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循环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10226872阅读:来源:国知局
保持的部位。在保持部件3C安装于减振部件2的状态下,第一保持部3c 1、3c2、3c3的内表面与第一部位2a的外表面抵接。
[0084]如图15、图16所示,第二保持部3zl、3z2是对第二部位2b进行夹持的部位。在保持部件3C安装于减振部件2的状态下,第二保持部3zl、3z2的内表面与第二部位2b的外表面抵接。
[0085]如上,在本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100中,对保持部件3C进行侧视观察时,第一保持部3cl在排出侧制冷剂配管21的上方对第一部位2a进行保持,第一保持部3c2、3c3在排出侧制冷剂配管21的侧方对第一部位2a进行保持。因此,利用第一保持部3cl、3c2、3c3与排出侧制冷剂配管21对减振部件2进行夹持以及压缩保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3中,与实施方式1相比,能够抑制减振部件2的振动方向上的移动,从而能够抑制在排出侧制冷剂配管21的上部附近产生裂开部2c。这样,能够减弱在排出侧制冷剂配管21传播的振动。
[0086]特别是在对第一部位2a进行侧视观察时,第一保持部3c2、3c3从比与沿铅直方向延伸的切线接触的第一部位2a的接点靠下方的位置对第一部位2a进行保持,从而抑制了减振部件2的振动方向上的移动。因此,能够抑制在排出侧制冷剂配管21的上部附近产生裂开部2c。
[0087]实施方式4.
[0088]在本实施方式4中,与实施方式1不同,对保持部件3的形状进行了变更。此外,在本实施方式4中,未特别记述的项目与实施方式1中的相同,并且对于相同的功能或者结构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叙述。
[0089]图17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保持部件3D的立体图。图18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保持部件3D安装于减振部件2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9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保持部件3D安装于减振部件2的状态的侧视图。
[0090]如图17所示,保持部件3D是具有第一保持部3dl、3d2、3d3、3d4以及第二保持部3zU3z2的部件。第一保持部3dl、3d2是从大致比排出侧制冷剂配管21的中心靠上侧的位置对第一部位2a进行保持的部位。第一保持部3d3、3d4是从大致比排出侧制冷剂配管21的中心靠下侧的位置对第一部位2a进行保持的部位。
[0091]如图18、图19所示,第一保持部3dl、3d2、3d3、3d4是对第一部位2a进行保持的部位。在保持部件30安装于减振部件2的状态下,第一保持部3(11、3(12、3(13、3(14的内表面与第一部位2a的外表面抵接。
[0092]如图18、图19所示,第二保持部3zl、3z2是对第二部位2b进行夹持的部位。在保持部件3D安装于减振部件2的状态下,第二保持部3zl、3z2的内表面与第二部位2b的外表面抵接。
[0093]如上,在本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100中,对保持部件3D进行侧视观察时,第一保持部3dl、3d2在大致比排出侧制冷剂配管21的中心靠上侧的位置对第一部位2a进行保持,第一保持部3d3、3d4在大致比排出侧制冷剂配管21的中心靠下侧的位置对第一部位2a进行保持。因此,利用第一保持部3dl、3d2、3d3、3d4与排出侧制冷剂配管21对减振部件2进行夹持以及压缩保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4中,与实施方式1相比,能够抑制减振部件2的振动方向上的移动,从而能够抑制在排出侧制冷剂配管21的上部附近产生裂开部2c。这样,能够减弱在排出侧制冷剂配管21传播的振动。
[0094]实施方式5.
[0095]在本实施方式5中,与实施方式1不同,对保持部件3的形状进行了变更。此外,在本实施方式5中,未特别记述的项目与实施方式1中的相同,对于相同的功能或结构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叙述。
[0096]图20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保持部件3E的立体图。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保持部件3E安装于减振部件2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保持部件3E安装于减振部件2的状态的侧视图。
[0097]如图20所示,保持部件3E是具有第一保持部(圆弧部)3e以及第二保持部3zl、3z2的部件。第一保持部3e是沿着第一部位2a的外周圆的圆弧形状的部件。
[0098]如图21、图22所示,第一保持部3e是对第一部位2a进行保持的部件,该第一保持部3e由圆弧形状构成。在保持部件3E安装于减振部件2的状态下,第一保持部3e的内表面与第一部位2a的外表面抵接。
[0099]如图21、图22所示,第二保持部3zl、3z2是对第二部位2b进行夹持的部位。在保持部件3E安装于减振部件2的状态下,第二保持部3zl、3z2的内表面与第二部位2b的外表面抵接。
[0100]如上,在本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100中,具有圆弧形状的第一保持部3e对第一部位2a进行保持。因此,利用第一保持部3e与排出侧制冷剂配管21对减振部件2进行夹持以及压缩保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5中,与实施方式1相比,能够抑制减振部件2的振动方向上的移动,从而能够抑制在排出侧制冷剂配管21的上部附近产生裂开部2c。这样,能够减弱在排出侧制冷剂配管21传播的振动。
【主权项】
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具备制冷剂配管,由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在该制冷剂配管循环, 所述制冷循环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减振部件,其安装于所述制冷剂配管;以及 保持部件,其将所述减振部件保持于所述制冷剂配管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振部件具有第一部位,该第一部位在所述制冷剂配管的轴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将所述制冷剂配管覆盖,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第一保持部,该第一保持部与所述第一部位的至少一部分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振部件具有: 第一接合部,其从卷绕于所述制冷剂配管的所述第一部位的周向上的一端在该一端侧延伸;以及 第二接合部,其从卷绕于所述制冷剂配管的所述第一部位的周向上的另一端在该另一端侧延伸,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第二保持部,该第二保持部对所述第一接合部以及所述第二接合部进行夹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保持部在比所述第一部位的最下端靠下方的位置对所述第一接合部以及所述第二接合部进行夹持。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接合部以及所述第二接合部中的对置的面抵接的状态下,所述保持部件对所述第一接合部中的与所述第二接合部对置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以及所述第二接合部中的与所述第一接合部对置的面的相反侧的面进行夹持。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保持部与所述第一部位在多处位置抵接。7.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保持部具有以圆弧形状形成的圆弧部, 所述第一保持部在所述第一保持部中的形成有所述圆弧部的部分与所述第一部位抵接。8.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冷凝器,该冷凝器设置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 所述制冷剂配管设置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且设置于冷凝器的入口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制冷剂配管,由压缩机(1)压缩后的制冷剂在该制冷剂配管循环,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减振部件(2),其安装于制冷剂配管;以及保持部件(3),其将减振部件2保持于排出侧制冷剂配管(21)上。
【IPC分类】F24F1/26
【公开号】CN205137738
【申请号】CN201520840760
【发明人】米原贤太郎, 伊藤和穗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7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