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恒温机冷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3386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恒温机冷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循环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恒温机系统能节省能源且稳定性高的改进的恒温机冷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如图2所示,为现有的恒温机冷却循环系统6,包括一压缩机61,该压缩机61连接一冷凝器62,且冷凝器62经一过滤器63与一膨胀阀64相接,以缩小冷媒流通的面积,使冷媒产生降温的作用。该膨胀阀64的出口端连接一蒸发器65,使冷媒可在蒸发器65进行吸热膨胀动作。该蒸发器65的出口端则与一分离器66连接,供冷媒重新压缩排热后再行利用,以及为维持系统的恒温环境,该蒸发器65的前后分别设有一风扇67与一加热器68。该加热器68是由一控制器69控制,且该加热器68上具有一温度感应器681,该温度感应器681是感应蒸发器65的温度,以供控制器69可对该加热器68进行控制,如此,形成一完整的冷却循环系统的动作。
上述的冷却循环系统,当温度感应器681将加热器68温度异常的讯号传回至该控制器69时,,该控制器69则立即启动加热器68再次加热,但须经一段时间后,方能使该加热器68维持在稳定的状态。故,前述的冷却循环系统,对稳定性要求极高的恒温机冷却循环系统而言,确有加以改进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冷却循环系统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进的恒温机冷却循环系统,其可增加系统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恒温机冷却循环系统,包括一压缩机,该压缩机连接一冷凝器,冷凝器经一过滤器与一膨胀阀相接,该膨胀阀的出口端连接一蒸发器,使冷媒可在该蒸发器进行吸热膨胀动作,而蒸发器的出口端则设一储液瓶,供冷媒重新压缩排热后再行利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阀的出口端连接一液体循环系统,使冷媒可在该液体循环系统进行吸热膨胀动作,该液体循环系统除本身的循环外,两侧分别与一储液瓶及一第一蒸发器相连,供重新压缩排热后再行利用,以及为维持系统的恒温效果,该第一蒸发器的前方设有一风扇,该液体循环系统内装设有一与控制器相连的加热器,该加热器由控制器控制,该第一蒸发器出口端设有一温度感应器,该温度感应器是感应第一蒸发器的温度,供控制器可对该加热器进行控管,以稳定提供所需的热源。
前述的改进的恒温机冷却循环系统,其中液体循环系统,是由一第二蒸发器、一储液槽及一泵组成,且该液体循环系统与第一蒸发器相连,以增加系统的稳定性。
前述的改进的恒温机冷却循环系统,其中第二蒸发器具有两可独立进出的用于不同循环的回路,位于该第二蒸发器一侧的冷媒入口是与膨胀阀的出口端连接,使冷媒可在该第二蒸发器进行吸热膨胀动作,且第二蒸发器的冷媒出口则与储液瓶相连,供冷媒重新压缩排热后再行利用,该第二蒸发器另一侧的回路则分别与一储液槽与一第一蒸发器相连接,以及为维持系统的恒温效果,设有一风扇与一加热器,该风扇位于第一蒸发器的前方,该加热器则装设于液体循环系统中的储液槽内,该储液槽内装有不冻液,并借助泵与第一蒸发器相连,使该储液槽内的不冻液可稳定维持该第一蒸发器与第二蒸发器的热交换率。
前述的改进的恒温机冷却循环系统,其中还包括在第一蒸发器增设一恒湿装置,以具有恒温与恒湿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可增加系统的稳定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系统的流程图图2是现有的恒温机冷却循环系统的系统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
图1,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选用的实施例结构。
本实施例改进的恒温机冷却循环系统1,如
图1所示,其包括一压缩机11,该压缩机11连接一冷凝器12,且冷凝器12通过一干燥过滤器13与一膨胀阀14相接,以缩小冷媒流通的面积,使冷媒产生降温的作用,并于该膨胀阀14的出口端连接一液体循环系统2。本实施例中,该液体循环系统2,是由一第二蒸发器21、一储液槽22及一泵23组成,该第二蒸发器21具有两可独立进出的回路,以分别供不同循环所需。本实施例中,位于该第二蒸发器21一侧的冷媒入口211是与膨胀阀14的出口端连接,使冷媒可在该第二蒸发器21进行吸热膨胀动作,且第二蒸发器21的冷媒出口212则与储液瓶15相连,供冷媒重新压缩排热后再行利用,而该第二蒸发器21另一侧的回路则分别与一储液槽22与一第一蒸发器16相连接。为维持系统的恒温效果,而设有一风扇17与一加热器18,该风扇17位于第一蒸发器16的前方,该加热器18则装设于液体循环系统2中的储液槽22内。本实施例中,该储液槽22内装有不冻液,且该储液槽22借助泵23与第一蒸发器16相连,以形成液体循环系统2。该加热器18与一控制器19相连,该第一蒸发器16出口端设有一温度感应器161,该温度感应器16感应第一蒸发器16的温度,供控制器19可对该加热器18进行控管,借由上述各构件可使加热器18稳定提供所需的热源。
由于本实用新型增设一液体循环系统2,并将加热器18置于储液槽22中,且该储液槽22内装有不冻液,以确保系统内的液体温度稳定,并借助泵23的输送作用,可将不冻液持续经过该第一蒸发器16与第二蒸发器21。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蒸发器16与第二蒸发器21分别为一鳍片式热交换器与一板式交换器,且流经第二蒸发器21的不冻液在进行热交换后,将流回储液槽22内,以形成液体循环系统2。相对地,流经该第一蒸发器16的不冻液与周围环境进行热交换后,亦将流回该储液槽22内,使该储液槽22内的不冻液为一可稳定提供该第一蒸发器16与第二蒸发器21所需的热交换源。
当装置在第一蒸发器16上的温度感应器161感应到第一蒸发器16的温度讯号时,该温度感应器161将温度讯号传回给控制器19,该控制器19会启动加热器18加热。由于储液槽22内始终维持着稳定温度的不冻液,使不冻液的温度不会下降太大,故,可马上利用泵23的输送功能,以达到迅速补充温度的动作,使该第一蒸发器16的温度保持恒温,故,本实用新型为一具有恒温功效的冷却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仍存在许多例子,其间仅细节上的变化,例如在第一蒸发器增设一恒湿装置,使本实用新型可同时具有恒温与恒湿的双重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恒温机冷却循环系统,包括一压缩机,该压缩机连接一冷凝器,冷凝器经一过滤器与一膨胀阀相接,该膨胀阀的出口端连接一蒸发器,蒸发器的出口端则设一储液瓶;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阀的出口端连接一液体循环系统,该液体循环系统两侧分别与一储液瓶及一第一蒸发器相连,该第一蒸发器的前方设有一风扇,该液体循环系统内装设有一与控制器相连的加热器,该加热器由控制器控制,该第一蒸发器出口端设有一温度感应器,该温度感应器是感应第一蒸发器的温度,供控制器对该加热器进行控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恒温机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循环系统,是由一第二蒸发器、一储液槽及一泵组成,且该液体循环系统与第一蒸发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的恒温机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蒸发器具有两可独立进出的用于不同循环的回路,位于该第二蒸发器一侧的冷媒入口是与膨胀阀的出口端连接,第二蒸发器的冷媒出口则与储液瓶相连,该第二蒸发器另一侧的回路则分别与一储液槽及一第一蒸发器相连接,还设有一风扇与一加热器,该风扇位于第一蒸发器的前方,该加热器则装设于液体循环系统中的储液槽内,该储液槽内装有不冻液,并借助泵与第一蒸发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恒温机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第一蒸发器增设一恒湿装置。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恒温机冷却循环系统,包括一压缩机,连接一冷凝器,且冷凝器经一干燥过滤器与一膨胀阀相接,以缩小冷媒流通的面积,使冷媒产生降温的作用,该膨胀阀的出口端连接一液体循环系统,使冷媒可于液体循环系统进行吸热膨胀动作,液体循环系统两侧分别与一储液瓶及一第一蒸发器相连,供重新压缩排热后再行利用,以及为维持系统的恒温效果,在该第一蒸发器的前方设有一风扇,并于液体循环系统内装设有一与控制器相连的加热器,且该加热器可由控制器控制,该第一蒸发器出口端设有一温度感应器,该温度感应器是感应第一蒸发器的温度,以供控制器可对该加热器进行控管,以稳定提供所需的热源。
文档编号F25B1/00GK2762027SQ200420085678
公开日2006年3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29日
发明者江幼宜 申请人:江幼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