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铅转炉坩埚转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40011阅读:709来源:国知局
熔铅转炉坩埚转运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蓄电池加工领域,尤其涉及废蓄电池破碎后,铅膏铅栅熔炼工序中使用的铅水转运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铅酸蓄电池作为市面上最常见的蓄电池之一,在我国以及世界各地应用广泛。其具有电压稳定、价格便宜的优点,虽然存在比能低(即每公斤蓄电池存储的电能)、使用寿命短和日常维护频繁等问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铅酸蓄电池的寿命变得更长而且维护也更简单了。
[0003]铅酸蓄电池的大量使用,废电池数量也急速上升。由于铅酸电池主要成分为铅、硫酸,都为环境严重污染物物质,需要统一处理。
[0004]废铅酸电池的处理需要经过破碎、分选、熔炼等工艺。废电池集中后进行机械破碎,将电池打碎后用水力进行分选。将塑料、铅栅、铅膏、电池零件等一一分开回收。回收后的铅栅、铅膏可进入熔炼炉进行高温熔炼,产出还原铅。
[0005]熔铅过程中常会使用回转炉,例如公开号为2230903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废铅熔炼回转炉,包括回转炉体及其承托部件以及驱使其旋转的传动机构。
[0006]还包括一个移动式反射加热炉和一个换热除尘器,回转炉体装在两者之间,通过其两端的环槽形密封座分别与装在移动式反射加热炉和换热除尘器上的密封环对合联接,换热除尘器的进、出风管分别与鼓风机和移动式反射加热炉的进风口相联接,烟道则与除尘设备相联接。
[0007]又如公开号为102944110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废旧铅酸蓄电池铅回收熔炼炉,由两台转炉和烟道连接组成,当一台转炉工作时,其烟气对另一转炉进行预热,交替工作,也可以独立作业。每台转炉的进风口与烟气出口的预热套相相连,每台转炉有独立的齿圈一齿轮组成的摇摆式转动机构和设在炉体中部的进料口、排料口。
[0008]熔铅之后需要将熔融的铅倾倒至坩祸中,然后通过转运车转至下一工序,但现有的转运车为仅仅带轮子的平板车,移动不平稳,坩祸放置在车上时定位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用于承载熔铅转炉坩祸的转运系统,既可以定位放置铅水坩祸,又便于进行移动运载。
[0010]一种熔铅转炉坩祸转运系统,包括移动轨道车以及坩祸,所述移动轨道车包括滑轨以及沿滑轨运动的车体,所述车体包括台板、位于台板底面的车轮、以及布置在台板顶面的两组定位柱,每组定位柱有6?8个且间隔布置成环形,环形中心为坩祸放置区;
[0011]所述台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定位柱活动插设在安装孔内,台板上摆动安装有伸入安装孔内与定位柱相抵紧的卡勾。
[0012]本实用新型熔铅转炉坩祸转运系统中,移动轨道车利用两组定位柱可以同时定位放置两个坩祸,同组定位柱间隔布置可以限定坩祸的外周,防止移动轨道车运动时坩祸发生滑移。
[0013]作为优选,定位柱朝向坩祸放置区的一侧带有与坩祸外壁配合的引导斜面。用于引导坩祸下降进入坩祸放置区。
[0014]作为优选,每组定位柱有6个,同组定位柱绕对应的坩祸放置区均匀分布。
[0015]定位柱均匀分布可以使坩祸受力均匀,定位柱的数量过少效果不佳,过多的话会增加设备整体的重量,不利于设备的轻量化。放置时每组定位肋板处在相邻的两个定位柱之间。
[0016]为了安插定位柱,安装孔孔径略大,为了防止定位柱从安装孔中脱出,作为优选,所述卡勾一端通过转轴摆动安装在台板上,另一端设有伸入安装孔与定位柱侧面相抵紧的勾头。需要取出或调整定位柱时,仅需翻转卡勾使勾头脱离安装孔即可。
[0017]本实用新型的坩祸包括坩祸体以及固定在坩祸体外壁两侧的吊耳,所述坩祸体采用内外两侧复合结构,外层为铸铁材质,内层为钢材质,坩祸体整体上为倒圆台形,内部空间为倒多棱台结构,在坩祸体外壁的底部设有定位肋板。
[0018]坩祸采用内外两侧复合结构,内衬选用钢材可大幅度降低损耗,内衬可以采用钢板逐片拼接构成倒多棱台结构的周面,加工相对简单。
[0019]为了便于坩祸与用于承载坩祸的移动轨道车相定位配合,作为优选,所述定位肋板有两组,分布在坩祸相对的两侧,每组定位肋板为并排布置的两块。
[0020]为了防止在起吊尤其是放置坩祸时发生不必要的晃动,作为优选,两组定位肋板的连线与两吊耳的连线垂直。
[0021]两吊耳的连线可视为坩祸的摆动轴线,两组定位肋板位于该摆动轴线两侧,在向移动轨道车上放置坩祸时,两组定位肋板与移动轨道车顶面接触可避免坩祸晃动。
[0022]本实用新型的坩祸采用内外两侧复合结构,内衬选用钢材可大幅度降低损耗,转运系统的移动轨道车利用两组定位柱可以同时定位放置两个坩祸,定位柱上的引导斜面便于坩祸自上而下进入坩祸放置区,活动插接的定位柱一方面便于调整,另一方面可以限定坩祸的外周,防止移动轨道车运动时坩祸发生滑移。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熔铅转炉坩祸转运系统的侧视图;
[00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熔铅转炉坩祸转运系统中坩祸的俯视图;
[0025]图3为图2中坩祸的侧视图;
[00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熔铅转炉坩祸转运系统中移动轨道车上定位柱部位的局部剖视图。
[0027]图5为图4中卡勾处在不同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熔铅转炉坩祸转运系统,包括移动轨道车以及坩祸100,移动轨道车包括滑轨(各图中省略滑轨)以及沿滑轨运动的车体,滑轨为并排布置的两条,车体包括台板1、位于台板底面的车轮2、以及布置在台板顶面的两组定位柱3。车轮2有四个轴接在台板底面且用于在滑轨上行走。每组定位柱有6个且间隔布置成环形,环形中心为坩祸放置区,坩祸100处在该坩祸放置区中。
[0029]参见图2、图3,坩祸100包括坩祸体以及固定在坩祸体外壁两侧的吊耳101,坩祸体采用内外两侧复合结构,外层为铸铁材质,内层102为钢材质,坩祸体整体上为倒圆台形,内部空间为倒多棱台结构,在坩祸体外壁的底部设有定位肋板103。内层102选用钢材可大幅度降低损耗,内层102可以采用钢板逐片拼接构成倒多棱台结构的周面,加工相对简单。
[0030]定位肋板103有两组,分布在坩祸相对的两侧,每组定位肋板为并排布置的两块。两组定位肋板103的连线与两吊耳101的连线垂直。
[0031]放置坩祸100时每组定位肋板103处在相邻的两个定位柱之间,定位柱3朝向坩祸放置区的一侧带有与坩祸100外壁配合的引导斜面。
[0032]参见图4,图5,为了便于调整定位柱的位置,台板I上设有安装孔104,定位柱105(相当于图1中的定位柱3)活动插设在安装孔104内,定位柱105具有分别与台板I顶面和底面相抵的上勾107和下勾106,以避免定位柱105上下窜动。上勾107朝向坩祸100—侧为引导斜面。
[0033]为了安插定位柱105,安装孔104孔径略大,为了防止定位柱105从安装孔104中脱出,安装孔104内还插设有与定位柱105侧面相抵紧的卡勾108。图中可见卡勾108—端通过转轴109摆动安装在台板I上,另一端设有伸入安装孔104与定位柱105侧面相抵紧的勾头110。需要取出或调整定位柱105时,仅需翻转卡勾108使勾头110脱离安装孔104即可。
[0034]本实用新型的坩祸采用内外两侧复合结构,内衬选用钢材可大幅度降低损耗,转运系统的移动轨道车利用两组定位柱可以同时定位放置两个坩祸,定位柱上的引导斜面便于坩祸自上而下进入坩祸放置区,定位柱可以限定坩祸的外周,防止移动轨道车运动时坩祸发生滑移。
【主权项】
1.一种熔铅转炉坩祸转运系统,包括移动轨道车以及坩祸,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轨道车包括滑轨以及沿滑轨运动的车体,所述车体包括台板、位于台板底面的车轮、以及布置在台板顶面的两组定位柱,每组定位柱有6?8个且间隔布置成环形,环形中心为坩祸放置区; 所述台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定位柱活动插设在安装孔内,台板上摆动安装有伸入安装孔内与定位柱相抵紧的卡勾。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铅转炉坩祸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定位柱朝向坩祸放置区的一侧带有与坩祸外壁配合的引导斜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熔铅转炉坩祸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组定位柱有6个,同组定位柱绕对应的坩祸放置区均匀分布。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熔铅转炉坩祸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一端通过转轴摆动安装在台板上,另一端设有伸入安装孔与定位柱侧面相抵紧的勾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熔铅转炉坩祸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坩祸包括坩祸体以及固定在坩祸体外壁两侧的吊耳,所述坩祸体采用内外两侧复合结构,外层为铸铁材质,内层为钢材质,坩祸体整体上为倒圆台形,内部空间为倒多棱台结构,在坩祸体外壁的底部设有定位肋板。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熔铅转炉坩祸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肋板有两组,分布在坩祸相对的两侧,每组定位肋板为并排布置的两块。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熔铅转炉坩祸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两组定位肋板的连线与两吊耳的连线垂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熔铅转炉坩埚转运系统,包括移动轨道车以及坩埚,所述移动轨道车包括滑轨以及沿滑轨运动的车体,所述车体包括台板、位于台板底面的车轮、以及布置在台板顶面的两组定位柱,每组定位柱有6~8个且间隔布置成环形,环形中心为坩埚放置区;所述台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定位柱活动插设在安装孔内,台板上摆动安装有伸入安装孔内与定位柱相抵紧的卡勾。坩埚采用内外两侧复合结构,内衬选用钢材可大幅度降低损耗,转运系统的移动轨道车利用两组定位柱可以同时定位放置两个坩埚,定位柱上的引导斜面便于坩埚自上而下进入坩埚放置区,活动插接的定位柱一方面便于调整,另一方面可以限定坩埚的外周,防止移动轨道车运动时坩埚发生滑移。
【IPC分类】H01M10/54, F27B7/00, F27B7/26
【公开号】CN205352044
【申请号】CN201521088686
【发明人】娄可柏, 杨建芬, 胡建平, 杨松平, 许俊波
【申请人】浙江天能电源材料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