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循环式热管受热部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104738阅读:来源:国知局
导体具有一个受热部I和一个散热部2,其中,所述受热部I内具有一受热腔室3,受热腔室3 —端连通有蒸汽流动通道4,蒸汽流动通道4延伸至散热部2,并经过散热部2形成散热通道5后再连通到液体流动通道6,液体流动通道6从另一端连通回受热腔室3,所述受热腔室3内预设有工作液且具有促使工作液从蒸汽流动通道4 一端汽化并流出的动力源7。
[0023]这样,冷热循环通道相互隔离较远,避免冷热循环通道距离较近造成热量的交换损失,提高了散热效率。同时该结构改变了工作液循环流动的路径方式,工作液可以沿同一平面循环流动,降低了对空间厚度的要求,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电子产品日夜提高的对轻薄化的要求。
[0024]其中,所述热传导体整体呈平板状结构,包括对贴相连的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受热腔室3、蒸汽流动通道4、散热通道5和液体流动通道6均成形于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的贴合面上。这样,使得工作液循环流动的路径为同一平面,保证其空间厚度低,同时该结构更加利于生产制造以及安装使用。
[0025]其中,热传导体采用铜板构成。这样,不但可以确保构件强度,而且可以保证热量的高效传导。
[0026]其中,所述散热通道5为呈弯曲延伸的连续S状结构。这样,更加利于散热,提高散热效率。
[0027]其中,所述动力源7为内外均分布有相互连通的若干通孔的海绵状结构,并能够对工作液产生毛细浸润效果,所述动力源7面对液体流动通道6 —端露出的表面面积小于面对蒸汽流动通道4一端露出的表面面积。这样,当动力源7在受热腔室3内被加热时,工作液从面对蒸汽流动通道4 一端被汽化的量大于另一端,形成压差以产生循环动力,并利用毛细浸润效果保证工作液的回流填充;故该动力源7结构无需外力而利用了受热部受热产生的内能自身形成动能促使工作液循环,结构简单巧妙且稳定有效;避免了外加动力源7会带来设置不便,提高了空间厚度,稳定性差,使用寿命有限等缺陷。
[0028]其中,所述受热腔室3整体呈矩形体结构,且面对液体流动通道6 —端中部具有向外延伸后与液体流动通道6相接的延伸腔室8,所述动力源7面对液体流动通道6 —端和受热腔室3该端内壁贴合且具有匹配地延伸并填充于延伸腔室8内的进液端头。这样,保证了动力源7面对液体流动通道6露出的表面积小而集中,而且进液端头可以起到引导工作液回流的效果,提高循环效率。
[0029]其中,所述动力源7面对蒸汽流动通道4的一端具有多个并列排布且正对蒸汽流动通道4 一端开设的蒸发槽9结构。这样,使得动力源7面对蒸汽流动通道4 一端露出表面积的最大化,故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此端汽化效率,保证了工作液循环动力充沛强劲,提高散热效率。
[0030]其中,所述动力源7采用多块水平设置的铜板叠合得到,所述铜板上均布设置有若干竖孔,且铜板上下错位设置使得任一铜板上的任一竖孔能够与其上层或者下层铜板上四周位置的竖孔连通,位于端面位置的铜板的竖孔能够连通出端面。这样,采用带竖孔的铜板错位叠合形成动力源7的海绵状结构,能够保证该动力源7结构可以做到非常薄的程度的同时,满足动力源7自身对硬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0031]其中,铜板数量为六块且厚度为0.1mm,铜板上竖孔为直径0.4mm,横排或纵排圆心距均为0.7mm的小孔,相邻铜板上竖孔沿横向和纵向的错位量均为0.35mm。上述数据经分析和试验验证,能够最大程度保证其毛细浸溶效果,提高动力效果。
[0032]上述热管结构使用时,工作液在受热部中被加热汽化,然后靠动力源7提供动力从蒸汽流动通道4进入到散热部,在散热通道5中散热并冷凝会液体,再从液体流动通道6回流至受热腔室3。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对空间厚度要求低,导热效果好等优点;能够很好地满足电子产品日夜提高的对轻薄化的要求。具体地说,其能够将构件厚度大幅缩小至1_左右,并使其导热效率进一步提升,故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主权项】
1.一种外循环式热管受热部结构,所述受热部内具有一受热腔室,受热腔室一端连通有蒸汽流动通道,另一端连通液体流动通道,受热腔室内具有工作液和动力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为内外均分布有相互连通的若干通孔的海绵状结构,并能够对工作液产生毛细浸润效果,所述动力源面对液体流动通道一端露出的表面面积小于面对蒸汽流动通道一端露出的表面面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循环式热管受热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腔室整体呈矩形体结构,且面对液体流动通道一端中部具有向外延伸后与液体流动通道相接的延伸腔室,所述动力源面对液体流动通道一端和受热腔室该端内壁贴合且具有匹配地延伸并填充于延伸腔室内的进液端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循环式热管受热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面对蒸汽流动通道的一端具有多个并列排布且正对蒸汽流动通道一端开设的蒸发槽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循环式热管受热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采用多块水平设置的铜板叠合得到,所述铜板上均布设置有若干竖孔,且铜板上下错位设置使得任一铜板上的任一竖孔能够与其上层或者下层铜板上四周位置的竖孔连通,位于端面位置的铜板的竖孔能够连通出端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循环式热管受热部结构,其特征在于,铜板数量为六块且厚度为0.1mm,铜板上竖孔为直径0.4mm,横排或纵排圆心距均为0.7mm的小孔,相邻铜板上竖孔沿横向和纵向的错位量均为0.3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循环式热管受热部结构,所述受热部内具有一受热腔室,受热腔室一端连通有蒸汽流动通道,另一端连通液体流动通道,受热腔室内具有工作液和动力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为内外均分布有相互连通的若干通孔的海绵状结构,并能够对工作液产生毛细浸润效果,所述动力源面对液体流动通道一端露出的表面面积小于面对蒸汽流动通道一端露出的表面面积。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动力效果好,性能稳定可靠,能够更加利于降低热管空间厚度等优点。
【IPC分类】F28D15/04
【公开号】CN204757775
【申请号】CN201520511570
【发明人】徐安, 周星驰, 周晓琪, 常建学, 张飞
【申请人】徐安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