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5596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分离器,属于制冷系统中使用的油分离器。
背景技术
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在工作时对冷媒气体进行压缩,在压缩的同时,大量的润滑油进入压缩机,才能保证稳定运行,但是空调在长配管、低温等情况下,回油很差,造成空调系统的运行不稳定,因此,提高油分率器的回油率,可以保证空调系统的稳定运行。现有技术中导出管是同直径的,含有润滑油的气态制冷剂进入壳体后速度没有变化,离心力不变, 导致分离效果一般,空调机组运行时,压缩机中的润滑油会随着高压气态制冷剂的流动,以滴状油雾的状态被带到制冷循环的其他部件中,越积越多,对压缩机的造成一定的损坏。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分离效果好、体积小的油分离器。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油分离器,包括筒体、导入管、导出管和回油管,所述导出管伸入筒体内,所述导出管包括上端、锥形过渡面和下端,所述上端位于筒体外,所述下端位于筒体内,所述上端与下端通过锥形过渡面连接,所述锥形过渡面与下端连接处开有通孔,所述导入管通过通孔与导出管连通,所述导出管的下端底部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下方的筒体内设有透油的隔板,所述过滤网下方的筒体侧壁设有导油板,所述回油管设于筒体底部。所述筒体底部设有多个磁铁。所述磁铁为2-5个。所述上端的直径为下端的直径的1/5-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由于导出管,位于筒体内的直径大于筒体外的直径,当含有润滑油的气态制冷剂进入筒体后速度加快,产生离心力也大,容易被甩到筒体的内壁,经过滤网和透油的隔板,再流入回油管,油分离更均匀、更彻底。


图I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筒体,2、导入管,3、导出管,4、回油管,5、上端,6、锥形过渡面,7、下端,8、通孔,9、过滤网,10、透油的隔板、11、导油板,12、磁铁。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所示,本发明的油分离器,包括筒体I、导入管2、导出管3和回油管4,导出管3伸入筒体I内,导出管3包括上端5、锥形过渡面6和下端7,上端5的直径为下端7的直径的1/5-1/2,上端5位于筒体I外,下端7位于筒体I内,上端5与下端7通过锥形过渡面6连接,锥形过渡面6与下端7连接处开有通孔8,导入管2通过通孔8与导出管3连通,导出管3的下端7底部设有过滤网9,过滤网9下方的筒体I内设有透油的隔板10,过滤网9下方的筒体I侧壁设有导油板11,回油管4设于筒体I底部,筒体I底部设有2个磁铁12。由于导出管3,位于筒体I内的直径大于筒体I外的直径,当含有润滑油的气态制冷剂进入筒体I后速度加快,产生离心力也大,容易被甩到筒体I的内壁,经过滤网9和透 油的隔板10,再流入回油管4,油分离更均匀、更彻底。
权利要求
1.油分离器,包括筒体、导入管、导出管和回油管,所述导出管伸入筒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出管包括上端、锥形过渡面和下端,所述上端位于筒体外,所述下端位于筒体内,所述上端与下端通过锥形过渡面连接,所述锥形过渡面与下端连接处开有通孔,所述导入管通过通孔与导出管连通,所述导出管的下端底部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下方的筒体内设有透油的隔板,所述过滤网下方的筒体侧壁设有导油板,所述回油管设于筒体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底部设有多个磁铁。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为2-5个。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的直径为下端的直径的1/5-1/2。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油分离器,包括筒体、导入管、导出管和回油管,导出管伸入筒体内,导出管包括上端、锥形过渡面和下端,上端位于筒体外,下端位于筒体内,上端与下端通过锥形过渡面连接,锥形过渡面与下端连接处开有通孔,导入管通过通孔与导出管连通,导出管的下端底部设有过滤网,过滤网下方的筒体内设有透油的隔板,过滤网下方的筒体侧壁设有导油板,回油管设于筒体底部。本发明优点由于导出管,位于筒体内的直径大于筒体外的直径,当含有润滑油的气态制冷剂进入筒体后速度加快,产生离心力也大,容易被甩到筒体的内壁,经过滤网和透油的隔板,再流入回油管,油分离更均匀、更彻底。
文档编号F25B43/02GK102654336SQ20111005156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日
发明者钱允兰 申请人:钱允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