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箱与壳体分离的苯酐切换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98652发布日期:2020-01-03 11:45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管箱与壳体分离的苯酐切换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管箱与壳体分离的苯酐切换冷凝器。



背景技术:

苯酐切换冷凝器是苯酐生产工艺流程中的关键设备之一。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苯酐切换冷凝器包括壳体、设于壳体上的管板、设于管板外的管箱以及设于壳体内的翅片管管组,翅片管管组的翅片管的两端与管板焊接在一起。

目前,在苯酐生产中,由氧化反应工序出来的混合气体经气体冷却器冷却至180℃左右,进入苯酐切换冷凝器。四台苯酐切换冷凝器中的三台通入反应气体进行凝华,一台用于热熔或冷却。苯酐切换冷凝器根据固定的周期进行切换操作,切换操作步骤通过dcs系统控制程序来实现。在凝华时,56-58℃的冷导热油流经切换冷凝器的翅片管内,反应气体进入壳体内,在换热过程中,反应气体的苯酐被凝华。当凝华操作结束时,将翅片管内冷的导热油切换为185-200℃的热油,粗苯酐被熔化并排入粗苯酐罐中。苯酐切换冷凝器始终处于冷态和热态交替运行中,由于壳体和翅片管的膨胀系数不一致,导致翅片管和管板焊接处容易泄漏,导热油便与苯酐切换冷凝器壳体内的苯酐混合,不仅造成苯酐物料变成危废,还存在安全隐患,而且还会造成苯酐装置被迫停车检修。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导热油泄漏到苯酐中、保证苯酐装置安全运行的管箱与壳体分离的苯酐切换冷凝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箱与壳体分离的苯酐切换冷凝器,包括壳体、管板、管箱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翅片管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围成密封的所述苯酐切换冷凝器的壳程;

所述管板设于所述壳体外,所述翅片管管组的翅片管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壳体并与所述管板连接;

所述管箱设于所述管板上,并与所述管板围成封闭的腔室,所述翅片管的两端均连通至所述腔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与所述管板相面对的一侧与所述管板之间的距离为150~20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与所述管板相面对的一侧与所述管板之间的距离为15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腔室内设置隔板以将所述腔室分隔为进油腔和回油腔,所述翅片管为u型,其两端口分别与所述进油腔和所述回油腔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箱与壳体分离的苯酐切换冷凝器制作工艺简单,投资少,运行稳定;通过将管板与壳体分离设计,使得当管板与翅片管的焊接处发生泄漏时,导热油会直接泄漏到外界大气中,从苯酐切换冷凝器的外部就能直观的观察到泄漏位置,便于及时发现和抢修,完全避免了导热油泄漏到苯酐切换冷凝器的壳体内造成的长时间停车,同时也避免了泄漏的导热油混入苯酐导致大量苯酐变成危废。

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附图说明

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

图1为现有技术中管箱与壳体分离的苯酐切换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箱与壳体分离的苯酐切换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壳体;2-管板;3-管箱;4-翅片管;5-壳程;6-隔板;7-进油腔;8-回油腔;9-进油管;10-回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箱与壳体分离的苯酐切换冷凝器,其包括壳体1、管板2、管箱3以及设于壳体1内的翅片管管组,壳体1围成密封的所述苯酐切换冷凝器的壳程5;管板2设于壳体1外,翅片管管组的翅片管4的两端分别伸出壳体1并与管板2连接;管箱3设于管板2上,并与管板2围成封闭的腔室,翅片管4的两端均连通至腔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箱与壳体分离的苯酐切换冷凝器通过将管板2设计成与壳体1分离的形式(管板2与壳体1独立布置),以使翅片管4与管板2的连接脱离壳体1,当翅片管4与管板2的连接处发生泄漏时,不至于使导热油混入到壳体1内的苯酐内。有效防止了导热油泄漏引起的严重隐患,降低了苯酐被污染形成危废的可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结合图3和图4,壳体1与管板2相面对的一侧与管板2之间的距离l为150~200mm。该距离范围合理,能够便于加工制造,又不会使翅片管4外露的太长而造成导热油能量的浪费。优选的,壳体1与管板2相面对的一侧与管板2之间的距离l为15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翅片管4与管板2焊接。管板2上设有与翅片管4的端部对应的管孔,翅片管4的端部一一对应的穿过管孔,然后再进行焊接,从而使翅片管4牢固的与管板2进行结合。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腔室内设置隔板6以将所述腔室分隔为进油腔7和回油腔8,翅片管4为u型,其两端口分别与进油腔7和回油腔8连通。翅片管4的数量不限,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箱与壳体分离的苯酐切换冷凝器制作工艺简单,投资少,运行稳定。

换热时,导热油从进油管9进入进油腔7,经翅片管4的端口进入翅片管4,与壳程5内的苯酐尾气进行热交换,然后再将翅片管4的另一个端口回到回油腔8,并返回到回油管10;进油腔7和回油腔8内均充满了导热油,当管板2与翅片管4由于焊接质量问题或长时间运行等导致焊接处发生泄漏时,导热油会直接泄漏到外界大气中,从苯酐切换冷凝器的外部就能直观的观察到泄漏位置,便于及时发现和抢修,完全避免了导热油泄漏到苯酐切换冷凝器的壳体1内造成的长时间停车,同时也避免了泄漏的导热油混入苯酐导致大量苯酐变成危废。

以上描述旨在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例如,上述示例(或其一个或更多方案)可以彼此组合使用,并且考虑这些实施例可以以各种组合或排列彼此组合。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赋权的等同形式的全部范围来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