁之间设置有防震垫84。

该转轴61可以通过马达85的驱动来旋转,转轴61的转动带动反光体62进行旋转,从而反光体62的旋转使得反射的光线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投影到火力可视区21形成的火焰处于动态变化中,从而更接近于明火灶产生的火焰,提高了电磁炉火力的显示效果,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与现有技术中通过发光元件直接投影到电磁炉表面形成虚拟火焰相比,所呈现的火的形状更加逼真,显示效果更佳。

可选地,火力可视盒40具有开口,该火力可视盒40还包括透光盒盖45,该透光盒盖45盖设在该开口上。进一步地,该开口上还设置有不透光的遮光板50,该遮光板50可以与火力可视盒40一体成型。在发光组件30发光时,该遮光板50可以对发光组件30进行遮挡,使得透过火力可视区21无法看到发光组件30本身,只能看到发光组件30发出的光线,即在火力可视区21可以看到朦胧均匀的亮光,保证了火焰的效果。

具体地,火力可视盒40的侧壁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台阶42,遮光板50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安装台阶51,第一安装台阶42与第二安装台阶51围设成环形安装部,火力可视盒40的盒盖45设置在环形安装部上。该盒盖45使得火力可视盒40成为密封的盒体,可以防止油渍等对火力可视盒40内的部件造成污染。

本实施例中,发光体31具体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