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换热器的冷凝水排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61845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用于换热器的冷凝水排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总体涉及横流换热器,并确切地涉及空调蒸发器芯部,被吹到所述蒸发器之上的环境空气中夹带的冷凝的水可能夹带在芯部并部分阻碍空气流。
【背景技术】
[0002]横流蒸发器通常被垂直或近似垂直地安装成使得平行的成对制冷剂管在基本水平的上、下部歧管之间延伸。特别是对于紧凑设计与高容量的蒸发器,制冷剂管间隔紧密,下部歧管显著地比流管的边到边之间的宽度更宽。有相当大相对湿度的环境空气被吹过制冷剂流管,于其上冷凝并向下排向下部歧管。由于管的紧密间距和下部歧管的宽度,冷凝水倾向于积聚在管下端之间并形成液柱,并被下部歧管阻塞。基于所述特定芯部的尺寸和空气湿度,这些液柱上升并且动态保持在一个特定高度,形成一个微凹的,会不断地隆起经过紧密隔开的成对管末端的前后边缘的弯液膜。这些滞留的水柱会显著阻碍空气流动并影响到芯部的效率。
[0003]—个已知且简单的解决方法是直接在成对制冷剂管末端之间的下部歧管表面冲压单独的排水槽或排水沟。一个典型的例子是USPN 7,635,019,还有多种变形应用到了相同的基本方法。这要求用于下部歧管的专用模具与工具,当然还会干扰下部歧管中制冷液的流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个可在所述类型的已存在蒸发器上加装或改装的独立排水装置,在不改变基本芯部构造的情况下增强排水并提升效率。
[0005]优选实施例中,包含一对水平轨道的塑料模制部件在自由状态下其间距略少于制冷剂管边到边的宽度,该对水平轨道通过大体呈C型的支撑肋一体且柔性地模制到中央龙骨。这让轨道间距足够远来卡配到更宽的下部歧管上,并在靠近下部歧管表面且远低于会形成液柱的特殊高度下方的点与管道的前后缘形成紧密,弹性的配合。
[0006]在操作中,随着冷凝水开始形成特有的滞留液柱,弯液膜的形成会被紧密结合的轨道干扰,冷凝水顺着肋条的表面流下,最终滴入储槽或离开芯部。可以把肋条的边缘制成半圆筒形来加强排水效果。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安装在蒸发器上的本实用新型排水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立体图。
[0008]图2是该装置和蒸发器下部的分解图。
[0009]图3是一部分排水装置的剖视图。
[0010]图4是一部分蒸发器的剖视图,展示了冷凝滞留水囊的存在。
[0011]图5与图4相似,但显示出了安装后的排水装置。
[0012]图6是歧管端盖移除后使用中的排水装置端视图。
[0013]图1是安装后的排水装置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首先参见图1和图2,蒸发器总地用附图标记10标示,它是一个典型的的铜焊铝设计,其中包括下部歧管12,平行上部歧管14,还有因为它的U型流动结构而包括共面的成对平行的间隔紧密的制冷剂流管16。单通道结构会具有单一流管,该单一流管拥有相似的间距,但宽度可能更大。管道前后边缘18和20限定了平行的前后芯部面。下部歧管12通常明显比管道16更宽,留下一个从管道前后边缘18和20延伸而出的显著上表面。波纹状翅片22被铜焊于管道16之间来增强热交换,但是并没有一直向下延伸至下部歧管12的上表面。所示的定向是蒸发器10运行时的定向,基本垂直,所以当湿润的环境空气以所谓的横流方式吹到管道之上时,冷凝水在管道表面形成并向下朝着下部歧管12的上表面排流。
[0015]接下来参见图1和图4,展示了在没有本实用新型的情况下由于运行产生的冷凝水。通常紧凑,高效率的蒸发器中管道16的紧密间距,水的自然表面张力,和歧管表面延伸超出边缘18和20的程度所产生的组合作用会使冷凝水在管道16的下端之间形成滞留液柱24,那也正是它们进入下部歧管12的地方。当下部歧管12的上表面光滑甚至向下弯曲时,它具有足够的阻力来沿着它的表面排水,在产生足够大的压力让其向下排放并离开下部歧管12的边缘之前液柱24会升高到一个特定的高度h。尽管高度h会随着湿度,温度和其它条件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升高和降低,但因为水会持续地冷凝,所以高度h也是动态维持的。如图4所示,液柱24的向下压力和水的表面张力的另一个作用是向外隆起的弯液膜26会形成,从管道的前后边缘18和20轻微向外延展。
[0016]接下来参见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排水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总地用附图标记28标示。它是一个一体模制的塑料部件,拥有一对通过多个均匀隔开的弧形肋条34连接到中央硬龙骨32的平行直轨道30。如图2所示,轨道30在自由状态下的间距略微比管道前后边缘18和20之间的宽度短,并且明显比下部歧管12的宽度短。从图3中能清楚地看到,肋条34的内边缘是凹的,具体而言是半圆筒槽36,而不是用于下述目的的尖锐形状。
[0017]接下来参见图5和图6,肋条34的柔性允许轨道30能被拉开并卡配到下部歧管12的宽度之上,由此将轨道30与管道前后边缘18和20在靠近下部歧管12上表面的位置紧密地结合,该位置远低于上述的特定液柱高度h。肋条34的内表面紧密地吻合下部歧管12的外表面。因此,液柱弯液膜26在试图形成时被轨道30所干扰,它们顺着肋条34向下流动,通过下部歧管12和肋条槽36形成的通道,最终在龙骨32处离开肋条34并滴落。这在图6中示出。因此,上述的滞留液柱24不会形成,因而空气阻塞,压降和潜在的“喷水”都被避免了。
[0018]再次参照图1和图2,附加结构能与排水装置28协配,它能与下部歧管12的轮廓良好且紧密地匹配。储槽或集水盘38和泡沫密封件40可以支承排水装置28和下部歧管12,防止强迫气流的泄漏。将密封带42安装到龙骨32和下部歧管12的下侧之间也能防止空气泄漏。集水盘38可在空气流上游侧开口,在下游侧闭口,如图所示,来使强迫气流在没有来自集水盘38的损失的情况下将水吹离排水装置28。如果需要的话,一个或更多的端部夹具44可以被添加到下部歧管12的末端来轴向地限制排水装置28。
[0019]优选实施例28可以有变型。单个轨道30最好位于空气流下游侧并与管道的后边缘20保持接触,它在下垂肋条34的协配下能够用于冷凝水排放,但需要安装一些其它装置来保持装置28就位。两个轨道30提供了更多的排出路径并且在安装后还能自锁。只要它们垂下,不同形状的肋条34都能提供排放路径,但弧形与歧管12的形状良好地匹配,如同所述,能够提供有效的排放路径。在轨道30上固定而向内的突出结构可安装在成对的邻近管道16之间来帮助破坏弯液膜26。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于任何有湿润空气在冷流管上通过且产生了足够的冷凝水滞留而使增强排水称为必需的换热器上。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换热器的冷凝水排出装置,所述冷凝水排出装置用于拥有多个彼此水平隔开、互相基本平行和基本垂直的流体流动管道(16)的横流换热器(10),所述流体流动管道内容纳内部流体,所述内部流体以足够低的温度流动,以冷凝从流经所述管道(16)并且在所述管道之间流动的空气中夹带的水分,所述管道(16)中共面的前后边缘(18、20)进入了一个基本水平的下部歧管(12),在管与管之间间距足够小以引起冷凝水在所述管道(16)之间形成拥有特定高度(h)的冷凝液柱(24),还伴有弯液膜(26)在所述前后边缘(18、20)产生,冷凝水排出装置(28)包括: 大体水平的轨道(30),所述大体水平的管道在低于所述冷凝液柱(24)的特定高度(h)的位置处与所述管道(16)的前后边缘(18、20)之一配合,并与所述弯液膜(26)足够紧密地接触来破坏所述弯液膜,以及 多个大体垂直的排水肋条(34),所述多个大体垂直的排水肋条从所述轨道(30)上悬下来为冷凝水离开所述液柱(24)提供排放路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2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根大体水平的轨道(30),与所述管道(16)的前后边缘(18、20)配合,并且每根都有自其垂下的排水肋条(3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28),其特征在于,由每条轨道(30)上垂下的排水肋条(34)在下端与在所述下部歧管(12)下方且基本平行于所述下部歧管的中央龙骨(32)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28),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歧管(12)的宽度比所述管道(16)边到边之间的宽度要窄,其中所述排水肋条(34)柔性地与所述龙骨(32)连接,且在自由状态下间距略微小于所述管道(16)边到边的宽度,因而所述水平轨道(30)能够卡配于所述下部歧管(12)上并保持每个所述水平轨道(30)紧密地与所述管道的前后边缘(18、20)接触。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28),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肋条(34)的至少一个边缘(36)的剖面是凹形以增强排水。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换热器的冷凝水排出装置。一体模制塑料卡配件装配在常规下部歧管周围,拥有与制冷剂管前缘和后缘紧密配合的轨道。这些阻止了滞留水分的液柱形成弯液膜,并用从轨道垂下的肋条向下排水。
【IPC分类】F28F17/00
【公开号】CN204830983
【申请号】CN201520213668
【发明人】K·P·克罗奇, K·R·汉德雷三世, S·乔杜里, L·P·谢雷尔, S·A·里帕, D·G·施密特
【申请人】德尔福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0日
【公告号】EP2933597A1, US2015030068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