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318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交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热交换装置是实现冷、热流体间热量传递的设备,广泛应用于暖通空调等领域。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一种典型A型热交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 示A型热交换装置的主视图。A型热交换装置包括呈适当角度的两个集流管11,且两个集流管11之间安装有多 根大体平行的散热管12。散热管12包括与集流管11连接的直段121和连接两个直段121 的弯段122,同时,相邻的直段121之间设有波纹状翅片13。由于散热管12在弯段122处没有翅片13,所以,弯段122之间会有较大间隙,而气 体沿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流动,容易引起热交换装置漏风,导致热交换装置的换热性能降 低。当A型热交换装置作为蒸发器且横向安装时,会有冷凝水沿着散热管12流下,当 冷凝水沿散热管12流经弯段122时,由于弯段122的中心部处有重叠,导致弯段122之间 会有较小间隙,上部的冷凝水流经时会停留在间隙中,造成排水困难。而且冷凝水会积在散 热管12和翅片13的表面,形成水膜,由于水的导热系数很低,大约为金属导热系数的数百 倍分之一,因此,热交换装置的换热性能会显著降低。同时,如果冷凝水长时间堆积在散热 管12之间的间隙中,可能会滋生细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如何提高热交换装置的换热性能;同时使热交换装置更安全、更健康,是本 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交换装置,该热交换装置的换热性能得到明显提 高,且使用更安全,更健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部、 弯管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具有集流管且与所述第二换热部呈预定角度设置, 还包括与所述集流管的轴向平行延伸的主导流板;该主导流板的第一侧端部与所述第一换 热部的内壁相贴合,第二侧端部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内壁相贴合。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均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散热管,所述主导 流板具有若干与各所述散热管对应的第一导流槽。优选地,所述第一侧端部和所述第二侧端部分别与所述弯管部的两端相贴合。优选地,所述主导流板具有第二导流槽,该第二导流槽沿所述主导流板的长度方 向逐渐降低。优选地,所述主导流板具有第二导流槽,该第二导流槽沿所述主导流板的中部向 两端逐渐降低。[0014]优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主导流板侧面的辅导流板;所述主导流板还包括设于所 述第一侧端部和所述第二侧端部之间的主体部,所述第二导流槽形成于所述辅导流板与所 述主体部之间。优选地,所述辅导流板的数目两个,且分别设于所述主体部的两侧面。优选地,所述主导流板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侧端部和所述第二侧端部之间的主体 部,该主体部处设有形成所述第二导流槽的压筋。优选地,所述压筋的压制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范围为10° 60°。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热交换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部、弯管部和第二换 热部,第一换热部具有集流管且与第二换热部呈预定角度设置。而且,该热交换装置还包括 与集流管的轴向平行延伸的主导流板;该主导流板的第一侧端部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的内壁 相贴合,第二侧端部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内壁相贴合。主导流板能有效堵住第一换热部和 第二换热部之间的间隙,引导气流沿主导流板流动,从而防止弯管部处漏风,以提高热交换 装置的换热性能,提高热交换装置的工作效率。同时,当热交换装置横向安装并作为蒸发器使用时,主导流板能引导第一换热部 上的冷凝水沿主导流板流动,避免冷凝水流经弯管部处,进而防止冷凝水停留在弯管部的 间隙中,从而既提高了热交换装置的换热效率,又可以防止冷凝水堆积在散热管之间的间 隙中,防止细菌滋生,提高热交换装置的健康安全指标。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均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 散热管,所述主导流板具有若干与各所述散热管对应的第一导流槽。在作为蒸发器时,第一 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上的各散热管表面会形成冷凝水,主导流板上的第一导流槽与各散热 管相对应,可以引导各散热管上的冷凝水沿第一导流槽流动,使冷凝水导出效率更高,热交 换装置的换热效率更好。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热交换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主 导流板侧面的辅导流板,;所述主导流板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侧端部和所述第二侧端部之 间的主体部,所述第二导流槽形成于所述辅导流板和所述主体部之间。辅导流板与主导流 板形成第二导流槽,使气体或冷凝水经第二导流槽流出主导流板,从而避免气体进入弯管 部部,也避免冷凝水经过第二换热部,进一步提高热交换装置的换热效率。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导流板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侧端部和所述第 二侧端部之间的主体部,该主体部处设有形成所述第二导流槽的压筋。即主导流板可以是 经过冲压的方式形成,其结构可靠,加工成本低,有利于提高热交换装置的性价比。

图1为一种典型A型热交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A型热交换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热交换装置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主导流板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热交换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侧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热交换装置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侧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热交换装置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0030]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主导流板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侧视图;图9为图8所示主导流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主导流板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所示主导流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主导流板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侧视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热交换装置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热交换装置,该热交换装置的换热性能得到明显提 高,且使用更安全,更健康。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 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热交换装置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 意图。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热交换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部2、弯管部4和第二 换热部3,第一换热部2具有集流管21且与第二换热部3呈预定角度设置。而且,该热交换 装置还包括与集流管21的轴向平行延伸的主导流板5 ;该主导流板5的第一侧端部51与 第一换热部2的内壁相贴合,第二侧端部52与第二换热部3的内壁相贴合。主导流板5能 有效堵住第一换热部2和第二换热部3之间的间隙,引导气流沿主导流板5流动,从而防止 弯管部4处漏风,以提高热交换装置的换热性能,提高热交换装置的工作效率。同时,当热交换装置横向安装并作为蒸发器使用时,冷凝水沿图中箭头所示的方 向流动,主导流板5能引导第一换热部2上的冷凝水沿主导流板5离开热交换装置,避免冷 凝水流经弯管部4处,进而防止冷凝水停留在弯管部4的间隙中,从而既提高了热交换装置 的换热效率,又可以防止冷凝水堆积在散热管之间的间隙中,防止细菌滋生,提高热交换装 置的健康、安全指标。本文所涉及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图3所示热交换装置所处的位置为基准来定 义的,实际应用中热交换装置的安装方向可以有多种。本文所述的内壁,是以第一换热部2 和第二换热部3以预定角度连接所形成的空间为基准参考的,靠近形成的空间为内。同时, 本文所述的平行,也不应理解为数学意义里标准的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而是大体在有限 空间内不会相交的两个体,即主导流板5在有限空间内不会与集流管21的轴向相交,两个 散热管在有限空间内不会相交;在产品制作过程中,因为生产、组装等误差而导致两者的方 向发生偏差是可以接受的。应当理解,本文中所采用的方位词不应当限制本专利的保护范 围。请参考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主导流板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立体示意 图。在第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换热部2和第二换热部3均包括若干平行 设置的散热管,主导流板5可以具有若干与各散热管对应的第一导流槽53。在作为蒸发器 时,第一换热部2和第二换热部3上的各散热管表面会形成冷凝水,主导流板5上的第一导 流槽53与各散热管相对应,可以引导各散热管上的冷凝水沿第一导流槽53流动,使冷凝水
5导出效率更高,热交换装置的换热效率更好。显然,上文所述的对应,系指一个第一导流槽53与一个散热管在一个平面内,使 这个散热管在使用中形成的冷凝水可以沿与之对应的第一导流槽53流动,提出热交换装置。具体地,各散热管之间还设有翅片,为了实现较好的导流效果,第一侧端部51可 以与第一换热部2的端部翅片相贴合,第二侧端部52可以与第二换热部3的端部翅片相贴 合。即第一侧端部51和第二侧端部52分别与弯管部4的两端相贴合,使散热管没有设置 翅片的位置与主导流板5的两侧端相衔接,使气流在没有翅片的地方经主导流板5导流,而 不会流到弯管部4处,提高热交换装置的换热性能。显然,如果主导流板5的两侧边较宽,其第一侧端部51和第二侧端部52沿散热管 延伸,这样也能起到防止气流进入弯管部4的作用,只是较宽的主导流板5会阻挡气流进入 翅片,可能对换热性能带来不利影响。可以理解,上述的第一导流槽53沿主导流板5的宽度方向延伸,与散热管的延伸 方向平行。主导流板5上还可以设置第二导流槽54,沿主导流板5的长度方向即集流管21 的轴向延伸。请参考图5和图6,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热交换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侧视 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热交换装置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侧视图。如图所示,第二导流槽54的结构形式可以有两种,一种沿主导流板5的长度方向 逐渐降低(示于图5);另一种沿主导流板5的中部向两端逐渐降低(示于图6)。第一换热 部2上的冷凝水沿第一侧端部51流到主导流板5后,可以沿第二导流槽54顺着集流管21 的轴向(也就是主导流板5的长度延伸方向)流出热交换装置,使冷凝水不经过第二侧端 部52和第二换热部3,进一步提高热交换装置的换热效率,同时也避免冷凝水在弯管部4和 散热管表面聚集,防止细菌增生。其中,第二导流槽54沿主导流板5的长度方向逐渐降低时,比较适用于热交换装 置整体尺寸较小或安装空间有限的场合,使第一换热部2上的冷凝水从主导流板5的一端 流出。当不存在上述限制时,可以使冷凝水使主导流板5的两端流出,即以主导流板5的中 部为界,分别向主导流板5的两端降低,使位于中部两端的冷凝水分别向主导流板5的两端 流动,以提高冷凝水排出热交换装置的效率,进一步提高热交换装置的换热效率。显然,此 处的中部是相对于主导流板5的两端而言的,只要不在两端部,都可以理解为本文所述的 中部。请参考图7至图9,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热交换装置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 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主导流板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侧视图;图9为图8 所示主导流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第二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主导流板5还包括设于第一侧端部51和第二侧端部 52之间的主体部55,上述的第二导流槽54可以由主体部55和辅导流板56形成。图中所 示的辅导流板56包括主板561和连接板562,其中,主板561与主导流板5的主体部55大 体平行,连接板562与主板561大体垂直,使主板561、连接板562和主导流板5的主体部 55三者形成第二导流槽54,为冷凝水导流。应当理解,这只是辅导流板56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辅导流板56可以是一块整板,与主导流板5的主体部55固定连接;也可以主导流板5是一个整体,通过冲压或其它能一 体成型的方式形成主体部55和辅导流板56,只要在实际使用中,辅导流板56相对于水平 面,有一个向上的夹角,以保证冷凝水不会沿辅导流板56流出,就能满足本实用新型的要 求,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考图10和图11,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主导流板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 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所示主导流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第三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热交换装置中辅导流板56的 数目可以为两个,且分别设于主体部55的两侧面。即在主体部55朝向弯管部4的一面和 背离弯管部4的一面均设有辅导流板56,在主体部55的两面均形成两个第二导流槽54,使 位于主导流板5两面的冷凝水都能被有效引流,排出热交换装置,从而进一步提高热交换 装置的换热性能。请参考图12,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主导流板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侧视图。在第四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二导流槽54由设于主体部55的压筋551 形成。即主导流板5可以是经过冲压的方式形成,其结构可靠,加工成本低,有利于提高热 交换装置的性价比。其中,压筋551的方向相对于水平面有向上的趋势,使冷凝水在压筋形 成的第二导流槽54中不会流向第二换热部3,确保主导流板5的引导作用,提高热交换装置 的换热性能。具体地,压筋551的压制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范围可以为10° 60°,这样既 可以保证冷凝水不易流到第二换热部3,又可以减小压筋551的加工难度,降低主导流板5 的加工成本。需要说明的,主导流板5上可以同时具有第一导流槽53和第二导流槽54 ;而且, 在上述的第二、第三和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第二导流槽54的结构均可以既如图5所示 的向主导流板5的一端有下降趋势,也可以如图6所示向主导流板5的两端倾斜;同时,第 二和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主体部55和辅导流板56可以通过如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也 可以通过冲压等一体成型式的加工方式形成第二导流槽54。请参考图13,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热交换装置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 示意图。在第三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热交换装置中的第一换热部2、 第二换热部3和弯管部4为分体式结构,即第一换热部2和第二换热部3通过弯管部4连 通,实现热能交换。此结构中主导流板5也可以起到阻挡气流的作用或对冷凝水起到导流 的作用,提高热交换装置的换热性能。这样,在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热交换装置中,第一换热部2和第二换热部3可以是分 体式的结构,通过弯管部4连接在一起;也可以是一体式结构,即第一换热部2中的散热管 和第二换热部3中的散热管为一个整体,通过弯折预定角度形成弯管部4。同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得出,本文所述的各种主导流板5 的结构,既可以应用在一体式的热交换装置中,也可以应用在分体式的热交换装置中。只要 应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主导流板5,能阻挡气流或对冷凝水起导流作用,都应该在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热交换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 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 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 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部(2)、弯管部(4)和第二换热部(3),所述第一换热部(2)具有集流管(21)且与所述第二换热部(3)呈预定角度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集流管(21)的轴向平行延伸的主导流板(5);该主导流板(5)的第一侧端部(51)与所述第一换热部(2)的内壁相贴合,第二侧端部(52)与所述第二换热部(3)的内壁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部(2)和第二换热 部(3)均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散热管,所述主导流板(5)具有若干与各所述散热管对应的 第一导流槽(5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端部(51)和所述第二 侧端部(52)分别与所述弯管部(4)的两端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流板(5)具有第二导流槽 (54),该第二导流槽(54)沿所述主导流板(5)的长度方向逐渐降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流板(5)具有第二导流槽 (54),该第二导流槽(54)沿所述主导流板(5)的中部向两端逐渐降低。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主导流板(5) 侧面的辅导流板(56);所述主导流板(5)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侧端部(51)和所述第二侧 端部(52)之间的主体部(55),所述第二导流槽(54)形成于所述辅导流板(56)与所述主体 部(55)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导流板(56)的数目两个,且 分别设于所述主体部(55)的两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流板(5)还包括设于 所述第一侧端部(51)和所述第二侧端部(52)之间的主体部(55),该主体部(55)处设有形 成所述第二导流槽(54)的压筋(55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筋(551)的压制方向与水平 方向的夹角范围为10° 6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部(2)、弯管部(4)和第二换热部(3),第一换热部(2)具有集流管(21)且与第二换热部(3)呈预定角度设置,还包括与集流管(21)延伸方向平行的主导流板(5);该主导流板(5)的第一侧端部(51)与第一换热部(2)的内壁相贴合,第二侧端部(52)与第二换热部(3)的内壁相贴合。主导流板(5)既可以有效堵住第一换热部(2)和第二换热部(3)之间的间隙,引导气流沿主导流板(5)流动,防止弯管部(4)处漏风,以提高热交换装置的换热性能,提高热交换装置的工作效率;又可以防止冷凝水堆积在散热管之间的间隙中,防止细菌滋生,提高热交换装置的健康安全指标。
文档编号F25B39/00GK201731683SQ20102020205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4日
发明者汪峰 申请人: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