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陶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10912发布日期:2020-10-02 08:30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陶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陶炉。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小家电产品已进入千家万户,现在的家用电器不仅外观漂亮,而功能越来越强大,由于电陶炉具有无辐射且不挑锅的优点,深受人们喜欢。而且,电陶炉的发热温度也很高,其内部温度可达600摄氏度。但是,其中线路板的排线因受成本及制作材料的影响,往往无法承受高温。当排线触碰到电陶炉内部的发热盘时,容易烫伤损坏排线而影响电陶炉的正常工作。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漏电,危及用户的安全。而且,若是将排线散乱地布置在电陶炉的外壳中,生产过程中在将电陶炉的外壳整机装配时,容易将排线挤压在外壳的上盖和下盖之间,造成排线的损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设置卡扣的方法对排线进行引导,以起到将排线与发热盘进行隔离的作用。在具体操作中,有的卡扣采用两端固定的方式紧固在外壳上,以将排线定位其中,这种方式需要对卡扣的两端进行固定,装配比较麻烦;还有的卡扣一端具有开放型的开口,排线可以挂接其中,这种方式存在排线从开口中滑脱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至少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陶炉,包括外壳,以及设于所述外壳的内部的发热盘、排线和固定件,其中,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外壳连接,用以容纳所述排线,所述固定件包括弯曲部和导向部,所述弯曲部背离所述发热盘,且所述弯曲部的内凹一侧朝向所述外壳,以使所述弯曲部与所述外壳内侧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排线通过所述导向部装入所述容纳腔。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位于所述弯曲部的末端,所述弯曲部与所述外壳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排线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为所述固定件末端弯曲形成的外翻边,所述外翻边的延伸方向背离所述外壳。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的厚度为0.3mm-1mm。

进一步地,所述弯曲部在与其末端相对的另一端具有底端,所述固定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弯曲部的底端相连,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外壳。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水平延伸的底壁和与所述底壁垂直连接的侧壁;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底壁。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弯曲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形成“l”形弯折,所述“l”形弯折与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之间的内转角相配合,所述支撑部沿所述侧壁向上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具有加强凸筋,所述加强凸筋由所述支撑部沿延伸方向局部冲凹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具有侧壁,所述固定件由所述侧壁向内侧切割折弯形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电陶炉的内部设置连接在外壳上的固定件,该固定件具有朝向外壳一侧设置的弯曲部,并通过弯曲部与外壳内侧之间形成容纳腔,用于容纳排线,以使排线从容纳腔中穿过,起到对排线的位置和走向进行限定的作用,以防止排线与电磁炉的内部热结构产生接触,造成损坏。同时,为了排线能够更加方便地装入容纳腔中,固定件上还具有导向部,起到引导的作用,用于将排线引导装入容纳腔中,方便装配。而且,弯曲部和导向部连接的位置与外壳内壁形成一个缩口的结构,弯曲部与外壳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排线的直径,能够起到避免装配进容纳腔中的排线滑脱出来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件的设置,将排线定位于容纳腔中,避免了排线在电陶炉外壳内的散乱布置,从而在电陶炉的外壳进行整机装配时,避免排线挤压在外壳的上盖和下盖之间,造成排线损坏的情况。

3、本实用新型中固定件具有一定的厚度,其朝向外壳一侧的边缘被设置为具有圆角或者翻边,可以避免固定件与排线接触的位置边缘过于锋利,以至于把排线的绝缘层割破。

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由外壳的侧壁向内侧切割折弯形成的固定件,这种形式的固定件具有加工方便,节约材料,降低成本的优点。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绘示了一种电陶炉的内部结构图;

图2绘示了一种电陶炉的内部的截面图;

图3绘示了一种固定件的结构图;

图4绘示了一种由外壳的侧壁向内侧切割折弯形成的固定件的结构图。

附图中标记为:

1外壳

11底壁

12侧壁

2发热盘

3固定件

31弯曲部

311末端

312底端

32导向部

33连接部

34支撑部

341加强凸筋

4容纳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再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需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地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度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陶炉,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1,以及设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的发热盘2、排线(图中未示出)和固定件3,其中,所述固定件3与所述外壳1连接,用以容纳所述排线。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固定件3包括弯曲部31,所述弯曲部31背离所述发热盘2,且所述弯曲部31的内凹一侧朝向所述外壳1,以使所述弯曲部31与所述外壳1内侧之间形成容纳腔4。本实用新型在电陶炉的内部设置连接在外壳1上的固定件3,该固定件3具有朝向外壳1一侧设置的弯曲部31,并通过弯曲部31与外壳1内侧之间形成容纳腔4,用于容纳排线,以使排线从容纳腔中穿过,起到对排线的位置和走向进行限定的作用,以防止排线与电磁炉的内部热结构产生接触,造成损坏。同时,为了排线能够更加方便地装入容纳腔4,固定件3上还具有导向部32,起到引导的作用,用于将排线引导装入容纳腔4中,方便装配。可选地,所述导向部32位于所述弯曲部31的末端311,且背向电陶炉的壁面弯曲。如图3所示,这里的弯曲部31的末端311即是固定件3的排线装配端,相对应的弯曲部31的另一端为底端312,所述底端312起到将固定件3固定连接在外壳1上的作用,固定件3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绝热材料制作,相对而言,所述末端311具有一定的弹性活动空间,在该处装配排线能起到方便装配的效果。再加上导向部32的设置,进一步起到了方便装配的效果。而且,弯曲部31和导向部32连接的位置会与外壳1内壁形成一个缩口的结构,该缩口的宽度小于排线的直径,也即自然放置的状态下,所述缩口的开口宽度小于排线的直径,能够起到避免装配进容纳腔中的排线滑脱出来的作用;而在排线装入的时候,由于末端311具有一定的弹性活动空间,轻微施加外力即可将排线装入容纳腔4。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一般的电陶炉的外壳1由上盖和下盖对接而成,电陶炉的生产过程中,上盖和下盖对接过程中可能会夹住部分排线,造成挤坏排线或者外壳拼接不严的情况。固定件3的设置,还能起到便于上盖和下盖的装配,防止上盖和下盖对接时挤压排线的作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件3将排线定位于容纳腔4中,减小了排线在电陶炉外壳1内的活动空间,从而在电陶炉进行整机装配时,能够避免排线挤压在外壳1的上盖和下盖之间,造成排线损坏或者外壳拼接不严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32为所述固定件3的末端311弯曲形成的外翻边,所述外翻边的延伸方向背离所述外壳1。所述固定件3具有一定的厚度,为了与常用的电陶炉外壳1的尺寸相配套,所述固定件3的厚度一般设置为0.3mm-1mm。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固定件3朝向外壳1一侧的边缘整体被设置为具有圆角或者翻边,这种设计可以避免固定件3与排线接触的位置边缘过于锋利,以至于把排线的绝缘层割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如图3所示,所述弯曲部31在与所述末端311相对的另一端具有底端312,所述固定件3还包括连接部33,所述连接部33与所述弯曲部31的底端312相连,所述连接部33连接于所述外壳1。固定件3通过连接部33与外壳1实现固定连接,其中,连接部33可以通过焊接、铆接、螺钉等方式连接在外壳1上,以保证连接的强度。优选地,所述外壳1包括水平延伸的底壁11和与所述底壁11垂直连接的侧壁12;所述连接部33连接于所述底壁12。这种将固定件3安装于底壁12上的方式,更方便电陶炉生产时固定件3在外壳1上的装配,因为电陶炉的外壳1一般由上盖和下盖两部分组成,在内部零件装配时,上盖和下盖为打开的状态,这时将固定件3通过连接部33直接安装在外壳1的底壁11上,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固定件3还包括支撑部34,所述支撑部34连接于所述连接部33与所述弯曲部31之间。这里的支撑部34被设置为具有一定的高度,该高度与排线的走线位置的高度相配合,以保证连接部33能够连接在外壳1的底壁11上的同时,弯曲部31的高度设置能与排线最舒适的走线位置相对应,以尽量缩短排线的长度,减小对排线的拉拽。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34与所述连接部33连接形成“l”形弯折,所述“l”形弯折与所述底壁11与所述侧壁12之间的内转角相配合,所述支撑部34沿所述侧壁12向上延伸。这种设计使支撑部34和连接部33的形状与外壳1的形状相匹配,适当地紧贴,有利于排线在容纳腔4中的定位,也避免固定件3占用其他的电陶炉的内部空间。可选地,为了加强支撑部34的结构强度,在所述支撑部34上设置加强凸筋341,所述加强凸筋341可以由所述支撑部34沿延伸方向局部冲凹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如图4所示,所述外壳1具有侧壁12,所述固定件3由所述侧壁12向内侧切割折弯形成。该方案要求侧壁12的厚度较薄,与一般的固定件3的厚度相当。这种成型方式中,固定件3直接由侧壁12向内侧切割折弯形成,无须进行前述的固定件3在外壳1上的安装操作,制作方便;而且直接使用原本外壳1的侧壁12上的材料形成固定件3,还具有节约材料、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