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煤取暖炊事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1361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蜂窝煤取暖炊事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蜂窝煤取暖炊事炉,属于民用炉灶。
日前市场上出售的新型取暖炊事多用炉,具有热效率高,省煤,清洁卫生等优点,但这类炉具一般结构较复杂,制造成本高,售价也高,致使许多经济收入较低的城乡居民难以接收。因此仍有众多的居民一直使用耗煤量大的普通炉具取暖,造成国家能源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情况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热效率高,操作使用方便的取暖炊事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包括炉体,位于炉体顶部的排烟管和位于炉体下侧的风门,炉体中部是炉瓦,炉与炉体之间填充保温材料炉瓦底部有托盘炉瓦周围设有螺旋状的盘管,盘管上端与一个环盘状的炉口水套连通,炉口水套下侧设有环形热交换室,将热交换室置于炉瓦上口周围,在热交换室内设有一个挡板,挡板一侧内环壁上开有烟火进口,挡板另一侧在炉口水套上开有出烟口,位于内环上端设置隔热火盖,将炉膛燃煤上升的火焰及烟气全部进入热交换室旋转一圈由出烟口排出,从而增强了换热。在出烟口上方设置一个烟气分流板,将余热再次接触水套壁面进行热交换。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热效率高,余热利用充分,清洁卫生,取暖炊事操作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蜂窝煤取暖炊事炉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如
图1所示采用钢板及铸铁件组合而成的炉体(4),位于炉体顶部的排烟管(13)和位于炉体下侧装有风门(1),炉体中部有炉瓦(2),炉瓦内壁带有通风凹槽,炉瓦由托盘(16)托住,炉体与炉瓦之间填充密实的保温材料(15),在炉瓦的周围置有螺旋状盘管(3),盘管下端管口为进水口,盘管上端与炉口水套(12)连通,炉口水套呈环盘状,其内孔直径大于炉瓦上口直径。在炉口水套下侧设有环形热交换室(14),热交换室置于炉瓦上口周围,热交换室外环(6)与炉口水套(12)外缘构成一体,增加水套的吸热面积。在热交换室(14)内设置一个挡板(5),挡板一侧内环(11)壁上开有烟火进口(9),挡板另一侧在炉口水套上开有出烟口(7),内环(11)是一个环状套,其上侧与炉口水套内缘相接触,其下端与炉瓦上端面相接触,内环(11)能取出,可方便的清除水套壁面上的积灰。内环(11)上端设有隔热火盖(10),使炉膛上升的火焰及烟气全部通过烟火进口(9)进入热交换室(14)。于此同时,燃烧的煤逸出的可燃气体与通过炉瓦内壁上的凹槽进来的空气上升至炉口时,在隔热火盖(10)作用下能充分混合而燃烧,从而提高了火焰温度。进入热交换室内的火焰及高温烟气,在挡板(5)作用下沿热交换室旋转一圈由出烟口(7)排出,从而增强了换热效果,在出烟口(7)上方设置一个带有下凹槽半园形的烟气分流板(8),使余热再次接触水套壁面进行热交换。
权利要求1.一种蜂窝煤取暖炊事炉,包括炉体(4),位于炉体顶部的排烟管(13)和位于炉体下侧的风门(1),炉体中部是炉瓦(2),炉瓦底部是托盘(16),炉瓦周围设有螺旋状盘管(3),盘管上端与炉口水套(12)连通,炉口水套(12)呈环盘状,炉口水套下侧设有环形热交换室(14)置于炉瓦上口周围,炉体与炉瓦之间填充保温材料(15),其特征在于在环形热交换室内设有一个挡板(5),挡板一侧内环(11)壁上开有烟火进口(9),挡板另一侧炉口水套上开有出烟口(7),出烟口(7)上方设有烟气分流板(8),内环(11)上端设有隔热火盖(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煤取暖炊事炉,其特征在于内环(11)上侧与炉口水套(12)内缘相接触,下端与炉瓦(2)上端面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煤取暖炊事炉,其特征在于环形热交换室外环(6)与炉口水套(12)外缘构成一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民用蜂窝煤取暖炊事炉,主要特点是在炉口水套下侧的环形热交换室内设置一个挡板,挡板一侧内环壁上开有烟火进口,内环上端具有隔热火盖,挡板另一侧在炉口水套上开有出烟口,出烟口上方设有烟气分流板,使其炉口上升的火焰及烟气可全部进入热交换室旋转一圈至出烟口排出的余热再次进行热交换,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热效率高,操作使用方便等优点。
文档编号F24B1/183GK2166324SQ9321376
公开日1994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1993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1993年5月23日
发明者董玉华 申请人:董玉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