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镁碳砖热处理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31759发布日期:2020-05-12 19:20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再生镁碳砖热处理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镁碳砖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再生镁碳砖热处理炉。



背景技术:

镁碳砖指用镁砂为原料制成的耐火材料,在现有市场中镁砂属于紧缺资源,为降低生产成本,国内开始实现镁碳砖的回收再生,再生过程中包含对镁碳砖的热处理操作,其再生热处理主要包括全烧失法、半烧失法及免烧法,全烧失法将镁碳砖内的石墨和结合剂均除去,造成大量的石墨浪费;半烧失法保留了部分石墨,但石墨在高温下氧化形成脱碳层;对镁碳砖再生时的利用率造成影响,免烧法保留了石墨,但同样无法除去结合剂,使得镁碳砖再生时的合格率降低;

另外,镁碳砖生产的过程中大多会加热铝粉作为抗氧化剂,铝粉在高温下与镁碳砖内的碳元素产生反应,反应后产生大量的碳化铝,而碳化铝在常温下会与水或水蒸气发生反应而产生一定的甲烷气体,使得再生后的镁碳砖出现开裂、鼓包的现象,影响再生镁碳砖的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镁碳砖热处理炉,以解决现有的镁碳砖在进行再生热处理时存在大量石墨浪费和利用率较差的问题,以及在热处理后会产生大量碳化铝而影响再生镁碳砖成型质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再生镁碳砖热处理炉,包括控制器和炉体,所述控制器位于炉体的一侧,所述炉体的一侧外壁上嵌入有导电套,且炉体的内部焊接有多孔安装板,且多孔安装板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形成处理腔和排气腔,所述处理腔的一侧开设有门孔,且处理腔的顶端和底端均焊接有滑轨,两组所述滑轨之间滑动连接有内封门,所述内封门的一侧外壁上等距焊接有若干个隔板,所述隔板远离内封门的一端焊接有外封门,且隔板的内部嵌入有电加热管,所述外封门和内封门均与门孔卡合连接,且外封门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导电柱,所述导电柱与若干个电加热管之间均连接有导电线,且导电柱与导电套卡合连接,所述排气腔的一侧安装有排气管,且排气管上安装有压力阀,所述电加热管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的顶端安装有冷凝分离器,所述冷凝分离器的一侧外壁上设有两个出料管,两个出料管分别为气体出管和冷凝水出管,所述冷凝分离器的顶端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分别与处理腔和冷凝分离器连接,所述风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隔板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且通孔与电加热管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外封门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滚轮。

优选的,还包括有预热器和空气加热器,所述导电套、电加热管和导电柱分别替换为进气套、导气加热管和进气接头,所述炉体远离进气套的一侧外壁上嵌入有出气套,所述内封门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出气接头,所述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均与导气加热管之间连接有气管,且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分别与进气套和出气套卡合连接,所述预热器位于炉体的一侧,且预热器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出气管和进气管,所述出气管共设有三个,且其中一个出气管与冷凝分离器连接,所述进气管共设有四个,且四个进气管分别与外部环境、出气套、排气管和风机的出气端连接,所述空气加热器安装于预热器的顶端,且空气加热器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与预热器和进气套连接,所述空气加热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对喷水后的镁碳砖进行半密封式的热处理操作,一方面促使水分与镁碳砖内的碳化铝充分反应,从而避免镁碳砖在再生后出现开裂、鼓包的现象,有效提高再生镁碳砖的成型质量,另一方面利用反应生成的甲烷以及加热产生的水蒸气将炉内气体排出,从而有效降低炉内的氧含量,并以此减少镁碳砖内石墨的氧化程度,同时在加热过程中还可除去镁碳砖内的结合剂,从而有效提高镁碳砖回收再生的利用率。

(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冷凝分离器和风机,在完成处理后利用上述结构可有效实现甲烷与水蒸气之间的分离,从而实现甲烷与水蒸气的回收利用。

(3)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循环加热系统,利用热空气循环实现炉体内的加热操作,以保证上述热处理的有效进行,同时配合预热器实现排出气体中热量的回收,从而有效降低热处理过程中的热量损失,达到有效的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隔板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正视图;

图6为图5的侧视图;

图中:1-控制器、11-冷凝分离器、12-风机、2-炉体、21a-导电套、21b-进气套、22-出气套、3-多孔安装板、4-处理腔、41-门孔、42-滑轨、43-内封门、431-出气接头、44-隔板、441a-电加热管、441b-导气加热管、442-通孔、45-外封门、451a-导电柱、451b-进气接头、452-滚轮、5-排气腔、51-排气管、52-压力阀、6-预热器、61-出气管、62-进气管、7-空气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再生镁碳砖热处理炉,包括控制器1和炉体2,控制器1位于炉体2的一侧,炉体2的一侧外壁上嵌入有导电套21a,且炉体2的内部焊接有多孔安装板3,且多孔安装板3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形成处理腔4和排气腔5,处理腔4的一侧开设有门孔41,且处理腔4的顶端和底端均焊接有滑轨42,两组滑轨42之间滑动连接有内封门43,内封门43的一侧外壁上等距焊接有若干个隔板44,隔板44远离内封门43的一端焊接有外封门45,且隔板44的内部嵌入有电加热管441a,外封门45和内封门43均与门孔41卡合连接,且外封门45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导电柱451a,导电柱451a与若干个电加热管441a之间均连接有导电线,且导电柱451a与导电套21a卡合连接,排气腔5的一侧安装有排气管51,且排气管51上安装有压力阀52,电加热管441a与控制器1电性连接。

参阅图1-图3,镁碳砖的回收再生操作如下:向外拉出外封门45,外封门45带动隔板44从处理腔4内移出,并使内封门43与门孔41形成卡合,然后将使用后的镁碳砖均匀放置于若干个隔板44上,并对均匀放置的镁碳砖上进行喷水处理,完成喷水后回推外封门45,使得镁碳砖和隔板44均移回至处理腔4的内部,直至外封门45与门孔41形成卡合密封,同时导电套21a与导电柱451a也形成卡合连接,此时则可通过控制器1启动电加热管441a,电加热管441a通电加热使得处理腔4内的温度逐渐升高,从而促使水分与碳化铝充分反映,以此有效去除镁碳砖内的碳化铝,并在反应的过程中产生甲烷,甲烷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因而向处理腔4内的上方移动,并推动处理腔4上方的空气向下沉降,从而形成如图1中箭头所示的气体流动,当碳化铝完全反应后停止产生甲烷,剩余的水分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形成水蒸气,水蒸气的气体密度同样小于空气密度,同样会形成图1中的气体流动,以此将处理腔4内部的空气推向排气腔5内,并且随着处理腔4内气体的逐渐增多,炉体2内气压逐渐增大,从而驱使压力阀52开启,使得沉降于排气腔5内的空气被排出,以此避免出现炉体2内气压过高的现象,同时空气的排出使得处理腔4内的氧含量降低,从而有效降低镁碳砖内石墨的氧化程度。

进一步的,控制器1的顶端安装有冷凝分离器11,冷凝分离器11的一侧外壁上设有两个出料管,两个出料管分别为气体出管和冷凝水出管,冷凝分离器11的顶端安装有风机12,风机12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分别与处理腔4和冷凝分离器11连接,风机12与控制器1电性连接,参阅图1,在完成热处理后,启动风机12,将处理腔4内的甲烷和水蒸气导出,并通过冷凝分离器11内形成分离,其分离原理为冷却,水蒸气冷却形成液态水,甲烷仍保持气体状态,并且甲烷不溶于水,从而有效实现甲烷和水蒸气的分离,分离后通过气体出管和冷凝水出管分别导出,以此有效实现甲烷和水蒸气的回收利用。

更进一步的,隔板44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442,且通孔442与电加热管441a间隔设置,参阅图4,每个隔板44上均开设有若干个通孔442,一方面保证水蒸气的顺利上升,另一方面使得水蒸气在上升时能有效与上一层的镁碳砖形成接触,从而有效提高处理腔4内的加热效果。

具体地,外封门45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滚轮452,参阅图2,通过滚轮452的设置使得外封门45的移动操作更加简便。

实施例2

请参阅图5-图6所示,一种再生镁碳砖热处理炉,还包括有预热器6和空气加热器7,导电套21a、电加热管441a和导电柱451a分别替换为进气套21b、导气加热管441b和进气接头451b,炉体2远离进气套21b的一侧外壁上嵌入有出气套22,内封门43的一侧外壁上安装有出气接头431,进气接头451b和出气接头431均与导气加热管441b之间连接有气管,且进气接头451b和出气接头431分别与进气套21b和出气套22卡合连接,预热器6位于炉体2的一侧,且预热器6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出气管61和进气管62,出气管61共设有三个,且其中一个出气管61与冷凝分离器11连接,进气管62共设有四个,且四个进气管62分别与外部环境、出气套22、排气管51和风机12的出气端连接,空气加热器7安装于预热器6的顶端,且空气加热器7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与预热器6和进气套21b连接,空气加热器7与控制器1电性连接。

相对于实施例1而言,实施例2采用热空气循环加热的方式进行处理腔4内的加热操作,其他操作保持不变,其加热过程如下:将外部通入预热器6内,并经过预热器6流向空气加热器7内,空气加热器7对空气进行加热,从而形成干燥的高温空气,并通过进气套21b和进气接头451b导入各个导气加热管441b的内部,使得高温空气通过导气加热管441b与隔板44之间形成热换,从而达到加热效果,加热后形成如实施例1中的处理效果,而热换后的空气则通过出气接头431和出气套22流回至预热器6内,从而对导入预热器6内的空气进行预热,从而有效降低整体加热过程中的热量浪费;

另外,排气管51所排出的空气也导入预热器6内,热换后由出气管61排出,在此实施例中风机12导出的气体同样导入预热器6内,一方面实现对空气的预热,另一方面降低甲烷和水蒸气本身的热量,从而降低后续分离时的耗能,有效实现该处理炉的节能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