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管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316369阅读:来源:国知局
风道6连通;在制热时,第一活动导风板16和第二活动导风板17形成的换向通道8与下出风风道7连通,从而实现出风模式的自动切换。于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为电机。当然,为节省成本,也可不设置驱动装置,通过机械结构手动对换向通道进行调节。
[0036]其中,电机可以为一个,驱动第一活动导风板16和第二活动导风板17同步转动,也可以为两个,每个导流板均由单独的电机驱动转动。
[0037]隔板20的安装方式可以但不局限于是,隔板20的端部设置有固定块21,隔板20通过固定块21固定于壳体的开有侧出风口 2的侧板I上,固定块21位于侧出风口 2的下方。固定块21的设置能够对隔板20形成支撑,保证隔板20的刚性。
[0038]为了降低风阻,隔板20呈向侧出风口2方向凸出的圆弧形板。
[0039]当然,隔板20还可设置为,隔板20上设置有支撑板,形成如图3所示的人形,隔板20以及支撑板22的端部均设置有与侧板平行的安装板23,隔板20经安装板23安装于壳体的开有侧出风口 2的侧板I上,可通过点焊或螺钉方式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支撑板22可省去固定块结构。
[0040]当然,两个出风口的设置位置不局限于上述的侧出风口2和下出风口3,只要是上下两个出风口,从而形成上下两种出风模式,实现热风上吹,冷风下吹即可。
[0041]针对上述的风管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当风管机进行制热时,电机驱动两个活动导风板翻转,使得第一活动导风板16转至与隔板20抵接,第二活动导风板17转至与壳体的底板19抵接,换向通道8与下出风风道7连通,形成下出风模式。
[0042]当风管机进行制冷时,电机驱动两个导风板翻转,使得第一活动导风板16转至与顶板18抵接,第二活动导风板17转至与隔板20抵接,换向通道8连通侧出风风道6,形成侧出风模式。
[0043]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0044]同时,应当理解,示例实施例被提供,以使本公开是全面的,并将其范围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多特定细节(例如特定部件、设备和方法的示例)被给出以提供对本公开的全面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明白,不需要采用特定细节,示例实施例可以以很多不同的形式被实施,并且示例实施例不应被理解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众所周知的设备结构以及众所周知的技术没有详细描述。
[0045]当一元件或层被提及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被接合到”、“被连接到”或“被联接至Γ另一元件或层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被直接接合、连接或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相比之下,当一元件被提及为“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被接合到”、“直接被连接到”或“直接被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可不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用于描述元件之间关系的其它词语应该以相似方式被解释(例如,“之间”与“直接在之间”,“邻近”与“直接邻近”等)。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任一或全部组合。
[0046]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在此可被用于描述各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区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区段不应该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可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区段与另一元件、区域、层或区段区分开。诸如“第一”、“第二”的术语和其它数值术语当在此使用时不意味着次序或顺序,除非上下文明确指出。因而,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区段可被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区段,而不背离示例实施例的教导。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风管机,包括进风口、送风装置和热交换器(5 ),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机内还设置有上、下两个出风风道以及第一活动导风板(16)和第二活动导风板(17),在所述第一活动导风板(16)和所述第二活动导风板(17)之间形成与所述送风装置的出口相连通的换向通道(8),通过所述第一活动导风板(16)和所述第二活动导风板(17)可将所述换向通道(8)与两个出风风道中的任一个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机的壳体侧板(I)上开有侧出风口(2),底板(19)上开有下出风口(3),所述侧出风口(2)连通侧出风风道(6),所述下出风口(3)连通下出风风道(7),所述第一活动导风板(16)和所述第二活动导风板(17)设置于所述送风装置的出口(12)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包括管流风扇(9)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管流风扇(9)上下两侧的上蜗壳(10)和下蜗壳(11),所述第一活动导风板(16)转动设置于所述上蜗壳(10)上,所述第二活动导风板(17)转动设置于所述下蜗壳(1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蜗壳(10)的一端连接所述壳体的顶板(18),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动导风板(16)转动连接; 所述下蜗壳(11)的一端连接所述壳体的底板(19),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导风板(17)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出风口(2)与所述下出风口(3)之间设置有隔板(20),所述隔板(20)与所述隔板(20)上靠近所述侧出风口(2) —侧边的壳体结构共同形成所述侧出风风道(6),所述隔板(20)与所述隔板(20)上靠近所述下出风口(3) —侧边的壳体结构共同形成所述下出风风道(7)。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导风板(16)转至与所述壳体的顶板(18)抵接,所述第二活动导风板(17)转至与所述隔板(20)抵接时,所述换向通道(8)与所述侧出风风道(6)连通,形成侧出风模式; 所述第一活动导风板(16)转至与所述隔板(20)抵接,所述第二活动导风板(17)转至与所述壳体的底板(19)抵接时,所述换向通道(8)与所述下出风风道(7)连通,形成下出风模式。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0)的端部设置有固定块(21),所述隔板(20)通过所述固定块(21)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开有所述侧出风口(2)的侧板(I)上,所述固定块(21)位于所述侧出风口(2)的下方。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0)上设置有支撑板(22),所述隔板(20)以及所述支撑板(22)的端部均设置有与侧板(I)平行的安装板(23),所述隔板(20)经所述安装板(23)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开有所述侧出风口(2)的侧板(I)上。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活动导风板(16)和所述第二活动导风板(1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管机,主要解决现有风管机改变出风方向不方便的问题。该风管机包括进风口、送风装置和热交换器,所述风管机内还设置有上、下两个出风风道以及第一活动导风板和第二活动导风板,在所述第一活动导风板和所述第二活动导风板之间形成与所述送风装置的出口相连通的换向通道,通过所述第一活动导风板和所述第二活动导风板可将所述换向通道与两个出风风道中的任一个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管机结构简单可靠,可方便的实现热风下吹,冷风上吹,达到人体的最佳需求状态,提高人体舒适感,满足人们对于空调舒适性的需求。
【IPC分类】F24F13/10, F24F1/00
【公开号】CN205227513
【申请号】CN201520820662
【发明人】魏亮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