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31230发布日期:2019-06-15 00:5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装置,特别涉及下述空调装置,上述空调装置包括室外单元、多个室内单元、液态制冷剂连通管和气态制冷剂连通管、在与液态制冷剂连通管连接的液态连接管以及与气态制冷剂连通管连接的气体连接管上具有中转断流阀的中转单元、检测制冷剂的泄漏的制冷剂泄漏检测元件。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一种空调装置,该空调装置包括:室外单元,该室外单元具有压缩机;多个室内单元,该室内单元具有室内膨胀阀和室内热交换器;液态制冷剂连通管和气态制冷剂连通管,上述液态制冷剂连通管和气态制冷剂连通管连接室外单元与室内单元;至少一个中转单元,该中转单元设置于液态制冷剂连通管以及气态制冷剂连通管,并且该中转单元对多个室内热交换器进行切换以使多个室内热交换器独立地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或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此外,作为上述空调装置,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许5517789号)所示的那样,在中转单元的液体连接管(与液态制冷剂连通管连接的制冷剂管)以及气体连接管(与气态制冷剂连通管连接的制冷剂管)上设置中转断流阀(液体中转断流阀以及气体中转断流阀),通过在制冷剂泄漏时关闭液体中转断流阀以及气体中转断流阀来防止制冷剂从室外单元侧向室内单元侧流入,从而抑制制冷剂从室内单元泄漏。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通过在制冷剂泄漏时关闭中转单元的液体中转断流阀以及气体中转断流阀,从而将包含室内单元的、液体中转断流阀与气体中转断流阀之间的部分切断。由此,制冷剂泄漏的部分被限定为包含室内单元的、液体中转断流阀与气体中转断流阀之间的部分。

然而,关闭中转单元的液体中转断流阀以及气体中转断流阀意味着允许存在于包含室内单元的、液体中转断流阀与气体中转断流阀之间的部分的制冷剂的泄漏,从减少泄漏量的观点来看,不能说是充分的。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当在下述空调装置中发生制冷剂的泄漏时减少制冷剂的泄漏量,上述空调装置包括室外单元、多个室内单元、液态制冷剂连通管和气态制冷剂连通管、在与液态制冷剂连通管连接的液态连接管以及与气态制冷剂连通管连接的气体连接管上具有中转断流阀的中转单元、检测制冷剂的泄漏的制冷剂泄漏检测元件。

第一观点的空调装置具有室外单元、多个室内单元、液态制冷剂连通管以及气态制冷剂连通管、至少一个中转单元、制冷剂泄漏检测元件、控制部。室外单元具有压缩机。室内单元具有室内膨胀阀和室内热交换器。液态制冷剂连通管以及气态制冷剂连通管将室外单元与室内单元连接。中转单元设置于液态制冷剂连通管以及气态制冷剂连通管,该中转单元在与液态制冷剂连通管连接的液体连接管上具有液体中转断流阀并且在与气态制冷剂连通管连接的气体连接管上具有气体中转断流阀,该中转单元对多个室内热交换器进行切换以使多个室内热交换器独立地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或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制冷剂泄漏检测元件检测制冷剂的泄漏。控制部控制室外单元、室内单元以及中转单元的构成设备。此外,此处,控制部在制冷剂泄漏时根据制冷剂泄漏检测元件的信息来进行第一断流控制,在上述第一断流控制中,该控制部打开液体中转断流阀并且关闭室内膨胀阀以及气体中转断流阀。

此处,如上所述,在制冷剂泄漏时,通过第一断流控制,在打开液体中转断流阀的状态下关闭室内膨胀阀以及气体中转断流阀,从而仅将包含制冷剂泄漏的可能性较高的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膨胀阀与气体中转断流阀之间的部分切断。由此,制冷剂泄漏的部分被限定为包含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膨胀阀与气体中转断流阀之间的部分。这意味着,与通过在制冷剂泄漏时关闭中转单元的液体中转断流阀以及气体中转断流阀,将包含室内单元的、液体中转断流阀与气体中转断流阀之间的部分切断的情况相比,能够在包含制冷剂泄漏的可能性较高的室内热交换器的情况下缩小制冷剂泄漏的部分。

这样,此处,当制冷剂泄漏时,通过进行第一断流控制,能够仅将包含制冷剂泄漏的可能性较高的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膨胀阀与气体中转断流阀之间较窄的部分切断,从而减少制冷剂的泄漏量。

在第一观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第二观点的空调装置中,液体中转断流阀由电动膨胀阀构成,控制部在进行第一断流控制时将液体中转断流阀略微打开。此处,“略微打开”是指在将液体中转断流阀的完全打开表示为100%的情况下大约15%以下的开度。

虽然比在室内热交换器附近(包含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膨胀阀与气体中转断流阀之间的部分)发生的可能性低,但制冷剂的泄漏也有可能从液体中转断流阀与室内膨胀阀之间的部分发生。因此,较为理想的是,在通过第一断流控制而仅将包含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膨胀阀与气体中转断流阀之间的部分切断的情况下,还假定制冷剂从液体中转断流阀与室内膨胀阀之间的部分泄漏,并且减少制冷剂从室外单元侧向液体中转断流阀与室内膨胀阀之间的部分的流入。

因此,此处,如上所述,在进行第一断流控制时,将由电动膨胀阀构成的液体中转断流阀略微打开,从而减少制冷剂从室外单元侧向液体中转断流阀与室内膨胀阀之间的部分的流入。

由此,此处,即使在从液体中转断流阀与室内膨胀阀之间的部分发生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第一断流控制过程中尽量抑制制冷剂从该部分泄漏。

在第一观点或第二观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第三观点的空调装置中,在控制部判定为即使进行第一断流控制而制冷剂的泄漏还在持续的情况下,该控制部进行在关闭室内膨胀阀的状态下关闭液体中转断流阀的第二断流控制。

在通过第一断流控制而仅将包含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膨胀阀与气体中转断流阀之间的部分切断后制冷剂的泄漏还在持续的情况下,制冷剂的泄漏有可能从液体中转断流阀与室内膨胀阀之间的部分发生。

因此,此处,如上所述,在判定为即使进行第一断流控制而制冷剂的泄漏还在持续的情况下,通过第二断流控制而在关闭室内膨胀阀的状态下关闭液体中转断流阀,从而将液体中转断流阀与室内膨胀阀之间的部分切断。

由此,此处,当制冷剂泄漏时,通过接着第一断流控制而进行第二断流控制,从而能够将液体中转断流阀与室内膨胀阀之间的部分切断,进而减少制冷剂的泄漏量。

在第三观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第四观点的空调装置中,室内单元还具有检测室内热交换器附近的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控制部根据在第一断流控制的过程中由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制冷剂的温度来判定是否即使进行第一断流控制而制冷剂的泄漏还在持续。

若在室内热交换器附近(包含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膨胀阀与气体中转断流阀之间的部分)发生制冷剂的泄漏,那么,当进行了第一断流控制时,与在室内热交换器附近未发生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相比,由于制冷剂的泄漏,室内热交换器附近的制冷剂的温度表现出急剧变化的倾向,此外,上述制冷剂的温度迅速接近配置了室内热交换器的环境温度(室内温度等)。例如,在室内热交换器附近的制冷剂的温度的变化率变得大于规定的变化率的情况下、或者在室内热交换器附近的制冷剂的温度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由环境温度确定的规定的温度的情况下,在室内热交换器附近发生制冷剂的泄漏,而在室内热交换器附近的制冷剂的温度的变化率变为规定的变化率以下的情况下、或者在室内热交换器附近的制冷剂的温度未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由环境温度确定的规定的温度的情况下,在室内热交换器附近未发生制冷剂的泄漏,也就是说,能够判定为即使进行第一断流控制而制冷剂的泄漏还在持续。

由此,此处,能够对是否即使进行第一断流控制而制冷剂的泄漏还在持续进行适当判定。

在第三观点或第四观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第五观点的空调装置中,控制部在进行第二断流控制时将气体中转断流阀打开。

在判定为即使进行第一断流控制而制冷剂的泄漏还在持续的情况下,在室内热交换器附近(包含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膨胀阀与气体中转断流阀之间的部分)未发生制冷剂泄漏的可能性较高。

因此,此处,如上所述,在进行第二断流控制时,将气体中转断流阀打开。

由此,解除将室内膨胀阀与气体中转断流阀之间的部分切断的状态,从而能够形成仅将液体中转断流阀与室内膨胀阀之间的部分切断的状态。

在第五观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第六观点的空调装置中,气体中转断流阀由电动膨胀阀构成,控制部在进行第二断流控制时将气体中转断流阀略微打开。此处,“略微打开”是指在将气体中转断流阀的完全打开表示为100%的情况下大约15%以下的开度。

在判定为即使进行第一断流控制而制冷剂的泄漏还在持续的情况下,无法完全否定在室内热交换器附近(包含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膨胀阀与气体中转断流阀之间的部分)发生制冷剂泄漏的可能性。因此,较为理想的是,在通过第二断流控制而仅将液体中转断流阀与室内膨胀阀之间的部分切断的情况下,还假定制冷剂从室内膨胀阀与气体中转断流阀之间的部分泄漏,并且减少制冷剂从室外单元侧向气体中转断流阀与室内膨胀阀之间的部分的流入。

因此,此处,如上所述,在进行第二断流控制时,将由电动膨胀阀构成的气体中转断流阀略微打开,从而减少制冷剂从室外单元侧向气体中转断流阀与室内膨胀阀之间的部分的流入。

由此,此处,即使正在从室内膨胀阀与气体中转断流阀之间的部分发生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第二断流控制过程中尽量抑制制冷剂从该部分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示意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泄漏时的空调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变形例一的制冷剂泄漏时的空调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变形例二的制冷剂泄漏时的空调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变形例二的制冷剂泄漏时的空调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变形例三的制冷剂泄漏时的空调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变形例三的制冷剂泄漏时的空调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并不限于下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能在不脱离发明要点的范围内进行变更。

(1)结构

使用图1对空调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空调装置1是通过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循环来进行建筑物等的室内的制冷和制热的装置。空调装置1主要具有:室外单元2;彼此并联地连接的多个(此处为四个)的室内单元3a、3b、3c、3d;与各室内单元3a、3b、3c、3d连接的中转单元4a、4b、4c、4d;制冷剂连通管5、6,上述制冷剂连通管5、6经由中转单元4a、4b、4c、4d连接室外单元2与室内单元3a、3b、3c、3d;控制部19,该控制部19对室外单元2、室内单元3a、3b、3c、3d以及中转单元4a、4b、4c、4d的构成设备进行控制。此外,空调装置1的蒸汽压缩式制冷剂回路10通过连接室外单元2、室内单元3a、3b、3c、3d、中转单元4a、4b、4c、4d、制冷剂连通管5、6而构成。在制冷剂回路10填充有r32等制冷剂。此外,空调装置1以下述方式构成:通过中转单元4a、4b、4c、4d,各室内单元3a、3b、3c、3d能够独立地进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通过将制冷剂从进行制热运转的室内单元送至进行制冷运转的室内单元,能够在室内单元之间进行热回收(此处为进行冷热同时运转,该冷热同时运转同时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

(制冷剂连通管)

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主要具有:从室外单元2延伸的合流管部;在中转单元4a、4b、4c、4d的跟前分岔成多个(此处为四个)的第一分岔管部5a、5b、5c、5d;第二分岔管部5aa、5bb、5cc、5dd,上述第二分岔管部5aa、5bb、5cc、5dd连接中转单元4a、4b、4c、4d与室内单元3a、3b、3c、3d。

此外,气态制冷剂连通管6主要具有高低压气态制冷连通管7、低压气态制冷剂连通管8、连接中转单元4a、4b、4c、4d与室内单元3a、3b、3c、3d的分岔管部6a、6b、6c、6d。高低压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是能够对与压缩机21(后述)的排出侧或吸入侧连接进行切换的气态制冷剂连通管,并且具有从室外单元2延伸的合流管部、在中转单元4a、4b、4c、4d的跟前分岔成多个(此处为四个)的分岔管部7a、7b、7c、7d。低压气态制冷剂连通管8是与压缩机21(后述)的吸入侧连接的气态制冷剂连通管,并且具有从室外单元2延伸的合流管部、在中转单元4a、4b、4c、4d的跟前分岔成多个(此处为四个)的分岔管部8a、8b、8c、8d。这样,此处,通过使气态制冷剂连通管6具有高低压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和低压气态制冷剂连通管8,从而形成为具有包括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的三根制冷剂连通管的结构(即三管式结构)。

(室内单元)

室内单元3a、3b、3c、3d设置于建筑物等的室内。室内单元3a、3b、3c、3d如上所述那样经由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气态制冷剂连通管6(高低压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低压气态制冷剂连通管8以及分岔管部6a、6b、6c、6d)以及中转单元4a、4b、4c、4d与室外单元2连接,从而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

接着,对室内单元3a、3b、3c、3d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由于室内单元3a与室内单元3b、3c、3d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此处仅对室内单元3a的结构进行说明,至于室内单元3b、3c、3d的结构,分别标注符号“b”、“c”或“d”以替代表示室内单元3a的各部分的符号中的“a”,并且省略各部分的说明。

室内单元3a主要具有室内膨胀阀51a和室内热交换器52a。此外,室内单元3a具有:室内液态制冷剂管53a,该室内液态制冷剂管53a将室内热交换器52a的液体侧端与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此处为分岔管部5aa)连接;室内气态制冷剂管54a,该室内气态制冷剂管54a将室内热交换器52a的气体侧端与气态制冷剂连通管6(此处为分岔管部6a)连接。

室内膨胀阀51a是能够对制冷剂进行减压并且对在室内热交换器52a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的电动膨胀阀,该室内膨胀阀51a设置于室内液态制冷剂管53a。

室内热交换器52a是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以冷却室内空气或者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以加热室内空气的热交换器。在此,室内单元3a具有室内风扇55a,该室内风扇55a起到下述作用:将室内空气吸入至室内单元3a内,并使上述室内空气在室内热交换器52a中与制冷剂热交换后作为供给空气供给至室内。也就是说,室内单元3a具有室内风扇55a,该室内风扇55a是将作为在室内热交换器52a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冷却源或加热源的室内空气供给至室内热交换器52a的风扇。室内风扇55a通过室内风扇用马达56a驱动。

在室内单元3a设有各种传感器。具体而言,在室内单元3a设置有:室内热交液体侧传感器57a,该室内热交液体侧传感器57a对室内热交换器52a的液体侧端的制冷剂的温度tr1进行检测;室内热交气体侧传感器58a,该室内热交气体侧传感器58a对室内热交换器52a的气体侧端的制冷剂的温度trg进行检测;室内空气传感器59a,该室内空气传感器59a对吸入至室内单元3a内的室内空气的温度tra进行检测。此外,在室内单元3a设置有作为检测制冷剂泄漏的制冷剂泄漏检测元件的制冷剂传感器79a。另外,此处,制冷剂传感器79a设置于室内单元3a,但不限定于此,也可设置于用于操作室内单元3a的遥控器或者室内单元3a进行空气调节的室内空间等。

(室外单元)

室外单元2设置于建筑物等的室外。室外单元2如上所述那样经由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气态制冷剂连通管6(高低压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低压气态制冷剂连通管8以及分岔管部6a、6b、6c、6d)以及中转单元4a、4b、4c、4d与室内单元3a、3b、3c、3d连接,从而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

室外单元2主要具有压缩机21和一个以上(此处为两个)的室外热交换器23a、23b。此外,室外单元2具有用于切换散热运转状态和蒸发运转状态的切换机构22a、22b,在上述散热运转状态下,使各室外热交换器23a、23b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在上述蒸发运转状态下,使各室外热交换器23a、23b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切换机构22a、22b与压缩机21的吸入侧通过吸入制冷剂管31连接。在吸入制冷剂管31设置有对吸入压缩机21的制冷剂进行暂时积存的储罐29。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切换机构22a、2b通过排出制冷剂管32连接。切换机构22a与室外热交换器23a、23b的气体侧端通过第一室外气态制冷剂管33a、33b连接。室外热交换器23a、23b的液体侧端与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通过室外液态制冷剂管34连接。在室外液态制冷剂管34的与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连接的连接部设置有液体侧截止阀27。此外,室外单元2具有用于切换制冷剂导出状态和制冷剂导入状态的第三切换机构22c,在上述制冷剂导出状态下,将从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送至高低压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在上述制冷剂导入状态下,将在高低压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中流动的制冷剂送至吸入制冷剂管31。第三切换机构22c与高低压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通过第二室外气态制冷剂管35连接。第三切换机构22c与压缩机21的吸入侧通过吸入制冷剂管31连接。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第三切换机构22c通过排出制冷剂管32连接。在第二室外气态制冷剂管35的与高低压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连接的连接部设置有高低压气体侧截止阀28a。吸入制冷剂管31与低压气态制冷剂连通管8连接。在吸入制冷剂管31与低压气态制冷剂连通管8的连接部设置有低压气体侧截止阀28b。液体侧截止阀27和气体侧截止阀28a、28b是手动进行开闭的阀。

压缩机21是用于压缩制冷剂的设备,例如,使用旋转式或涡旋式等容积式的压缩元件(未图示)通过压缩机用马达21a驱动而旋转的密闭式结构的压缩机。

第一切换机构22a是能够以下述方式切换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的流动的设备:在使第一室外热交换器23a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情况下(以下称为“室外散热状态”),连接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第一室外热交换器23a的气体侧(参照图1的第一切换机构22a的实线),在使第一室外热交换器23a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情况下(以下称为“室外蒸发状态”),连接压缩机21的吸入侧和第一热交换器23a的气体侧(参照图1的第一切换机构22a的虚线),上述第一切换机构22a例如由四通换向阀构成。此外,第二切换机构22b是能够以下述方式切换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的流动的设备:在使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b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情况下(以下称为“室外散热状态”),连接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b的气体侧(参照图1的第二切换机构22b的实线),在使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b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情况下(以下称为“室外蒸发状态”),连接压缩机21的吸入侧和第二热交换器23b的气体侧(参照图1的第二切换机构22b的虚线),上述第二切换机构22b例如由四通换向阀构成。此外,通过改变切换机构22a、22b的切换状态,室外热交换器23a、23b能够独立地进行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或者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切换。

第一室外热交换器23a是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或者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热交换器。第二室外热交换器23b是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或者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热交换器。在此,室外单元2具有室外风扇24,该室外风扇24用于将室外空气吸入至室外单元2内,并在使该室外空气在室外热交换器23a、23b中与制冷剂热交换后排出至外部。也就是说,室外单元2具有室外风扇24,该室外风扇24是将作为在室外热交换器23a、23b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冷却源或加热源的室外空气供给至室外热交换器23a、23b的风扇。在此,室外风扇24通过室外风扇用马达24a驱动。

第三切换机构23c是能够以下述方式切换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的流动的设备:在将从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送往高低压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的情况(以下称为“制冷剂导出状态”)下,连接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高低压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参照图1的第三切换机构22c的虚线),在将在高低压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中流动的制冷剂送往吸入制冷剂管31的情况(以下称为“制冷剂导入状态”)下,连接压缩机21的吸入侧与高低压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参照图1的第三切换机构22c的实线),上述第三切换机构23c例如由四通换向阀构成。

此外,在空调装置1中,在着眼于室外热交换器23a、23b、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中转单元4a、4b、4c、4d以及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的情况下,进行下述运转(全制冷运转以及制冷主体运转):使制冷剂从室外热交换器23a、23b经由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以及中转单元4a、4b、4c、4d流动至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此处,全制冷运转是指仅存在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即,进行制冷运转的室内单元)的运转状态,制冷主体运转是指下述运转状态:虽然混合存在有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以及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即,进行制热运转的室内单元)这两方,但整体而言蒸发侧的负载(即,制冷负载)较大。此外,在空调装置1中,在着眼于压缩机21、气态制冷剂连通管6、中转单元4a、4b、4c、4d以及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的情况下,进行下述运转(全制热运转以及制热主体运转):使制冷剂从压缩机21经由气态制冷剂连通管6以及中转单元4a、4b、4c、4d流动至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此处,全制热运转是指仅存在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即,进行制热运转的室内单元)的运转状态,制热主体运转是指下述运转状态:虽然混合存在有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以及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这两方,但整体而言散热侧的负载(即,制热负载)较大。另外,此处,在全制冷运转以及制冷主体运转时,切换机构22a、22b中的至少一方切换成室外散热状态,室外热交换器23a、23b整体上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并且制冷剂形成经由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以及中转单元4a、4b、4c、4d从室外单元2侧流动至室内单元3a、3b、3c、3d侧的状态。此外,在全制热运转以及制热主体运转时,切换机构22a、22b中的至少一方切换成室外蒸发状态,并且,第三切换机构22c切换成制冷剂导出状态,室外热交换器23a、23b整体上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并且制冷剂形成经由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以及中转单元4a、4b、4c、4d从室内单元3a、3b、3c、3d侧流动至室外单元2侧的状态。

此外,此处,在室外液态制冷剂管34设有室外膨胀阀25a、25b。室外膨胀阀25a、25b是在全制热运转时以及制热主体运转时对制冷剂进行减压的电动膨胀阀,并且上述室外膨胀阀25a、25b设置于室外液态制冷剂管34中的靠近室外热交换器23a、23b的液体侧端的部分。

此外,在此,在室外液态制冷剂管34连接有制冷剂返回管41,并且设置有制冷剂冷却器45。制冷剂返回管41是使在室外液态制冷剂管34中流动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分岔并送往压缩机21的制冷剂管。制冷剂冷却器45是通过在制冷剂返回管41中流动的制冷剂对在室外液态制冷剂管34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的热交换器。此处,室外膨胀阀25a、25b设置于室外液态制冷剂管34中的、比制冷剂冷却器45靠室外热交换器23a、23b侧的部分。

制冷剂返回管41是将从室外液态制冷剂管34分岔的制冷剂送至压缩机21的吸入侧的制冷剂管。此外,制冷剂返回管41主要具有制冷剂返回入口管42和制冷剂返回出口管43。制冷剂返回入口管42是使在室外液态制冷剂管34中流动的制冷剂的一部分从室外热交换器23a、23b的液体侧端与液体侧截止阀27之间的部分(此处是室外膨胀阀25a、25b与制冷剂冷却器45之间的部分)分岔并且送往制冷剂冷却器45的制冷剂返回管41侧的入口的制冷剂管。在制冷剂返回入口管42设有制冷剂返回膨胀阀44,该制冷剂返回膨胀阀44对在制冷剂返回管41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减压并且对在制冷剂冷却器45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此处,制冷剂返回膨胀阀44由电动膨胀阀构成。制冷剂返回出口管43是将制冷剂从制冷剂冷却器45的制冷剂返回管41侧的出口送至吸入制冷剂管31的制冷剂管。而且,制冷剂返回管41的制冷剂返回出口管43与吸入制冷剂管31中的储罐29的入口侧的部分连接。此外,制冷剂冷却器45通过在制冷剂返回管41中流动的制冷剂对在室外液态制冷剂管34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冷却。

在室外单元2中设有各种传感器。具体而言,在室外单元2设有排出压力传感器36、排出温度传感器37以及吸入压力传感器39,其中,上述排出压力传感器36对从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排出压力pd)进行检测,上述排出温度传感器37对从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排出温度td)进行检测,上述吸入压力传感器39对吸入至压缩机21的制冷剂的压力(吸入压力ps)进行检测。此外,在室外单元2设置有室外热交液体侧传感器38a、38b,上述室外热交液体侧传感器38a、38b检测室外热交换器23a、23b的液体侧端的制冷剂的温度tol(室外热交出口温度tol)。

(中转单元)

中转单元4a、4b、4c、4d设置于建筑物等的室内。中转单元4a、4b、4c、4d与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和气态制冷剂连通管6(高低压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低压气态制冷剂连通管8以及分岔管部6a、6b、6c、6d)一起夹设在室内单元3a、3b、3c、3d与室外单元2之间,从而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

接着,对中转单元4a、4b、4c、4d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由于中转单元4a与中转单元4b、4c、4d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此处仅对中转单元4a的结构进行说明,至于中转单元4b、4c、4d的结构,分别标注符号“b”、“c”或“d”以替代表示中转单元4a的各部分的符号的“a”,并且省略各部分的说明。

中转单元4a主要具有液体连接管61a和气体连接管62a。

液体连接管61a的一端与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的第一分岔管部5a连接,另一端与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的第二分岔管部5aa连接。在液体连接管61a设置有液体中转断流阀71a。液体中转断流阀71a是电动膨胀阀。

气体连接管62a具有:高压气体连接管63a,该高压气体连接管63a与高低压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的分岔管部7a连接;低压气体连接管64a,该低压气体连接管64a与低压气态制冷剂连通管8的分岔管部8a连接;以及合流气体连接管65a,该合流气体连接管65a使高压气体连接管63a和低压气体连接管64a合流。合流气体连接管65a与气态制冷剂连通管6的分岔管部6a连接。在高压气态连接管63a设置有高压气体中转断流阀66a,在低压气态连接管64a设置有低压气体中转断流阀67a。此处,高压气体中转断流阀66a和低压气体中转断流阀67a由电动膨胀阀构成。

此外,中转单元4a能够以下述方式起作用:当室内单元3a进行制冷运转时,将液体中转断流阀71a以及低压气体中转断流阀67a设为打开的状态,并且将经由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的第一分岔管部5a流入液体连接管61a的制冷剂经由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的第二分岔管部5aa送至室内单元3a,然后,使在室内热交换器52a中通过与室内空气的热交换而蒸发的制冷剂经由气态制冷剂连通管6的分岔管部6a、合流气体连接管65a以及低压气体连接管64a返回至低压气态制冷剂连通管8的分岔管部8a。此外,中转单元4a能够以下述方式起作用:当室内单元3a进行制热运转时,关闭低压气体中转断流阀67a并且将液体中转断流阀71a以及高压气体中转断流阀66a设为打开的状态,接着将经由高低压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的分岔管部7a流入高压气体连接管63a和合流气体连接管65a的制冷剂经由气态制冷剂连通管6的分岔管部6a送至室内单元3a,然后,使在室内热交换器52a中通过与室内空气的热交换而散热的制冷剂经由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的第二分岔管部5aa和液体连接管61a返回至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的第一分岔管部5a。这样,在对室内热交换器52a进行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或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切换的过程中打开、关闭高压气体中转断流阀66a和低压气体中转断流阀67a。此外,由于不仅中转单元4a具有该功能,而且中转单元4b、4c、4d也同样具有该功能,因此,通过中转单元4a、4b、4c、4d,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能够独立地进行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或者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切换。

(控制部)

控制部19通过能通信地连接设置于室外单元2以及室内单元3a、3b、3c、3d、中转单元4a、4b、4c、4d的控制部等(未图示)而构成。另外,在图1中,为了便于说明,控制部19图示于远离室外单元2和室内单元3a、3b、3c、3d以及中转单元4a、4b、4c、4d的位置。控制部19基于上述各种传感器36、37、38a、38b、39、57a~57d、58a~58d、59a~59d、79a~79d的检测信号等对空调装置1(此处是室外单元2、室内单元3a、3b、3c、3d以及中转单元4a、4b、4c、4d)的各种构成设备21、22a~22c、24、25a、25b、44、51a~51d、55a~55d、66a~66d、67a~67d、71a~71d进行控制、即进行空调装置1整体的运转控制。

(2)空调装置的基本动作

接着,使用图1对空调装置1的基本动作进行说明。在空调装置1的基本动作中如上所述那样具有全制冷运转、全制热运转、制冷主体运转以及制热主体运转。另外,通过控制空调装置1(室外单元2、室内单元3a、3b、3c、3d以及中转单元4a、4b、4c、4d)的构成设备的控制部19进行下述说明的空调装置1的基本动作。

(全制冷运转)

在全制冷运转时,例如当室内单元3a、3b、3c、3d全部进行制冷运转(也就是说,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全部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并且室外热交换器23a、32b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运转)时,切换机构22a、22b切换至室外散热状态(图1的切换机构22a、22b的实线所示的状态),从而驱动压缩机21、室外风扇24以及室内风扇55a、55b、55c、55d。此外,第三切换机构22c切换至制冷剂导入状态(图1的切换机构22c的实线所示的状态),中转单元4a、4b、4c、4d的液体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高压气体中转断流阀66a、66b、66c、66d以及低压气体中转断流阀67a、67b、67c、67d被设为打开的状态。

这样,从压缩机21排出后的高压的制冷剂经由切换机构22a、22b被送往室外热交换器23a、23b。送至室外热交换器23a、23b的制冷剂在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3a、23b中与由室外风扇24供给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却,从而冷凝。上述制冷剂经由室外膨胀阀25a、25b、制冷剂冷却器45以及液体侧截止阀27从室外单元2流出。此时,在制冷剂冷却器45中,通过在制冷剂返回管41中流动的制冷剂使从室外单元2流出的制冷剂得到冷却。

从室外单元2流出的制冷剂经由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合流管部以及第一分岔管部5a、5b、5c、5d)分岔并被送往中转单元4a、4b、4c、4d。送至中转单元4a、4b、4c、4d的制冷剂经由液体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从中转单元4a、4b、4c、4d流出。

从中转单元4a、4b、4c、4d流出的制冷剂经由第二分岔管部5aa、5bb、5cc、5dd(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中的、连接中转单元4a、4b、4c、4d与室内单元3a、3b、3c、3d的部分)被送往室内单元3a、3b、3c、3d。送至室内单元3a、3b、3c、3d的制冷剂通过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减压后被送往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送至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的制冷剂在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中与由室内风扇55a、55b、55c、55d从室内供给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受到加热,从而蒸发。上述制冷剂从室内单元3a、3b、3c、3d流出。另一方面,在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中冷却后的室内空气被送至室内,由此进行室内的制冷。

从室内单元3a、3b、3c、3d流出的制冷剂经由气态制冷剂连通管6的分岔管部6a、6b、6c、6d被送往中转单元4a、4b、4c、4d。送至中转单元4a、4b、4c、4d的制冷剂经由高压气体中转断流阀66a、66b、66c、66d以及低压气体中转断流阀67a、67b、67c、67d从中转单元4a、4b、4c、4d流出。

从中转单元4a、4b、4c、4d流出的制冷剂经由高低压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合流管部以及分岔管部7a、7b、7c、7d)以及低压气态制冷剂连通管8(合流管部以及分岔管部8a、8b、8c、8d)合流并被送往室外单元2。送至室外单元2的制冷剂经由气体侧截止阀28a、28b、第三切换机构22c以及储罐29被吸入压缩机21。

(全制热运转)

在全制热运转时,例如当室内单元3a、3b、3c、3d全部进行制热运转(也就是说,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全部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并且室外热交换器23a、32b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运转)时,切换机构22a、22b切换至室外蒸发状态(图1的切换机构22a、22b的虚线所示的状态),从而驱动压缩机21、室外风扇24以及室内风扇55a、55b、55c、55d。此外,第三切换机构22c切换至制冷剂导出状态(图1的切换机构22c的虚线所示的状态),中转单元4a、4b、4c、4d的液体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高压气体中转断流阀66a、66b、66c、66d被设为打开的状态,低压气体中转断流阀67a、67b、67c、67d被设为关闭的状态。

这样,从压缩机21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经由第三切换机构22c以及气体侧截止阀28a从室外单元2流出。

从室外单元2流出的制冷剂经由气态制冷剂连通管6(高低压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的合流管部以及分岔管部7a、7b、7c、7d)分岔并被送往中转单元4a、4b、4c、4d。送至中转单元4a、4b、4c、4d的制冷剂经由高压气体中转断流阀66a、66b、66c、66d从中转单元4a、4b、4c、4d流出。

从中转单元4a、4b、4c、4d流出的制冷剂经由分岔管部6a、6b、6c、6d(气态制冷剂连通管6中的、连接中转单元4a、4b、4c、4d与室内单元3a、3b、3c、3d的部分)被送往室内单元3a、3b、3c、3d。送至室内单元3a、3b、3c、3d的制冷剂被送往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送至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的高压制冷剂在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中与由室内风扇55a、55b、55c、55d从室内供给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却,从而冷凝。上述制冷剂在通过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减压后从室内单元3a、3b、3c、3d流出。另一方面,在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中加热后的室内空气被送至室内,由此进行室内的制热。

从室内单元3a、3b、3c、3d流出的制冷剂经由第二分岔管部5aa、5bb、5cc、5dd(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中的、连接中转单元4a、4b、4c、4d与室内单元3a、3b、3c、3d的部分)被送往中转单元4a、4b、4c、4d。送至中转单元4a、4b、4c、4d的制冷剂经由液体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从中转单元4a、4b、4c、4d流出。

从中转单元4a、4b、4c、4d流出的制冷剂经由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合流管部以及第一分岔管部5a、5b、5c、5d)合流并被送往室外单元2。送至室外单元2的制冷剂经由液体侧截止阀27以及制冷剂冷却器45被送往室外膨胀阀25a、25b。送至室外膨胀阀25a、25b的制冷剂在通过室外膨胀阀25a、25b减压后被送往室外热交换器23a、23b。送至室外热交换器23a、23b的制冷剂通过与由室外风扇24供给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得到加热,从而蒸发。上述制冷剂经由切换机构22a、22b以及储罐29被吸入压缩机21。

(制冷主体运转)

在制冷主体运转时,例如,当室内单元3b、3c、3d进行制冷运转并且室内单元3a进行制热运转(也就是说,室内热交换器52b、52c、52d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并且室内热交换器52a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运转)并且室内热交换器23a、23b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时,切换机构22a、22b切换至室外散热状态(图1的切换机构22a、22b的实线所示的状态),从而驱动压缩机21、室外风扇24以及室内风扇55a、55b、55c、55d。此外,第三切换机构22c切换至制冷剂导出状态(图1的切换机构22c的虚线所示的状态),中转单元4a的液体中转断流阀71a、高压气体中转断流阀66a以及中转单元4b、4c、4d的液体中转断流阀71b、71c、71d、低压气体中转断流阀67b、67c、67d被设为打开的状态,中转单元4a的低压气体中转断流阀67a以及中转单元4b、4c、4d的高压气体中转断流阀66b、66c、66d被设为关闭的状态。

这样,从压缩机21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的一部分经由切换机构22a、22b被送往室外热交换器23a、23b,上述制冷剂的其余部分经由第三切换机构22c和气体侧截止阀28a从室外单元2流出。送至室外热交换器23a、23b的制冷剂在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3a、23b中与由室外风扇24供给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却,从而冷凝。上述制冷剂经由室外膨胀阀25a、25b、制冷剂冷却器45以及液体侧截止阀27从室外单元2流出。此时,在制冷剂冷却器45中,通过在制冷剂返回管41中流动的制冷剂使从室外单元2流出的制冷剂得到冷却。

经由第三切换机构22c等从室外单元2流出的制冷剂经由气态制冷剂连通管6(高低压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的合流管部以及分岔管部7a)被送往中转单元4a。送至中转单元4a的制冷剂经由高压气体中转断流阀66a从中转单元4a流出。

从中转单元4a流出的制冷剂经由分岔管部6a(气态制冷剂连通管6中的、连接中转单元4a与室内单元3a的部分)被送往室内单元3a。送至室内单元3a的制冷剂被送往室内热交换器52a。被送至室内热交换器52a的高压的制冷剂在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52a中与由室内风扇55a从室内供给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却,从而冷凝。上述制冷剂在通过室内膨胀阀51a减压后从室内单元3a流出。另一方面,在室内热交换器52a中加热后的室内空气被送至室内,由此进行室内的制热。

从室内单元3a流出的制冷剂经由第二分岔管部5aa(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中的、连接中转单元4a与室内单元3a的部分)被送往中转单元4a。送至中转单元4a的制冷剂经由液体中转断流阀71a从中转单元4a流出。

从中转单元4a流出的制冷剂经由第一分岔管部5a被送至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的合流管部,并且与经由室外热交换器23a、23b等从室外单元2流出的制冷剂合流。上述制冷剂经由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的第一分岔管部5b、5c、5d分岔并被送往中转单元4b、4c、4d。送至中转单元4b、4c、4d的制冷剂经由液体中转断流阀71b、71c、71d从中转单元4b、4c、4d流出。

从中转单元4b、4c、4d流出的制冷剂经由第二分岔管部5bb、5cc、5dd(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中的、连接中转单元4b、4c、4d与室内单元3b、3c、3d的部分)被送往室内单元3b、3c、3d。送至室内单元3b、3c、3d的制冷剂通过室内膨胀阀51b、51c、51d减压后被送往室内热交换器52b、52c、52d。送至室内热交换器52b、52c、52d的制冷剂在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52b、52c、52d中与由室内风扇55b、55c、55d从室内供给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受到加热,从而蒸发。上述制冷剂从室内单元3b、3c、3d流出。另一方面,在室内热交换器52b、52c、52d中冷却后的室内空气被送至室内,由此进行室内的制冷。

从室内单元3b、3c、3d流出的制冷剂经由气态制冷剂连通管6的分岔管部6b、6c、6d被送往中转单元4b、4c、4d。送至中转单元4b、4c、4d的制冷剂经由低压气体中转断流阀67b、67c、67d从中转单元4b、4c、4d流出。

从中转单元4b、4c、4d流出的制冷剂经由低压气态制冷剂连通管8(合流管部以及分岔管部8b、8c、8d)合流并被送往室外单元2。送至室外单元2的制冷剂经由气体侧截止阀28a、28b、第三切换机构22c以及储罐29被吸入压缩机21。

(制热主体运转)

在制热主体运转时,例如,当室内单元3b、3c、3d进行制热运转并且室内单元3a进行制冷运转(也就是说,室内热交换器52b、52c、52d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并且室内热交换器52a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运转)并且室内热交换器23a、23b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时,切换机构22a、22b切换至室外蒸发状态(图1的切换机构22a、22b的实线所示的状态),从而驱动压缩机21、室外风扇24以及室内风扇55a、55b、55c、55d。此外,第三切换机构22c切换至制冷剂导出状态(图1的切换机构22c的虚线所示的状态),中转单元4a的高压气体中转断流阀66a以及中转单元4b、4c、4d的低压气体中转断流阀67b、67c、67d被设为关闭的状态,中转单元4a的液体中转断流阀71a、低压气体中转断流阀67a以及中转单元4b、4c、4d的液体中转断流阀71b、71c、71d、高压气体中转断流阀66b、66c、66d被设为打开的状态。

这样,从压缩机21排出的高压的制冷剂经由第三切换机构22c以及气体侧截止阀28a从室外单元2流出。

从室外单元2流出的制冷剂经由气态制冷剂连通管6(高低压气态制冷剂连通管7的合流管部以及分岔管部7b、7c、7d)分岔并被送往中转单元4b、4c、4d。送至中转单元4b、4c、4d的制冷剂经由高压气体中转断流阀66b、66c、66d从中转单元4b、4c、4d流出。

从中转单元4b、4c、4d流出的制冷剂经由分岔管部6b、6c、6d(气态制冷剂连通管6中的、连接中转单元4b、4c、4d与室内单元3b、3c、3d的部分)被送往室内单元3b、3c、3d。送至室内单元3b、3c、3d的制冷剂被送往室内热交换器52b、52c、52d。送至室内热交换器52b、52c、52d的高压的制冷剂在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52b、52c、52d中与由室内风扇55b、55c、55d从室内供给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却,从而冷凝。上述制冷剂在通过室内膨胀阀51b、51c、51d减压后从室内单元3b、3c、3d流出。另一方面,在室内热交换器52b、52c、52d中加热后的室内空气被送至室内,由此进行室内的制热。

从室内单元3b、3c、3d流出的制冷剂经由第二分岔管部5bb、5cc、5dd(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中的、连接中转单元4b、4c、4d与室内单元3b、3c、3d的部分)被送往中转单元4b、4c、4d。送至中转单元4b、4c、4d的制冷剂经由液体中转断流阀71b、71c、71d从中转单元4b、4c、4d流出。

从中转单元4a、4b、4c、4d流出的制冷剂经由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的第一分岔管部5b、5c、5d合流至合流管部,并且一部分分岔至第一分岔管部5a而被送往中转单元4a,其余部分经由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的合流管部被送往室外单元2。

送至中转单元4a的制冷剂经由液体中转断流阀71a从中转单元4a流出。

从中转单元4a流出的制冷剂经由第二分岔管部5aa(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中的、连接中转单元4a与室内单元3a的部分)被送往室内单元3a。送至室内单元3a的制冷剂在通过室内膨胀阀51a减压后被送往室内热交换器52a。送至室内热交换器52a的制冷剂在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52a中与由室内风扇55a从室内供给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受到加热,从而蒸发。上述制冷剂从室内单元3a流出。另一方面,在室内热交换器52a中冷却后的室内空气被送至室内,由此进行室内的制冷。

从室内单元3a流出的制冷剂经由气态制冷剂连通管6的分岔管部6a被送往中转单元4a。送至中转单元4a的制冷剂经由低压气体中转断流阀67a从中转单元4a流出。

从中转单元4a流出的制冷剂经由低压气态制冷剂连通管8(合流管部以及分岔管部8a)被送往室外单元2。

经由液态制冷剂连通管5的合流管部送至室外单元2的制冷剂经由液体侧截止阀27以及制冷剂冷却器45被送往室外膨胀阀25a、25b。送至室外膨胀阀25a、25b的制冷剂在通过室外膨胀阀25a、25b减压后被送往室外热交换器23a、23b。送至室外热交换器23a、23b的制冷剂通过与由室外风扇24供给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受到加热,从而蒸发。上述制冷剂经由切换机构22a、22b以及储罐29与经由低压气态制冷剂连通管8送至室外单元2的制冷剂合流,并且被吸入压缩机21。

(3)制冷剂泄漏时的空调装置的动作和特征

接着,使用图1以及图2对制冷剂泄漏时的空调装置1的动作和特征进行说明。另外,与上述基本动作相同的是,通过控制空调装置1(室外单元2、室内单元3a、3b、3c、3d以及中转单元4a、4b、4c、4d)的构成设备的控制部19进行下述说明的制冷剂泄漏时的空调装置1的动作。

在空调装置1中,如上所述,除了作为制冷剂泄漏检测元件的制冷剂传感器79a、79b、79c、79d以外,在中转单元4a、4b、4c、4d设置有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66a、66b、66c、66d、67a、67b、67c、67d。因此,可以认为,当制冷剂传感器79a、79b、79c、79d检测到制冷剂的泄漏时,利用上述结构来关闭液体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以及气体中转断流阀66a、66b、66c、66d、67a、67b、67c、67d。也就是说,可以认为,当制冷剂泄漏时,将包含室内单元3a、3b、3c、3d的、液体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与气体中转断流阀66a、66b、66c、66d、67a、67b、67c、67d之间的部分切断。也就是说,制冷剂泄漏的部分被限定为包含室内单元3a、3b、3c、3d的、液体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与气体中转断流阀66a、66b、66c、66d、67a、67b、67c、67d之间的部分。

不过,将液体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以及中转断流阀66a、66b、66c、66d、67a、67b、67c、67d关闭意味着允许存在于包含室内单元3a、3b、3c、3d的、液体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与气体中转断流阀66a、66b、66c、66d、67a、67b、67c、67d之间的部分的制冷剂的泄漏。因此,从减少泄漏量的观点来看,不能说是充分的。

因此,此处,如图2所示,当制冷剂传感器79a、79b、79c、79d检测到制冷剂的泄漏时、即当制冷剂泄漏时(步骤st1),控制部19根据制冷剂传感器79a、79b、79c、79d的信息进行步骤st4所示的第一断流控制。此处,第一断流控制是打开液体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并且关闭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以及气体中转断流阀66a、66b、66c、66d、67a、67b、67c、67d的控制。

此处,如上所述,当制冷剂泄漏时,通过第一断流控制,在打开液体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的状态下关闭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以及气体中转断流阀66a、66b、66c、66d、67a、67b、67c、67d。因此,能够仅将包含制冷剂泄漏的可能性较高的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的、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与气体中转断流阀66a、66b、66c、66d、67a、67b、67c、67d之间的部分切断。由此,制冷剂泄漏的部分被限定为包含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的、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与气体中转断流阀66a、66b、66c、66d、67a、67b、67c、67d之间的部分。这意味着,与在制冷剂泄漏时关闭液体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以及气体中转断流阀66a、66b、66c、66d、67a、67b、67c、67d的情况相比,能够包含制冷剂泄漏的可能性较高的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并且缩小制冷剂泄漏的部分。

这样,此处,当制冷剂泄漏时,通过进行第一断流控制,能够仅将包含制冷剂泄漏的可能性较高的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的、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与气体中转断流阀66a、66b、66c、66d、67a、67b、67c、67d之间较窄的部分切断,因此,能够减少制冷剂的泄漏量。

此外,此处,如图2所示,当在步骤st1中检测到制冷剂的泄漏时,控制部19发出警报(步骤st2),此外,在进行第一断流控制之前,通过控制部19使压缩机21停止(步骤st3),从而抑制制冷剂的压力过度上升。

另外,步骤st2的处理不限定为在步骤st4的处理前进行,也可与步骤st4的处理同时进行,此外,还可在进行步骤st4的处理后进行。此外,步骤st3的处理也不限定为在步骤st4的处理前进行,若允许制冷剂的压力稍微上升,则也可与步骤st4的处理同时进行或者在步骤st4的处理后立即进行。

(4)变形例一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制冷剂泄漏时的空调装置1的动作(参照图2)中,当进行第一断流控制时,打开液体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

此时,制冷剂的泄漏正在从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附近(包含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的、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与气体中转断流阀66a、66b、66c、66d、67a、67b、67c、67d之间的部分)发生的可能性最高。不过,虽然比上述部分发生的可能性低,但制冷剂的泄漏也有可能从液体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与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之间的部分发生。因此,较为理想的是,在通过第一断流控制而仅将包含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的、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与气体中转断流阀66a、66b、66c、66d、67a、67b、67c、67d之间的部分切断的情况下,还假定制冷剂从液体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与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之间的部分泄漏。也就是说,较为理想的是,在进行第一断流控制时,减少制冷剂从室外单元2侧向液体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与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之间的部分的流入。

因此,此处,如图3所示,当进行步骤st4的第一断流控制时,控制部19将由电动膨胀阀构成的液体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略微打开,从而减少制冷剂从室外单元2侧向液体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与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之间的部分的流入。此处,“略微打开”是指在将液体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的完全打开表示为100%的情况下大约15%以下的开度。

由此,此处,即使在从液体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与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之间的部分正在发生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第一断流控制的过程中尽量抑制制冷剂从上述部分泄漏。另外,从尽量抑制制冷剂的泄漏的观点来看,还可以考虑将液体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完全关闭。不过,若将液体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完全关闭,那么,例如在错误检测了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下,在液体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与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之间的部分会发生液体受封,这是不理想的。与此相对的是,此处,由于将液体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略微打开,因此,能够抑制上述部分发生液体受封。

(5)变形例二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一的制冷剂泄漏时的空调装置1的动作(参照图2和图3)中,通过第一断流控制而仅将包含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的、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与气体中转断流阀66a、66b、66c、66d、67a、67b、67c、67d之间的部分切断。

不过,在第一断流控制后制冷剂的泄漏还在持续的情况下,制冷剂的泄漏有可能正在从液体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与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之间的部分发生。

因此,此处,如图4或图5所示,在控制部19判定为即使进行步骤st4的第一断流控制而制冷剂的泄漏还在持续的情况下,进行步骤st6所示的第二断流控制。第二断流控制是在关闭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的状态下关闭液体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的控制,由此,将液体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与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之间的部分切断。

由此,此处,当制冷剂泄漏时,通过接着步骤st4的第一断流控制而进行步骤st6的第二断流控制,从而能够将液体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与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之间的部分切断,进而能够减少制冷剂的泄漏量。

此外,关于是否即使进行步骤st4的第一断流控制而制冷剂的泄漏还在持续这一点,控制部19在步骤st5中进行判定。在该步骤st5中,控制部19根据在步骤st4的第一断流控制过程中由室内热交液体侧传感器57a、57b、57c、57d检测出的制冷剂的温度trl来判定是否即使进行第一断流控制而制冷剂的泄漏还在持续。具体而言,利用在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附近(包含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的、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与气体中转断流阀66a、66b、66c、66d、67a、67b、67c、67d之间的部分)发生了制冷剂泄漏时的制冷剂的温度trl的变化倾向来判定制冷剂的泄漏是否正在持续。例如,在进行了步骤st4的第一断流控制时,若在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附近发生制冷剂的泄漏,那么,与在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附近未发生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相比,由于制冷剂的泄漏,使得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附近的制冷剂的温度(此处为trl)表现出急剧变化的倾向。此外,由于制冷剂的泄漏,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附近的制冷剂的温度(此处为trl)表现出迅速接近配置了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的环境温度(例如,由室内空气传感器59a、59b、59c、59d检测出的室内空气的温度tra等)的倾向。因此,例如,在制冷剂的温度trl的变化率δtrl变得大于规定的变化率δtrls的情况下、或者在制冷剂的温度trl在规定时间ts内达到由环境温度tra确定的规定的温度tras的情况下,可以说在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附近正在发生制冷剂的泄漏。另一方面,在制冷剂的温度trl的变化率δtrl变为规定的变化率δtrls以下的情况下、或者在制冷剂的温度trl未在规定时间ts内达到由环境温度tra确定的规定的温度tras的情况下,能够判定为在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附近未发生制冷剂的泄漏,即能够判定为即使进行第一断流控制而制冷剂的泄漏还在持续。

由此,此处,控制部19能够在步骤st5中对是否即使进行第一断流控制而制冷剂的泄漏还在持续进行适当判定。

另外,作为用于步骤st5的判定的制冷剂的温度,不限定于由室内热交液体侧传感器57a、57b、57c、57d检测出的制冷剂的温度trl,还可使用由室内热交气体侧传感器58a、58b、58c、58d检测出的、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的气体侧端的制冷剂的温度trg。

此外,在步骤st5中,在判定为即使进行第一断流控制而制冷剂的泄漏还在持续的情况下,在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附近(包含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的、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与气体中转断流阀66a、66b、66c、66d、67a、67b、67c、67d之间的部分)未发生制冷剂的泄漏的可能性较高。

因此,此处,在步骤st6中,控制部19在进行第二断流控制时将气体中转断流阀66a、66b、66c、66d、67a、67b、67c、67d打开。

由此,此处,在步骤st6中,解除将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与气体中转断流阀66a、66b、66c、66d、67a、67b、67c、67d之间的部分切断的状态,从而能够形成仅将液体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与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之间的部分切断的状态。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步骤st2的处理不限定为在步骤st4~st6的处理前进行,也可与步骤st4~st6的处理中的任一步骤的处理同时进行,此外,还可在进行步骤st4~st6的处理中的任一步骤的处理后进行。此外,步骤st3的处理也不限定为在步骤st4的处理前进行,若允许制冷剂的压力稍微上升,则也可与步骤st4的处理同时进行或者在步骤st4的处理后立即进行。

(6)变形例三

在上述变形例二的制冷剂泄漏时的空调装置1的动作(参照图4和图5)中,在进行第二断流控制时,将气体中转断流阀66a、66b、66c、66d、67a、67b、67c、67d打开。

此时,即使在判定为即使进行第一断流控制而制冷剂的泄漏还在持续的情况下,也无法完全否定在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附近(包含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的、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与气体中转断流阀66a、66b、66c、66d、67a、67b、67c、67d之间的部分)正在发生制冷剂的泄漏的可能性。因此,较为理想的是,在通过第二断流控制而仅将液体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与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之间的部分切断的情况下,还假定制冷剂从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与气体中转断流阀66a、66b、66c、66d、67a、67b、67c、67d之间的部分泄漏。也就是说,在进行第二断流控制时,较为理想的是,减少制冷剂从室外单元2侧向气体中转断流阀66a、66b、66c、66d、67a、67b、67c、67d与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之间的部分的流入。

因此,此处,如图6和图7所示,在进行步骤st6的第二断流控制时,控制部19将由电动膨胀阀构成的气体中转断流阀66a、66b、66c、66d、67a、67b、67c、67d略微打开,从而减少制冷剂从室外单元2侧向气体中转断流阀66a、66b、66c、66d、67a、67b、67c、67d与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之间的部分的流入。此处,“略微打开”是指在将气体中转断流阀66a、66b、66c、66d、67a、67b、67c、67d的完全打开表示为100%的情况下大约15%以下的开度。

由此,此处,即使在从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与气体中转断流阀66a、66b、66c、66d、67a、67b、67c、67d之间的部分发生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第二断流控制过程中尽量抑制制冷剂从上述部分泄漏。

(7)其它的变形例

(a)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一~三的空调装置1中,设置有与各室内单元3a、3b、3c、3d对应的中转单元4a、4b、4c、4d,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中转单元4a、4b、4c、4d全部或中转单元4a、4b、4c、4d中的几个集中构成的中继单元。

(b)

在上述实施方式(参照图2)以及变形例二(仅参照图4所示的情况)的空调装置1中,液体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以及气体中转断流阀66a、66b、66c、66d、67a、67b、67c、67d也可不是电动膨胀阀而是能够进行开闭操作的电磁阀。此外,在上述变形例一(参照图3)以及变形例二的空调装置1(仅参照图5所示的情况)的空调装置1中,气体中转断流阀66a、66b、66c、66d、67a、67b、67c、67d也可不是电动膨胀阀而是能够进行开闭操作的电磁阀。此外,在上述变形例二(仅参照图6所示的情况)的空调装置1中,液体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也可不是电动膨胀阀而是能够进行开闭操作的电磁阀。

(c)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一~三的空调装置1中,在基本动作(全制冷运转、全制热运转、制冷主体运转以及制热主体运转)中,通过在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中的减压来控制在各室内单元3a、3b、3c、3d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利用各中转单元4a、4b、4c、4d的液体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是电动膨胀阀这一点,从而作为在室内膨胀阀51a、51b、51c、51d中的减压的替代,通过在液体中转断流阀71a、71b、71c、71d中的减压来控制在各室内单元3a、3b、3c、3d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

(d)

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一~三的空调装置1中,作为用于检测制冷剂的泄漏的制冷剂泄漏检测元件,使用制冷剂传感器79a、79b、79c、79d,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根据室内热交换器52a、52b、52c、52d附近的制冷剂的温度trl、trg和室内空气的温度tra等的温度变化来检测制冷剂的泄漏。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广泛应用于下述空调装置,上述空调装置包括室外单元、室外单元、多个室内单元、液态制冷剂连通管和气态制冷剂连通管、在与液态制冷剂连通管连接的液态连接管以及与气态制冷剂连通管连接的气体连接管上具有中转断流阀的中转单元、检测制冷剂的泄漏的制冷剂泄漏检测元件。

符号说明

1空调装置;

2室外单元;

3a、3b、3c、3d室内单元;

4a、4b、4c、4d中转单元;

5液态制冷剂连通管;

6气态制冷剂连通管;

19控制部;

21压缩机;

51a、51b、51c、51d室内膨胀阀;

52a、52b、52c、52d室内热交换器;

57a、57b、57c、57d室内热交液体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58a、58b、58c、58d室内热交气体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61a、61b、61c、61d液体连接管;

62a、62b、62c、62d气体连接管;

66a、66b、66c、66d高压气体中转断流阀(气体中转断流阀);

67a、67b、67c、67d低压气体中转断流阀(气体中转断流阀);

71a、71b、71c、71d液体中转断流阀;

79a、79b、79c、79d制冷剂传感器(制冷剂泄漏检测元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许第5517789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