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确定用水量的方法、装置、热水器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4343171发布日期:2021-03-19 12:26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用于确定用水量的方法、装置、热水器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确定用水量的方法、装置、热水器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家电领域一般常规的储水式热水器加热原理是:当胆内温度低于设置温度时热水器启动加热,加热到设置温度后停止加热进入保温状态,保温过程中随着热量散失温度下降后再次启动加热直到设置温度,如此反复加热保温。而在此过程中有些时间段用户是不需要用水的,如果此时加热的话能量没有充分有效利用;且用户不同时间段用水量也是不同的,如果用水量少的时间段设置温度太高,多余的热水会慢慢冷却能量也会散失掉。这两种情况均会导致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确定用水量的方法、装置、热水器及存储介质,能够解决用水量储备与用水时间段温度设置的问题,在满足用户用水需求的前提下,达到节能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确定用水量的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时间点的当前用水量;

根据当前用水量确定第一时间点对应的时间波动系数和用水量波动系数;

根据时间波动系数和用水量波动系数确定第一时间点的第一习惯度;

确定第一用水习惯度对应的习惯度等级;

根据习惯度等级对目标时间点的预设用水量进行调整;

将调整后的预设用水量作为目标时间点的目标用水量,其中目标时间点晚于第一时间点。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根据当前用水量确定第一时间点对应的时间波动系数和用水量波动系数包括:当前用水量大于标准用水量的情况下,确定时间波动系数为预设数值;用水量波动系数为第一时间点对应的预测用水量与当前用水量的差值的绝对值。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当前用水量小于或等于预设标准用水量的情况下,获取第二时间点的用水量;在第二时间点的用水量大于标准用水量的情况下,确定时间波动系数为第二时间点与第一时间点的时间差;其中,第二时间点早于第一时间点。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第二时间点的用水量小于或等于标准用水量的情况下,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存在一个时间点的用水量大于所述标准用水量的情况下,确定时间波动系数为用水量大于标准用水量对应的时间点与第一时间点的时间差。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其中第一时间点对应的预测用水量是根据预设历史时间段内每天的第一时间点对应的历史用水量确定的。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根据时间波动系数和用水量波动系数确定第一时间点的第一习惯度包括:对预设的多组数值进行遍历;根据与用水量波动系数及时间波动系数相匹配的数值确定第一用水习惯度。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根据用水量波动系数及时间波动系数相匹配的数值确定所述第一用水习惯度;依次将时间波动系数和用水量波动系数与多组数值进行匹配;根据最先匹配的数值确定第一用水习惯度。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根据时间波动系数和用水量波动系数确定第一时间点的第一习惯度包括:获取第二时间点的第二用水习惯度;对第一用水习惯度及所述第二用水习惯度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第三用水习惯度;将第三用水习惯度作为第一时间点的用水习惯度;其中,第二时间点早于第一时间点。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获取第二时间点的第二用水习惯度包括:

在第二时间点是初始时间点的情况下,第二习惯度为预设初始习惯度;

在第二时间点不是初始时间点的情况下,第二习惯度是根据第二时间点的前一个时间点的习惯度与第二时间点对应的时间波动次数和用水量波动系数确定的习惯度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的。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用水习惯度的权重为第一数值,所述第二用水习惯度的权重为第二数值。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根据习惯度等级对目标时间点的预设用水量进行调整包括:确定所述习惯度等级对应的用水裕量;根据用水裕量对目标时间点的预设用水量进行调整。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确定习惯度等级对应的用水裕量包括:在第一用水习惯度的数值越低的情况下,习惯度等级对应的用水裕量越高;在第一用水习惯度的数值越高的情况下,习惯度等级对应的用水裕量越低。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确定用水量的装置,包括:

水流量检测器,用于确定第一时间点的当前用水量;

处理器,被配置成根据当前用水量确定第一时间点对应的时间波动系数和用水量波动系数;

根据时间波动系数和用水量波动系数确定第一时间点的第一习惯度;

确定第一用水习惯度对应的习惯度等级;

根据习惯度等级对目标时间点的预设用水量进行调整;

将调整后的预设用水量作为目标时间点的目标用水量;

其中,目标时间点晚于第一时间点;

储水箱,用于在目标时间点时预先准备的用水量为目标用水量。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热水器,该热水器包括上述用于确定用水量的装置。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该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被配置成执行上述的用于确定用水量方法。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知道用户使用热水器的时间段和用水量,在用户不使用热水时热水器不加热,在用户使用热水时提前准备适量的热水,这样既可以满足用户用水需求又可以节约能源。

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确定用水量的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用于确定用水量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步骤202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确定用水量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热水器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实施例。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确定用水量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热水器101中包含有处理器102。处理器通过对用水时间波动、用水量波动进行量化分析。在分析时量化用水习惯度即用水规律性,通过处理器对习惯度的量化测评反馈到热水器,习惯度越好说明用水越规律,就可精确给出用水裕量,并设置好加热温度,可以在满足用户热水需求的前提下达到节能的效果。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用于确定用水量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确定用水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第一时间点的当前用水量。

第一时间点是根据技术人员设定的需求,计算出与目标时间点相对应的时间,目标时间点是指需要确定用户在该时间点的预备用水量的时间点,当前用水量是指用户在当前时间点的用水情况。例如,当目标时间点是10点时,可以将9点作为第一时间点,并获取到第一时间点的当前用水量。

步骤202,根据当前用水量确定第一时间点对应的时间波动系数和用水量波动系数。

时间波动系数是指当前时间点与达到标准用水量的时间点的时间差值的绝对值。其中标准用水量为一个具体的值,当前用水量大于标准用水量时,则可以认定当前时间点处于用水时段,若当前用水量小于或等于标准用水量。则可以认定当前时间点处于非用水时段。用水量波动系数是当前时间点用水量与第一时间点用水量差值的绝对值。时间波动系数是用水时段的波动值,水量波动系数是用水数据的波动值。例如,当时间波动系数为a、用水量波动系数为b时,在对某个用水时段进行总结测评时使用±a个时段(同一天的)内的用水数据作为该时段用水数据结果。定义用水量波动系数b,则时段累积用水量波动范围为±b升。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当前用水量确定第一时间点对应的时间波动系数和用水量波动系数包括:在当前用水量大于标准用水量的情况下,确定时间波动系数为预设数值;用水量波动系数为第一时间点对应的预测用水量与当前用水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其中标准用水量为一个具体规定的值。例如,标准用水量可以设置为4l,也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生活习惯,将标准用水量设置为期望数值,若当前用水量大于该设置的期望数值时,则认为用户在当前时间点处于用水时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当前用水量小于或等于预设标准用水量的情况下,获取第二时间点的用水量;在第二时间点的用水量大于标准用水量的情况下,确定时间波动系数为第二时间点与第一时间点的时间差;其中,第二时间点早于所述第一时间点。

第二时间点是指距离第一时间点某一个固定时间间隔的时间,且第二时间点早于第一时间点。例如,固定时间间隔可根据用户需求设置为t,第一时间点为t1,第二时间点则为(t1-t),当第一时间点的用水量小于或等于标准用水量时,便获取第二时间点的用水量,根据第二时间点的用水量与标准用水量的对比,来确定时间波动系数的具体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当前用水量确定第一时间点对应的时间波动系数和用水量波动系数包括:在当前用水量大于标准用水量的情况下,确定时间波动系数为预设数值;用水量波动系数为第一时间点对应的预测用水量与当前用水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在当前用水量小于或等于预设标准用水量的情况下,获取第二时间点的用水量;在第二时间点的用水量大于标准用水量的情况下,确定时间波动系数为第二时间点与第一时间点的时间差;其中,第二时间点早于第一时间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二时间点的用水量小于或等于标准用水量的情况下,重复上述实施例中步骤,直到存在一个时间点的用水量大于标准用水量的情况下,确定时间波动系数为用水量大于标准用水量对应的时间点与第一时间点的时间差。

例如,设置固定时间间隔为t,第一时间点为t1,第二时间点则为(t1-t),当第一时间点的用水量小于或等于标准用水量时,便获取第二时间点的用水量,根据第二时间点的用水量与标准用水量的对比,若第二时间点(t1-t)的用水量大于标准用水量时,则时间波动系数为第二时间点与第一时间点的时间差的绝对值,若第二时间点的用水量小于或等于标准用水量时,则增加第二时间点与第一时间点的固定时间间隔,直到第二时间点用水量大于标准用水量,来确定时间波动系数的具体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当前用水量小于或等于预设标准用水量的情况下,获取第二时间点的用水量;在第二时间点的用水量大于所述标准用水量的情况下,确定时间波动系数为第二时间点与第一时间点的时间差;其中,第二时间点早于第一时间点。在第二时间点的用水量小于或等于标准用水量的情况下,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存在一个时间点的用水量大于所述标准用水量的情况下,确定时间波动系数为用水量大于标准用水量对应的时间点与第一时间点的时间差。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当前用水量确定第一时间点对应的时间波动系数和用水量波动系数包括:在当前用水量大于标准用水量的情况下,确定时间波动系数为预设数值;当前用水量小于或等于预设标准用水量的情况下,获取第二时间点的用水量;用水量波动系数为第一时间点对应的预测用水量与当前用水量的差值的绝对值;在第二时间点的用水量大于标准用水量的情况下,确定时间波动系数为第二时间点与第一时间点的时间差;在第二时间点的用水量小于或等于标准用水量的情况下,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存在一个时间点的用水量大于标准用水量的情况下,确定时间波动系数为用水量大于标准用水量对应的时间点与第一时间点的时间差。其中,第二时间点早于第一时间点。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步骤202,包括:

步骤301,判断当前用水量是否大于标准用水量,若是,则执行步骤302;若否,则执行步骤304。

步骤302,确定时间波动系数为预设数值。

步骤303,确定用水量波动系数为第一时间点对应的预测用水量与当前用水量的差值的绝对值。

步骤304,获取第二时间点的用水量。

步骤305,判断第二时间点的用水量是否大于标准用水量,若是,则执行步骤306;若否,则执行步骤307。

步骤306,确定时间波动系数为第二时间点与第一时间点的时间差。

步骤307,确认一个时间间隔t前的时间点用水量。

步骤308,以此时间点作为新的第二时间点。并返回执行步骤305,直至新的第二时间点用水量大于标准用水量。

例如,为获取第一时间点的时间波动系数,定义标准用水量为某一具体的值,比如4l,可以按照需求规定用水量≤4l为非用水时段,否则为用水时段。(按实际用水情况记录,比如有用水情况则按实际用水量记录,若无用水情况则记录为0)定义时间波动系数a,在对某个用水时段x进行习惯度评测时使用x±a个时段(同一天的)内的用水数据作为该时段用水数据结果。定义用水量波动系数b,习惯度评测时时段累积用水量波动范围为±bl。其中参数a为时间波动系数,参数b为用水量波动系数。当取第一时间点为9点,取固定时间间隔为1h时,9点的用水量若大于4l,则a=0。当9点的用水量小于或等于4l的时候,向前一个时间间隔确定8点的用水量是否大于4l,若是,则a=1;若否,那么继续向前确定7点的用水量是否大于4l,若是,a=2;以此类推,直到到达某个时间点的用水量大于标准用水量,便可以确定时间波动系数a的取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时间点对应的预测用水量是根据预设历史时间段内每天的第一时间点对应的历史用水量确定的。

例如,如果热水器要预测当天9点的用水量,那么预测用水量是根据之前每一天所记录9点的用水量对应的历史用水量通过计算确定,其中一种计算方式是:第一时间点对应的预测用水量是根据预设历史时间段内每天的第一时间点对应的历史用水量的平均值确定的;另一种计算方式是:第一时间点对应的预测用水量,可以根据预设计算公式,对预设历史时间段内每天的第一时间点对应的历史用水量进行计算来确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当前用水量确定第一时间点对应的时间波动系数和用水量波动系数包括:在当前用水量大于标准用水量的情况下,确定时间波动系数为预设数值,用水量波动系数为第一时间点对应的预测用水量与当前用水量的差值的绝对值。第一时间点对应的预测用水量是根据预设历史时间段内每天的第一时间点对应的历史用水量确定的。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用水量之间的差值与用水时间段的差值可以确定时间波动系数与水量波动系数,统计分析用户每天的用水情况,评价用水数据规律性好坏,而用水规律的好坏分为用水时间的规律性与用水量的规律性,用水习惯的确定主要由用水时间波动性与用水量波动性决定,用水时间波动越小,用水量波动越小则认为该用户用水习惯越好。所以要分析用户的用水习惯则需要先对用水时间波动、用水量波动进行量化分析。所以定义时间波动系数与用水量波动系数来帮助分析,在分析时注意到习惯度即用水规律性的好坏,不管是用水时间波动还是用水量波动都是建立在用户用水呈现的周期之内的。用水时间与用水量波动较小则用户用水周期性比较明显,反之用水数据分布随机性较大,甚至无周期性可言。所以对用水习惯的测评可以通过分析用水数据的周期性来反映其好坏。

步骤203,根据时间波动系数和用水量波动系数确定第一时间点的第一习惯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时间波动系数和用水量波动系数确定第一时间点的第一习惯度包括:对预设的多组数值进行遍历,根据用水量波动系数及时间波动系数相匹配的数值确定所述第一用水习惯度。习惯度是指对用户用水习惯量化处理后的标准具体值。

此时需要对每个用水时段单独进行习惯度评测,时间波动系数,用水量波动系数为某一按规律变化的取值范围,例如{(0,10),(0,20),(1,10),(1,20),(2,20),(2,30)......(a,b),…}。其中a为时间波动系数,b为用水量波动系数。定义一个时间波动系数与用水量波动系数的初始值,若成功则返回时间波动系数与用水量波动系数的当前值,若按某一固定时间间隔统计一次,确定第一时间点的用水量后,统计发现每天第一时间点的对应的预测时间段的固定时间间隔范围内用水量都是在初始值波动范围内,那么表示设置初始值返回成功。如果返回值与预设值不匹配的话,可以把误差范围扩大,依次类推找到合适的为止,否则使用下一组范围更大的预设值来重新进行周期性分析,以此类推。若所有系数的返回值取值均不能满足则预设返回值,则设定时间波动系数与用水量波动系数为范围较广的预设返回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与用水量波动系数及时间波动系数相匹配的数值确定第一用水习惯度,依次将时间波动系数和用水量波动系数与多组数值进行匹配,根据最先匹配的数值确定第一用水习惯度。

此时需要对每个用水时段单独进行习惯度评测,时间波动系数,用水量波动系数取值范围为{(0,10),(0,20),(1,10),(1,20),(2,20),(2,30)......(a,b),…}。例如,定义时间波动系数与用水量波动系数的初始值为(1,10),若成功则返回时间波动系数与用水量波动系数的当前值,若取固定时间间隔为1小时来统计一次,比如8:00的用水量是100升,统计发现每天的预测时间段的固定时间间隔范围内7:00或8:00或9:00用水量都是90,那么表示设置初始值(1,10)返回成功。如果返回值与预设值不匹配的话,可以把误差范围扩大,依次类推找到合适的为止,否则使用下一组时间波动系数与用水量波动系数预设值(1,20)来重新进行周期性分析,以此类推。若所有系数的返回值取值均不能满足则预设返回值,则设定时间波动系数与用水量波动系数为(3,50)。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时间波动系数和用水量波动系数确定第一时间点的第一习惯度包括:对预设的多组数值进行遍历,根据用水量波动系数及时间波动系数相匹配的数值确定所述第一用水习惯度。根据与用水量波动系数及时间波动系数相匹配的数值确定第一用水习惯度,依次将时间波动系数和用水量波动系数与多组数值进行匹配,据最先匹配的数值确定第一用水习惯度。

具体地,用户用水的原始数据可以看成一个二维数据,若每隔时间t记录一次用户用水信息,为获取第一时间点的时间波动系数,定义标准用水量为某一具体的值,比如4l,可以按照需求规定用水量≤4l为非用水时段,否则为用水时段。(按实际用水情况记录,比如有用水情况则按实际用水量记录,若无用水情况则记录为0)定义时间波动系数a,在对某个用水时段x进行习惯度评测时使用x±a个时段(同一天的)内的用水数据作为该时段用水数据结果。定义用水量波动系数b,习惯度评测时时段累积用水量波动范围为±bl。其中参数a为时间波动系数,参数b为用水量波动系数。当取第一时间点为9点,取固定时间间隔为1h时,9点的用水量若大于4l,则a=0。当9点的用水量小于或等于4l的时候,向前一个时间间隔确定8点的用水量是否大于4l,若是,则a=1;若否,那么继续向前确定7点的用水量是否大于4l,若是,a=2;以此类推,直到到达某个时间点的用水量大于标准用水量,便可以确定时间波动系数a的取值。

对每个时段单独进行习惯度评测,(不能得到整个周期的习惯度,这个只是用来修正,多次修正后会越来越准确)时间波动系数a,用水量波动系数b取值范围为{(0,10),(0,20),(1,10),(1,20),(2,20),(2,30)......(a,b),…}。例如,定义时间波动系数与用水量波动系数的初始值为(1,10),若成功则返回时间波动系数与用水量波动系数的当前值,若取固定时间间隔为1小时来统计一次,比如8:00的用水量是100升,统计发现每天的预测时间段的固定时间间隔范围内7:00或8:00或9:00用水量都是90,那么表示设置初始值(1,10)返回成功。如果返回值与预设值不匹配的话,可以把误差范围扩大,依次类推找到合适的为止,否则使用下一组时间波动系数与用水量波动系数预设值(1,20)来重新进行周期性分析,以此类推。若所有系数的返回值取值均不能满足则预设返回值,则设定时间波动系数与用水量波动系数为(3,50)。

例如,8:00有时无用水情况,用水20升,有时用水100升,有时8:00用水,有时有15:00点用水,无法找到合适的时间波动系数与用水量波动系数与之匹配,没有规律性,便统一设置为范围较广的返回值(3,50)。

根据与用水量波动系数及时间波动系数相匹配的数值确定第一用水习惯度,依次将时间波动系数和用水量波动系数与多组数值进行匹配,据最先匹配的数值确定第一用水习惯度。其对应关系如下表一所示:

表一

步骤204,确定第一用水习惯度对应的习惯度等级。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时间波动系数和用水量波动系数确定第一时间点的第一习惯度包括:获取第二时间点的第二用水习惯度,对第一用水习惯度及第二用水习惯度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第三用水习惯度,将第三用水习惯度作为第一时间点的用水习惯度。其中,第二时间点早于第一时间点。第三用水习惯度即为所求的目标最终用水习惯度,求和的加权系数为规定的权重。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第二时间点的第二用水习惯度包括:在第二时间点是初始时间点的情况下,第二习惯度为预设初始习惯度;在第二时间点不是初始时间点的情况下,第二习惯度是根据第二时间点的前一个时间点的习惯度与第二时间点对应的时间波动系数和用水量波动系数确定的习惯度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第二时间点的第二用水习惯度包括:在第二时间点是初始时间点的情况下,第二习惯度为预设初始习惯度,在第二时间点不是初始时间点的情况下,第二习惯度是根据第二时间点的前一个时间点的习惯度与第二时间点对应的时间波动次数和用水量波动系数确定的习惯度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的。其中第一用水习惯度的权重为第一数值,第二用水习惯度的权重为第二数值。根据与用水量波动系数及时间波动系数相匹配的数值确定第一用水习惯度,依次将时间波动系数和用水量波动系数与多组数值进行匹配,据最先匹配的数值确定第一用水习惯度,再根据加权公式得到最终用水习惯度。其中最终用水习惯度=第一用水习惯度*加权系数1+第二用水习惯度*加权系数2。

例如:如果第二时间点是初始时间点0点,那么用水习惯度设置为80%(这是设定的值),如果第二时间点不是0点,设置权重系数为0.8、0.2,那么就根据前一个时间点的用水习惯度*0.8+当前要计算的这个时间点的习惯度*0.2,便可以得到第二用水习惯度。当用户第一次使用热水器时,习惯度初始值设置为80%,每个时段评测习惯度后进行滞后校正,作为习惯度的当前值。校正前第一时间点习惯度为p’,第二时间点习惯度为p1,(累计的,最开始是80%,如果一个时段很差的话便会影响到校正后的习惯度,比如拉低到70%,如果在下个时段很好100%,通过加权公式计算后,最终用水习惯度=70%*0.8+100%*0.2=76%,其中权重系数与习惯度初始值因设置均为0.8)则校正后习惯度加权公式为p=p’*0.8+p1*0.2。

对加权后得到的习惯度进行习惯度等级划分,根据当前习惯度所在习惯度区间确定习惯度等级,共分5个等级。若当前习惯度80%,则习惯度等级为i,习惯度区间所对应的习惯度等级如下所示:

当习惯度处于区间[80%,∞)时,对应的习惯度等级为i;

当习惯度处于区间[60%,80%)时,对应的习惯度等级为ii;

当习惯度处于区间[40%,60%)时,对应的习惯度等级为iii;

当习惯度处于区间[20%,40%)时,对应的习惯度等级为iv;

当习惯度处于区间[0%,20%)时,对应的习惯度等级为v。

步骤205,根据习惯度等级对目标时间点的预设用水量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习惯度等级对目标时间点的预设用水量进行调整包括:确定习惯度等级对应的用水裕量;根据用水裕量对目标时间点的预设用水量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所述习惯度等级对应的用水裕量包括:在第一用水习惯度的数值越低的情况下,习惯度等级对应的用水裕量越高;在第一用水习惯度的数值越高的情况下,习惯度等级对应的用水裕量越低。

步骤206,将调整后的预设用水量作为目标时间点的目标用水量。其中,目标时间点晚于第一时间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习惯度等级对目标时间点的预设用水量进行调整包括:确定习惯度等级对应的用水裕量;根据用水裕量对目标时间点的预设用水量进行调整。确定习惯度等级对应的用水裕量包括:第一用水习惯度的数值越低的情况下,习惯度等级对应的用水裕量越高;在第一用水习惯度的数值越高的情况下,习惯度等级对应的用水裕量越低。

例如:当第一用水习惯度等级为i时,热水器系统提供较少的用水裕量;而当第一用水习惯度等级为v时,对应地提前准备更多的用水裕量。习惯度等级数值越低的情况下,说明用水规律性好,热水器系统便能够精确给出用水量,,减少水资源浪费进而达到节能的效果。习惯度等级数值越高的情况下,说明用水规律性差,为满足用户的用水需求,热水器需要更早的准备好热水,热水量也要给更大的裕量,节能效果相对而言会变差。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习惯度等级对目标时间点的预设用水量进行调整包括:确定习惯度等级对应的用水裕量;根据用水裕量对目标时间点的预设用水量进行调整。确定习惯度等级对应的用水裕量包括:第一用水习惯度的数值越低的情况下,习惯度等级对应的用水裕量越高;在第一用水习惯度的数值越高的情况下,习惯度等级对应的用水裕量越低。具体地热水器系统根据习惯度等级如下设置用水裕量:

当习惯度等级为i时:对应地增加10l用水裕量;

当习惯度等级为ii时:对应地增加10l用水裕量;

当习惯度等级为iii时:对应地增加25l用水裕量;

当习惯度等级为iv时:对应地增加35l用水裕量;

当习惯度等级为v时:对应地增加50l用水裕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用于确定用水量的装置400,包括:

水流量检测器401,被配置成用于确定第一时间点的当前用水量。

处理器402,被配置成根据当前用水量确定所述第一时间点对应的时间波动系数和用水量波动系数,根据时间波动系数和用水量波动系数确定第一时间点的第一习惯度;确定第一用水习惯度对应的习惯度等级,根据习惯度等级对目标时间点的预设用水量进行调整,将调整后的预设用水量作为目标时间点的目标用水量。其中,目标时间点晚于第一时间点。

储水箱403,被配置成用于在目标时间点时预先准备的用水量为目标用水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水流量检测器401还被配置成用于确定第二时间点的当前用水量,在当前用水量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标准用水量的情况下,获取第二时间点的用水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402还被配置成获取第二时间点的第二用水习惯度,在第二时间点是初始时间点的情况下,第二习惯度为预设初始习惯度;在第二时间点不是初始时间点的情况下,第二习惯度是根据第二时间点的前一个时间点的习惯度与第二时间点对应的时间波动系数和用水量波动系数确定的习惯度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402还被配置成根据习惯度等级对目标时间点的预设用水量进行调整,确定不同习惯度等级对应不同用水裕量,进而根据用水裕量对目标时间点的预设用水量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热水器500,包括如上述用于确定用水量的装置40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该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其特征在于,该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被置成执行上述用于确定用水量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在数据处理设备上执行时,适于执行初始化有如下方法步骤的程序:获取第一时间点的当前用水量;根据当前用水量确定第一时间点对应的时间波动系数和用水量波动系数;根据时间波动系数和用水量波动系数确定第一时间点的第一习惯度;确定第一用水习惯度对应的习惯度等级;根据习惯度等级对目标时间点的预设用水量进行调整;将调整后的预设用水量作为目标时间点的目标用水量;其中,目标时间点晚于第一时间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当前用水量确定所述第一时间点对应的时间波动系数和用水量波动系数包括:在当前用水量大于标准用水量的情况下,确定时间波动系数为预设数值;用水量波动系数为第一时间点对应的预测用水量与所述当前用水量的差值的绝对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时间波动系数和用水量波动系数确定第一时间点的第一习惯度包括:对预设的多组数值进行遍历;根据与用水量波动系数及时间波动系数相匹配的数值确定第一用水习惯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时间波动系数和用水量波动系数确定第一时间点的第一习惯度包括:获取第二时间点的第二用水习惯度;对第一用水习惯度及第二用水习惯度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第三用水习惯度;将第三用水习惯度作为第一时间点的用水习惯度;其中,第二时间点早于第一时间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习惯度等级对目标时间点的预设用水量进行调整包括:确定习惯度等级对应的用水裕量;根据用水裕量对目标时间点的预设用水量进行调整。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