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机头制冷机组的换热单元及双机头制冷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3165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机头制冷机组的换热单元及双机头制冷机组。



背景技术:

目前的双机头制冷机组中为了更有效的回油和冷媒控制,通常采用双独立系统的结构。双机头制冷机组中包括两个换热器,有的技术方案会将两个换热器连接在一起,但是两个换热器连接处会出现冷媒泄露,且连接处容易变形而导致连接失效,换热管清洗也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的发现所作出的技术改进:

现有常用的双机头制冷机组中,如果两个换热器连接一起,通常会将两个换热器的管板利用螺栓加垫片的连接方式连接在一起,这种采用螺栓加垫片的连接形式容易造成连接处冷媒泄露,且连接处容易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变形而导致连接失效。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双头制冷机组的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可降低冷媒泄露几率且增加制冷机组整体刚性。

本实用新型还旨在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换热单元的双机头制冷机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机头制冷机组的换热单元,包括:两个筒体,每个所述筒体两端敞开,所述两个筒体间隔开设置;多个管板,每个所述管板上均设有支撑孔,所述多个管板包括:中管板,所述中管板设在所述两个筒体之间,每个所述筒体均焊接连接在所述中管板上;两个端管板,所述两个端管板分别设在所述两个筒体的远离彼此的一端;其中,每个所述筒体内均设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配合在所述管板的所述支撑孔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单元采用三管板的结构设计,可以降低冷媒泄露几率并且有效地防止了换热器连接部分受到外力产生变形,增加了换热单元的整体刚性,同时还降低了换热单元的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筒体内的所述换热管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两个筒体中相对应的两个所述换热管为一体管。这样使得换热管的安装、拆卸和清洗都十分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胀接连接在所述中管板上。这样的连接方式较为简单,不存在较复杂的连接结构,简化了换热单元的结构,中管板与换热管通过胀接连接还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密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筒体同轴设置。这样的设置有利于两个筒体内的换热管一一对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筒体分别形成为圆筒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筒体的冷媒进口设在所述筒体的顶壁上,每个所述筒体的冷媒出口设在所述筒体的底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机头制冷机组,具有所述的双机头制冷机组的换热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机头制冷机组,通过设置所述换热单元,可以降低冷媒泄露几率,有效防止换热单元受外力变形,增加机组整体刚性,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换热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换热单元100、筒体1、中管板2、端管板3、换热管4、支撑孔5、冷媒进口6、冷媒出口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单元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单元100,包括两个筒体1、中管板2和两个端管板3。每个筒体1的两端敞开,且两个筒体1间隔开设置。中管板2和两个端管板3上均设有支撑孔5,中管板2设在两个筒体1之间,每个筒体1均焊接连接在中管板2上。两个端管板3分别设在两个筒体1的远离彼此的一端。每个筒体1内均设有换热管4,换热管4配合在管板的支撑孔5上。

可以的理解的是,目前现有的换热单元为四管板的结构,即两个筒体的两端均焊接有管板,通过利用螺栓垫片的连接方式将两个相邻的管板连接起来。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单元100采用三管板的结构设计,将中管板2作为两个换热器的共同连接板,且两个换热器的筒体1与中管板2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连接,即将两个换热器接合为一体,这样避免了现有连接方式造成的连接处容易发生冷媒泄露和变形的现象发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单元100,采用三管板的结构设计,可以降低冷媒泄露几率并且有效防止换热器连接部分受到外力而产生变形,增加了换热单元100的整体刚性,同时还降低了换热单元100的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筒体1内的换热管4一一对应设置,两个筒体1中相对应的两个换热管4为一体管。这样两个换热器内换热管4是一个整管,使得换热管4的安装、拆卸和清洗都十分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管4胀接连接在中管板2上。这样的连接方式较为简单,不存在较复杂的连接结构,简化了换热单元100的结构,中管板2与换热管4通过胀接连接还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密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筒体1同轴设置。这样的设置有利于两个筒体1内的换热管4一一对应设置,减少换热单元占地面积。具体地,两个筒体1分别形成为圆筒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筒体1的冷媒进口6设在筒体1的顶壁上,每个筒体1的冷媒出口7设在筒体1的底壁上。

下面参照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单元100的具体结构。

如图1所示,换热单元100包括两个筒体1、中管板2、两个端管板3和换热管4。

两个筒体1同轴且间隔开地设置,筒体1的形状为圆筒形且两端敞开。每个筒体1的顶壁上均设有冷媒进口6,底壁上设有冷媒出口7。

中管板2设置在两个筒体1之间,两个筒体1均焊接连接在中管板2上。

两个端管板3设置在两个筒体1的远离彼此的一端,且焊接连接在对应的筒体1上。

换热管4配合在中管板2与两个端管板3的支撑孔5上,且安装换热管4后,使用胀管器对换热管4与中管板2配合的位置进行胀管,实现换热管4与中管板2的胀接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机头制冷机组,设置有上述换热单元100,由此,可以降低冷媒泄露几率,增加机组整体刚性,降低成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