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空调系统油堵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783979阅读:来源:国知局
处于工作状态,以对应地将所述电控盒102和/或压缩机104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导至所述节流装置110处。
[0047]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空调系统的预设工作状态下发生油堵时,则可以通过开启设置在空调系统的电控盒102和/或压缩机104与节流装置110之间对应的第一导流通道114和/或第二导流通道116,以将电控盒102和/或压缩机104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导至节流装置110,以为其加热,进而可以使空调系统中的可燃性制冷剂和压缩机104润滑油经过该节流装置110在空调系统内顺利循环流通,以有效地保证空调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并确保产品的使用寿命。
[004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电控盒102内放置有驱动所述压缩机104工作的功率模块;以及所述第一导流通道114的一端口与所述电控盒102的所述功率模块所在位置对应的部位相对设置;和/或所述第二导流通道116的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104的排气口、回气口和/或底部相对设置。
[0049]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了避免热量浪费,将更好的电控盒102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导至节流装置110,则可以将电控盒102侧的第一导流装置的端口与电控盒102内的功率模块所在的位置相对设置;而对于第二导流通道116的压缩机104侧的端口,可以与压缩机104的排气口、回气口和/或压缩机104底部相对设置,以将压缩机104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导至节流装置110解决空调系统油堵的问题。
[005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送风装置118,所述送风装置118设置于所述节流装置110处,用于将所述第一导流通道114和/或所述第二导流通道116的热量吹送至所述节流装置110。
[0051]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在节流装置110处的送风装置118,以更好地将由电控盒102和/或压缩机104通过对应的第一导流通道114和/或第二导流通道116传输的热量吹送至节流装置110,以提高解决空调系统油堵的效率,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005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当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所述第一导流通道114和所述第二导流通道116时,所述第一导流通道114的另一端口和所述第二导流通道116的另一端口合并为同一端口,以与所述节流装置110相对设置。
[0053]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空调系统中同时设置有用于将电控盒102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导至节流装置110的第一导流通道114和用于将压缩机104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导至节流装置110的第二导流通道116时,则可以将节流装置110侧的第一导流通道114和第二导流通道116的端口合并为一个与节流装置110相对设置的端口,以将空调系统内的热源集中输导至节流装置110,提高解决空调系统油堵的效率。
[005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压缩机104的底部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
[0055]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空调系统的压缩机104的底部设置温度检测装置,可以用来当使用可燃性制冷剂的空调系统处于易发生油堵的工作状态时,用于根据该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压缩机104底部的温度来判断空调系统是否发生油堵,进而确定是否开启第一导流通道114和/或第二导流通道116以解决空调系统的油堵问题。
[005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压缩机104的排气口处和/或所述压缩机104的回气口处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和/或温度检测装置。
[0057]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空调系统的压缩机104的排气口处和/或压缩机104的回气口处设置压力检测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可以用来当使用可燃性制冷剂的空调系统处于易发生油堵的工作状态时,用于根据该压力检测装置和/或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压缩机104的排气口处和/或压缩机104的回气口处的压力值和/或温度值来判断空调系统是否发生油堵,进而确定是否开启第一导流通道114和/或第二导流通道116以解决空调系统的油堵问题。
[005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压缩机104、所述四通阀106、所述室外换热器108、所述节流装置110以及所述室内换热器112通过铜管依次循环连接。
[0059]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压缩机104、四通阀106、室外换热器108、节流装置110以及室内换热器112通过铜管依次循环连接,以使可燃性制冷剂可以在空调系统管路内流动循环,实现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用以保证用户需求,提升了空调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006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节流装置110包括:电子膨胀阀、毛细管或节流阀。
[0061]在该技术方案中,节流装置110包括但不限于:电子膨胀阀、毛细管或节流阀,可以实现对制冷剂流量大小的调节,实现空调系统的定速调节,从而有效地避免因压缩机104的润滑油粘度大导致节流装置110油堵使可燃性制冷剂无法参与循环,以及由压缩机104空转、系统能力和功率下降导致的压缩机104电机过度发热影响压缩机104和空调系统的使用寿命的问题,进而有效地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毛细管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特点,可以降低空调系统的生产成本。
[006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预设工作状态包括:所述空调系统化霜开始的工作状态、所述空调系统化霜结束的工作状态、所述空调系统处于低温制热的工作状态以及所述空调系统运行在低于预设环境温度的工作状态;所述可燃性制冷剂为R290制冷剂。
[0063]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系统易发生油堵的预设工作状态包括但不限于:空调系统化霜开始的工作状态、空调系统化霜结束的工作状态、空调系统处于开机处于低温制热的工作状态以及空调系统运行在低于预设环境温度的工作状态,其中,化霜结束、化霜开始以及低温制热的工作状态下空调系统发生油堵的概率依次降低,总而言之,当制冷剂在空调系统中遭遇相差30°C以上的温度差的系统环境时,就会出现油堵,以及在运行在零下15°C以下的环境时,也会油堵,在零下30°C时肯定油堵,另外,当空调系统处于变频、恶劣的、高工况或低温制冷时,也存在油堵的情况。
[0064]而对于如何判断空调系统是否处于预设工作状态,具体地,当空调系统的四通阀开机运行后的累计切换次数为偶数次时,则可确定空调系统处于化霜结束的工作状态,那么当累计切换次数为奇数次时,则可确定空调系统处于化霜开始或正处于化霜过程中的工作状态,而工作在低温制热的工作状态可以根据开机设置参数确定,具体地环境温度可以通过空调系统已有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另外,可燃性制冷剂优选地为低GWP、几乎没任何污染的R290(即丙烷)制冷剂。
[0065]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油堵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66]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油堵的处理方法,用于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使用的制冷剂为可燃性制冷剂,则所述处理方法包括:步骤202,在检测到处于预设工作状态的所述空调系统发生油堵时,开启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和/或所述第二导流通道;步骤204,统计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和/或所述第二导流通道开启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运行时间;步骤206,当所述第一运行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检测所述空调系统是否发生油堵,以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
[0067]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油堵的处理方法,当检测到使用可燃性制冷剂的处于易发生油堵的工作状态的空调系统发生油堵时,则需要启动处理策略来及时有效地解决空调系统的油堵问题,使空调系统恢复正常运转,进而避免空调系统因油堵出现能力衰减的现象,以保证压缩机和空调系统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空调系统的使用舒适性,提升用户体验,具体地,可以通过开启将电控盒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导至节流装置的第一导流通道和/或将压缩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输导至节流装置的第二导流通道,比如,可以通过在第一导流通道和/或第二导流通道中设置开关来实现对其开关状态的控制,以通过空调系统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内部热量为节流装置加热,进而使可燃性制冷剂通过该节流装置在空调系统内顺利流通的方式来解决油堵问题,进一步当第一导流通道和/或第二导流通道开启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一运行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再次检测空调系统是否发生油堵,并进而根据检测结果确定下一步的处理策略,其中,第一预设时间的取值范围为:5分钟?10分钟。
[0068]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油堵的处理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006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当所述第一运行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时,检测所述空调系统是否发生油堵,以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具体包括:当所述第一运行时间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且未检测到所述空调系统发生油堵时,关闭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和/或所述第二导流通道;以及当所述第一运行时间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且检测到所述空调系统发生油堵时,统计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和/或所述第二导流通道继续处于工作状态的第二运行时间;当所述第二运行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时,检测所述空调系统是否发生油堵,以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
[0070]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开启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的第一运行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且再次检测空调系统是否油堵的结果为否时,关闭该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说明油堵问题已得到了有效地解决;而当开启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的第一运行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间且再次检测空调系统是否油堵的结果为是时,则继续开启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使其处于工作状态,以及当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继续开启的第二运行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间时,再一次检测空调系统是否发生油堵,并进而根据检测结果确定下一步的处理策略,如此,通过继续开启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输导热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