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8845708阅读:来源:国知局
微处理器的参考地端、所述第十九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十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可调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十三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电源地,所述第四微处理器的电容接入端与所述第二十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微处理器的供电端与第九电源和所述第二十二电容C2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入输出端为所述第二从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四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入输出端为所述第二从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四微处理器的第三输入输出端为所述第二从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四微处理器的第一模拟数字信号转换端为所述第二从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四微处理器的第二模拟数字信号转换端与所述第二十三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可调电阻的抽头连接,所述第三可调电阻的第二端与第十电源连接,所述第四微处理器的第一 PWM端为所述第二从控制模块的第三输出端,所述第四微处理器的第四输入输出端为所述第二从控制模块的第四输出端,所述第四微处理器的第五输入输出端为第二从控制模块的第三输入端,所述第四微处理器的I2C总线数据输入输出端为所述第二从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输出端,所述第四微处理器的I2C总线时钟输出端为所述第二从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模块包括第五微处理器、第二十四电容、第二十五电容、第二十六电容、第二十七电容、第二十八电容、第二十九电容、第三十电容和第十九电阻; 所述第五微处理器的电流采样端为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五微处理器的第一低端驱动端为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五微处理器的第一高端驱动端为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五微处理器的第一相位采样端和所述第二十四电容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十四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微处理器的第一电容端连接,所述第五微处理器的第二低端驱动端为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的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五微处理器的第二高端驱动端为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的第四输出端,所述第五微处理器的第二相位采样端和所述第二十五电容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的第三输入端,所述第二十五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微处理器的第二电容端连接,所述第五微处理器的第三低端驱动端为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的第五输出端,所述第五微处理器的第三高端驱动端为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的第六输出端,所述第五微处理器的第三相位采样端和所述第二十六电容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的第四输入端,所述第二十六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微处理器的第三电容端连接,所述第五微处理器的参考电压端与所述第二十七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微处理器的第一霍尔信号端为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的第五输入端,所述第五微处理器的第二霍尔信号端为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的第六输入端,所述第五微处理器的第三霍尔信号端为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的第七输入端,所述第五微处理器的刹车端为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的第八输入端,所述第五微处理器的正反转端为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的第九输入端,所述第五微处理器的使能端为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的第十输入端,所述第五微处理器的故障反馈端为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的第七输出端,所述第五微处理器的第一电源端与第十一电源和所述第三十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微处理器的时区时间端与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微处理器的速度端为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的第i 输入端,所述第五微处理器的第二电源端与第十二电源和所述第二十九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微处理器的接地端、所述第二十九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十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十七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电源地,所述第五微处理器的第一外接电容端与所述第二十八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微处理器的第二外接电容端与所述第二十八电容的第二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放大模块包括第七场效应管、第八场效应管、第九场效应管、第十场效应管、第十一场效应管、第十二场效应管、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二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三电阻、第二十四电阻、第二十五电阻、第二十六电阻、第二十七电阻、第二十八电阻、第二十九电阻、第三十电阻、第三十一电阻、第三十二电阻、第三十三电阻、第三十四电阻、第三十五电阻、第三十六电阻、第三i^一电容和第三十二电容; 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放大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放大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十四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放大模块的第三输入端,所述第二十六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放大模块的第四输入端,所述第二十八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放大模块的第五输入端,所述第三十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放大模块的第六输入端,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十三电源、所述第九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十一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三十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十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十四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十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十八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十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十六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十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十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八场效应管的漏极为所述第二放大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九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二十五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场效应管的漏极为所述第二放大模块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十一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二十九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为所述第二放大模块的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八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二十七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十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三十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二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三十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十三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放大模块的第四输出端,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三十四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二放大模块的第五输出端,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三十五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十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十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十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十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十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十五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电源地,所述第三十六电阻的第二端与第十四电源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放大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十三场效应管、第一电感、第一二极管、第三十七电阻、第三十八电阻、第三十九电阻、第四十电阻、第三十三电容、第三十四电容、第三十五电容和第三十六电容;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为所述第三放大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十五电源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十三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三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十三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三十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四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五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六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八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九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十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电源地,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第十六电源、所述第三十三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十四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三十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五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十六电容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三放大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三十七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十八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十九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十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三放大模块的第二输出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放大模块包括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十四场效应管、第二电感、第二二极管、第四十一电阻、第四十二电阻、第四十三电阻、第四十四电阻、第三十七电容、第三十八电容、第三十九电容和第四十电容; 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为所述第四放大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十七电源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十四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四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十四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三十七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八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九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十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十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十三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十四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电源地,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第十八电源、所述第三十七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十八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四十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十九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十电容的第二端为所述第四放大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四十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十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十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十四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第四放大模块的第二输出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用于根据传感器信号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和第四控制信号的主控制模块;用于输出第一马达控制信号的第一从控制模块;用于输出第一马达驱动信号的第一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放大后的第一马达驱动信号带动扇叶旋转的第一马达;用于输出第二马达控制信号的第二从控制模块;用于输出第二马达驱动信号的第二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放大后的第二马达驱动信号带动扇叶旋转的第二马达,用于根据放大后的第三控制信号进行高压除尘的高压除尘装置;用于根据放大后的第四控制信号进行紫外线消毒的紫外线消毒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空气净化装置,提高了室内空气净化效率。
【IPC分类】F24F11-02
【公开号】CN204555193
【申请号】CN201520054627
【发明人】孔令涛, 袁建荣
【申请人】深圳市晶利德实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6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