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的风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24550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的风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的风管结构,涉及一种车辆。所述风管结构包括:进风管部,所述进风管部与所述车辆的空调连接,以传递所述空调的吹风;出风管部,所述出风管部使所述吹风吹向所述车辆内的后排乘客;和多个相互连通的中间管部,所述多个中间管部用于将所述吹风传送至所述出风管部,所述多个中间管部为弯管状,以减少所述吹风传送过程中的风量损失。所述风管结构由于所述多个中间管部为弯管状,由于弯管状的圆弧结构可以在所述吹风改变吹射方向时,起到缓冲转向的作用,从而大大减少了所述吹风传送过程中的风量损失,尤其是所述吹风在改变吹射方向过程中的风量损失,使所述风管结构可以充分吹向后排乘客。
【专利说明】
一种车辆的风管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的风管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车辆的空调系统控制车内温度,车辆的空调系统的风管结构对车内的整体出风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所述风管结构所能够覆盖的吹射方向直接关系到驾乘人员对所述空调系统以及所述车辆的整体感受。
[0003]现有的风管结构设计时仅考虑周边环境空间,以避开干涉为设计目的,凭设计者经验设计风管走向,使得风管结构在传送车内空调吹风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风量损失。
[0004]受上述风管结构限制,使得通过所述风管结构吹出的风不能充分吹向后排乘客,从而大大降低了所述后排乘客的乘车舒适感受,严重影响了驾乘人员对所述车辆的整体感受。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的风管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所述风管结构不能充分吹向后排乘客的技术问题。
[0006]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的风管结构,包括:
[0007]进风管部,所述进风管部与所述车辆的空调连接,以传递所述空调的吹风;
[0008]出风管部,所述出风管部使所述吹风吹向所述车辆内的后排乘客;和
[0009]多个相互连通的中间管部,所述多个中间管部用于将所述吹风传送至所述出风管部,所述多个中间管部为弯管状,以减少所述吹风传送过程中的风量损失。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中间管部具有顺序连接的第一管部与第二管部,所述第一管部与所述进风管部连接,以阻止所述吹风在改变吹射方向时风量损失;
[0011]所述第二管部与所述出风管部连接,所述第二管部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一管部的弯曲方向相反,以阻止所述吹风在改变吹射方向时风量损失。
[0012]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管部水平设置以节省所述车辆的中央通道空间。
[0013]进一步地,所述出风管部向上倾斜设置以保证所述吹风能够充分吹向所述后排乘客。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部的弯曲半径与所述进风管部半径相一致,以使得所述第一管部排出的所述吹风朝向竖直方向或者接近竖直方向吹射。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部的弯曲半径大于所述第一管部的弯曲半径,以减少所述吹风对所述第二管部内壁的摩擦损耗;
[0016]所述第二管部的顶部沿所述出风管部的吹射方向设置,以使得所述吹风能够准确吹射至所述后排乘客。
[0017]进一步地,所述风管结构的外壁安装有软质件,所述风管结构传送强劲风量时所述软质件能够阻止所述风管结构抖动。
[0018]进一步地,所述软质件安装于所述中间管部的底部侧壁,以吸收所述中间管部的抖动。
[0019]进一步地,所述风管结构安装于所述车辆的空间狭小处,以节省所述车辆的内部空间。
[0020]进一步地,所述风管结构设置于所述车辆的扶手箱底部与副仪表板支架之间,以节省所述车辆的中央通道空间。
[0021]本发明的所述风管结构由于所述多个中间管部为弯管状,弯管状的圆弧结构可以在所述吹风改变吹射方向时,起到缓冲转向的作用,从而大大减少了所述吹风传送过程中的风量损失,尤其是所述吹风在改变吹射方向过程中的风量损失,使所述风管结构可以充分吹向后排乘客。
[0022]并且,由于弯管状的圆弧结构可以起到缓冲转向的作用,相对现有技术,减少了所述风管结构吹风时震动产生的噪音,从而增大了驾乘人员的乘坐舒适感。
[0023]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24]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25]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所述风管结构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所述风管结构的示意性剖视图。如图1所示,所述车辆的风管结构可以包括:进风管部I,出风管部2以及多个相互连通的中间管部3。所述进风管部I可以与所述车辆的空调连接,进而可以传递所述空调的吹风。所述出风管部2可以使所述吹风吹向所述车辆内的后排乘客。所述多个中间管部3可以用于将所述吹风传送至所述出风管部2,所述多个中间管部3可以是弯管状,可以减少所述吹风传送过程中的风量损失。
[0027]本发明的所述风管结构由于所述多个中间管部为弯管状,由于弯管状的圆弧结构可以在所述吹风改变吹射方向时,起到缓冲转向的作用,从而大大减少了所述吹风传送过程中的风量损失,尤其是所述吹风在改变吹射方向过程中的风量损失。
[0028]并且,由于弯管状的圆弧结构可以起到缓冲转向的作用,相对现有技术,较少了所述风管结构吹风时震动产生的噪音,从而增大了驾乘人员的乘坐舒适感。
[0029]所述吹风的在所述风管结构中的吹射过程可以是这样的,所述吹风可以依次吹射过所述进风管部1、所述多个中间管部3以及所述出风管部2。
[0030]继续结合图1进行说明,进一步地,所述风管结构的外壁可以安装有软质件4,所述风管结构传送强筋风量时所述软质件4可以阻止所述风管结构抖动。从而阻止了所述抖动产生的噪音,从而提高了驾乘人员的乘坐舒适感。
[0031]进一步地,所述风管结构可以安装于所述车辆的空间狭小处,从而可以节省所述车辆的内部空间。例如,可以安装于车辆中央通道处的副仪表板处。
[0032]继续结合图1进行说明,进一步地,所述中间管部3可以具有第一管部31与第二管部32,所述第一管部31可以与所述进风管部I连接,从而可以阻止所述吹风在改变吹射方向时风量损失;
[0033]所述第二管部32可以与所述第一管部31连接,所述出风管部2可以与所述第二管部32连接,所述第二管部32的弯曲方向可以与所述第一管部31的弯曲方向相反,从而可以阻止所述吹风在改变吹射方向时的风量损失。
[0034]继续结合图1进行说明,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管部I水平设置可以节省所述车辆的中央通道空间,所述出风管部2向上倾斜设置可以保证所述吹风可以充分吹向所述后排乘客。所述第一管部31的弯曲半径与所述进风管部I半径相一致,可以使所述第一管部31排出的所述吹风朝向竖直方向或者接近竖直方向吹射。如此设置,是由于所述吹风的吹射方向发生了急剧改变,弯曲半径越小,可以阻止能量损失的越少。
[0035]所述第二管部32的弯曲半径大于所述第一管部31的弯曲半径,可以减少所述吹风对所述第二管部32内壁的摩擦损耗;并且可以减少强风状态下的管壁抖动。
[0036]所述第二管部32的顶部可以沿所述出风管部2的吹射方向设置,可以使所述吹风准确吹射至所述后排乘客。
[0037]继续结合图1进行说明,进一步地,所述风管结构可以设置于所述车辆的扶手箱5底部与副仪表板支架之间,以节省所述车辆的中央通道空间。
[0038]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副仪表板处的风管结构不合理,是由于受扶手箱本体、副仪表板支架等零件的空间影响,留给风管结构的走向空间有限,才导致空间狭小。所以,此时使用弯曲管状可以实现既可以充分吹射后排乘客,又可以缩小占用空间。
[0039]继续结合图1进行说明,进一步地,所述软质件4可以安装于所述中间管部3的底部侧壁,可以吸收所述中间管部3的抖动。所述软质件4可以是海绵件。
[0040]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校验所述风管结构是否可以充分吹向所述后排乘客的方法,可以包括:
[0041]步骤一,在计算机软件中构建所述风管结构,并在所述软件中构建所述车辆的后排乘客,可以及所述后排乘客相对所述风管结构的位置。
[0042]步骤二,在所述软件中进行吹风实验,所述软件可以显示所述吹风吹射至所述后排乘客的具体位置。
[0043]步骤三,根据所述吹风吹射至所述后排乘客的具体位置,调整所述中间管部3的弯曲方向,可以使所述吹风可以充分吹射至所述后排乘客。
[0044]步骤四,可以重复上所述步骤一至所述步骤三,直至所述吹风充分吹射至所述后排乘客停止。
[0045]进一步地,所述软件可以是CAE软件。例如,所述软件可以是UG三维造型软件。
[0046]所述校验方法可以在计算机中对所述风管结构的吹风效果进行模拟校验,并可以根据吹射到所述后排乘客的具体位置对所述风管结构进行实时调整,以有效保证车内空调的吹风可以充分吹射至所述后排乘客。
[0047]并且,可以在所述风管结构制作出样品前,在计算机中首先进行上述校验,对所述风管结构中不正确的部分进行改正,从而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0048]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主权项】
1.一种车辆的风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风管部(I),所述进风管部(I)与所述车辆的空调连接,以传递所述空调的吹风; 出风管部(2),所述出风管部(2)使所述吹风吹向所述车辆内的后排乘客;和 多个相互连通的中间管部(3),所述多个中间管部(3)用于将所述吹风传送至所述出风管部(2),所述多个中间管部(3)为弯管状,以减少所述吹风传送过程中的风量损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管部(3)具有顺序连接的第一管部(31)与第二管部(32),所述第一管部(31)与所述进风管部(I)连接,以阻止所述吹风在改变吹射方向时风量损失; 所述第二管部(32)与所述出风管部(2)连接,所述第二管部(32)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一管部(31)的弯曲方向相反,以阻止所述吹风在改变吹射方向时风量损失。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部(I)水平设置以节省所述车辆的中央通道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风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部(2)向上倾斜设置以保证所述吹风能够充分吹向所述后排乘客。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风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部(31)的弯曲半径与所述进风管部(I)半径相一致,以使得所述第一管部(31)排出的所述吹风朝向竖直方向或者接近竖直方向吹射。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部(32)的弯曲半径大于所述第一管部(31)的弯曲半径,以减少所述吹风对所述第二管部(32)内壁的摩擦损耗; 所述第二管部(32)的顶部沿所述出风管部(2)的吹射方向设置,以使得所述吹风能够准确吹射至所述后排乘客。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结构的外壁安装有软质件(4),所述风管结构传送强劲风量时所述软质件(4)能够阻止所述风管结构抖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件(4)安装于所述中间管部(3)的底部侧壁,以吸收所述中间管部(3)的抖动。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结构安装于所述车辆的空间狭小处,以节省所述车辆的内部空间。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结构设置于所述车辆的扶手箱(5)底部与副仪表板支架之间,以节省所述车辆的中央通道空间。
【文档编号】B60H1/00GK105882351SQ201610219298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4月8日
【发明人】高挺, 邱德平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