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型风管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73376发布日期:2020-11-03 23:2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L型风管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新风系统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型风管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湿膜加湿装置因其初投资低、能耗低常被用于大型组合式空调箱中,以提高空气湿度,极少应用于户式空调系统中。由于湿膜加湿装置会在高度方向上占据一定空间,而户式空调系统需要在风管上设置消音装置等其他装置,从而对安装户式空调系统的房间层高产生限制,无法应用在层高较低的房间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l型风管加湿装置,将风管弯头与湿膜模块相结合,降低了对房间的层高限制,能够应用于层高较低的房间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l型风管加湿装置,包括:l型风管外壳,所述l型风管外壳包括相互连通的竖直段与水平段,所述l型风管外壳的竖直段的顶部设有进风口,所述l型风管外壳的竖直段的底部设有排水口,且所述l型风管外壳的竖直段上开设有补水口、溢水口,所述补水口位于所述溢水口的上方,所述l型风管外壳的水平段远离竖直段的一端开设有出风口;所述补水口处设有第一阀门,且所述第一阀门位于所述l型风管外壳内,所述排水口处设有第二阀门;所述l型风管外壳的竖直段靠近所述水平段的一端设有湿膜模块,所述湿膜模块的下端与所述l型风管外壳的竖直段的内壁之间通过挡水板连接,所述挡水板将l型风管外壳的内部空间分隔成水平空间与竖直空间,所述水平空间与竖直空间通过所述湿膜模块连通,所述湿膜模块与水源连通;湿度检测装置,所述湿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水平空间内;电控箱,所述电控箱设置在所述l型风管外壳的外壁上,所述电控箱与所述湿度检测装置通讯连接,所述电控箱上设有用于显示l型风管外壳内的空气湿度的显示屏。

上述结构中,风管弯头与湿膜模块结合后能够实现从新风机出来的风通过本结构进行加湿,而且湿膜模块与风管弯头结合能够减少占用从新风机到风管弯头之间的风管处的位置,从而在新风机到风管弯头之间可以有更多的空间设置消音装置等其他装置,进而降低了对房间的层高限制,能够应用于层高较低的房间中。

优选的,所述加湿装置进一步包括:

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设置于所述l型风管外壳内且位于所述竖直空间的底部,所述循环水泵通过循环水管与所述湿膜模块连通;

电控箱,与所述循环水泵通讯连接,所述电控箱设置在所述l型风管外壳的外壁上,

上述结构中,通过循环水泵将竖直空间底部的水抽入湿膜模块中对风进行加湿,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了加湿过程中的用水费用。同时利用电控箱

优选的,加湿装置进一步包括湿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水平空间内,且与所述电控箱通讯连接。

上述结构中,电控箱与湿度检测装置配合,实现新风加湿的自动控制。

优选地,所述湿膜模块包括布水器与湿膜,所述布水器位于湿膜的上方,且所述布水器与所述水源连通;所述湿膜的下端通过所述挡水板与所述l型风管外壳的竖直段的内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阀门为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所述电控箱通讯连接。

上述结构中,电控箱可直接控制电磁阀的打开或关闭,进而实现向风管弯头内补水的自动化控制,降低人员操作工作量。

优选地,所述l型风管外壳的竖直空间的下部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位于所述溢水口的下方,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电控箱通讯连接。

上述结构中,通过液位传感器监测l型风管外壳的竖直空间内水的液位,避免液位过高或过低导致新风加湿效果变差,若液位过高,则关闭第一阀门,不再继续补水,若液位过低,则打开第一阀门向l型风管外壳的竖直空间内补入需求量的水。

优选地,所述l型风管外壳的竖直段上开设有穿线孔,所述电控箱与所述湿度检测装置连接的线路穿过所述穿线孔,所述穿线孔处设有密封结构。

优选地,所述l型风管外壳的竖直段远离水平段的侧壁上开设有检修口,所述检修口处可拆卸连接有检修板。

上述结构中,当需要对l型风管外壳的器件进行维修时,可将检修板拆除,然后通过检修口对器件快速更换或修理,

优选地,所述第二阀门通过第一快插接头安装在所述l型风管外壳上。

上述结构中,第二阀门通过第一快插接头安装在l型风管外壳上,由于第二阀门的安装、拆卸与检修。

优选地,所述第一阀门通过第二快插接头安装在所述l型风管外壳上。

上述结构中,第一阀门通过第二快插接头安装在l型风管外壳上,由于第一阀门的安装、拆卸与检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型风管加湿装置,能够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l型风管加湿装置由风管弯头与湿膜模块构成,能够实现对新风机出来的风进行加湿,湿膜模块与风管弯头结合能够减少占用从新风机到风管弯头之间的风管处的位置,进而降低了对房间的层高限制,能够应用于层高较低的房间中。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l型风管加湿装置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l型风管加湿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从另一个方向看过去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l型风管加湿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l型风管加湿装置取掉检修板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l型风管外壳,1a-检修口,1b-补水口,1c-溢水口,1d-穿线孔,1e-排水口,2-进风口,3-出风口,4-检修板,5-第一快插接头,6-湿膜模块,7-第二快插接头,8-电控箱,9-电磁阀,10-循环水管,11-循环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l型风管加湿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l型风管外壳1、湿度检测装置以及电控箱8,电控箱8设置在l型风管外壳1的外壁上,电控箱8上设有用于显示l型风管外壳1内的新风湿度的湿敏元件液晶数字显示屏。电控箱8可采用遥控器、手机app进行预设的湿度的调节,且电控箱8上配置485接口或干接点。另外,电控箱8可以为该实施例中加湿装置的内部模块,也可以为独立于该加湿装置的外部模块。其中,如图1与图4所示,l型风管外壳1包括相互连通的竖直段与水平段,该l型风管外壳1的竖直段的顶部设有用于新风进入的进风口2,l型风管外壳1的竖直段的底部设有排水口1e,且l型风管外壳1的竖直段上开设有补水口1b与溢水口1c,补水口1b位于溢水口1c的上方,l型风管外壳1的水平段远离竖直段的一端开设有用于排出加湿后的新风的出风口3。

如图3与图4所示,l型风管外壳1的竖直段靠近水平段的一端设有湿膜模块6,该湿膜模块6的下端与l型风管外壳1的竖直段的内壁之间通过挡水板连接,挡水板将l型风管外壳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水平空间与竖直空间,水平空间与竖直空间通过湿膜模块6连通,水平空间内设有用于检测加湿后的新风的湿度的湿度检测装置,湿度检测装置与电控箱8通讯连接,将检测到的湿度数据输送到电控箱8处,并在湿敏元件液晶数字显示屏处显示当前新风的湿度以及预先设定的新风湿度。湿膜模块6与水源连通,水源处的水被通入湿膜模块6处,然后新风经过湿膜模块6处实现加湿,将新风调整成合适的湿度。

具体的,前述的湿膜模块6包括布水器与湿膜,布水器位于湿膜的上方,且布水器与水源连通,并接收来自水源的水,湿膜的下端通过挡水板与l型风管外壳1的竖直段的内壁连接。

如图3与图4所示,补水口1b处设有第一阀门,且第一阀门位于l型风管外壳内,排水口1e处设有第二阀门。其中,第一阀门为电磁阀9,该电磁阀9与电控箱8通讯连接,该电控箱8可控制电磁阀9的打开或关闭。第二阀门为球阀,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打开、关闭或者调整开度。当然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阀门也可以是闸阀等阀门,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3与图4所示,为了方便安装、拆卸检修,第二阀门通过第一快插接头5安装在l型风管外壳1上,第一阀门通过第二快插接头7安装在l型风管外壳1上。l型风管外壳1的竖直段远离水平段的侧壁上开设有检修口1a,检修口1a处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有检修板4。

l型风管外壳1的竖直空间的下部设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位于溢水口1c的下方,液位传感器与电控箱8通讯连接。本实施例中,液位传感器包括上液位传感器与下液位传感器,上液位传感器位于下液位传感器的上方,其中,上液位传感器位于溢水口1c的下方。

在对新风加湿过程中,新风从进风口2进入竖直空间内,水源向湿膜模块6的布水器输送水,布水器将水均匀喷淋在湿膜上,水会经过湿膜流入竖直空间的底部,新风经过湿膜加湿后进入竖直空间,最后通过出风口3被排出l型风管外壳1。当湿度检测装置检测到新风的湿度达到预先设定的新风湿度时,水源停止向布水器输送水。当湿度检测装置检测到新风的湿度小于预先设定的新风湿度时,增加输送至布水器内的水的流量。当竖直空间内的水位高于上液位传感器时,关闭第一阀门,停止向l型风管外壳1内补水。

【实施例2】

如图1~图4所示,实施例2公开了另一种l型风管加湿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2与实施例1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2还包括循环水泵11,该循环水泵11设置于l型风管外壳1内且位于竖直空间的底部,该循环水泵11通过循环水管10与湿膜模块6连通,循环水泵11与电控箱8通讯连接,电控箱8用于控制循环水泵11的打开或关闭。且实施例1中的水源即为竖直空间底部的水,通过循环水泵11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可经由湿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湿度参数通过电控箱反馈调控循环水泵的开闭。

此外,本加湿装置本体内亦可不包括湿度检测装置,一方面电控箱可以接收上位机的信号直接控制水泵动作,另一方面,即便电控箱需要使用湿度参数来反馈控制水泵,湿度参数还可以来源于外部的温控面板。

【实施例3】

如图1与图4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2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3相较于实施例2,实施例3的l型风管外壳1的竖直段上开设有穿线孔1d,电控箱8与湿度检测装置、循环水泵11、液位传感器、电磁阀9连接的线路穿过穿线孔1d,该穿线孔1d处设有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可以为橡胶圈,也可以使其他能够实现密封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