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10460563阅读:来源:国知局
线32收起,直至将过滤网2移入壳体I内部的准确位置,再停止驱动电机33的运行。
[0133]更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滤网轮齿223设在边条22的朝向壳体I内部的一侧,滤网轮齿223为多个且沿过滤网2的移动方向设置,由此便于滤网轮齿223与线轮轮齿3121的啮合以实现过滤网2的移动。
[0134]可选地,如图15所示,线槽段313位于齿轮段312和枢转轴段311之间。由此可以使得线轮轴31的结构更加紧凑,节省壳体I内部空间,同时便于过滤网2的移入和移出,防止过滤网2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而不利于线轮轮齿3121与滤网轮齿223的啮合,从而保证过滤网2移动的可靠性。
[013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线槽段313、齿轮段312和枢转轴段311 —体成型。由此可以简化结构及装配工序,节省装配的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可以减少螺钉等连接线槽段313、齿轮段312和枢转轴段311的零部件,从而降低成本。
[0136]可选地,如图14所示,驱动装置还包括从动齿轮34,从动齿轮34通过传动轴35与齿轮段312连接且同步运动,过滤网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滤网轮齿223,其中一侧的滤网轮齿223与齿轮段312的线轮轮齿3121啮合,另一侧的滤网轮齿223与从动齿轮34啮合。由此在过滤网2的两侧驱动过滤网2移动,可以平衡过滤网2两侧的拉力,可以防止过滤网2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转等现象,并且还可以提高过滤网2移动的效率。
[0137]进一步地,如图17所示,从动齿轮34的远离齿轮段312的一端设有与线轮轴31上的线槽段313相同的线槽段313,线槽段313上同样设置有适于缠绕绕线32的绕线槽3131。相应地,绕线32有两根,一根与过滤网的上端2a的左侧连接,另一个与过滤网的上端2a的右侧连接。由此,当过滤网2完全移出壳体I内时,两根绕线32可以分别连接过滤网2的左右两侧,防止过滤网2发生偏转,并且在过滤网2至少部分位于壳体I内时,便于过滤网2移入或移出壳体I内,使过滤网2两侧的滤网轮齿223分别与齿轮段312的线轮轮齿3121和从动齿轮34啮合以增加过滤网2移动的可靠性。
[0138]下面参考图1-图4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空调器100。下述描述只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139]实施例一
[0140]如图1-图1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包括壳体1、两个过滤网2和两个驱动装置。[0141 ]具体地,壳体I上设有出风口 12和进风口 11,出风口 12设在壳体I的靠近前侧壁的下端的位置处,进风口 11设在壳体I的顶壁上,壳体I包括面框14、网架15、导向部13和导风板16,面框14和网架15位于壳体I的内部且靠近壳体I的前侧壁和顶壁设置,并大体沿壳体I的前侧壁和顶壁的方向延伸,网架15罩设在面框14的前表面上。导向部13包括水平段131、圆弧段132和竖直段133且限定在面框14和网架15之间,网架15的上端与面框14相对的一侧面以及面框14的上端与网架15相对的一侧面大体呈水平方向设置,从而限定出导向部13的水平段131;网架15的下端与面框14相对的一侧面以及面框14的下端与网架15相对的一侧面大体呈竖直方向设置,从而限定出导向部13的竖直段133;网架15的与面框14相对的一侧面的上端和下端以及面框14的与网架15相对的一侧面的上端和下端通过圆滑的曲面过度,从而限定出导向部13的圆弧段132。导向部13的下端设在出风口 12处,导风板16可枢转的设置在出风口 12处以打开和关闭出风口 12,当导风板16关闭出风口 12时,导向部13被封闭在壳体I内。导向部13在出风口 12处沿过滤网2移动的方向向壳体I内部延伸,以用于引导过滤网2移动,防止过滤网2移动不畅而导致过滤网2卡在壳体I内。
[0142]如图3和图4所示,导向部13的靠近出风口 12的下端形成为喇叭口 1331,由此导向部13的喇叭口 1331可以将过滤网2顺利的导入导向部13的下端,再导入壳体I内,防止过滤网2在导向部13的下端卡死而不能移动。相应地,如图4和图11所示,过滤网2的下端具有导向段21,导向段21适于与导向部13的喇叭口 1331相适配,导向段21具有第三导向面21a和第四导向面21b,当将过滤网2移入壳体I内时,当导向段21的第三导向面21a和第四导向面21b分别与导向部13的喇叭口 1331的两个内壁面相配合时过滤网2停止移动,由此可以准确的将过滤网2移动到壳体I内的准确位置,防止过滤网2安装位置不对而影响使用。
[0143]如图8所示,两个过滤网2沿出风口 12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每个过滤网2的两侧均设有沿其移动方向延伸的边条22,过滤网2的上下边缘同样设有沿其边缘延伸的边条22,且在过滤网2的内部还设有网格状的条形结构,由此可以固定支撑过滤网2,保证过滤网2不变形。每个过滤网2左右两侧的边条22上的朝向壳体I外部的一侧面上均设有多个间隔开的滤网限位凸起221,多个限位凸起221在边条22上均匀的间隔设置,由此可以避免过滤网2在左右方向上来回移动,防止过滤网2在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左右方向的移动而导致过滤网2在壳体I内移入和移出不畅,保证过滤网2在壳体I内沿移动方向的可靠性。
[0144]两个驱动装置设在壳体I上且靠近壳体I的前侧的下端,两个驱动装置分别设在壳体I的两侧分别驱动两个过滤网2上下移动。也就是说,两个过滤网2与两个驱动装置一一对应。驱动装置可以驱动过滤网2在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之间上下移动。当过滤网2位于第一位置状态时,过滤网2全部位于壳体I内,当过滤网2位于第二位置状态时,过滤网2至少部分位于壳体I外,且过滤网2可以通过出风口 12移入壳体I内或移出壳体I内。
[0145]如图5、图12-图15所示,壳体I内的后侧上方位置处设有横截面为圆形的挂线轴17,驱动装置包括线轮轴31、两根绕线32、从动齿轮34和驱动电机33。线轮轴31设在壳体I内,且线轮轴31包括一体成型的枢转轴段311、齿轮段312和线槽段313。枢转轴段311的一端与驱动电机33的电机轴相连,齿轮段312位于枢转轴段311的另一端,齿轮段312上具有线轮轮齿3121,线槽段313位于齿轮段312和枢转轴段311之间,且线槽段313与齿轮段312间隔开设置,线槽段313沿线轮轴31的周向方向延伸,线槽段313上设有缠绕绕线32的绕线槽3131。驱动电机33用于驱动线轮轴31转动,驱动电机33固定于电机座331上,电机座331通过螺钉3311和插销3312固定于面框14上。
[0146]从动齿轮34通过传动轴35与齿轮段312连接且同步运动,过滤网2的左右两侧的边条22的朝向壳体I内部的一侧面上均设有滤网轮齿223,其中一侧的滤网轮齿223与齿轮段312的线轮轮齿3121啮合,另一侧的滤网轮齿223与从动齿轮34啮合。由此在齿轮段312和从动齿轮34的带动下使过滤网2移动。同时,从动齿轮34的远离齿轮段312的一端设有线槽段313,线槽段313上设置有适于缠绕绕线32的绕线槽3131,绕线槽3131用于缠绕绕线32,
[0147]如图8-图10所示,两根绕线32分别缠绕在两侧的绕线槽3131内,绕线32的一端与绕线槽3131连接,另一端绕过挂线轴17后与过滤网的上端2a连接。其中,绕线32的与过滤网2连接的一端设有卡钩321,过滤网2上设有卡孔222,卡钩321与卡孔222卡接实现绕线32与过滤网2的连接,卡孔222具有朝向线轮轴31—侧的开口以便于卡钩321穿入,卡孔222的内顶壁上设有沿过滤网2的厚度方向延伸的限位凸条2221,限位凸条2221的外表面形成为圆滑的曲面,由此可以防止过滤网2在移动的过程中卡钩321与卡孔222分离,保证过滤网2移动的可靠性。
[0148]当过滤网2需要拆卸或清洗时,可以将过滤网2移出壳体I内,此时可以利用遥控器控制驱动电机33开启,驱动电机33正转带动线轮轴31转动,从而带动从动齿轮34转动,线轮轴31上的齿轮段312的线轮轮齿3121与过滤网2上一侧的滤网轮齿223啮合,从动齿轮34与过滤网2上的另一侧的滤网轮齿223啮合以带动过滤网2移动,同时绕线槽3131上的绕线32逐渐释放,当过滤网2全部移出壳体I内时,线轮轮齿3121与滤网轮齿223分离,从动齿轮34与滤网轮齿223分离,再通过两根绕线32带动过滤网2向下移动直至移动到用户可以拆卸或清理到的位置,或绕线32全部释放的位置,控制驱动电机33停止,可以将过滤网2上端的两边的绕线32的卡钩321拆卸下来,从而实现轻松拆洗过滤网2。
[0149]当过滤网2清理完毕后,可以将过滤网2上的卡孔222与绕线32上的卡钩321卡接,或直接控制驱动电机33开启,驱动电机33反转,两个绕线槽3131将绕线32收起以带动过滤网2向上移动,当过滤网2的一侧的滤网轮齿223与线轮轮齿3121开始啮合以及从动齿轮34与过滤网2的另一侧的滤网轮齿223开始啮合后,齿轮段312和从动齿轮34带动过滤网2继续向上移动,同时绕线槽3131继续将绕线32收起,直至将过滤网2移入壳体I内部的准确位置,再停止驱动电机33的运行。
[0150]实施例二
[0151]如图18-图4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包括壳体1、两个过滤网
2、两个驱动装置和四个延伸组件。
[0152]具体地,如图22所示,壳体I上设有出风口12和进风口 11,出风口 12设在壳体I的前侧壁的下端,进风口 11设在壳体I的顶壁上,壳体I还包括面框14、网架15、导向部13和导风板16,面框14和网架15位于壳体I的内部且靠近壳体I的前侧壁和顶壁设置,并大体沿壳体I的前侧壁和顶壁的方向延伸,网架15罩设在面框14的前表面上,导向部13包括水平段131、圆弧段132和竖直段133且限定在面框14和网架15之间,网架15的上端与面框14相对的一侧面以及面框14的上端与网架15相对的一侧面大体呈水平方向设置,从而限定出导向部13的水平段131;网架15的下端与面框14相对的一侧面以及面框14的下端与网架15相对的一侧面大体呈竖直方向设置,从而限定出导向部13的竖直段133;网架15的与面框14相对的一侧面的上端和下端以及面框14的与网架15相对的一侧面的上端和下端通过圆滑的曲面过度,从而限定出导向部13的圆弧段132。导向部13的下端设在出风口 12处,导风板16可枢转的设置在出风口 12处以打开或关闭出风口 12,当导风板16关闭出风口 12时,导向部13被封闭在壳体I内。导向部13在出风口 12处沿过滤网2移动的方向向壳体I内部延伸,以用于引导过滤网2移动,防止过滤网2移动不畅而导致过滤网2卡在壳体I内。
[0153]如图40所示,导向部13的靠近出风口 12的下端形成为喇叭口 1331,由此导向部13的喇叭口 1331可以将过滤网2顺利的导入导向部13的下端,再导入壳体I内,防止过滤网2在导向部13的下端卡死而不能移动。相应地,如图34所示,过滤网2的下端具有导向段21,导向段21适于与导向部13的喇叭口 1331相适配,导向段21的两侧还具有与导向段21形状相同的延伸段212,导向段21和延伸段212具有第四导向面21b,且沿过滤网2的移动方向,与第四导向面21b相对的一侧面形成为开口,即导向段21形成为中空的结构,中空结构内具有用于增强导向段21和延伸段212可靠性的加强筋211。当过滤网2完全位于壳体内部时,导向段21配合在导向部13的喇叭口 1331内,加强筋211的自由端面和第四导向面21b分别与导向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