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4892阅读:599来源:国知局
电磁炉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磁炉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

电磁炉中的主要工作元件为线圈盘,线圈盘可产生不断变换的高频磁场,从而对电磁炉上放置的铁质锅具等进行磁力线切割,从而产生热量进行烹饪加热。为了达到均匀加热的目的,线圈盘的直径越来越大,但由于线圈盘为大功率发热元件,如果散热不及时,则会影响其它电子元器件的工作环境甚至产生危险。目前,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线圈盘发热情况,有的电磁炉内部设置有两个风扇,一个风扇对线圈盘进行吹风散热,另一个风扇对电路板等其它电气元件进行吹风散热;或者将电磁炉的加热功率、电流等参数降低,以减少其发热量。

然而,在电磁炉内部设置两个吹风散热的风扇,整机成本较高,且两个风扇的气流可能会相互干扰,使得电磁炉内部导流设计较为复杂;而如果降低参数来减少发热量,则会造成电磁炉加热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能够高效地对电磁炉内部进行散热。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面板、外壳、线圈盘、第一风扇和电路板,面板和外壳共同围成一个空腔,线圈盘、第一风扇和电路板均位于空腔中,还包括:第二风扇,第二风扇位于空腔内,第二风扇被设置为可在第一风扇的风力推动下旋转。这样第二风扇加快了电磁炉内部的整体气流流动速度,并能够改变从第一风扇所吹出的气流流向,让用于冷却换热的气流均匀地流至需要进行散热的部位。

可选的,第二风扇位于线圈盘和外壳的底壁之间。从而第二风扇可以保证对线圈盘的通风散热。

可选的,第二风扇位于第一风扇的下风侧。这样第一风扇所吹出的风可以直接吹向第二风扇,并带动第二风扇旋转。

可选的,第一风扇包括第一扇叶、第一支架和电机,电机固定在第一支架上,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扇叶连接,以驱动第一扇叶旋转;第二风扇包括第二支架和第二扇叶,第二扇叶设置在第二支架上,以在第一风扇的风力推动下旋转。

可选的,外壳包括边框和下盖,边框围设在下盖的边缘,且边框、所述下盖和面板共同形成空腔,第二风扇设置在下盖上。

可选的,第二风扇的转轴与第一风扇的转轴相互平行。这样第一风扇吹出的空气气流的方向与第二风扇上叶片的旋转方向保持一致,可以保证第一风扇对第二风扇的推动效率,减少第二风扇对气流的干扰和阻碍。

可选的,第二风扇的转轴与线圈盘所在的平面垂直。这样,第二风扇与第一风扇均平放在电磁炉中,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电磁炉内部空间,减小电磁炉的整体高度,且第二风扇与电路板等元器件均平行放置,也有助于第二风扇旋转造成的气流流动范围,提高气流与发热元件的换热效率。

可选的,外壳的内壁上开设有起风槽,第一风扇设置在起风槽中,起风槽设置有出风口。起风槽能够围成一个较小的半封闭空间,使得起风槽内的气流速度较快,让第一风扇可以在出风口处提供较快的气流流动。

可选的,出风口的方向朝向第二风扇。这样第一风扇吹出的风可以直接吹向第二风扇,并带动第二风扇的叶片旋转,加速气流流动和气流扩散。

可选的,起风槽的槽顶设置有风机罩,风机罩的顶端高度小于或等于线圈盘顶面的高度。这样风机罩和起风槽一起围成相对封闭结构,让第一风扇只能通过出风口一个通道出风,减少了气流的损耗。

可选的,第二风扇包括有塑料桨叶或者纸质桨叶。塑料桨叶和纸质桨叶均较为轻薄,容易被气流推动。

可选的,电路板设置在线圈盘的侧方。这样电磁炉的整体结构较为紧凑,且有利于第一风扇等散热装置的布置。

可选的,电磁炉还包括导风板,导风板设置在第二风扇的周围,以改变第二风扇产生的气流的方向。这样可以扩散第二风扇旋转产生的气流,使气流吹至需要散热的电路板以及其它电子元器件处或直接导向散热风口处。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的内部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面板;2—外壳;3—线圈盘;4—第一风扇;5—电路板;6—第二风扇;11—空腔;21—边框;22—下盖;23—起风槽;24—风机罩;25—导风板;22a—下盖底壁;231—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的内部俯视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磁炉,具体包括面板1、外壳2、线圈盘3、第一风扇4和电路板5,面板1和外壳2共同围成一个空腔11,线圈盘3、第一风扇4和电路板5均位于空腔11中,电磁炉还包括第二风扇6,第二风扇6同样位于空腔11内,第二风扇6被设置为可在第一风扇4的风力推动下旋转,从而可对电磁炉内的其余部位,例如线圈盘3、电路板5以及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简称IGBT)等部件进行散热。

其中,电磁炉的面板1一般为陶瓷面板,而外壳2为薄壳结构,外壳2与面板1可共同围成空腔11。用于进行加热的线圈盘3位于空腔11之中,且线圈盘3平行于面板1放置,用于控制电磁炉工作的电路板5与其它元器件也位于空腔11之中。由于线圈盘3在通电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所以在壳体空腔11内还设置有第一风扇4,第一风扇4可以通过自身叶片或桨叶旋转,将外界气流吹向线圈盘3等需要进行散热的元件,外界气流通过热交换,可以带走元件上的热量,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此外,位于第一风扇4下风侧的第二风扇6,可以在第一风扇4所吹出的风力推动下进行旋转,从而带动第二风扇6处的空气流动,这样加快了电磁炉内部空腔11中的整体气流流动速度,并能够改变从第一风扇4所吹出的气流流向,让用于冷却换热的气流均匀地流至需要进行散热的部位。

具体的,第二风扇6一般设置在线圈盘3与外壳2的底壁之间,因而可以保证对于线圈盘3的通风散热。

由于第二风扇6本身为无源的被动风扇,只能依靠第一风扇4所吹出的风驱动旋转,所以为了便于推动,第二风扇6通常位于第一风扇4的下风侧,这样第一风扇4所吹出的风可以直接吹向第二风扇6,并带动第二风扇6旋转。

具体的,第一风扇4包括第一扇叶、第一支架和电机,电机固定在第一支架上,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扇叶连接,以驱动第一扇叶旋转;第二风扇6包括第二支架和第二扇叶,第二扇叶设置在第二支架上,以在第一风扇4的风力推动下旋转。两个风扇中,第一风扇4为有源风扇,能够在电机的动力下驱动第一扇叶旋转,产生风力;而第二风扇6并未设置电机,所以只能在第一风扇4所产生的风力推动下被动旋转,并进一步推动第二风扇6周围的空气运动,产生扩散向电磁炉其它部位的气流。为了便于推动,第二风扇6上的第二扇叶通常为塑料扇叶或者纸质扇叶。塑料扇叶或者纸质扇叶的厚度一般较薄,且质量较轻,容易被气流推动而产生旋转。

通常的,外壳2包括边框21和下盖22,边框21围设在下盖22的边缘,且边框21、下盖22和面板1共同围成封闭的空腔11,第二风扇6设置在下盖22上,具体可以设置在下盖22的朝向内侧的下盖底壁22a上。此外,一般为了减小电磁炉的整机厚度,电路板5设置在线圈盘3的侧方。这样让电路板5与线圈盘3并排放置,电磁炉的整体结构较为紧凑,且有利于第一风扇4等散热装置的布置。例如,可以将线圈盘3设置在下盖22的水平中心,而电路板5和第一风扇4分别设置在线圈盘3的左右两侧。这样第一风扇4所吹出的大部分气流会先流过发热量较大的线圈盘3,再经过电路板5等电子元器件,散热效率较高。

为了让第二风扇6能够最大化的得到第一风扇4所吹出气流的推动,第二风扇6的转轴与第一风扇4的转轴保持相互平行。这样第一风扇4吹出的空气气流的方向与第二风扇6上叶片的旋转方向保持一致,可以保证第一风扇4对第二风扇6的推动效率,减少第二风扇6对气流的干扰和阻碍。

受限于电磁炉的整体形状,第二风扇6应保持平放在电磁炉的空腔11内,此时,第二风扇6的转轴与线圈盘3所在的平面垂直。这样,第二风扇6与第一风扇4均平放在电磁炉中,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电磁炉内部空间,减小电磁炉的整体高度,且第二风扇6与电路板5等元器件均平行放置,也有助于第二风扇6旋转造成的气流流动范围,提高气流与发热元件的换热效率。其中,第二风扇6的应保持一定的安装高度,以加大气流推动效果。

由于第一风扇4为主动散热风扇,其进风和出风效率直接影响到整个电磁炉内部的散热效果。为了提高第一风扇4的进风和出风效率,外壳2的内壁上开设有起风槽23,第一风扇4设置在起风槽23中,起风槽23设置有出风口231。下盖22的底壁22a上对应起风槽23的部位可以开设有进风口,第一风扇4将外界空气由进风口吸入后,由于起风槽23围成一个较小的半封闭空间,所以起风槽23内的气流速度较快,使得第一风扇4可以通过自身旋转而在出风口231处提供较快的气流流动。而由于出风口231的存在,第一风扇4所吹出的风,一部分会从第一风扇的一侧直接吹向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而另一部分在出风口231的限制下,吹向线圈盘3的底部与下盖22,再通过第二风扇6导向其它电子元器件或者电磁炉的出风处。

进一步的,为了确保第二风扇6能够得到第一风扇4所吹出的气流推动,起风槽23的出风口231的方向朝向第二风扇6。这样第一风扇4吹出的风可以直接吹向第二风扇6,并带动第二风扇6的叶片旋转,加速气流流动和气流扩散。

此外,为了提高第一风扇4下风侧的气流速度,可以通过加强起风槽23的封闭性来减少漏风现象。例如,可在起风槽23的槽顶设置有风机罩24,这样风机罩24和起风槽23一起围成相对封闭结构。具体的,在起风槽23的未封闭的一侧,即风直接吹向电路板的一侧并未覆盖风机罩24,而起风槽23的出风口231的一侧上方覆盖风机罩24,让第一风扇4在该方向上通过出风口231一个通道出风,减少了气流的损耗。因为第一风扇4通常与线圈盘3并排设置,所以风机罩24的顶端高度小于或等于线圈盘3顶面的高度,避免第一风扇4吹出的气流沿着线圈盘3上沿流过,提高了热效率。

而因为第二风扇6一般设置在线圈盘3下方,所以第二风扇6在旋转时,其产生的气流主要会带走下盖22底部以及线圈盘3所散发出的热量。为了扩散第二风扇6旋转产生的气流,使气流吹至需要散热的电路板3以及其它电子元器件处,电磁炉中还包括导风板25,导风板25设置在第二风扇6的周围,以改变第二风扇6产生的气流的方向。具体的,导风板25可以为与壳体2相连接的导向筋条,导风板25具有一定的走向,例如导风板25的一端朝向第二风扇6,而另一端朝向电路板5或者其它电子元器件处,这样第二风扇6所吹出的气流就在导风板25的影响下被导向电路板5以及其它电子元器件,并为电路板5等进行冷却散热。导风板25可以有多种排布方式,如可以以第二风扇6为中心,向周围呈扩散状,也可以统一朝向电路板4弯曲,其具体的排列与走向与电磁炉的内部元件摆放保持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电磁炉具体包括面板、外壳、线圈盘、第一风扇和电路板,面板和外壳共同围成一个空腔,线圈盘、第一风扇和电路板均位于空腔中,电磁炉还包括第二风扇,第二风扇位于空腔内,第二风扇被设置为可在第一风扇的风力推动下旋转。这样电磁炉内部的整体气流速度较快,且用于冷却换热的气流能在第二风扇的引导下均匀地流至需要进行散热的部位,散热效果较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