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分离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802090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油分离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油分离器,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壳体上设置有油分入口、油分出口和第一回油口,壳体的内壁上连接有封板和多孔挡板,封板和多孔挡板将内腔分隔为与油分出口连通的第一空间、与油分入口连通的第二空间和与第一回油口连通的第三空间,封板上设置有连通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中间通道,油分入口与多孔挡板之间设置有油气分离部,油分离器还包括第一过滤器,第一过滤器呈空心环形,设置在第一空间内,第一过滤器的入口连通中间通道。本发明提供的油分离器,在封板上方设置第一过滤器,在不改变现有结构的情况下增加过滤次数,精过滤器采用内进外出的过滤方式,增加了过滤面积,提高了过滤效果。
【专利说明】油分离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分离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将混合在一起的润滑油与制冷剂进行高效分离的油分离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制冷系统中的油分离器,多数采用离心式分离和过滤式分离相结合,通过在油分离器的中部安装一个封板将其分为位于上方的过滤空间和位于下方的分离空间,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与润滑油的混合气体,经油分进口进入油气分离空间离心分离后,部分气体通过设置在封板上的空间进入到过滤空间进行过滤,之后经过油分出口排出。对于这种油分,问题是:过滤面积小,过滤效果不够好。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油分离器,提高了过滤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油分离器,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油分入口、油分出口和第一回油口,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连接有封板和多孔挡板,所述封板和多孔挡板将所述内腔分隔为与所述油分出口连通的第一空间、与所述油分入口连通的第二空间和与所述第一回油口连通的第三空间,所述封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的中间通道,所述油分入口与所述多孔挡板之间设置有油气分离部,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呈空心环形,设置在所述第一空间内,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入口连通所述中间通道。
[0005]较优地,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所过滤冷冻油回油的第二回油口,所述第二回油口置于所述第一空间的底部。
[0006]较优地,所述油分离器,还包括第二过滤器和中间套筒;
[0007]所述中间套筒设置在所述封板上,置于所述第二空间,所述中间套筒连接于所述中间通道,所述第二过滤器设置在所述中间套筒的通孔内。
[0008]较优地,所述油气分离部包括套设在所述中间套筒外壁上的螺旋导流板,所述螺旋导流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螺旋通道,所述油分入口与螺旋通道连通。
[0009]较优地,所述壳体包括筒体、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连接在所述筒体的顶端,所述第二端盖连接在所述筒体的底端,所述第一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筒体形成所述内腔,所述油分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上,所述第一回油口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下部,位于所述多孔挡板与所述第二端盖之间,所述第二端盖作为集油腔。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回油口连通有弯管,所述弯管延伸到所述集油腔的底部。
[0011 ] 较优地,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加油口,位于所述多孔挡板和所述封板之间。
[0012]较优地,所述第一过滤器上还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用于密封所述第一过滤器的一端,所述挡板的周侧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过滤后的气体进入所述油分出口的通道。
[0013]较优地,所述第一过滤器的直径是所述油分离器的壳体内腔直径的1/2至3/4。
[00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发明的油分离器,在封板上方设置第一过滤器,在不改变现有结构的情况下增加过滤次数,精过滤器采用内进外出的过滤方式,增加了过滤面积,提高了过滤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发明的油分离器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封板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所示多孔挡板的示意图;
[0019]其中,
[0020]10壳体;11筒体;12第一端盖;13第二端盖;20油分入口 ;
[0021]30油分出口 ;40第一回油口 ;50封板;60中间套筒;61螺旋导流板;
[0022]70挡板;71第二过滤器;72第一过滤器;80多孔挡板;90加油口 ;
[0023]100 第二回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油分离器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5]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的油分离器一实施例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10,壳体10上设置有油分入口 20、油分出口 30和第一回油口 40,壳体10的内壁上连接有封板50和多孔挡板80,封板50和多孔挡板80将所述内腔分隔为与油分出口 30连通的第一空间、与油分入口 20连通的第二空间和与第一回油口 40连通的第三空间,封板50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的中间通道,油分入口 20与多孔挡板80之间设置有油气分离部。
[0026]壳体10包括筒体11、第一端盖12和第二端盖13,第一端盖12连接在筒体11的顶端,第二端盖13连接在筒体11的底端,第一端盖12、第二端盖13与筒体11形成所述内腔,油分出口 30设置在第一端盖12上,第一回油口 40设置在筒体11的下部,位于多孔挡板80与第二端盖13之间,第二端盖13作为集油腔。优选地,第一回油口 40连通有弯管(未示出),所述弯管延伸到所述集油腔的底部,即延伸到第二端盖13的内侧底壁附近。
[0027]第一过滤器72设置在所述第一空间内,第一过滤器72呈空心环形,第一过滤器72的入口连通所述中间通道。第一过滤器72上还设置有挡板70,挡板70用于密封第一过滤器72的一端(上端),挡板70的周侧设置有用于第一过滤器72过滤后的气体进入油分出口30的通道,在图1中,经第一过滤器72过滤后的气体沿箭头方向经过所述通道进入油分出Π 30。
[0028]壳体10上还设置有用于第一过滤器72所过滤冷冻油回油的第二回油口 100,第二回油口 100置于所述第一空间的底部。第一过滤器72采用内进外出的过滤方式,油气混合物从所述中间通道进入第一过滤器72,经第一过滤器72的侧壁过滤后从油分出口 30排出,第一过滤器72将润滑油过滤到外部流道封板50上,经第二回油口 100流入系统,第一过滤器72采用内进外出的过滤方式,增大了过滤面积,提高了过滤效果。
[0029]较优地,第一过滤器72的直径是壳体10内腔直径(筒体11内径)的1/2至3/4。第一过滤器72的直径不小于壳体10内腔直径的1/2,避免第一过滤器72的直径过小,减小了过滤面积,从而影响过滤效果。第一过滤器72的直径不大于壳体10内腔直径的3/4,避免第一过滤器72外表面距离壳体10内壁太近,增大排气阻力,影响排气效果。所以,第一过滤器72的直径取壳体10内腔直径的1/2至3/4,既能提高过滤效果,又能减少排气阻力。
[0030]较优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油分离器还包括第二过滤器71和中间套筒60。
[0031]中间套筒60设置在封板50上,置于所述第二空间,中间套筒60的通孔连接于所述中间通道,第二过滤器71设置在中间套筒60的通孔内。
[0032]较优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油气分离部包括套设在中间套筒60外壁上的螺旋导流板61,螺旋导流板61与筒体11的内壁(即壳体10内壁)之间形成螺旋通道,油分入口 20与螺旋通道连通,中间套筒60位于所述第二空间。
[0033]较优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壳体10上还设置有加油口 90,位于所述多孔挡板80和封板50之间。设置加油口 90方便在系统缺油时添加润滑油。
[0034]以上实施例中的油分离器,提高了过滤效果,在封板上方设置第一过滤器(精过滤器),同时在中间通道内设有第二过滤器(粗油滤芯),在不改变现有结构的情况下增加过滤次数,提高过滤效果。同时精过滤器采用内进外出的过滤方式,精过滤器将润滑油过滤到外部流道封板上。在第一空间的底部设置了第二回油口,将其过滤出的少量润滑油单独返回系统,同时,在油分离器的第三空间,可兼作储油器的作用。该结构增加了过滤效果,便于精滤润滑油的回油。无论是离心分离部分还是过滤分离部分分离出来的油,都可以按系统需要,回到系统中。
[003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油分离器,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油分入口、油分出口和第一回油口,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连接有封板和多孔挡板,所述封板和多孔挡板将所述内腔分隔为与所述油分出口连通的第一空间、与所述油分入口连通的第二空间和与所述第一回油口连通的第三空间,所述封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的中间通道,所述油分入口与所述多孔挡板之间设置有油气分离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呈空心环形,设置在所述第一空间内,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入口连通所述中间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所过滤冷冻油回油的第二回油口,所述第二回油口置于所述第一空间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过滤器和中间套筒; 所述中间套筒设置在所述封板上,置于所述第二空间,所述中间套筒连接于所述中间通道,所述第二过滤器设置在所述中间套筒的通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气分离部包括套设在所述中间套筒外壁上的螺旋导流板,所述螺旋导流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螺旋通道,所述油分入口与螺旋通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筒体、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连接在所述筒体的顶端,所述第二端盖连接在所述筒体的底端,所述第一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筒体形成所述内腔,所述油分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上,所述第一回油口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下部,位于所述多孔挡板与所述第二端盖之间,所述第二端盖作为集油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回油口连通有弯管,所述弯管延伸到所述集油腔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加油口,位于所述多孔挡板和所述封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过滤器上还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用于密封所述第一过滤器的一端,所述挡板的周侧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过滤后的气体进入所述油分出口的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的直径是所述油分离器的壳体内腔直径的1/2至3/4。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的直径是所述油分离器的壳体内腔直径的1/2至3/4。
【文档编号】F25B43/02GK104344613SQ201310339626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6日
【发明者】李儒滨, 齐方成, 苗志强, 成浩, 霍美琳, 安亚洲, 练浩民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