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暖通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04289发布日期:2020-10-30 21:12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暖通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暖通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暖通是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学科分类中的全称为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这三个方面,从功能上说也是未来家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采暖又称供暖,按需要给建筑物供给负荷,保证室内温度按人们要求持续高于外界环境,通常用散热器等;通风,向房间送入,或由房间排出空气的过程,利用室外空气来置换建筑物内的空气,通常分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空气调节简称空调用来对房间或空间内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空气流动速度进行调节,并提供足够量的新鲜空气的建筑环境控制系统;空调调节分中央空调和分户单元式空调,中央空调最大特点是能够创造一种舒适、洁净的室内环境,而家居一般的分体空调,它只能解决冷暖问题,而解决不了空气洁净度,现有的暖通设备结构简单、换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暖通换热装置,使用方便,过滤效果好,换热效果佳,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暖通换热装置,包括壳体、过滤单元、换热单元和支撑柱;

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换热单元,所述壳体下表面的四角均设有支撑柱,所述壳体的右侧面设有循环单元;

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包含风机、外壳、过滤网、拉手和气泵,所述外壳的底端与壳体上表面的左侧连接,所述外壳的内部为中空,所述外壳的左侧面设有风机,所述外壳上表面的右侧阵列有通槽,通槽与过滤网滑动连接,所述过滤网的顶端中部与拉手的底端连接,所述外壳的右侧面设有出气口,出气口通过气管与气泵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气泵设在壳体上表面的右侧;

其中,还包括电磁阀、进水管和控制开关组,所述进水管设在壳体左侧面的后端,所述进水管的外侧设有电磁阀,所述控制开关组设在壳体前侧面的中部,所述电磁阀、风机和气泵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所述控制开关组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

通过过滤单元,可以将外部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杂质和细菌等过滤掉,从而使干净的气体进入到换热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单元包含螺旋换热管、出气管、连接头和支撑块,所述支撑块有两个且外侧端分别与壳体内部的前后两侧连接,两个支撑块的内侧端分别与螺旋换热管的前后两端连接,所述螺旋换热管的进气口通过气管与气泵的出气口连接,所述螺旋换热管的出气口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左端与出气管的右端连接,所述出气管的左端穿过壳体的左侧面,可以将热水中的热量通过介质之间的传递,从而使螺旋换热管中的冷空气吸附热量排出暖风。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单元包含加热管、加热罐、水泵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左端与壳体的右侧面连接,所述安装板上表面的前端设有水泵,所述安装板的后端设有加热罐,所述水泵的进水口通过水管与壳体右侧面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水泵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加热罐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加热罐的内部设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罐底部的出水口与壳体的右侧面连通,所述加热管和水泵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可以对壳体内的热水进行循环加热,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换热效率。

进一步的,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覆盖在壳体的内壁上,可以防止壳体内的热量流失,同时防止资源的浪费。

进一步的,还包括防锈层,所述防锈层设在螺旋换热管的外壁,可以防止液体与螺旋换热管的外壁直接接触导致其生锈,同时提高了热能利用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暖通换热装置,具有以下好处:

1、通过过滤单元,可以将外部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杂质和细菌等过滤掉,从而使干净的气体进入到换热单元;

2、通过换热单元,可以将热水中的热量通过介质之间的传递,从而使螺旋换热管中的冷空气吸附热量排出暖风,设有防锈层,可以防止液体与螺旋换热管的外壁直接接触导致其生锈,同时提高了热能利用率;

3、通过循环单元,可以对壳体内的热水进行循环加热,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换热效率,设有保温层,可以防止壳体内的热量流失,同时防止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过滤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循环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螺旋换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过滤单元、21风机、22外壳、23过滤网、24拉手、25气泵、3换热单元、31螺旋换热管、32出气管、33连接头、34支撑块、4循环单元、41加热管、42加热罐、43水泵、44安装板、5电磁阀、6进水管、7保温层、8支撑柱、9防锈层、10控制开关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暖通换热装置,包括壳体1、过滤单元2、换热单元3和支撑柱8;

壳体1:壳体1的内部设有换热单元3,换热单元3包含螺旋换热管31、出气管32、连接头33和支撑块34,支撑块34有两个且外侧端分别与壳体1内部的前后两侧连接,两个支撑块34的内侧端分别与螺旋换热管31的前后两端连接,螺旋换热管31的进气口通过气管与气泵25的出气口连接,螺旋换热管31的出气口设有连接头33,连接头33的左端与出气管32的右端连接,出气管32的左端穿过壳体1的左侧面,可以将热水中的热量通过介质之间的传递,从而使螺旋换热管31中的冷空气吸附热量排出暖风,壳体1下表面的四角均设有支撑柱8,壳体1的右侧面设有循环单元4,循环单元4包含加热管41、加热罐42、水泵43和安装板44,安装板44的左端与壳体1的右侧面连接,安装板44上表面的前端设有水泵43,安装板44的后端设有加热罐42,水泵43的进水口通过水管与壳体1右侧面的出水口连接,水泵43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加热罐42的进水口连接,加热罐42的内部设有加热管41,加热罐42底部的出水口与壳体1的右侧面连通,加热管41和水泵43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10的输出端,可以对壳体1内的热水进行循环加热,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换热效率;

过滤单元2:过滤单元2包含风机21、外壳22、过滤网23、拉手24和气泵25,外壳22的底端与壳体1上表面的左侧连接,外壳22的内部为中空,外壳22的左侧面设有风机21,外壳22上表面的右侧阵列有通槽,通槽与过滤网23滑动连接,过滤网23的顶端中部与拉手24的底端连接,外壳22的右侧面设有出气口,出气口通过气管与气泵25的进气口连接,气泵25设在壳体1上表面的右侧,通过过滤单元2,可以将外部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杂质和细菌等过滤掉,从而使干净的气体进入到换热单元3;

其中,还包括电磁阀5、进水管6和控制开关组10,进水管6设在壳体1左侧面的后端,进水管6的外侧设有电磁阀5,控制开关组10设在壳体1前侧面的中部,电磁阀5、风机21和气泵25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10的输出端,控制开关组10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还包括保温层7,保温层7覆盖在壳体1的内壁上,可以防止壳体1内的热量流失,同时防止资源的浪费,还包括防锈层9,防锈层9设在螺旋换热管31的外壁,可以防止液体与螺旋换热管31的外壁直接接触导致其生锈,同时提高了热能利用率。

在使用时:接通外部电源,各通电器正常工作,首先使用控制开关组10启动风机21,风机21将外部空气吸入到外壳22内部,外壳22的内部设有过滤网23,过滤网23可以将外部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杂质和细菌等过滤掉,于此同时启动气泵25,气泵25将干净的气体输送到换热单元3中的螺旋换热管31,与此同时启动电磁阀5,将热水通过进水管6进入壳体1内部,当壳体1内的热水充入一定量后关闭电磁阀5,热水与螺旋换热管31接触,使旋转换热管31内的空气吸收热水中的热量,从而通过出气管32将暖风排出,螺旋换热管31的外侧设有防锈层9,防锈层9可以防止液体与螺旋换热管31的外壁直接接触导致其生锈,同时提高了热能利用率,壳体1的内壁覆盖有保温层7,保温层7可以防止壳体1内的热量流失,同时防止资源的浪费,在换热的过程中,启动水泵43,水泵43将壳体1内的热水吸出到加热罐42内,加热罐42内的加热管41对其进行加热,加热后通过加热罐42的出水口进入到壳体1内部,这样可以对壳体1内的热水进行循环加热,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换热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控制开关组10选用的是型号为zk6pc-ac的开关,风机21则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自由配置,建议选用聊城市阳光不锈钢有限公司生产的负压风机,气泵43可选用深圳华创科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微型气泵,具体型号为5ab12d16r29,水泵43可选用长沙佳浦泵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水泵,具体型号为tl-c01-b/3。控制开关组10控制风机21、气泵25和水泵43工作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