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散热器的发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13506发布日期:2021-03-19 10:51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供暖散热器的发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供暖散热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供暖散热器的发热结构。



背景技术:

散热器是热水或蒸汽采暖系统中重要的、基本的组成部件,热水在散热器内降温或蒸汽在散热器内凝结向室内供热,从而达到采暖的目的。

但是通过热水进行供热的散热器适用于集中供热的场合,对于一些住宅、办公室、医院等场合使用的大都是移动式的散热器,移动式散热器内部安装有发热丝,通过发热丝通电发热为人们提供热量,从而达到供暖的目的。

但是由于散热器体积有限,相对应的安装在散热器内部的散热翅片数量也有限,导致散热效率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供暖散热器的发热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供暖散热器的发热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供暖散热器的发热结构,包括外壳、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外壳内部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安装管、安装在安装管内的发热丝以及固接在所述安装管侧壁上的散热翅片组,所述发热丝两端部伸出所述安装管两端用于与外界电源连接,所述安装管整体呈u形且与所述外壳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安装管包括第一安装管、与所述第一安装管平行的第二安装管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管一端和所述第二安装管一端之间的连接管,所述散热翅片组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散热翅片组分别固接在所述第一安装管和所述第二安装管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散热翅片组的设置以及两个散热翅片平行放置使得在不增加散热器过多体积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散热翅片的散热面积,大大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发热丝位于所述安装管内的部分呈螺旋状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增加发热丝在安装管内的长度,使得散热效率更高。

优选的,所述外壳一侧开设有第一散热口,所述外壳一面开设有第二散热口,所述第二散热口位于所述外壳远离所述第一散热口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翅片组散发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到达外界,从而达到为人们取暖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散热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散热口和所述第二散热口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之间形成散热通道,便于空气对流,散热组件位于散热通道内,使得散热组件散发的热量可以快速的散发至外界,散热效率更高。

优选的,每个所述散热翅片组有多个散热翅片并排组合,每个所述散热翅片中间位置弯折形成类z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增大散热面积,同时也可以增加每个散热翅片的支撑,避免因为散热翅片过长而发生弯曲变形。

优选的,所述外壳和所述散热组件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外壳和所述散热组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实现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组件可以实现散热组件与安装块的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接在所述外壳内部一侧的安装块、整体呈u形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两端均向外弯折形成卡接环,两个所述散热翅片组上均开设有供所述卡接环嵌入的卡槽,所述安装块朝向所述散热翅片组的一侧开设有供所述安装架嵌入的放置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散热组件安装在安装块上时,直接将安装架开口朝向散热组件然后从两个散热翅片组之间插入,使得两个卡接环卡进两个散热翅片组的卡槽内,就可以将安装架和散热组件连为一体,然后将安装架中间位置插入安装块的放置槽中,就可以通过安装架将散热组件和安装块连为一体。

优选的,每个所述卡接环远离所述安装架的一端固接有施力杆,每个所述安装架上的两个施力杆位于两个所述卡接环相对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散热组件取下时,直接操作两个施力杆靠近,就可以通过施力杆带动两个卡接环相对运动,从而将卡接环从卡槽中拔出,然后操作安装架从两个散热翅片组之间拿出即可。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两组散热翅片组的设置使得散热效率更高,而且两组散热翅片组的平行放置使得占用的空间更少,使得在不增加过多散热器整体体积的情况下,更好的提高了散热效率;

2.发热丝的螺旋设置,使得位于安装管内的发热丝更多,散热效果更好;

3.连接组件的设置可以实现散热组件的可拆卸连接,使得安装拆卸都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为了体现散热组件结构所做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为了体现散热翅片结构所做的示意图。

图5是为了体现空气散热器内部流动路径所做的示意图。

图6是为了体现连接组件结构所做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11、第一散热口;12、第二散热口;2、散热组件;21、安装管;211、第一安装管;212、第二安装管;213、连接管;22、发热丝;23、散热翅片组;231、散热翅片;24、过渡管;25、密封管;3、连接组件;31、安装块;32、放置槽;33、安装架;34、卡接环;35、卡槽;36、施力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供暖散热器的发热结构。参照图1,供暖散热器的发热结构包括外壳1以及可拆卸连接在外壳1内的散热组件2。

参照图2和图3,散热组件2包括整体呈u形的安装管21、安装在安装管21内的发热丝22以及固接在安装管21侧壁上的散热翅片组23。其中发热丝22从安装管21一端穿入并从安装管21另一端穿出,位于安装管21两端的发热丝22远离安装管21的端部伸出外壳1外用于与外界电源相连,同时为了更好的提高发热丝22的散热效率,发热丝22位于安装管21内的部分呈螺旋状分布,使得位于安装管21内的发热丝22更多,换热效率更高。

安装管21包括与外壳1长度方向一致的第一安装管211、与第一安装管211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与第一安装管211平行的第二安装管212以及连接在第一安装管211和第二安装管212同一端的连接管213。

散热翅片组23设置有两个,两个散热翅片组23分别固接在第一安装管211和第二安装管212侧壁上,两个散热翅片组23相互平行且位于第一安装管211和第二安装管212同一侧。每个散热翅片组23均由多个与第一安装管211和/或第二安装管212垂直的散热翅片231成,多个散热翅片231沿第一安装管211和/或第二安装管212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参照图4,每个散热翅片231的中部延其长度方向弯折,使得每个散热翅片231的两侧错位,整体呈类z形,可以增加散热翅片231的强度,避免散热翅片231过长产生弯折变形,同时也可以增加散热翅片231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参照图5,在外壳1一侧开设有第一散热口11,在外壳1的一面开设有第二散热口12,第二散热口12位于外壳1远离第一散热口11的一侧,第一散热口11和第二散热口12之间形成供空气对流的散热通道,散热组件2安装在散热通道内,使得散热通道中的对流空气可以将散热组件2散热的热量带至外界,达到供暖的目的,其对流通道内空气流动速度更快,使得散热更快。

参照图6,散热组件2和外壳1之间设置有两个连接组件3,两个连接组件3分别位于散热组件2的两端,通过连接组件3可以实现散热组件2的可拆卸连接。

连接组件3包括固接在外壳1内部靠近第一散热口11一侧的安装块31,安装管21的两端可以直接放置在两个连接组件3的安装块31上。

连接组件3还包括整体呈u形的安装架33,同时在安装块31远离第一散热口11的一侧开设有供安装架33嵌入的放置槽32,当将安装架33开口处嵌入放置槽32中时,安装架33的两端均位于放置槽32外部。安装架33的两端均向远离另一端所在方向弯折形成半圆状的卡接环34,在两个散热翅片组23上均开设有供两个所述卡接环34嵌入的卡槽35,当需要将散热组件2安装在外壳1内时,直接施力安装架33的两端使得两个卡接环34相对靠拢,然后将安装架33从第一安装管211和第二安装管212之间插入两个散热翅片组23之间,当卡接环34滑动至卡槽35位置时,松开施加在安装架33上的力,在安装架33自身弹性作用下卡接环34也嵌入卡槽35中,从而实现安装架33与散热组件2的连接。然后将安装架33中间位置嵌入放置槽32中就可以将散热组件2和外壳1连接起来。

同时为了便于人们解除散热组件2和安装架33之间的配合关系,在每个卡接环34远离安装架33的一端固接有施力杆36,两个施力杆36从靠近安装架33的一端向远离安装架33的一端逐渐靠近。当需要将卡接环34从卡槽35中拔出时,直接操作两个施力杆36相互靠近,施力杆36就可以带动卡接环34从卡槽35中拔出,拆卸非常方便。

回看图2,在第一安装管211远离连接管213的一端以及第二安装管212远离连接管213的一端均一体成形形成过渡管24,过渡管24套设在发热丝22上,在过渡管24远离安装管21的一端固接有截面呈圆锥形的密封管25,密封管25套设在发热丝上且从靠近过渡管24的一端向远离过渡管24的一端直径逐渐减小,可以实现过渡管24和发热丝22之间的密封。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供暖散热器的发热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常态下,安装管21放置在两个安装块31上,并通过安装架33固定住散热翅片组23和安装块31的位置。通过将发热丝22位于外界的部分与外界电源连接,发热丝22就可以发热,由于发热丝22在安装管21内呈螺旋状设置,使得发热的发热丝22更多,产生的热量更多。而由于两个散热翅片组23的设置,使得散热效率更高,散热翅片组23散发的热量通过第一散热口11和第二散热口12之间的空气流动,将热量带至外界从而达到供暖的目的。当需要将散热组件2拆下时,直接操作两个施力杆36相互靠近,就可以带动两个卡接环34从卡槽35中拔出,拆卸非常方便。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