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外机冷凝器及安装有该冷凝器的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2030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器室外机冷凝器及安装有该冷凝器的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具体地说涉及空调器室外机冷凝器。
背景技术
参见图1,现有冷量段为7200W的家用定速空调机一般釆用32 根U型管冷凝器,由于其流程布置不太合理,整机能效比EER基本为 国标4级甚至5级。
在制冷循环时,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冷凝过程为过热、 饱和和过冷,因此一般也将冷凝器划分为过热段、饱和段和 过冷段。
上述冷凝器流程虽然也釆用逆流流程布置,但4个分路中有2个 流程呈"U"型连接方式,且U型管数量过多,过热的高压制冷剂气 体在冷凝器中逐步冷凝成高压饱和液体,饱和液体由"U"型流程底 部区域向上流到出口支管,造成制冷剂聚结,液体制冷剂要克服重力 影响,因此流动阻力大,且还容易存润滑油,对压机运行可靠性不禾'J。 4个支路流程汇总后进入过冷段,过冷段分为2进2出,导致制冷剂 在过冷段流速变慢,压损大,制冷量发挥不出来,从而导致整机EER 偏低,整机实测EER有时还达不到国标4级能效要求。由此可以看出, 虽然配置了32根U型管,冷凝器整机能效比EER仍在国标4级,能 效比效果不理想,且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 种空调器室外机冷凝器及安装有该冷凝器 的室外机,它可以实现同冷量段空调室外机小型化,且制冷能效比 EER实测值能效等级满足国标4或5级要求,从而实现空调器产品为了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空调 器室外机冷凝器,包括双排U型管、过热段、饱和段和过冷段,多个分流支路、多个进气支管、多个出气支管、分流器及汇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部进气支管设置于冷凝器的背风侧,所述全部出气支管设置于冷凝器的迎风侧,所述过冷段的u型管全部设置在冷凝器的迎风侧,所述每一分流支路的制冷剂流程 为均先流经背风侧的U型管排后,再流经迎风侧的U型管排,所述多个出气支 管汇集在分流器进口,所述汇总管装在所述分流器出口,所述汇总管与所述过 冷段迎风侧的U型管连通。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冷凝器由24根U 型管组成,所述分流支路为三路,所述分流支路的流程为倒"U"型设置,或倒 "N"型,或由倒"U"型和倒"N"型组合。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每一分流支路均 为7根U型管组成,所述过冷段迎风侧具有3根U型管,所述三分流支路的流 程为倒"U"型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每一分流支路均 为7根U型管组成,所述过冷段的U型管为3根U型管组成,所述三分流支路 的流程为倒"N"型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每一分流支路均 为7根U型管组成,所述过冷段的U型管为3根U型管组成,所述分流支路中 的第一、二路流程为倒"U"型设置,所述分流支路中的第三路流程为倒"N" 型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每一分流支路均 为7根U型管组成,所述过冷段的U型管为3根U型管组成,所述分流支路中 的第一、三路流程为倒"N"型设置,所述分流支路中的第二路流程为倒"U" 型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每一分流支路均为6根U型管组成,所述过冷段的U型管为2根U型管组成,所述三分流支路的流程为倒"u"型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每一分流支路均 为8根U型管组成,所述过冷段的U型管为2根U型管组成,所述三分流支路 的流程为倒"N"型设置;或者,所述第一、二分流支路为8根U型管组成,所述第三分流支路为7 根U型管组成,所述过冷段的U型管为3根U型管组成,所述三分流支路的流 程为倒"N"型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每一分流支路均 为7根U型管组成,所述过冷段的U型管为3根U型管组成,所述分流支路中 的第一路流程为倒"U"型设置,所述分流支路中的第二、三路流程为倒"N" 型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分流器为压降型 分流器。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多个分流支路中 的第三分流支路的部分U型管设置在所述过冷段背风侧区域。通过实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可以实现同样的U型管数量获得更高 制冷EER,或获得同冷量段相同的制冷EER能效等级,减少U型管数量,实现冷凝器的小型化,降低成本,为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 图l是现有技术32根U型管冷凝器的系统流程图;图2 ~图6是本实用新型冷凝器为24根U型管时5个实施例的系统流程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冷凝器为20根U型管实施例的系统流程图;图8和图9是本实用新型冷凝器为26根U型管时2个实施例的系统流程图;图IO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风场风速示意图;1、冷凝器;2、总进气管;2-1、第一进气支管;2-2、第二进气支管;2-3、 第三进气支管;3-1、第一分流支路;3-2、第二分流支路;3-3、第分流支路; 4-1、第一出气支管;4-2、第二出气支管;4-3、第三出气支管;5、压降型分 流器;6、汇总管;7、过冷段;8、总出管;9-1、第一分支路的U型管;9-2、 第二分支路的U型管;9-3、第三分支路的U型管;9-4、过冷段的U型管;10、 背风侧;11、迎风侧;12、中间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设计的空调室外机冷凝器,由双排U型 管、中间管12、汇总管6、出口管和若干弯头组成,其中在总进气管2上分出 3个管内径相同的支管2-1、 2-2、 2-3,汇总管组由三个内径和管长可调的支管 4-1、 4-2、 4-3、压降型分流器5、汇总管6组成。 实施1参见图2,三路进气支管2-l、 2-2、 2-3均设置于冷凝器1的背风侧10, 三路出气支管4-1、 4-2、 4-3设置于冷凝器l的迎风侧11。每一分流支路3-1、 3-2、 3-3均为7根U型管9-1、 9-2、 9-3组成,过冷段7迎风侧的U型管9-4 为3根U型管组成,这样冷凝器1共计有24根U型管。所述三分流支路3-l、 3-2、 3-3的流程为倒"U"型设置。其中,第三分流支路3-3中的部分U型管 9-3设置在过冷段7背风侧10区域。工作时,所述分流支路3-l、 3-2、 3-3的制冷剂流程为均先流经背风侧10 的U型管排后,再流经迎风侧11的U型管排。然后,进入三个出气支管4-1、 4_2、 4-3,并共同汇集在分流器5的进口,再从汇总管6进入过冷段7迎风侧 的U型管9-4,最后从总出管8流出。实施列2参见图3,与实施例l不同的是,所述三分流支路3-l、 3-2、 3-3的流程 为倒"N"型设置。实施例3参见图4,与实施例l不同的是,所述分流支路中的第一、二路3-l、 3-2 流程为倒"U"型设置,所述第三分流支路3-3流程为倒"N"型设置。 实施列4参见图5,与实施例l不同的是,所述分流支路中的第一、三路3-l、 3-3 流程为倒"N"型设置,所述第二分流支路3-2流程为倒"U"型设置。 实施列5参见图6,与实施例l不同的是,所述分流支路中的第一路3-l流程为倒 "U"型设置,所述分流支路中的第二、三路3-2、 3-3流程为倒"N"型设置。通过实验表明,其中图7系统流程图为较佳实施例,能效比高。它由24 根U型管组成,第l路为倒"U"型连接,第2、 3路为倒"N"型连接,汇总管 6组中3个分支出管内径相同,展开长度从第l路到第3路为递减,过冷段由3 根U型管连接组成。实施例6参见图7,本实施例为20根U型管的冷凝器,每个分流支路为6根U型 管,过冷段为2根U型管;三分流支路流程均为倒"U"型设置。 实施例7参见图8,本实施例为26根U型管的冷凝器,每个分流支路为8根U型管, 过冷段为2根U型管,三分流支路流程均为倒"N,,型设置。 实施例8参见图9,本实施例为26根U型管的冷凝器,第一、二分流支路为8根U 型管、第三分流支路为7根U型管,过冷段为3根U型管,三分流支路流程均 为倒"N"型设置。室外机风扇釆用轴流风扇,因此冷凝器l风场风速称"V"字形分布,参见 图10,即上下风速大,中间小;空气风温经冷凝器从迎风侧11到背风侧10为 递增,根据对数传热温差越小则换热性能越好的原则,因此将进口全部置于背风侧10,出口置于迎风侧ll,即u型管呈逆流(制冷循环时制冷剂总体流向与空气流向相反)设计设置连接。系统小型化后,除霜较容易,且迎风侧ll换热 性能好,因此过冷段7全部设置在迎风侧11,利于制冷剂过冷,增加制冷量。分支流程全部由倒"U"型,参见附图2、倒"N"型附图3或由倒"U"型和倒 "N"型组合如附图4 6等,此种逆流流程布置,制冷剂流动阻力小。制冷循 环时,进口为过热气体,出口为有一定过冷度的过冷液体,气体与液体制冷剂 之间的密度相差很大,因此制冷剂的流量从上往下各支路是递减的,即上一支 路盘管流量大于下一支路盘管流量。制热循环时,进口为干度很小的两相流体,出口为过热气体,制冷剂的流 量从下往上各支路是递减的,即下一支路盘管流量大于上一支路盘管流量。因 此本实用新型为了均衡制冷、制热流程和风场风速情况,3个分支出管汇总到 分流器5, 3个分出管长度和内径可以调整(调节制冷剂流量),在制热循环(此 时冷凝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随着制冷剂在原制冷循环的过冷段中蒸发,气 液两相制冷剂干度进一步变大,因此该分流器为压降型分流器,以保证干度变 大后的两相混合制冷剂经压降型分流器后,分到各支管的干度基本相同,从而 提高制热循环分液均匀性和稳定性。汇总后的制冷剂进入迎风侧最下部的U型 管(一般2 4根)即过冷段,此段制冷剂流速快,有利于过冷,从而提高的制因此,本实用新型冷凝器解决了室外机冷凝器小型化后的实测EER不低于 原大箱体室外机(32根U型管冷凝器),且额定制热量和低温制热量也能满足 使用要求,实现了室外机的低成本。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 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 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9
权利要求1、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冷凝器,包括双排U型管、过热段、饱和段和过冷段,多个分流支路、多个进气支管、多个出气支管、分流器及汇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部进气支管设置于冷凝器的背风侧,所述全部出气支管设置于冷凝器的迎风侧,所述过冷段的U型管全部设置在冷凝器的迎风侧,所述每一分流支路的制冷剂流程为均先流经背风侧的U型管排后,再流经迎风侧的U型管排,所述多个出气支管汇集在分流器进口,所述汇总管装在所述分流器出口,所述汇总管与所述过冷段迎风侧的U型管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由20~ 26根U型管组成,所述分流支路为三路,所述分流支路的流程为倒"U"型设置,或倒"N"型,或由倒"U"型和倒"N"型组合。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分流支路均为7根U型管组成,所述过冷段迎风侧具有3根U型管,所述三分流支路的流程为倒"U"型设置,或所述三分流支路的流程为倒"N"型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分流支路均为7根U型管组成,所述过冷段的U型管为3根U型管组成,所述分流支路中的第一、二路流程为倒"U"型设置,所述分流支路中的第三路流程为倒"N"型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分流支路均为7根U型管组成,所述过冷段的U型管为3根U型管组成,所述分流支路中的第一、三路流程为倒"N"型设置,所述分流支路中的第二路流程为倒"U"型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分流支路均为7根U型管组成,所述过冷段的U型管为3根U型管组成,所述分流支路中的第一路流程为倒"U"型设置,所述分流支路中的第二、三路流程为倒"N"型设置。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分流支路均为6根U型管组成,所述过冷段的U型管为2根U型管组成,所述三分流支路的流程为倒"U"型设置。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分流支路均为8根U型管组成,所述过冷段的U型管为2根U型管组成,所述三分流支路的流程为倒"N"型设置;或者,所述第一、二分流支路为8根U型管组成,所述第三分流支路为7根U型管组成,所述过冷段的U型管为3根U型管组成,所述三分流支路的流程为倒"N"型设置。
9、 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分流支路中的第三分流支路的部分U型管设置在所述过冷段的背风侧区域。
10、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安装有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冷凝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冷凝器及安装有该冷凝器的室外机,技术方案是,所述全部进气支管设置于背风侧,所述全部出气支管设置于迎风侧,所述多个分流支路的制冷剂流程为均先流经背风侧的U型管排后,再流经迎风侧的U型管排,所述多个出气支管汇集在分流器进口,所述汇总管装在所述分流器出口,所述汇总管与所述过冷段迎风侧的U型管连通。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同冷量段空调室外机小型化,且制冷能效比EER实测值能效等级满足国标4或5级要求,从而实现空调器产品的低成本。
文档编号F25B39/04GK201402009SQ20092002477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6日
发明者军 王, 军 谢, 强 马 申请人: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