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流式高效食材干燥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80289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流式高效食材干燥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进一步属于食材烘烤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流式高效食材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食品加工包括对原料的分选、粉碎、分离、混合、杀菌、冷藏及干燥等诸多工序,而干燥工序是保证食品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大多数食品是含有大量水分的湿物料,作为商品的食品若含水量过多,会引起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并导致食品的腐败或缩短食品的保存期,且增加运输费用。对食品进行干燥处理,能防止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繁殖,便于储存,同时可减少食品的体积和重量,从而降低运输费用。由于食品的形状和种类繁多,如有粉、片、条、块、浆状等,还有液态、湿固态、生物组织体等,再加之食品物料在干燥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如收缩、表面硬化、呈多孔性、疏松性、复原不可逆性),以及出现食品营养成分损失、风味改变、褐变等变化,因而食品干燥对干燥机的结构、工作特点及性能参数等方面均有不同的要求。
[0003]热风穿过食材的方式有两种,一种为从食材表面流过,称为过流式;另一种为从食材底部垂直贯穿到底部,称为穿流式。穿流式的干燥效率要高于过流式。现有技术的烘烤干燥大多采用的是以燃煤燃柴为热源,通过抽风或鼓风进行湿热传递来干制物料,且大多为过流式。现有热风穿流式干燥设备虽然都具备干燥相应物料的功能,但现有设备在结构设计及干燥过程中存在上下层物料层温差大、各烘盘物料失水不均,影响干燥品质等缺点;部分采用热风直排方式的干燥设备,还存在烘干效率低、能源浪费严重等缺点。由于热风的风向单一,不能变换方向,故存在着受热不均、烘烤时间长、不能有效保留食材的营养成分、人工劳动强度大等缺点。为此,研制开发一种可以变换热风风向且为穿流式的高效食材干燥装置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热风可交替纵向穿过食材间隙,实现食材快速均匀干燥的穿流式高效食材干燥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热风炉、烘干箱、进风管道、回风管道,所述的热风炉分别通过进风管道、回风管道与烘干箱连接,所述烘干箱一侧设置进料门,所述进料门相邻两侧对称设置置物导槽,所述烘干箱上下对称设置配风板将烘干箱内部自上而下分为上循环风道、干燥室、下循环风道,所述烘干箱内部非门的一侧设置双路换向装置,其与干燥室之间设置导风板,外部一侧对应双路换向装置设置背板,所述的背板上设置有与进风管和回风管相配合的进风接口和回风接口。
[000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双路换向装置实现了热风换向的目的,该装置可以使热风从上到下也可以从下到上透过物料盘上的孔穿过食材,这样的话不仅不需要人工来翻动食材,减少了人工劳动强度,而且上下物料层温差小,各托盘物料失水均衡,提高了食材的干燥品质,节约了能源,提高了生产效率。
[0007]本实用新型还在回风管道中设置补风排湿阀装置,可以精确控制烘烤过程各阶段的补风排湿量,且集成采用同一执行机构进行控制,具有安装、检修、控制方便等效果。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0009]图2为图1之俯视示意图;
[0010]图3为图2之A-A剖视示意图;
[0011]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补风排湿阀装置俯视示意图;
[0012]图5为图4之左视不意图。
[0013]图中:1-热风炉,11-电控柜,12-炉门,13-清灰门,14-循环风机,2-烘干箱,21-配风板,22-置物导槽,23-上循环风道,24-下循环风道,25-隔板,26-进料门,27-背板,28-干燥室,29-物料盘,3-双路换向装置,31-换向执行机构,32-联动轴,33-上循环风管,34-上循环风阀,35-进风管,36-回风管,37-下循环风管,38-下循环风阀,4-进风管道,5-回风管道,6-补风排湿阀装置,61-补排执行机构,62-旋转轴,63-摆动架,64-补风阀板,65-排湿阀板,66-阀管,67-补风口,68-排湿风口,69-阀板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5]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热风炉1、烘干箱2、进风管道4、回风管道5,所述的热风炉I分别通过进风管道4、回风管道5与烘干箱2连接,所述烘干箱2 —侧设置进料门26,所述进料门26相邻两侧对称设置置物导槽22,所述烘干箱2上下对称设置配风板21将烘干箱2内部自上而下分为上循环风道23、干燥室28、下循环风道24,所述烘干箱2内部非门的一侧设置双路换向装置3,其与干燥室28之间设置隔板25,外部一侧对应双路换向装置3设置背板27,所述的背板27上设置有与进风管14和回风管13相配合的进风接口和回风接口。
[0016]所述双路换向装置3包括换向执行机构31、联动轴32、上循环风管33、下循环风管37,所述上循环风管33内设置上循环风阀34,下循环风管37内设置下循环风阀38,所述上循环风阀阀34与下循环风阀38相互垂直且同轴设置于联动轴32上,所述联动轴32连接换向执行机构31。
[0017]所述上循环风管33由连接上循环风道23与进风管35的进风道和连接下循环风道24与回风管36的回风道组成,所述下循环风管37由连接下循环风道24与进风管35的进风道和连接上循环风道23与回风管36的回风道组成。
[0018]所述换向执行机构31为电磁驱动控制、气动控制、液压驱动或机械控制。
[0019]所述的回风管道5中靠近回风管36处设置补风排湿阀装置6,所述补风排湿阀装置6包括阀管66、阀芯、补排执行机构61、补风口 67和排湿风口 68,所述阀芯垂直于阀管66轴线设置,并与交错设置于阀管66两侧的补风口 67和排湿风口 68动态工作配合;所述阀芯包括旋转轴62、摆动架63、补风阀板64、排湿阀板65,所述摆动架63两端分别连接补风阀板64、排湿阀板65,所述旋转轴62竖直于阀管66轴向设置且与摆动架63固接配合,所述旋转轴62顶部连接补排执行机构61,所述补风阀板64、排湿阀板65分别与补风口 67、排湿风口 68动态工作配合。
[0020]所述摆动架63为可伸缩结构,所述排湿风口 68、补风口 67之中心连线与阀管66轴线间夹角为30° ~85°。
[0021]所述补风阀板64、排湿阀板65的尺寸分别大于补风口 67、排湿风口 68的口径,且相互密封配合。
[0022]所述的补排执行机构61为电磁驱动控制、气动控制、液压驱动或机械控制。
[0023]所述的置物导槽22上放置物料盘29,所述的物料盘29上开有通风孔,其孔径为3~15_,孔间距为3~15_。
[0024]所述的配风板21上均布通风孔,其孔径为5~30mm,孔间距为5~30mm。
[00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002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烘干箱内部设置双路换向装置,通过上、下循环风阀交替开闭实现下循环风道送风、上循环风道回风或上循环风道送风、下循环风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