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储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2578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缩机储液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压缩机储液器。



背景技术:

储液器是压缩机的重要部件,起到贮藏、气液分离、过滤、消音和制冷剂缓冲的作用。如图1所示,它是由上端盖、中筒体、下端盖组成的壳体1、进气管2、出气管3、滤网件4、挡板5’等零部件组成。储液器在使用运转中,挡板5’设于中筒体靠近下端盖的位置,挡板5’的边缘下翻,与中筒体的固定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是需要在上翻或下翻的挡板5’边缘上设置凹槽51’,填入焊料6,然后安装入储液壳体1整体进行过炉焊,虽然解决了噪声问题,但其不仅耗能,而且生产效率低下,因此生产成本较高。如图2所示,另一种是属于松配,上翻或下翻的挡板5’边缘直径比壳体1的内径至少小0.1mm,壳体1对应挡板5’边缘的上方和下方位置设有向内凸起的上定位部11和下定位部12,从而将挡板5’固定于上定位部11和下定位部12之间,该种结构不需要焊接,但由于挡板5’边缘直径比壳体1内径小,而上、下定位部11、12又只能从上下方向定位,因此当处于工作状态时挡板5’会发生震动造成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储液器,其制造简单,组装容易,同时解决了噪音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压缩机储液器,包括壳体以及安装于壳体内的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板具有翻边,翻边外壁与壳体内壁为过盈配合,壳体内壁对应翻边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位置设有向内凸起可限制挡板上下移动的上定位部和下定位部。

所述挡板的翻边外壁与壳体内壁为过盈配合,翻边外径大于壳体内径0.05-1.0mm mm。

所述挡板的翻边外壁与壳体内壁为过盈配合,翻边外径大于壳体内径0.15-0.50mm。

所述挡板的翻边为向上的翻边或向下的翻边。

所述的上定位部、下定位部分别为按圆周分布的两个以上的点,或者按圆周分布的弧段,或者整个圆周构成。

所述的上定位部、下定位部是由壳体外壁向内压刻槽形成的向内凸起,刻槽深度为0.3~0.8mm。

所述的刻槽深度为0.5~0.6mm。

所述的上定位部对应的刻槽中心与下定位部对应的刻槽中心之间的间距比翻边宽度大0.5~2.0mm。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无需焊接,大大节省了成本,同时又解决了噪音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储液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储液器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例子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特定例子。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压缩机储液器,包括壳体1以及安装于壳体1内的挡板5。

挡板5具有翻边51,可以为向上的翻边或是向下的翻边。翻边51外壁与壳体1内壁为过盈配合,从而避免了在压缩机工作时挡板5产生的震动噪音;壳体1内壁对应翻边51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位置设有向内凸起可限制挡板5上下移动的上定位部11和下定位部12,从而确保挡板5被定位在适当的位置,不会因受到内部气压而移位。优选的,翻边51外径大于壳体1内径0.05-1.0mm mm,两者形成过盈配合。最优选的,翻边51外径大于壳体1内径0.15-0.50mm,两者形成过盈配合。

上定位部11、下定位部12可以分别为按圆周分布的两个以上的点,或者是按圆周分布的弧段,或者是整个圆周构成。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整个圆周构成的上定位部11、下定位部12。上定位部11、下定位部12是由壳体1外壁向内压刻槽形成的向内凸起,刻槽深度为0.3~0.8mm,从而令向内凸起能够起到较好的限位作用。较优选的,所述的上定位部11、下定位部12的刻槽深度为0.5~0.6mm。上定位部11对应的刻槽中心与下定位部12对应的刻槽中心之间的间距L1比翻边51宽度L2大0.5~2.0mm,从而能够很好的防止挡板5移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