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热管的扁状薄化编织网毛细结构及其超薄热管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28695阅读:来源:国知局
面110、110’。再请参阅图4所示,经压制后,除了各编织线10、10’于其交接段11、11’上形成有所述表面110、110’外,彼此相互交接的两所述编织线10、10’间,也会于彼此相交接的交接段11、11’上,分别形成一亦呈扁平状的交接面111、111’,所述交接面111、111’与所述表面110、110’相背对设置,且彼此的交接面111、111’相互贴接而叠置。因此,各编织线10、10’于其交接段11、11’的断面形状实质上呈一扁状,且通过压制后,可使彼此相互交接的两所述编织线10、10’间,缩短其交接段11、11’的表面110、110’间的间距(即毛细结构I的厚度t);换言之,即可使毛细结构I的厚度t达到薄化的效果,且约可压制在0.05mm以下,以大幅减少编织网毛细结构I的厚度t。编织网的所谓压制,可以经由平面模具压挤或圆轴滚轮压挤而得到薄化的编织网毛细结构I。
[0032]因此,借由上述的构造组成,即可得到本发明超薄热管的扁状薄化编织网毛细结构及其超薄热管结构。
[0033]据此,如图5所示,当上述编织网毛细结构I置入超薄热管的管体2内时,其管体2基本上仍具有一底壁20、一间隔相对该底壁20的顶壁21、以及分别连接于底壁20与顶壁21两侧间的两侧壁22,且通过底壁20、顶壁21及两侧壁22而于管体2内包围形成一蒸气流通道23。而在管体2厚度T不变的情况下(T为0.4mm时),由于编织网毛细结构I以经由上述的薄化而贴附于底壁20内壁上,其厚度t也已压制在0.05mm以下,因此管体2内所剩余的空间在高度h上至少可保留约0.15mm以上,因此使得所述蒸气流通道23仍可保有足够的高度空间,可以作为确保蒸气流通道23的畅通,也可以再进一步于顶壁21内壁上贴附另一编织毛细结构(图略)、或使编织网毛细结构I为层叠的叠置(图略),而不影响蒸气流通道23的形成。
[0034]此外,如图6所示,也由于所述蒸气流通道23可保有足够的高度空间,因此也可以将作为编织网的该编织网毛细结构I进一步与其它种类(如烧结粉末、编织网、纤维或其组合等)的支撑或传输用毛细结构作结合,例如于该编织网毛细结构I上设置一或多个烧结粉末而成的支撑毛细结构13,且该支撑毛细结构13仅接触于编织网毛细结构I与顶壁21内壁间的局部处,并于其两侧处分别预留有蒸气流通道23的空间位置。当然,编织网毛细结构I也可以于管体2内作局部设置。
[0035]因此,借由本发明超薄热管的扁状薄化编织网毛细结构及其超薄热管结构,至少可具有以下优点以提升超薄热管的功能特性:
1、经过薄化后,可使超薄热管于其管体内预留足够的蒸气流通道23等空间,而可作为蒸气流通道23的畅通、或用以增设其它毛细结构(如所述支撑毛细结构13)所需。
[0036]2、由于编织网毛细结构I所编织的编织线10、10’产生扁平的变形,因此可增加该编织网毛细结构I与管体2内壁的接触面积,由未压扁前的点接触改善成压扁后的面接触,从而使编织网毛细结构I在薄化的情况下能更佳地与管体2内壁贴平,进而减少接触热阻与减小孔容而增大毛细力。
[0037]3、承上,压制后的编织线10、10’在结构上也会有硬化效果,因此可进一步强化编织网毛细结构I的结构强度,而更容易置入管体内作定位而使毛细结构稳定。
[003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主权项】
1.一种超薄热管的扁状薄化编织网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多个编织线编织而成,且各该编织线均具有多个间隔的交接段、以及分别串接于任两相邻所述交接段间的多个连接段; 其中,该多个编织线的交接段的断面形状呈一扁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热管的扁状薄化编织网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编织线的交接段上形成有一呈扁平状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热管的扁状薄化编织网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编织线的交接段上还形成有一呈扁平状的交接面,且所述交接面与所述表面相背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薄热管的扁状薄化编织网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多个该编织线分别以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相交接而编织,且彼此相交接的任两个所述编织线以彼此的所述交接面相互贴接而叠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薄热管的扁状薄化编织网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彼此相交接的任两个所述编织线,其彼此的所述表面间的间距在0.05mm以下。
6.一种超薄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热管管体,其内具有一蒸气流通道;以及 一编织网毛细结构,设于该热管管体的蒸气流通道内,由多个编织线编织而成,且各该编织线均具有多个间隔的交接段、以及分别串接于任两个相邻所述交接段间的多个连接段; 其中,该第一个编织线的交接段的断面形状呈一扁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薄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编织线的交接段上形成有一呈扁平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薄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编织线的交接段上还形成有一呈扁平的交接面,且所述交接面与所述表面相背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薄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多个编织线分别以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相交接而编织,且彼此相交接的任两所述编织线以彼此的所述交接面相互贴接而叠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项所述的超薄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彼此相交接的任两个所述编织线,其彼此的所述表面间的间距在0.05mm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O所述的超薄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热管管体具有一底壁、一间隔相对该底壁的顶壁、以及分别连接于该底壁与该顶壁两侧间的两侧壁,且所述蒸气流通道由该底壁、该顶壁及该两侧壁包围所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I所述的超薄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编织网毛细结构贴附于该底壁内壁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超薄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或多个支撑毛细结构,该支撑毛细结构设于该编织网毛细结构上,且该支撑毛细结构仅接触于该编织网毛细结构与顶壁该内壁间的局部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超薄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支撑毛细结构为烧结粉末、编织网、纤维或其组合而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 2所述的超薄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编织网毛细结构于该热管管体内局部设置。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超薄热管的扁状薄化编织网毛细结构及其超薄热管结构,该编织网毛细结构由多个编织线编织而成,且各编织线均具有多个间隔的交接段、以及分别串接于任两相邻所述交接段间的多个连接段;其中,各编织线的交接段的断面形状呈一扁状,借以可获得一薄化的编织网毛细结构。本发明可借由所述薄化的编织网毛细结构来增加与管体内壁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编织网毛细结构在薄化的情况下,由未压扁前的点接触改善成压扁后的面接触,能更佳地与管体内壁贴平,进而减少接触热阻与减小孔洞而增大毛细力。
【IPC分类】F28D15-04
【公开号】CN104748596
【申请号】CN201310734439
【发明人】白豪
【申请人】白豪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27日
【公告号】CN203672207U, US2015017691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