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进煤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53708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循环流化床锅炉进煤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进煤口结构,它是将给煤管迎风面设成带有下沉区的迎风面,下沉区的底面也就是靠近穿炉墙进煤口的那个面为水平面,下沉区的下沉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个α=110~135°角度的拐角区,该拐角区的拐角应设在播煤风管的轴线上。当给煤管运行时,在下沉区的温度一般为300~450℃左右,该温度下煤粒会发生软化,成为胶质体或结成半焦态,在拐角处自然形成燃煤粘结保护层,有效解决了煤颗粒对给煤管的冲刷,带来的磨损问题,解决了给煤管因磨损造成的泄漏问题。
【专利说明】循环流化床锅炉进煤口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力发电厂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火力发电厂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CFBB锅炉)的给煤方式如图1所示,它采用斜置的直径300mm的铸钢圆管直接穿过炉墙通到炉膛内,铸钢圆管上部再配备播煤风管,在播煤风的作用下,吹送燃煤颗粒高速进入炉膛。锅炉燃煤的粒度一般控制在8?13_。燃煤颗粒会对给煤管造下部造成冲刷。特别是在接近炉墙的进煤口附近,播煤风正对着的给煤管迎风面,使该处磨损尤为严重,出现磨透产生漏洞现象。在运行过程中漏洞煤、漏烟和热渣冒出,造成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而且威胁工作人员安全。目前的解决方法通常采用补焊的方式进行处理,但处理不久就会再次出现同样问题。

【发明内容】

[0003]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防磨的进煤口结构。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进煤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它是将给煤管迎风面设成带有下沉区的迎风面,下沉区的底面也就是靠近穿炉墙进煤口的那个面为水平面,下沉区的下沉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个α =110?135°角度的拐角区,该拐角区的拐角应设在播煤风管的轴线上。
[0006]下面结合工作原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0007]当给煤管运行时,在下沉区的温度一般为300?450°C左右,该温度下煤粒会发生软化,成为胶质体或结成半焦态,在拐角处自然形成燃煤粘结保护层,有效解决了煤颗粒对给煤管的冲刷,带来的磨损问题,解决了给煤管因磨损造成的泄漏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现有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给煤管结构图;
[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
[0010]图例说明,1-给煤管,2-下沉区,3-下沉区的下沉面,4-炉墙进煤口,5-水平面,6-拐角区,7-播煤风管,8-给煤管的迎风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图1是现有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给煤管结构图,它采用斜置的直径300_的铸钢圆管作为给煤管1,给煤管I直接穿过炉墙通到炉膛内,给煤管I上部再配备播煤风管7,从图1可以看出:播煤风正对着给煤管的迎风面,在播煤风的作用下,吹送燃煤颗粒高速进入炉膛使该迎风面磨损尤为严重,出现磨透产生漏洞现象。
[0012]如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进煤口结构,它是将给煤管I的迎风面设成带有下沉区2的迎风面,下沉区2的底面也就是靠近穿炉墙进煤口的那个面为水平面
5,下沉区2的下沉面3与水平面5之间形成一个α=110?135°角度的拐角区6,该拐角区6的拐角应设在播煤风7管的轴线上。
【权利要求】
1.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进煤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它是将给煤管迎风面设成带有下沉区的迎风面,下沉区的底面也就是靠近穿炉墙进煤口的那个面为水平面,下沉区的下沉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个a =110?135°角度的拐角区,该拐角区的拐角应设在播煤风管的轴线上。
【文档编号】F23C10/22GK203744241SQ201420118121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4日
【发明者】魏永军, 孔凡谱, 罗滨, 顾士诚, 颜丙维 申请人:泰安华丰顶峰热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