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面板导油结构及侧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60306发布日期:2019-08-30 23:11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面板导油结构及侧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油烟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前面板导油结构及侧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侧吸式油烟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净化厨房环境的厨房电器,其能将炉灶燃烧的废物和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油烟迅速抽走、排出室外。而导油结构能否有效顺畅的导油直接影响着油烟机上油污的处理情况。

由此可见,提供一种导油效果好的导油结构,对侧吸油烟机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导油结构,以实现快速导油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前面板导油结构,所述前面板导油结构包括前面板,所述前面板包括上面板和下面板,所述下面板的内侧设有导油片,所述上面板的内侧连接有内固定板,所述内固定板的下端连接有油网。

本发明中油污可以按照上面板、内固定板、油网、下面板、导油片的路径导入下面板底部的油杯内。由此,能够有效减少前面板内侧的油污污染面积,便于后期维护清洗操作。

可选地,所述内固定板的上端设有第二集油槽,所述第二集油槽上设有漏油口。

如此,上面板上的油污导入第二集油槽内,并经漏油口进一步导入下方的油杯内,实现油污快速及时导出,提高导油速度。

可选地,所述内固定板的上端内缘向上延伸设置有上边板,所述上边板、所述内固定板的上端端面、所述上面板之间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二集油槽。

由此,限定出用于收集上面板上油污的第二集油槽。结构设计简单,节约材料。

可选地,所述漏油口设于所述上边板上,所述漏油口的形状为上宽下窄的等腰梯形。

由此,油污可以通过漏油口直接流到第一集油槽内,减少油污通过路径,提高导油速度,且有效减少油污污染面积,便于后期清洗维护,且将漏油口设置成上宽下窄的等腰梯形,有利于快速将油污导出第二集油槽。

可选地,所述油网的下端设有第三集油槽,所述第三集油槽上设有第二漏油孔。

如此,上面板及内固定板上的油网可以导入第三集油槽内,并经第二漏油孔进一步导入下方的油杯内,实现油污快速及时导出。

可选地,所述油网的下端向内折弯设置有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向内的一端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折边沿,所述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沿与所述油网的内侧面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三集油槽。

由此,上面板和内固定板上的油污可以流到第三集油槽后,再通过导油片流到油杯内,使得油污能够按照设计的路径流动,有助于减少前面板内侧的油污污染面积。另外,第二折边与油网一体连接,提高第三集油槽的整体强度,第二折边沿的设置,提高了第三集油槽的容量,防止油量较大时油污从第三集油槽内冒出,使得油污未能按照设定路径流动,造成油污污染面积增加,不利于油污的导出。

可选地,所述第三集油槽的截面形状为u形。

由此,一方面便于加工制作,另一方面,u形设置有助于油污均匀分布第三集油槽内,进而提高第三集油槽的整体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第二折边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折边的长度。

由此,第二折边沿的至少一端与油网的左端或右端之间具有间隙,使得第三集油槽内的油污可以从第二折边沿端部的间隙流出,不用在第三集油槽内再设置排油结构,提高第三集油槽的强度。

可选地,所述内固定板的下端设有第一集油槽,所述第一集油槽上设有第一漏油孔。

如此,内固定板上的油污可以导入第一集油槽,并经第一漏油孔进一步导入下方的油杯内,实现油污快速导出。

可选地,所述内固定板的下端内缘向下延伸设置有下边板,至少部分的所述下边板向上向内弯折形成第一折边,所述下边板与所述第一折边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一集油槽。

由此,便于将油污导入第一集油槽内,且第一集油槽与内固定板一体设置,不仅提高第一集油槽的强度,还能避免第一集油槽与内固定板之间产生间隙,降低漏油风险。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侧吸油烟机,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前面板导油结构。

可选地,侧吸油烟机还包括左右两个侧板,所述下面板的内侧面的两端设有卡接件,所述侧板上设有第三折边,所述第三折边上设有长孔,适于与所述卡接件连接。

可选地,侧吸油烟机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的底部设有第四折边,所述下面板的内侧面的底部与所述第四折边螺钉连接。

可选地,侧吸油烟机还包括顶板,所述上面板的内侧面的上端设有第二插片,所述顶板上设有第五折边,所述第五折边上设有卡孔,适于与所述第二插片连接。

本发明中侧吸油烟机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前面板导油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侧吸油烟机局部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中内固定板的整体结构图;

图3为图2中ⅰ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ⅱ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上面板的局部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中侧吸油烟机的另一局部结构图;

图7为图6中ⅲ处放大图;

图8为图6中ⅳ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中侧吸油烟机的又一局部结构图;

图10为图9中ⅴ处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中油网与内固定板连接的结构图;

图12为本发明中上面板与顶板连接结构图;

图13为图12中ⅵ处放大图;

图14为本发明中下面板与侧板连接结构图;

图15为图14中ⅶ处放大图;

图16为本发明中下面板与背板连接结构图;

图17为图16中ⅷ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面板;2-内固定板;3-导油片;4-油杯;5-油网;6-顶板;7-侧板;8-背板;

11-上面板;12-中面板;13-下面板;21-第一集油槽;22-第二集油槽;23-下边板;24-上边板;25-第一折边;26-底板;27-上侧壁板;28-第一螺钉孔;31-固定片;32-折弯片;51-第二折边;52-第二折边沿;53-第三集油槽;54-第二螺钉孔;61-第五折边;71-第三折边;81-第四折边;

111-第一插片;112-第二插片;131-卡接件;211-第一漏油孔;221-漏油口;231-避让缺口;261-插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术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前面板导油结构,包括前面板1,前面板1包括上面板11和下面板13,下面板13的内侧设有导油片3,上面板11的内侧连接有内固定板2,内固定板2的下端连接有油网5,油网5的下端设有第三集油槽53,第三集油槽53上设有与导油片3相通的第二漏油孔,内固定板2的下端设有第一集油槽21,第一集油槽21上设有与第三集油槽53相通的第一漏油孔211,内固定板2的上端设有第二集油槽22,第二集油槽22上设有与第一集油槽21相通的漏油口221。

本发明中前面板1还包括中面板12,中面板12通过传动件铰接在内固定板2上,具体是在中面板12的左右两侧设置与传动件连接的底座,内固定板2上设置与传动件连接的轴孔,通过传动件实现内固定板2和中面板12的连接。上面板11、中面板12和下面板13在同一平面上,共同构成前面板1。

本发明在上面板11的内侧设置内固定板2,并通过内固定板2连接油网5,使得油网5与前面板1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如此,油网5上的油污可以直接滴落于下面板13上,缩短油污通过路径。

本发明中导油片3的设置具有聚油收拢作用,有助于聚集油污,并形成较大的流动力,加快油污流动速度,使得前面板1上的油污能够尽快的流入油杯4中,避免少量油污粘在前面板1上缓慢流动甚至粘附不动。

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集油槽21、第二集油槽22以及第三集油槽53,使得油污可以按照上面板11、内固定板2、油网5、下面板13、导油片3的路径导入下面板13底部的油杯4内。因此前面板上的油污从顶部到油杯之间能沿着设计的路径流动,有效减少前面板内侧面的油污污染面积,方便清洗,且导油效率高。

如图2所示,内固定板2包括底板26以及由底板26的周缘向内延伸的侧壁板,且底板26与侧壁板垂直,底板26与侧壁板之间围合成开口朝内的空心盒子。侧壁板包括上侧壁板27、下侧壁板、左侧壁板和右侧壁板,由此,上侧壁板27、下侧壁板、左侧壁板和右侧壁板分别构成内固定板2的上端、下端、左端和右端。底板26上设有插口261,如图5所示,上面板11的内侧面的下端设有与插口261相适应的第一插片111,通过插片第一111与插口261的配合连接实现内固定板2与上面板11的连接。

进一步地,内固定板2的上端内缘向上延伸设置有上边板24,由此,如图6、7所示,上边板24、内固定板2的上端端面、上面板11之间共同限定出第二集油槽22。第二集油槽22用于收集上面板11上的油污。本发明通过设置上边板24,借助上面板11与内固定板2之间的连接关系,在前面板1与内固定板2之间围合出可以承接上面板11上油污的集油槽,结构设计简单,节约材料,节省空间。

漏油口221设于上边板24上。如此,第二集油槽22的油污可以通过上边板24上的漏油口221直接流到内固定板2下端的第一集油槽21内,避免油污由第二集油槽22的底部通过底板26以及下侧壁板流入第一集油槽21内,减少了油污通过路径,提高导油速度,且有效减少油污污染面积,便于后期清洗维护。应当理解的是,由于上边板24、内固定板2的上端端面、上面板11共同限定出的第二集油槽22是一个三面开口的槽,因此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漏油口221也可以是第二集油槽22的左右两端的开口,如此,第二集油槽22内的油污从第二集油槽22的左右两端直接通过油网5的左右两侧流入油网5下端的第三集油槽53,而不用通过内固定板2。

漏油口221可以设置在上边板24的任意位置,漏油口221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优选将漏油口221设置在上边板24的中部,一方面,由于内固定板2需要通过上边板24和下边板23与位于前面板左右两侧的侧板固定,因此,上边板24和下边板23均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度,因此,将漏油口221开设于上边板24的中部,以满足上边板24的强度需求。为了进一步地确保上边板24的强度,漏油口221的高度小于上边板24的高度,且漏油口221的上端开口,使得漏油口221与内固定板2的上端端面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

进一步地,漏油口221的长度自上至下依次变小,其中漏油口221的长度是指如图1中所示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如此,漏油口221的截面呈上端宽下端窄的等腰梯形,有利于快速将油污导出第二集油槽22。

如图2-4所示,进一步地,内固定板2的下端内缘向下延伸设置有下边板23,至少部分的下边板23向上向内弯折形成第一折边25,下边板23与第一折边25之间限定出第一集油槽21。第一集油槽21用于收集内固定板2上的油污。另外,第一集油槽21与内固定板2一体设置,不仅提高第一集油槽21的强度,还能避免第一集油槽21与内固定板2之间产生间隙,降低漏油风险。

下边板23与第一折边25之间的距离自上至下逐渐变小,使得第一集油槽21的截面形状呈v字形。如此有利于聚油,使得油污由下边板23及第一折边25快速向第一集油槽21底部流动,进而提高导油效率。

如图4所示,第一集油槽21的底部设置第一漏油孔211,第一漏油孔211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分布于第一集油槽21底部,使得第一集油槽21内的油污能够及时的导出。第一漏油孔211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制,可以为圆形、方形等。将第一漏油孔211设于第一集油槽21底部,可以利用第一集油槽21的尺寸,设置多个第一漏油孔211,油污可以就近选择第一漏油孔211,有利于油污及时排出。

在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漏油孔211还可以设于第一集油槽21的端部。应当理解的是,此时第一集油槽21并不限于包括下边板23和第一折边25的结构,第一集油槽21还可以是具有前后左右四个侧壁的槽,此时,第一漏油孔211开设于第一集油槽21的左右侧壁上,且第一漏油孔211的底部边缘与第一集油槽21的底壁平齐,以便于第一集油槽21内的油污可以从第一漏油孔211内顺利排出。当第一集油槽21是包括下边板23和第一折边25的结构时,此时由于下边板23与第一折边25限定出的第一集油槽21仅包括前后两个侧壁,因此油污可以直接从第一集油槽21的端部流出,即进入第一集油槽21内的油污向第一集油槽21的端部流动,并最终由第一集油槽21端部排出。

进一步地,第一集油槽21两侧的下边板23上还设有下端开口的避让缺口231,避让缺口231紧邻第一集油槽21端部设置。如此,第一集油槽21内的油污由第一集油槽21端部流出时,不会流至第一集油槽21两侧的下边板23上,减少油污附着面积,便于后期清洗,且避免油污堵塞在下边板23上,提高导油速度。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11所示,下边板23上设有第一螺钉孔28,油网5的上端设有第二螺钉孔54,第一螺钉孔28与第二螺钉孔54相对应,通过螺钉将油网5的上端固定在内固定板2上。

如图8所示,油网5的下端向内折弯设置有第二折边51,第二折边51向内的一端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折边沿52,第二折边51、第二折边沿52与油网5的面之间共同限定出第三集油槽53。通过在油网5的下端设置第三集油槽53,使得上面板11和内固定板2上的油污可以流到第三集油槽53后,再通过导油片3流到油杯4内,使得油污能够按照设计的路径流动,有助于减少前面板1内侧的油污污染面积。另外,第二折边51与油网5一体连接,提高第三集油槽53的整体强度,而第二折边沿52的设置,提高了第三集油槽53的容量,防止油量较大时油污从第三集油槽53内冒出,使得油污未能按照设定路径流动,造成油污污染面积增加,不利于油污的导出。第二折边51与油网5的内侧面之间、以及第二折边51与第二折边沿52之间均具有一定的角度,使得第三集油槽53具有不同的截面形状,比如等。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优选第二折边51垂直于油网5的面,第二折边沿52垂直于第二折边51,使得第三集油槽53的截面形状为u形。如此,一方面便于加工制作,另一方面,u形设置有助于油污均匀分布于第三集油槽53内,使得第三集油槽53内受力均匀,防止油污聚集在第三集油槽53的某一端,进而提高第三集油槽53的整体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折边沿52的长度小于第二折边51的长度,如此,第二折边沿52的至少一端与油网5的左端或右端之间具有间隙,使得第三集油槽53内的油污可以从第二折边沿52端部的间隙流出,此时,该间隙相当于第二漏油孔。由此,不用在第三集油槽53内再设置排油结构,提高第三集油槽53的强度。优选的,第二折边沿52的左端与油网5的左端之间具有第一间隙,且第二折边沿52的右端与油网5的右端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的宽度尺寸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在第二折边沿52的两端均设置间隙,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油污导出速度,另一方面也防止油污从第三集油槽53一端导出造成的第三集油槽53受力不均、影响第三集油槽53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折边51上设置第二漏油孔。如此,有助于第三集油槽53内的油污能够及时从第二漏油孔排出,提高导油速度。且第二漏油孔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多个,且均匀分布于第二折边51上,第二漏油孔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制,可以为圆形、方形等。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导油片3包括折弯片32,折弯片32的上端连接在下面板13上,折弯片32的下端向设油杯4方向延伸。如此,可以将导油片3上的油污直接导入油杯4中,避免油污经过油杯4侧壁,影响美观,遮挡油杯刻度线。另外,由于折弯片32凸出于前面板1设置,更容易接到从油网5上滴落的油污,以便于前面板1上的油污聚集收拢,汇成较大的油污继续流动,提高导油速度。

进一步地,导油片3还包括设置于下面板13上的固定片31,沿固定片31下端向内向下折弯形成折弯片32。如此,导油片3整体呈v形设置于下面板13上,增加了导油片3与下面板13之间的连接强度,且固定片31与折弯片32一体设置,提高导油片3的整体强度,且能避免导油片3与下面板13之间的连接处产生缝隙而漏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侧吸油烟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前面板导油结构。通过设置前面板导油结构,提高导油速度,进而提高侧吸油烟机的用户体验,避免油污无法及时导出造成的不利影响。

侧吸油烟机还包括顶板6、背板8及左右两个侧板7,上面板11与顶板6连接,下面板13的两侧与侧板7连接,下面板13的底部与背板8连接。具体的,如图12、13所示,上面板11的内侧面的上端设有第二插片112,顶板6上设有第五折边61,第五折边61上设有卡孔,第二插片112插入卡孔中,通过卡孔与第二插片112的连接,实现上面板11与顶板6的连接,且便于拆卸。

如图14、15所示,下面板13的内侧面的两端设有卡接件131,侧板7上设有第三折边71,第三折边71上设有长孔,卡接件131卡入长孔内,通过卡接件131与长孔的连接,实现下面板13与侧板7的连接,且便于拆卸。

如图16、17所示,背板8的底部设有第四折边81,第四折边81上设有第三螺钉孔,下面板13的内侧面的底部设有第四螺钉孔,使得下面板13的底部与第四折边81螺钉连接,实现下面板13与背板8的连接,且连接强度高。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