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灶开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8551发布日期:2020-05-20 02:45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气灶开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领域,尤其是一种燃气灶开合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生产供人们使用的燃气灶通常在面板上设置两个通孔,燃气阀的阀杆穿过面板上的两个通孔,在阀杆末端安装两个旋钮,用户通过控制旋钮来控制燃气灶的开关以及调节火力大小;这种燃气灶在持续使用一段时间后,燃气灶的两个旋钮会被火焰辐射加热,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容易烫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灶开合结构,通过设置一种翻转开合面板隔断火焰对旋钮辐射加热,防止烫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燃气灶开合结构,设置在燃气灶的面板上,包括可活动翻转的翻板,所述翻板设置在燃气灶的旋钮与炉头之间,所述翻板一端通过翻转结构与所述燃气灶的面板连接。

进一步,所述翻板与所述面板连接处设置有扭力弹簧。

进一步,所述翻板包括盖板和电池盒安装板,所述电池盒安装板上设置有电池盒,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电池盒安装板上表面。

进一步,所述盖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电池盒安装板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翻转结构包括销轴,所述电池盒安装板的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面板连接,所述盖板的一端通过旋转结构安装在电池盒安装板的上表面,所述盖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定位件用以支撑所述翻板。

进一步,所述翻转结构包括销轴,所述盖板的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面板连接,所述盖板的另一端设置所述定位件支撑所述翻板,所述电池盒安装板的一端通过旋转结构安装在所述盖板的下表面。

进一步,所述定位件包括支杆,所述支杆一端固定在所述盖板上,另一端顶在所述面板上用以支撑所述翻板。

进一步,所述盖板远离销轴一端设置有活舌,在所述面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活舌配合的锁。

进一步,所述翻板翻转轴设置在靠近所述炉头一侧的所述面板上。

进一步,所述盖板与所述电池盒安装板之间的旋转结构为弹簧合页或扭力弹簧。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种燃气灶开合结构,在旋钮与燃气灶的炉头之间设置能够翻转的翻板,在燃气灶工作过程中,能够阻隔炉头向旋钮的热量传递,避免在长时间的燃烧过程中旋钮被加热到烫手,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同时可能给用户带来安全隐患;在不使用燃气灶时,将翻板闭合,也不影响燃气灶的整体性。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设置盖板与电池盒安装板均为翻转结构,在防止旋钮被加热到烫手的同时,还方便了燃气灶电池的更换。目前市场上燃气灶电池盒普遍安装在底盘上,当用户需要换电池时,需要手伸入到橱柜下方或抬起燃气灶来安装电池,这两种方式都不方便;更有甚者,当燃气灶下方嵌入有消毒柜时,燃气灶与橱柜间用玻璃胶封死,如此用户不进行破坏就无法换电池;在本技术方案中,在翻板中设置电池盒安装板,减少了日常生活中更换燃气灶电池的繁琐,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在电池盒安装板上设置盖板,这同样可以起到阻隔炉头与电池盒之间的热量传递,防止电池盒被过度加热从而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翻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下面结合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一种燃气灶开合结构,设置在燃气灶的面板上,包括可活动翻转的翻板,所述翻板设置在燃气灶的旋钮与炉头之间,所述翻板一端通过翻转结构与所述燃气灶的面板连接。

为了更加清晰的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阐述,下面以具体实施例的形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燃气灶开合结构,设置在燃气灶的面板3上,包括可活动翻转的翻板1,所述翻板1设置在燃气灶的旋钮4与炉头之间,所述翻板1一端通过翻转结构与所述燃气灶的面板3连接。

上述示例中,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种燃气灶开合结构,在旋钮4与燃气灶的炉头之间设置能够翻转的翻板1,在燃气灶工作过程中,能够阻隔炉头向旋钮4的热量传递,避免在长时间的燃烧过程中旋钮4被加热到烫手,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同时可能给用户带来安全隐患;在不使用燃气灶时,将翻板1闭合,也不影响燃气灶的整体性。

如图1、图5所示,翻板1包括盖板1-1和电池盒安装板1-2,电池盒安装板1-2的中央设置有安装口1-5,在安装口1-5中设置有电池盒1-3,在安装口1-5中周向设置与卡条,电池盒1-3的边沿沿径向向外凸出形成安装位,电池盒1-3由上到下卡在安装口1-5上,该电池盒1-3用于为燃气灶的电极针提供电流;盖板1-1以及电池盒安装板1-2均为矩形板,盖板1-1安装在电池盒安装板1-2的上表面,电池盒安装板1-2的一端通过销轴与燃气灶的面板3连接,同时,电池盒安装板1-2上销轴一端靠近燃气灶的炉头一侧设置,翻板1的翻转端设置在靠近旋钮4一侧,盖板1-1的一端通过弹簧合页固定在电池盒安装板1-2上,该弹簧合页将盖板1-1紧紧贴合在电池盒安装板1-2的上表面,盖板1-1的宽度大于电池盒安装板1-2的宽度,当更换电池时,将盖板1-1打开,在弹簧合页的作用下,盖板1-1保持直立,露出电池盒1-3,安装电池完毕,将盖板1-1合上,弹簧合页使盖板1-1紧贴在电池盒安装板1-2的上表面。

上述示例中,设置盖板1-1与电池盒安装板1-2均为翻转结构,在防止旋钮4被加热到烫手的同时,方便燃气灶中电池的更换,因为目前市场上燃气灶电池盒1-3普遍安装在底盘上,当用户需要换电池时,需要手伸入到橱柜下方或抬起燃气灶来安装电池,这两种方式都不方便;更有甚者,当燃气灶下方嵌入有消毒柜时,燃气灶与橱柜间用玻璃胶封死,如此用户不进行破坏就无法换电池;在本技术方案中,在翻板1中设置电池盒安装板1-2,减少了日常生活中更换燃气灶电池的繁琐,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在电池盒安装板1-2上设置盖板1-1,这同样可以起到阻隔炉头与电池盒1-3之间的热量传递,防止电池盒1-3被过度加热从而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

参见图4,翻板1中在电池盒安装板1-2的一端通过销轴与燃气灶的面板3连接处设置有扭力弹簧5,该扭力弹簧5在翻板1沿销轴翻转时,使得翻板1翻转角度在0-45°之间,防止翻板1翻转过度,无法起到将炉头与旋钮4阻隔的作用。

参见图1,在燃气灶面板3上设置有翻板安装位3-1,在翻板安装位3-1上卡接有安装板2,该安装板2与翻板1配合连接,在安装板2靠近炉头一侧设置有供销轴通过的轴孔,安装板2的另一侧设置有锁2-1,在翻板1远离销轴一侧设置有活舌1-4,活舌1-4与锁2-1配合,在翻板1闭合时,将翻板1锁定在安装位3-1中,使得翻板1的上表面与周围的面板3具有整体性。

参加图1,在盖板1-1远离弹簧合页的一端设置有定位件1-6,定位件1-6包括支杆,所述支杆一端固定在所述盖板1-1上,另一端顶在所述面板3的上上表面,由于盖板1-1与电池盒安装板1-2之间的弹簧合页的作用,使得盖板1-1与电池盒安装板1-2均被定位件1-6支撑在面板3上;其中,定位件1-6采用弹性胶体材料进行制造,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弯曲,便于翻板1翻转时,定位件1-6不会被安装位3-1以及安装板2的边缘所卡住。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燃气灶开合结构,设置在燃气灶的面板3上,包括可活动翻转的翻板1,所述翻板1设置在燃气灶的旋钮4与炉头之间,所述翻板1一端通过翻转结构与所述燃气灶的面板3连接。

翻板1包括盖板1-1和电池盒安装板1-2,电池盒安装板1-2的中央设置有安装口1-5,在安装口1-5中设置有电池盒1-3,在安装口1-5中周向设置与卡条,电池盒1-3的边沿沿径向向外凸出形成安装位,电池盒1-3由上到下卡在安装口1-5上,该电池盒1-3用于为燃气灶的电极针提供电流;盖板1-1以及电池盒安装板1-2均为矩形板,盖板1-1安装在电池盒安装板1-2的上表面,盖板1-1的一端通过销轴与燃气灶的面板3连接,同时,盖板1-1上的销轴一端靠近燃气灶的炉头一侧设置,翻板1的翻转端设置在靠近旋钮4一侧,电池盒安装板1-2的一端通过弹簧合页固定在盖板1-1上,该弹簧合页将电池盒安装板1-2紧紧贴合在盖板1-1的下表面,盖板1-1的宽度大于电池盒安装板1-2的宽度,当更换电池时,将翻板1翻转,然后将电池盒安装板1-2向下打开,在弹簧合页的作用下,盖板1-1与电池盒安装板1-2之间保持分离状态,露出电池盒1-3,安装电池完毕,将电池盒安装板1-2向上合上,弹簧合页使电池盒安装板1-紧贴在2盖板1-1的下表面。

本实施例其余部分与上述实施例一致,故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述给出的具体示例之外,其中的一些结构可有不同选择。如,盖板1-1与电池盒安装板1-2之间,除了弹簧合页和扭力弹簧外,还可以是其它连接结构;盖板1-1上设置有活舌1-4,对应活舌1-4的锁2-1可以直接设置在面板3上也可以设置在安装板2上;等等,而这些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理解本实用新型思想的基础上基于其基本技能即可做出的,故在此不再一一例举。

最后,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